黄向红
牙周病是菌斑微生物引起的感染性疾病,菌斑微生物是引发牙周病的始动因子,是造成牙周组织破坏的必需因素,因此,现代牙周病的药物治疗主要是运用抗菌药物,对抗牙周细菌的炎性破坏作用.局部牙周用药为牙周病药物治疗的主要方法,能避免全身用药所引起的肝肾损害、过敏反应、菌群失调等多种不良反应,而且能提高牙周局部的药物浓度.本文就几种在我国应用的牙周病药物治疗方法作一综述.
作者:韦名浪;何克新 刊期: 2004年第05期
完全胃肠外营养(TPN)是指将人体需要的全部营养物质经静脉通道输入人体内的方法.TPN广泛应用于临床,避免和减少了并发症,提高了危重病人救治的成功率,改善了手术患者的疗效和生活质量.
作者:劳贤邦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痤疮适宜的治疗方法.方法 105例寻常痤疮患者随机分为三组,治疗组采用阿奇霉素、维胺脂胶囊(三蕊)口服;对照1组采用阿奇霉素口服;对照2组采用维胺脂胶囊口服.结果治疗组治愈率为65.79%,总有效率为89.47%;对照1组治愈率为19.35%,总有效率为51.61%;对照组2组治愈率为30.56%,总有效率为75.00%.治疗组与对照1组,治疗组对照2组疗效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阿奇霉素联合维胺脂胶囊口服是治疗痤疮的比较好的方法.
作者:陈运培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广西不同民族健康人群TTV感染及其基因型分布特点.方法采用PCR法检测TTV DNA,微板核酸杂交-ELISA法检测TTV基因型.结果本地健康人群632例TTV DNA阳性38例,阳性率6.01%,各民族间TTV DNA阳性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χ2=0.3924,P>0.05),38例阳性者中Ⅰ型28例,占73.68%,Ⅱ型3例,占7.89%,Ⅰ、Ⅱ混合型7例,占18.42%.结论汉、壮、瑶、苗、侗、彝族健康人群存在TTV感染,但与民族无关,TTV基因型可分为Ⅰ型,Ⅱ型,Ⅰ、Ⅱ混合型,以Ⅰ型为主.
作者:黄重敏;覃亚勤;黄其文;覃后继;何延专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多巴胺和肾上腺素联合应用在心脏停搏复苏中的作用.方法 20例心跳骤停患者给予多巴胺和肾上腺素联合用药,26例心跳骤停患者单用肾上腺素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心脏电活动和自主循环恢复情况.结果合用组恢复心电活动16例(80%),高于单肾上腺素组46.15 %(12/26),差异有显著性(P<0.05);合用组恢复自主循环15例(75%),也高于单用肾上腺素组42.3 %( 11/26),差异也有显著性(P<0.05).结论较大剂量多巴胺与肾上腺素联合用药在心脏停搏患者中的疗效优于单纯使用肾上腺素.
作者:黄顺忠;刘忠仁;何兰燕;凌永体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荨麻疹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34例患者随机分组,治疗组71例,对照组63例.治疗组用中药加味当归饮子每日1剂、脑益嗪25 mg,Tid,对照组用西替利嗪10 mg,每日1次.7天为一疗程,连续观察2个疗程.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7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3.02%,两组疗效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χ2=13.617,P<0.01).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荨麻疹疗效确切,值得推广.
作者:黄清平;庞漩;陈受强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危重病患者的血清酶水平变化及其与APACHEⅡ评分的关系.方法对56例危重病患者使用危重疾病APACHEⅡ评分系统进行评分,并根据分值高低进行病例分组,使用酶动力法同时测定患者和对照组病人的血清ALT、AST、CK、LDH、HBDH.结果危重患者血清酶含量明显升高,病情越重,升高越显著,死亡组患者显著高于存活组;APACHEⅡ分值越高,病情越重,血清酶升高愈显著,死亡组患者APACHEⅡ分值显著高于存活组.结论危重病患者APACHEⅡ评分及血清酶含量变化与病情轻重均呈明显正相关,两者具有良好的一致性,同步测定能更准确的判断病情及预后,以便采取更有效更科学地救治措施,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作者:董勤亮;张鸿昌;王光超;英吉林;朱长远 刊期: 2004年第05期
隐球菌脑膜炎是一种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的真菌感染性疾病.近年来由于抗生素的不正规使用,真菌感染的发病率有增加趋势,由于隐球菌对脑和脑膜组织有特殊的亲和力,其感染率高,其中新型隐球菌是常见的一种.本文对21例新型隐球菌脑膜炎的临床资料分析如下.
作者:黄勤华 刊期: 2004年第05期
口服大剂量有机磷农药发生中毒病例病情凶险,以往应用洗胃及解毒、对症、支持治疗等抢救,病程长,病死率高,后遗症多,现收集我院1998年~2003年采用血液灌流(HP)的方法,抢救重度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30例,取得了满意的疗效,总结如下.
