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启爱;张燕;扈林
目的:探讨胃粘膜癌前病变与胃癌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异型增生、肠上皮化生和萎缩性胃炎等胃癌前病变组织中细胞增殖核抗原(PCNA)、表皮生长因子(EGFR)、凋亡抑制基因-2(bcl-2)的表达,并与胃癌及正常胃组织进行对照比较.结果:胃癌与异型增生比较,PCNA、EGFR、bcl-2的表达均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与肠上皮化生和萎缩性胃炎比较,PCNA、EGFR的表达有高度显著性差异(P均<0.01),bcl-2的表达有显著性差异(P<0.05);与正常胃粘膜比较,PCNA、EGFR、bcl-2的表达均有高度显著性差异(P均<0.01).结论:PCNA、EGFR、bcl-2的表达在胃粘膜的恶性转化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联合检测这些指标有助于癌前病变和早期胃癌的诊断.
作者:阳泽彬;孙洋;李庆选;沈玮 刊期: 2003年第02期
目的:探讨踝关节粉碎性塔门形(Pylon)骨折的手术治疗方法.方法:采用踝部双侧弧形联合切口,松质骨螺钉及钢板内固定治疗12例Ⅱ、Ⅲ型Pylon骨折.结果:全部随访,时间6个月~4年,按Bourne对Pylon骨折愈合评价,优5例,良6例,差1例.结论:采用踝部双侧弧形联合切口能充分显露骨折,以利复位与固定,重建胫距关节;早期功能锻炼有利关节软骨面平整修复与塑形,可以获得好的疗效.
作者:周云华 刊期: 2003年第02期
目前,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生活节奏的加速,社会生活中紧张因素、应激反应增加,使许多人的精神、心理压力增大.
作者:黄华日 刊期: 2003年第02期
目的:观察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LMWH)治疗不稳定心绞痛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例不稳定心绞痛的病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分成2组,分别加用LMWH和普通肝素并对2组病人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作出比较.结果:LMWH与肝素比较,临床疗效相当,安全性更高且近期预后显著好于肝素.结论:皮下注射LMWH是一种治疗不稳定心绞痛安全有效的方法.
作者:董春;张利华 刊期: 2003年第02期
目的:探讨阿奇霉素治疗小儿化脓性扁桃体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患儿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口服阿奇霉素10mg/(kg.d),每天1次,3日为1疗程;对照组30例给予青霉素每日20万U/(kg.d),分2次肌肉注射,7日为1疗程.结果:治疗组的5项临床指标均非常显著短于对照组(P均<0.01),而痊愈率和总有效率也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5),无明显毒副反应出现.结论:阿奇霉素治疗小儿化脓性扁桃体炎安全、方便,疗程短,疗效显著,患儿依从性好.
作者:黄朝阳;谢华山 刊期: 2003年第02期
活体亲属供肾移植的效果优于同种异体尸体供肾移植,其优点是:①活体亲属供肾比同种异体尸体供肾移植有更高的人/肾存活率;②移植肾热缺血时间缩短;③能选择理想的手术时间;④缩短待肾时间,术后排斥反应发生率下降,减少使用大剂量免疫抑制剂的可能,避免相应的并发症发生.
作者:梁秋梅;莫新少 刊期: 2003年第02期
目的:探讨绝经后卵巢肿瘤的临床特点和早期诊断.方法:分析32例绝经后妇女卵巢肿瘤的临床和病理资料.结果:绝经后妇女卵巢肿瘤良恶性之比为2.2∶1,提示恶性所占比例增大;肿瘤为实性,囊实性,囊性多房者,其恶性肿瘤所占比例明显高于囊性单房;46.88%的患者术前无自觉症状.结论:绝经后妇女应定期妇科普查,发现卵巢肿瘤应尽早手术,尤其是实性、囊实性、囊性多房者;阴道B超可作为基层早期诊断卵巢肿瘤的首选方法.
作者:李素华;李铮汝 刊期: 2003年第02期
目的:观察表皮自体移植术治疗白癜风的疗效.方法:对56例白癜风病人采用自体表皮移植术,其中局限型42例,节段型12例,泛发型2例,共移植63个白斑区,植入直径0.3~0.9cm皮片432处.结果:皮片存活率为94.7%,其中治愈16例,显效27例,有效11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达96.4%;节段型疗疗效好,局限型次之,泛发型较差(χ2=17.68,P<0.01).结论:表皮自体移植术是治疗白癜风有效的方法之一.
作者:马泽粦;曾榆婷;敖晓风 刊期: 2003年第02期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一种多系统、多器官损害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在免疫学上突出的特点是B细胞功能亢进,自发产生大量多克隆免疫球蛋白和自身抗体.其主要的病理改变是由于大量自身抗体与抗原结合形成免疫复合物并激活补体而引起的血管炎症.但确切的发病机理目前尚不完全清楚.一般认为SLE的发病受复杂的遗传、免疫及环境等因素影响,是多种因素综合的结果.本文就SLE可能的发病机制及治疗策略作一初步的探讨.
作者:蒋培余 刊期: 2003年第02期
目的:探讨新法星状神经节阻滞术的治疗效果.方法:对146例患者采用新法星状神经节阻滞术治疗.结果:146例患者治疗658人次,成功628人次(95.44%),仅45人次(6.84%)出现喉返神经麻痹,13人次(1.97%)出现血管损伤,无神经根损伤和椎管内阻滞等严重并发症.结论:该项技术施行简单、安全性大、容易掌握,适合推广应用.
