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林森
唇裂修复是涉及面部容貌的整形美容手术,随社会不断发展,对其修复效果要求越来越高.因红唇修复和唇珠再造是唇裂修复术中较为关键步骤,故一直受到很多学者的重视[1].由于红唇修复和唇珠再造目前尚无比较规范的定点,其修复后的效果存在着不确定性.
作者:夏光明 刊期: 2004年第05期
重型颅脑损伤发生于车祸、坠伤、摔伤、打架斗殴等事故,导致失血性休克等症状,其病情急危、来势凶猛、生命垂危.我科2003年1月至12月抢救重型颅脑损伤患者89例,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玉珍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目的分析21例重型颅脑损伤术后死亡原因,探讨重型颅脑损伤的治疗方法.方法收集21例在我院行手术治疗后死亡的重型颅脑损伤病例,对这些病例的治疗方法和术后死亡原因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重型颅脑损伤伤情复杂,病理损害严重,生命体征改变明显,病情进展迅速,若抢救不及时或延误手术时机,则导致患者死亡.结论早期正确的诊断、及时手术和配合有效的治疗,对提高颅脑损伤的治愈率,降低病死率有重要意义.
作者:李坚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目的探索一种较好的根治腋臭的手术方法. 方法将34例腋臭患者随机分为两组,16例采用平行双切口根治术,18例采用电灼术,并对疗效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经随访3个月~1年,平行双切口术组总有效率100%,腋毛稀疏,腋汗明显减少;电灼术组总有效率61.1%,腋毛及腋汗稍减少,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平行双切口术疗效明显优于电灼术,具有操作简单、疗效可靠、外观良好及并发症少等特点,是一种较好的根治腋臭方法.
作者:黄志群;陆钢;谷世行;孙昇 刊期: 2004年第05期
肠瘘分为内瘘、外瘘,其发生原因常见于创伤、手术、感染、肿瘤、放射损伤等,是腹部外科危重症疾病之一.现将我院于1996年10月~2003年9月收治的8例肠瘘病人作一回顾,分析如下.
作者:马良之 刊期: 2004年第05期
当前大多数学校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的硬件设施配备齐全,学生全部安排在配有大屏幕和视频投影仪的多媒体教室授课,为教师应用计算机辅助教学(CAI)创造了良好的条件.我校普及应用计算机辅助教学4年多来,其计算机辅助教学的优势是显而易见的,但还存在一些问题.
作者:徐瑞芬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痤疮适宜的治疗方法.方法 105例寻常痤疮患者随机分为三组,治疗组采用阿奇霉素、维胺脂胶囊(三蕊)口服;对照1组采用阿奇霉素口服;对照2组采用维胺脂胶囊口服.结果治疗组治愈率为65.79%,总有效率为89.47%;对照1组治愈率为19.35%,总有效率为51.61%;对照组2组治愈率为30.56%,总有效率为75.00%.治疗组与对照1组,治疗组对照2组疗效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阿奇霉素联合维胺脂胶囊口服是治疗痤疮的比较好的方法.
作者:陈运培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预防翼状胬肉复发的手术方法.方法将115眼翼状胬肉随机分为三组,分别予不同手术方法治疗.A组35眼行翼状胬肉切除巩膜暴露+丝裂霉素C(MitomycinC,以下简称MMC)棉片敷贴;B组37眼行翼状胬肉切除+角膜缘干细胞移植;C组43眼予翼状胬肉切除+角膜缘干细胞移植+MMC.观察三组复发率,角膜上皮愈合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随访1~3年半,A组复发率25.71%,B组复发率13.51%,C组复发率为0,C组显著低于A、B组(P<0.05).A组角膜上皮愈合天数为6±1.17 d,B组为5±0.96 d,C组为4±0.64 d,C组愈合时间显著快于A、B组(P<0.01).A组2例浅层巩膜融解,C组1例浅层角膜融解,均在1周内治愈,未见其他严重并发症.结论翼状胬肉切除+角膜缘干细胞移植+MMC 治疗翼状胬肉疗效确切,并发症少,复发率低,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谢立科;杨新怀;黄勤;覃旭方;全蝉娟;伍玉冰;黄少兰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应用带蒂颊脂垫,颞浅筋膜瓣与钛网即刻重建上颌骨缺损的方法.方法采用带蒂颊脂垫瓣衬里,原型模型预制钛网支架植入,颞浅筋膜瓣覆盖钛网一期重建上颌骨,关闭口鼻瘘8例.结果 8例组织瓣全部成活,重建了鼻腔、腭部、牙弓的外形,面部外形恢复良好.2周后行鼻腔内窥镜检查,发现上颌窦颊脂垫覆盖钛网并粘膜化.1例腭部鼻腔粘膜部分裂开,钛网外露,但颞浅筋膜紧贴钛网,鼻腔处理后,创口二期愈合.颞浅筋膜瓣4~6个月自行完全上皮化.随访9~19个月,进食无食物从鼻腔返流,语音清晰.结论利用带蒂颊脂垫瓣衬里,钛网塑形上颌骨缺损,颞浅筋膜瓣覆盖钛网三维闭合式即刻重建上颌骨,很好的恢复上颌骨的外形和上颌窦的生理功能,手术方法简便,皮瓣血运好,易成活,有应用价值.
