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高压氧治疗脑出血的护理

李锦仙

关键词:高压氧治疗, 脑出血, 常规治疗, 急性脑血管意外, 前后的护理, 治疗效果, 治疗过程, 特殊护理, 后遗症, 临床, 基础, 患者
摘要:脑出血是常见的急性脑血管意外之一,其特点是起病急,病情重,变化快,临床治疗效果差,后遗症多.我院自1999~2002年对126例脑出血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高压氧治疗,取得了比较常规治疗的效果好,在治疗过程中,治疗前后的特殊护理显得十分重要.现将治疗前后的护理及其体会介绍如下.
右江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的观察及护理

    急性深静脉血栓是指血液在静脉系统内不正常凝结,造成肢体缺血以致坏死的一种急性疾病.它的治疗方法主要有药物溶栓、抗凝治疗及手术取栓.现将我们1999年2月~2001年11月对11例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作尿激酶溶栓、抗凝治疗的观察及护理报告如下.

    作者:马胜春;赵丽平;郭眷香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例说搞好诊断学基础教学数招

    从教材内容的整合取舍、讲透难重点、注重知识的内在联系、化抽象为具体、抓好实训和考核等诸多方面,举例说明针对既繁难又重要的诊断学基础这门课程要注意教学艺术和教学技巧,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作者:陈麒星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阿奇霉素治疗小儿化脓性扁桃体炎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阿奇霉素治疗小儿化脓性扁桃体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患儿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口服阿奇霉素10mg/(kg.d),每天1次,3日为1疗程;对照组30例给予青霉素每日20万U/(kg.d),分2次肌肉注射,7日为1疗程.结果:治疗组的5项临床指标均非常显著短于对照组(P均<0.01),而痊愈率和总有效率也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5),无明显毒副反应出现.结论:阿奇霉素治疗小儿化脓性扁桃体炎安全、方便,疗程短,疗效显著,患儿依从性好.

    作者:黄朝阳;谢华山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股骨颈骨折的护理体会

    股骨颈骨折是老年人的常见病,久治难愈,特别是拒绝手术或有手术禁忌证的患者,因长期卧床制动更易发生多种并发症,所以对其做好护理至关重要.现将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成敏洁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静脉滴注阿奇霉素治疗老年人支原体肺炎30例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乳糖酸阿奇霉素治疗老年人支原体肺炎的临床效果.方法:治疗组用注射用乳糖酸阿奇霉素500mg/次,每日1次静滴;对照组用注射用乳糖酸红霉素500mg/次,每日2次静滴,均以7~14天为1个疗程.结果:治疗组在平均用药总量明显少于对照组的情况下,总有效率(93.3%)显著高于对照组(73.3%);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程度较轻.结论:注射用乳糖酸阿奇霉素是治疗老年人支原体肺炎安全有效的药物.

    作者:曾显专;马泽粦;敖晓风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胃粘膜癌前病变和胃癌组织中细胞增殖核抗原表皮生长因子凋亡抑制基因-2的表达及其意义

    目的:探讨胃粘膜癌前病变与胃癌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异型增生、肠上皮化生和萎缩性胃炎等胃癌前病变组织中细胞增殖核抗原(PCNA)、表皮生长因子(EGFR)、凋亡抑制基因-2(bcl-2)的表达,并与胃癌及正常胃组织进行对照比较.结果:胃癌与异型增生比较,PCNA、EGFR、bcl-2的表达均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与肠上皮化生和萎缩性胃炎比较,PCNA、EGFR的表达有高度显著性差异(P均<0.01),bcl-2的表达有显著性差异(P<0.05);与正常胃粘膜比较,PCNA、EGFR、bcl-2的表达均有高度显著性差异(P均<0.01).结论:PCNA、EGFR、bcl-2的表达在胃粘膜的恶性转化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联合检测这些指标有助于癌前病变和早期胃癌的诊断.

    作者:阳泽彬;孙洋;李庆选;沈玮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穿琥宁联合病毒唑治疗小儿喘息性肺炎

    目的:观察穿琥宁联合病毒唑治疗小儿喘息性肺炎的疗效.方法:65例喘息性肺炎患者随机分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0例用穿琥宁、病毒唑静脉点滴7天,对照组35例用病毒唑、青霉素静脉点滴7天.结果:穿琥宁组的临床治愈率为83.3%,总有效率96.7%.对照组临床治愈率为57.1%,总有效率71.4%.经统计分析,两组疗效有显著性差异,χ2=7.90,P<0.01.结论:穿琥宁联合病毒唑治疗喘息性肺炎治愈率高,疗效满意.

    作者:黄英明;黄朝阳;陈胜邦;曾榆婷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血型与临床上血型遗传的特例

    从常用的血型系统分析,结合临床中常见血型遗传的知识,进一步引出红细胞抗原形成的机制是靠两种基因H、h和I、i共同决定的特殊血型的遗传机理.

    作者:刘勤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男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入院前肇事分析及对策

    目前,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生活节奏的加速,社会生活中紧张因素、应激反应增加,使许多人的精神、心理压力增大.