作者:邹展;马泽粦 刊期: 2003年第02期
对50例左半结肠癌伴梗阻病人采用术中行阑尾切除,经阑尾残端行全结肠灌洗;阑尾切除者则经近回盲瓣处回肠灌注,左半结肠癌根治术,一期切除吻合的回顾性研究,认为该术式可明显提高该类疾病的手术切除率,同时又可降低Ⅰ期手术吻合口瘘及切口感染的发生率.
作者:冯强;俞一峰;龚海;李森 刊期: 2003年第02期
目的:探讨脑血管患者病后抑郁症状的特点及其影响因素,以寻求其对策.方法:采用访谈式问卷、汉密尔顿抑郁检查(HAMD)量表、抑郁自评(SDS)量表及多元逐步回归分析进行调查.结果:检出率为37.9%,有睡眠障碍、心境悲观、消极情绪等,并与病变部位有一定关系,其发生与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健康自我评价、经济负担等因素有关.结论:要高度重视抑郁的发生及其影响因素,注意做好预防和治疗工作.
作者:相启爱;张燕;扈林 刊期: 2003年第02期
近年来国内有些研究报道,氯氮平联合丙戊酸钠治疗精神分裂症有一定的效果(1),但用于治疗难治性精神分裂症尚属鲜见.
作者:黎艳鲜 刊期: 2003年第02期
肺动脉栓塞(简称肺栓塞)是静脉系统中或右心腔内的栓子脱落流入肺动脉系统,堵塞肺动脉或其分支引起肺循环障碍的临床和病理综合征.临床症状和体征往往是非特异性的,且变化大(1).此类患者误诊、漏诊较多,病死率高(2).
作者:康桂艳;林红伍 刊期: 2003年第02期
目的:探讨硝苯地平凝胶局部外涂治疗肛裂的疗效.方法:205例病人参加该项实验,全部经临床检查,填表登记,记录有关症状及体症.治疗组104例局部涂布0.2%硝苯地平凝胶,每12h一次,共使用3W,对照组101例局部涂布1%达克罗宁油膏.结果:3W后,治疗组肛裂愈合率为63.46%,总有效率为89.42%;对照组肛裂愈合率31.68%,总有效率59.42%(P<0.05).治疗组病人均未发现任何全身及局部不良反应.结论:硝苯地平凝胶在临床上可以作为一种安全、有效的肛裂局部治疗药物.
作者:姜肖明 刊期: 2003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小剂量米非司酮的作用,以结合米非司酮扩张宫颈和人工流产术阴道出血时间短的优点,减轻未婚早孕妇女终止妊娠的痛苦.方法:实验组未婚早孕妇女人工流产术前24小时空腹顿服米非司酮50mg,固定手术者记录受术者宫颈扩张情况、出血量及人工流产综合征(RAAS)的发生率,并设对照组相比较.结果:实验组宫颈扩张>6号者达72.73%,而对照组仅为0.91%,两组比较P<0.01;实验组RAAS的发生率明显减少,P<0.01.结论:术前24小时顿服米非司酮50mg扩张宫颈作用显著,安全有效.
作者:于扣珍 刊期: 2003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巨大胎儿孕产妇的并发症和对母儿影响以及预防措施.方法:采用配对对照分析.结果:巨大胎儿的发生与孕妇的年龄、胎次有关;巨大儿组的妊高征、羊水过多等合并症的发生率均显著高于非巨大儿组(P<0.05或<0.01),剖宫产率、产后出血率和软产道裂伤率也非常显著高于非巨大儿组(P均<0.01).结论:加强孕期监护与宣教,及时诊治并发症,提高巨大儿的产前诊断率,正确选择分娩式是降低巨大儿出生率和死亡率的重要预防措施.
作者:薛晓玲 刊期: 2003年第02期
脑出血是常见的急性脑血管意外之一,其特点是起病急,病情重,变化快,临床治疗效果差,后遗症多.我院自1999~2002年对126例脑出血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高压氧治疗,取得了比较常规治疗的效果好,在治疗过程中,治疗前后的特殊护理显得十分重要.现将治疗前后的护理及其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李锦仙 刊期: 2003年第02期
患者女性,50岁,已婚,孕2产1.发现下腹部包块1年,尿频半个月,于1999年10月8日入我院.1年前发现肿物,因无不适,未经治疗;近来自觉下腹包块明显增大,约儿头大,且感小腹坠胀不适,小便频数,无尿痛、尿急,无阴道流液.体格检查:心、肺、肝、脾及肾脏未见异常,外阴、阴道无异常,宫颈轻度糜烂,子宫后位.子宫左侧可触及5个月孕大包块,质硬,活动差,表面高低不平.CT检查:子宫明显左移,左侧见巨大肿块,直径约10cm,内见大片低密度灶.增强扫描密度灶坏死强化.入院诊断:子宫肌瘤(浆膜下)中心坏死.手术所见:子宫峡部向左侧阔韧带突出一约10cm×9cm×6cm的肿物,囊实感,与子宫峡部有蒂相连.子宫大小正常,双侧附件未见异常.行全子宫及双侧附件切除术.
作者:孙少华;王凤华;焉丽虹 刊期: 2003年第02期
目的:由于早产儿各器官形态和生理功能发育不够成熟,生活能力弱,死亡率高.且早产儿的发生率在各国都很高,随着新生儿医学的发展,对早产儿护理与治疗有了新的认识,正确地对早产儿进行护理与治疗是降低其死亡率,减少并发症及改善预后的关键.
作者:姜冬梅 刊期: 2003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