作者:李俊;廖明华;姚金光;陈海波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与冠心病的相关性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冠状动脉造影确诊冠心病的84例患者,按疾病类型分组,其中稳定性心绞痛组32例,不稳定性心绞痛组40例,急性心肌梗死组12例,正常对照组50例.应用散射速率比浊法测定血清hs-CRP浓度.结果 hs-CRP水平在对照组、稳定性心绞痛组、不稳定性心绞痛组、急性心肌梗死组依次增高.稳定性心绞痛组hs-CRP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不稳定性心绞痛组、急性心肌梗死组hs-CRP水平又显著高于对照组和稳定性心绞痛组(P<0.01).结论冠心病患者血清hs-CRP水平升高,是冠心病的一项独立危险因子;冠心病与冠状动脉硬化斑块内的炎症反应有关;hs-CRP水平对冠心病的病变程度具有预测价值.
作者:王书建;徐君华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病例介绍患者,女,28岁,因停经34周,阴道流水2小时,于2003年12月29日入院.自诉孕期顺利,定期在县医院产检无异常,入院2小时前无诱因出现阴道流水,量多、色清、无腹痛及阴道流血,精神饮食好、大小便正常.入院查体:T37.2℃、P84次/分、R20次/分、BP120/80mmHg.心肺无异常,腹部隆起,肝脾未触及,脊柱四肢活动好.
作者:翟美玲 刊期: 2004年第05期
泪小管断裂是常见的眼附属器外伤性疾病,如不及时修复吻合,可导致长期溢泪,我院自2000年1月~2003年2月对32例(32眼)新鲜泪小管断裂的患者行一期泪小管吻合,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周和平 刊期: 2004年第05期
成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病因有外伤性、激素性、特发性、镰形细胞性贫血等四大类,其中以外伤性和皮质激素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为常见.1957年,Pietrogrand和Mastomarine首先报道长期大剂量应用糖皮质激素引起股骨头缺血坏死,Jones指出[1],因皮质激素应用不当而引起的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占非创伤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病例的2/3.现就激素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作者:周铁军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目的观察红霉素联合山莨菪碱(654-2)治疗支气管肺炎或支气管炎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将84例患儿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4例、对照组40例,对照组只静滴乳糖酸红霉素抗感染及对症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山莨菪碱(0.25 mg/kg)于乳糖酸红霉素液中静滴.观察两组疗效,红霉素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及因而被迫停药的情况.结果治疗组较对照组退热及肺部罗音消失快、住院时间短,红霉素不良反应发生率及因而被迫停药的发生率均低,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结论红霉素联合山莨菪碱治疗小儿下呼吸道细菌性感染可提高疗效,减少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杨锟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目的总结食用牡蛎治疗少儿锌缺乏的疗效.方法 56例缺锌少儿食用牡蛎补锌(30~100 g/日),15天为一疗程,进食前后检测发锌,并与非发锌缺乏组47例对照分析.结果食疗组少儿发锌由治疗前发锌炎(-)/x=59 μg/g,s=11.26增加至(-)/x=147μg/g,s=41.74,与当地正常少儿发锌含量基本一致.结论食用牡蛎补锌,发锌含量增加,缺锌症状明显改善.
作者:植建;李远烈 刊期: 2004年第05期
产科子宫切除是抢救产妇急性大出血的一项重要措施,也是对合并有妇科良、恶性肿瘤的一种有效治疗手段.我院产科近15年来共施行子宫切除33例,现回顾分析如下.
作者:汤文娟 刊期: 2004年第05期
影像学技术的发展使肝胆管结石的检出率逐步提高.随着胆道外科手术技术的不断完善,肝胆管结石手术取得较好的效果,但对术中二三级胆管结石及术后胆道内残余结石、再生结石的取石较为困难,反复手术则创伤大,副损伤多,治疗效果不佳.我院自2000年1月~2003年12月应用胆道镜治疗胆管结石及术后残余结石、再生结石305例,取得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朱春华;徐忠 刊期: 2004年第05期
近年难治性肺结核的构成比逐步增多,约占肺结核的总数的2.4%~4.6%[1].由于其传染性强、耐药率高、预后差,如何管理及防治已成为今后降低结核病发病率的一个重要环节.现将我院传染科1996年元月至2004年2月收治的82例难治性肺结核进行分析并提出防治对策.
作者:姚钦江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治疗慢性上颌窦病变的方法.方法对112例慢性上颌窦病变合并鼻息肉、鼻窦炎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取鼻窦内窥镜下行柯-陆氏双径路手术,对照组采用传统的上颌窦根治术--柯-陆手术,比较两组的疗效.结果术后随访1~3年,治疗组64例,治愈50例,好转14例;对照组48例,治愈28例,好转18例,无效2例;治疗组疗效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鼻窦内窥镜下行柯-陆氏双径路治疗慢性上颌窦病变优于传统柯-陆氏手术,是一种实为有效、安全的治疗方法.
作者:文春秀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氟伐他汀对肾病综合征患者的血脂、血液流变学及尿蛋白的影响.方法 将66例肾病综合征患者随机分成试验组与对照组,两组均给予标准激素疗程治疗,试验组加用氟伐他汀40 mg/d,疗程10周,所有的患者在治疗前后均检查TC、TG、LDL、HDL,血液流变学指标和24小时尿蛋白定量.结果 试验组TC、TG、LDL、全血粘度、血浆粘度均明显下降,HDL明显上升,24小时尿蛋白定量明显下降,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氟伐他汀不但能降低肾病综合征患者的血脂水平、改善部分血液流变学指标,而且能减少尿蛋白的排出,因而能延缓肾病综合征肾小球疾病的发展进程.
作者:伍业星;丁德良 刊期: 2004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