作者:甘斌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研究生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担负着培养新世纪高级专门人才和发展科学技术文化的双重任务,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已成为我国更好地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一个重要举措.研究生教育必须牢固地树立质量第一的观念,在提高研究生教育质量上下功夫.当前如何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在扩大规模、加速发展的同时,切实保证和提高培养质量,是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根据临床医学麻醉学专业的培养目标和学科建设的需要,我们在确保研究生培养质量上,主要抓好如下几方面的工作.
作者:段雯贞;曾因明;段世明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目的观察红霉素联合山莨菪碱(654-2)治疗支气管肺炎或支气管炎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将84例患儿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4例、对照组40例,对照组只静滴乳糖酸红霉素抗感染及对症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山莨菪碱(0.25 mg/kg)于乳糖酸红霉素液中静滴.观察两组疗效,红霉素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及因而被迫停药的情况.结果治疗组较对照组退热及肺部罗音消失快、住院时间短,红霉素不良反应发生率及因而被迫停药的发生率均低,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结论红霉素联合山莨菪碱治疗小儿下呼吸道细菌性感染可提高疗效,减少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杨锟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血清总胆汁酸(TBA)在TORCH感染伴黄疸患儿中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测定TORCH感染伴黄疸患儿56例与对照组30例的TBA并进行比较,并将感染组的TBA与胆红素及谷丙转氨酶(GPT)水平比较.结果对照组TBA水平明显低于TORCH感染伴黄疸组TBA,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感染组TBA与胆红素无显著相关性(P>0.05),而TBA与谷丙转氨酶有显著相关性(P<0.01),且TBA的阳性率高于GPT的阳性率(P<0.05).结论早期检测TBA对TORCH感染伴黄疸患儿的早期诊断,及时治疗及改善预后有重大临床意义.
作者:陈扬 刊期: 2004年第05期
脑卒中、昏迷、智能障碍等患者发生吞咽困难,为了保证其营养供给,需留置胃管给鼻饲. 鼻饲常见的并发症为食物反流、胃潴留、咳嗽、吸入性肺炎等.为了减少上述并发症的发生,在鼻饲过程中胃管应保持一定深度,抬高床头并保持该体位30~60分钟,可明显减少了上述并发症发生.
作者:周金细;黄秀香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目的研究多种抗生素单剂量治疗单纯性淋病的疗效以及疗效对比.方法使用头孢三嗪0.25 g;壮观霉素2 g(女性4 g);阿奇霉素1.5 g;氧氟沙星0.6 g;单剂量治疗单纯性淋病.结果各组的总有效率和细菌学清除率分别为98%、96.3%、93.3%、73.7%,头孢三嗪、壮观霉素效果好,阿奇霉素次之,氧氟沙星疗效欠佳.结论单剂量药物治疗单纯性淋病头孢三嗪、壮观霉素效果良好.
作者:黎兆军;马泽粦;孙令 刊期: 2004年第05期
导乐陪伴分娩是指产妇在分娩过程中由有经验的助产师给予心理指导和产程观察,使其顺利完成分娩过程,我院自2002年4月起开展导乐陪伴分娩,收到很好的效果,使剖宫产率明显下降.
作者:朱毓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糖皮质激素(glucocorticoid,GC)通常是治疗哮喘十分有效的药物,但哮喘患者有一部分对GC治疗反应低下,经大剂量激素的治疗后,肺功能和症状都没有改善,给临床医生治疗带来了难题.
作者:韦中盛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目的观察重症肝病患者人工肝支持系统(ALSS)治疗前后血液生化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 43例重症肝病患者在综合疗法的基础上采用人工肝支持系统治疗,通过观察实验主要项目前后的变化,判断分析ALSS治疗重症肝病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酶原激活时间(APTT)、凝血酶原凝固时间(TT)均有不同程度的缩短(P<0.01),纤维蛋白原(FIB)无显著改善(P>0.05),肝功能和胆红素明显下降(P<0.01),胆固醇和白蛋白明显上升(P<0.01),总蛋白、甘油三酯和电解质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 ALSS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是治疗重症肝病一种有效的手段.
作者:陈锐明 刊期: 2004年第05期
成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病因有外伤性、激素性、特发性、镰形细胞性贫血等四大类,其中以外伤性和皮质激素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为常见.1957年,Pietrogrand和Mastomarine首先报道长期大剂量应用糖皮质激素引起股骨头缺血坏死,Jones指出[1],因皮质激素应用不当而引起的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占非创伤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病例的2/3.现就激素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作者:周铁军 刊期: 2004年第05期
职业学校作为教书育人的特定场所.面对青年学生,学校既是给学生传授专业知识、职业技能、直接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输送一线劳动者的天地,又是向他们传播社会主义主流文化空间。
作者:周美琼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的辨治思路.方法用清热利湿、疏肝理气、化湿健脾、活血逐瘀的方法,观察治疗99例.结果治愈45.45%,好转38.38%,总有效率达83.83%,结论中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达到标本兼治的目的,临床疗效满意.
作者:马小秋 刊期: 2004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