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超;周喜汉
目的探索一种较好的根治腋臭的手术方法. 方法将34例腋臭患者随机分为两组,16例采用平行双切口根治术,18例采用电灼术,并对疗效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经随访3个月~1年,平行双切口术组总有效率100%,腋毛稀疏,腋汗明显减少;电灼术组总有效率61.1%,腋毛及腋汗稍减少,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平行双切口术疗效明显优于电灼术,具有操作简单、疗效可靠、外观良好及并发症少等特点,是一种较好的根治腋臭方法.
作者:黄志群;陆钢;谷世行;孙昇 刊期: 2004年第05期
肺心病伴顽固性心律失常基层医院较为常见,临床治疗上较为棘手.本文应用硫酸镁、硝苯地平于经综合治疗无效的肺心病伴顽固性心律失常60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朱保华 刊期: 2004年第05期
(HBO)作为一种特殊的治疗手段,已广泛应用于临床,但因其独特的治疗方法和环境,造成患者在接受治疗的过程中,出现各种不同的心理问题,对治疗效果造成一定的影响.2003年1月至2004年3月在我科行高压氧治疗的患者200例,笔者根据患者不同的心理特征实施护理,取得了较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孔磊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牙周病是菌斑微生物引起的感染性疾病,菌斑微生物是引发牙周病的始动因子,是造成牙周组织破坏的必需因素,因此,现代牙周病的药物治疗主要是运用抗菌药物,对抗牙周细菌的炎性破坏作用.局部牙周用药为牙周病药物治疗的主要方法,能避免全身用药所引起的肝肾损害、过敏反应、菌群失调等多种不良反应,而且能提高牙周局部的药物浓度.本文就几种在我国应用的牙周病药物治疗方法作一综述.
作者:韦名浪;何克新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硫酸阿米卡星属广谱抗生素药物,用途较广泛,临床使用未见有出现过敏性休克的报道,笔者遇到1例,现报告如下:病例介绍患者,男,55岁,因发热、咳嗽、咽痛及周身不适于2004年7月21日到我院门诊就诊.查体:T38℃,R 24次/分,P 90次/分BP 105/80 mmHg(13.9/10.6kPa).实验室检查:血象WBC 11.8×109/L,RBC 4.91×1012/L,PLT 252×109/L,N 6%,L 24%.
作者:居家舜 刊期: 2004年第05期
剖宫产系经腹切开子宫了出胎儿的一种手术其在所有外科手术中历史悠久,也富于传奇性,为人类文明的一部分,是解决难产有效的手段之一.
作者:黎惠玲 刊期: 2004年第05期
导乐陪伴分娩是指产妇在分娩过程中由有经验的助产师给予心理指导和产程观察,使其顺利完成分娩过程,我院自2002年4月起开展导乐陪伴分娩,收到很好的效果,使剖宫产率明显下降.
作者:朱毓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目的观察新型免疫抑制剂霉酚酸酯(MMF)治疗难治性狼疮性肾炎(RLN)的疗效.方法采用MMF(1000~2000 mg/d)联合强的松(10~30 mg/d)口服治疗难治性狼疮性肾炎20例,疗程为3~12个月.结果 MMF+强的松治疗3个月,完全缓解8例,显效5例,有效3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80%.血清蛋白、24 h尿蛋白显著减少(P<0.01).血尿亦较治疗前明显减少(P<0.01).结论 MMF联合强的松治疗难治性狼疮性肾炎有较好的近期疗效,并有较好的耐受性.
作者:王林森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目的分析低场MRI对前列腺癌与增生的诊断及鉴别诊断的价值.方法收集18例前列腺癌与22例前列腺增生病例的MRI图像,分析其表现和特征.结果前列腺癌66.7%发生于外周区,信号改变以T2WI较为明显,表现为高信号的周围区内出现异常低信号,而前列腺增生则72.7%发生于中央区或移行区,主要表现为在T2WI的中央区或移行区中出现高、低、等混合不均的异常信号.结论低场MRI的T2WI对前列腺癌和增生有鉴别诊断意义,并对于包膜的侵犯与否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作者:陈强;计一丁;董卫平;徐东风;周士成;饶圣祥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目的观察红霉素联合山莨菪碱(654-2)治疗支气管肺炎或支气管炎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将84例患儿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4例、对照组40例,对照组只静滴乳糖酸红霉素抗感染及对症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山莨菪碱(0.25 mg/kg)于乳糖酸红霉素液中静滴.观察两组疗效,红霉素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及因而被迫停药的情况.结果治疗组较对照组退热及肺部罗音消失快、住院时间短,红霉素不良反应发生率及因而被迫停药的发生率均低,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结论红霉素联合山莨菪碱治疗小儿下呼吸道细菌性感染可提高疗效,减少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杨锟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体重指数对剖宫产皮内缝合切口愈合的影响.方法 419例孕足月剖宫产孕妇行皮肤切口皮内缝合.根据体重指数与切口缝合方法将其分成两组,皮内缝法常重组252例;皮内缝合超重组167例.同期526例孕足月、有剖宫产指征的孕妇丝线缝合皮肤切口分成两组,常重丝线缝法组311例;超重丝线缝合法组215例.按缝合方法及体重指数分别行组内比较和组间比较. 结果按缝合方法比较,皮内缝法常重与超重两组切口愈合不良率分别占1.2%和7.2%(P<0.01);按丝线缝法比较,常重与超重两组切口愈合不良率分别占0.3%和2.8%(P<0.05).按体重指数比较,常重皮内缝法与丝线缝法比较无差异显著性(P>0.05),超重皮内缝合法与丝线缝法比较有差异显著性(P<0.05).结论体重指数对剖宫产皮内缝合切口的愈合有明显影响,超体重剖宫产产妇,不宜选用皮肤切口皮内缝合.