    作者:黄华日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高压氧治疗脑出血的护理

    脑出血是常见的急性脑血管意外之一,其特点是起病急,病情重,变化快,临床治疗效果差,后遗症多.我院自1999~2002年对126例脑出血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高压氧治疗,取得了比较常规治疗的效果好,在治疗过程中,治疗前后的特殊护理显得十分重要.现将治疗前后的护理及其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李锦仙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感染与冠心病关系的研究近况

    我国冠心病(CHD)的发病率正日趋增加,吸烟、高血压、高血脂和高血糖等因素是CHD的易患因素已为众多学者所公认.CHD发生与发展的新的危险因素研究是近年来关注的热点之一.近年来,冠心病的诊断与治疗已有了较大进展,但其病因学研究仍进展缓慢.著名的弗乃明翰研究证实,吸烟、高血压、高血脂和高血糖是引起冠心病的危险因素,并在随后冠心病的防治中起到了有益的作用.然而诸危险因素尚不能完全解释冠心病的成因及其严重性.因此,冠心病发生与发展的新的危险因素的研究引人注目.感染与冠心病的关系,近年来受到关注.大量临床病理与流行病学研究及实验室检查均提示感染与冠心病的发生发展有关(1).细菌、病毒、衣原体极有可能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AS)和冠心病的感染性危险因子.本文拟就这些感染因子与冠心病发生和发展的关系作一综述,以提高对冠心病新的危险因素的认识.

    作者:项昌富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患儿围手术期的护理

    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在我国发病率较低,大约在3000个新生儿中有1例,但仍为新生儿常见疾病,占消化道畸形第三位,男性远较女性发病率高,男性占90%以上,多为足月正常婴儿(1).

    作者:高玉珍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150例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病因分析及防治

    目的:探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病因及防治措施.方法:对确诊为HIE的150例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HIE的病因主要有孕母因素、分娩因素、脐带及新生儿因素.结论:对于可能引起HIE的因素,必须采取措施预防HIE的发生.

    作者:王悦桂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我校1999~2002年新生入学成绩分析及对策

    进入21世纪社会转型时期,由于受到高等教育扩招,普通高中招生比例也随之增加的冲击,中等卫生职业教育形势严峻.虽然办学层次以及形式多样化,但普通中专仍占有相当大的比例.

    作者:王会文;周建美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腹腔脓肿1O7例诊治体会

    目的:探讨术后腹腔脓肿的诊断与治疗经验.方法:对107例术后发生在膈下、肠间、盆腔及多发性腹腔脓肿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治愈89例(83.2%),好转5例(4.6%),死亡13例(12.2%),其中死亡病例中有11例为多发性脓肿.结论:早期诊断,利用多种检查技术准确定位、及时引流、保证引流通畅,联合应用抗生素和支持治疗是提高腹腔脓肿治愈率的关键.

    作者:韩永志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创伤性急性弥漫性脑肿胀128例临床分析

    目的:对创伤性急性弥漫性脑肿胀的临床表现及诊断、发病机理、CT征象、治疗作一探讨.方法:对2789例颅脑损伤中发生急性弥漫性脑肿胀128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手术82例死亡61例,保守治疗46例,死亡32例,总病死率为72.7%.结论:急性弥漫性脑肿胀临床表现与脑创伤及颅内高压程度有关;其发病机理是脑创伤后急性脑血管扩张,广泛脑水肿和脑缺血之间相互作用所致;综合治疗包括脱水疗法,大剂量激素疗法,亚低温疗法,大剂量巴比妥疗法及催醒剂应用等.

    作者:江文龙;茅觉飞;梁枫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脑血管病患者抑郁临床特征影响因素及护理对策研究

    目的:探讨脑血管患者病后抑郁症状的特点及其影响因素,以寻求其对策.方法:采用访谈式问卷、汉密尔顿抑郁检查(HAMD)量表、抑郁自评(SDS)量表及多元逐步回归分析进行调查.结果:检出率为37.9%,有睡眠障碍、心境悲观、消极情绪等,并与病变部位有一定关系,其发生与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健康自我评价、经济负担等因素有关.结论:要高度重视抑郁的发生及其影响因素,注意做好预防和治疗工作.

    作者:相启爱;张燕;扈林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一次性真空采血器在门诊采血中的应用

    我院门诊注射室从1995年以来,对日平均50人次的采血,应用一次性真空采血器,安全快捷,操作方便简单,成功率高,取得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陈莉芬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阿卡波糖治疗Ⅱ型糖尿病42例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阿卡波糖在治疗Ⅱ型糖尿病中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对42例Ⅱ型糖尿病人用阿卡波糖治疗2个月.对比治疗前、后空腹血糖、餐后血糖、HbA1c及胆固醇、甘油三酯.结果:治疗后餐后血糖显著降低(P<0.05),空腹血糖及HbA1c明显下降(P值均<0.05).结论:阿卡波糖治疗Ⅱ型糖尿病可显著降低餐后血糖.

    作者:周慧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改良包皮环切术治疗100例包皮过长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改良式包皮环切术的疗效.方法:用改良式包皮环切术治疗100例包皮过长.结果:改良式包皮环切术在减少血肿和并发感染方面优于传统包皮环切术.结论:改良式包皮环切术优于传统包皮环切术,可以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梁启燕;马泽粦 刊期: 2003年第02期

右江医学杂志

右江医学杂志

主管: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厅

主办:右江民族医学院附属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