作者:谭善梅;卢彦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与冠心病的相关性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冠状动脉造影确诊冠心病的84例患者,按疾病类型分组,其中稳定性心绞痛组32例,不稳定性心绞痛组40例,急性心肌梗死组12例,正常对照组50例.应用散射速率比浊法测定血清hs-CRP浓度.结果 hs-CRP水平在对照组、稳定性心绞痛组、不稳定性心绞痛组、急性心肌梗死组依次增高.稳定性心绞痛组hs-CRP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不稳定性心绞痛组、急性心肌梗死组hs-CRP水平又显著高于对照组和稳定性心绞痛组(P<0.01).结论冠心病患者血清hs-CRP水平升高,是冠心病的一项独立危险因子;冠心病与冠状动脉硬化斑块内的炎症反应有关;hs-CRP水平对冠心病的病变程度具有预测价值.
作者:王书建;徐君华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超声在眼内及眶内肿瘤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用高频探头对眼内及眶内肿瘤进行多切面检查,观察肿物的声像图特征,并分析与病理诊断的符合率.结果诊断符合率以脉络膜黑色素瘤、海绵状血管瘤、泪腺混合瘤高,均达100%,视网膜母细胞瘤诊断符合率为92.8%,而视神经鞘瘤诊断符合率较低,仅为60%.结论高频及彩色多普勒超声对眼内及眶内常见肿瘤的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作者:黄向红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阿昔洛韦、六神丸治疗带状疱疹的临床疗效.方法将38例带状疱疹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21例,予阿昔洛韦片口服,0.2 g/次,每日4次,维生素B12 5 μg肌注,每日1次,同时用六神丸100~200粒碾成细粉末,用生理盐水调成糊状,直接涂或敷于病变皮肤上.对照组17例,予聚肌胞4 mg肌注,隔日1次,维生素B12 5 μg肌注,每日1次,两组一个疗程均为7日.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2%,对照组为94.1%,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治疗组的治愈时间、止痛日数、疱疹停止新发时间、水疱干涸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 05或<0.01).结论阿昔洛韦与六神丸治疗带状疱疹疗效满意,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刘燕芳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目的分析总结开放性上矢状窦损伤的手术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开放性上矢状窦损伤的手术入路、手术方法以及术中控制性低血压的应用.结果本组28例病人中,12例行骨窗入路,另16例行骨瓣入路并Ⅰ期颅骨整复修补,上矢状窦损伤均行一次性修补成功,恢复良好24例,2例下肢轻瘫,1例失语失明,1例死于广泛脑挫裂伤.结论早期彻底清创,选择正确手术入路和修补方法是成功救治上矢状窦损伤的关键.
作者:廖振南;廖志武;覃家德 刊期: 2004年第05期
过期流产是指宫内胚胎和胎儿死亡后未及时排出[1].我院2003年1月予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用于过期流产31例,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屈洁霞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目的观察第三产程早期口服喜克馈(米索前列醇)400 μg预防产后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44例足月正常分娩的产妇随机分为喜克馈组80例,喜克馈+催产素组82例,催产素组82例,其中合用催产素及单用催产素组在胎儿娩出后宫体肌肉注射催产素20 U;结果单用喜克馈与喜克馈配伍催产素效果基本相同,比单用催产素预防产后出血效果显著,且第三产程时间缩短(P<0.05). 结论第三产程早期口服喜克馈是临床上预防产后出血简易、安全、高效的方法.
作者:韦明 刊期: 2004年第05期
口服大剂量有机磷农药发生中毒病例病情凶险,以往应用洗胃及解毒、对症、支持治疗等抢救,病程长,病死率高,后遗症多,现收集我院1998年~2003年采用血液灌流(HP)的方法,抢救重度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30例,取得了满意的疗效,总结如下.
作者:甘斌 刊期: 2004年第05期
内科学是临床医学中整体性较强,涉及面较广的一门学科.近年来,由于生物学、化学、物理学、病理学、免疫学、药理学等基础理论和技术的迅速发展,使与这些基础学科密切相关的内科学在内容上不断更新和深入.内科学是临床各学科的重要基础,又与临床各学科有密切的联系.
作者:刘美红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男性复发性尖锐湿疣(CA)的有效方法. 方法应用包皮环切、电灼及药物综合治疗有包皮过长(或包茎)的男性复发性尖锐湿疣35例,观察临床疗效及随访愈后复发情况.结果一次性治愈30例(占85.71%),复发5例(占14.29%). 结论在消除疣体、增强机体细胞免疫的基础上,改善局部环境,去除HPV感染的局部易感因素,可降低CA的复发率.
作者:廖燕珍 刊期: 2004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