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大肠癌合并糖尿病的围手术期护理

许巧云;丁婷

关键词:大肠癌, 合并糖尿病, 围手术期护理体会, 糖尿病患者, 外科治疗, 加强护理, 处理, 病人, 报告
摘要:大肠癌合并糖尿病时外科治疗棘手,但若准备充分,妥善处理,同时加强护理,病人亦能顺利度过围手术期,取得满意效果.现将我院自1997年6月~2003年6月对46例大肠癌合并糖尿病患者围手术期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右江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提高整体护理质量的有效途径

    整体护理是提高医院护理质量和水平的重要步骤,在整个医院管理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因此必须采取各种有效的措施,提高整体护理的效果;加强对整体护理的领导和组织工作,认真协调医护关系;切实提高护理人员素质,强化整体护理的监控体系,从而把整体护理工作提高到新的水平.

    作者:徐新娟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非静脉曲张上消化道出血的治疗概况

    上消化道出血为临床上常见的急症.国内统计资料表明,常见病因依次为消化性溃疡,急性胃粘膜病变,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1].发病率约为36/10万,病死率高达8.0~13.7%.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大量止血药物及新技术的应用,上消化道出血可以得到满意的控制,病死率下降.

    作者:钟少葵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196例新生儿住院原因及死亡原因分析

    目的通过对新生儿住院原因及死亡原因的总结分析,提高对新生儿疾病的认识和防治水平.方法抽取2001年1月~2002年11月期间在我科住院的196例新生儿病历,进行住院原因及死亡原因的统计.结果新生儿黄疸为常见的住院原因;新生儿窒息及新生儿肺炎为常见的死亡原因.结论重视围产期保健,是减少窒息发生,提高新生儿生存率及生存质量重要措施.

    作者:曹凤娥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青年人脑梗死35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青年人脑梗死的危险因素和病因.方法回顾性分析35例青年人脑梗死的病例资料.结果35例中,治愈11例,好转19例,无效3例,死亡2例,总有效率85.6%.结论对青年人脑梗死及时有效地进行危险因素的干预和病因治疗,可以大程度地降低其发生率、复发率、改善预后,提高人群的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

    作者:尹勇;凌梅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小组合作在生理学理论教学中的运用

    在发展性教学中,人们提出了四个教学策略:主体参与,小组合作,体验成功,差异发展.小组合作是与问题教学法紧密相关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小组合作的有效开展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多方面素质,主体教学、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都离不开小组合作.本文对小组合作在生理学理论教学中的应用展开讨论.

    作者:潘振宇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施他宁与垂体后叶素治疗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疗效比较

    目的探讨施他宁治疗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EVB)的疗效.方法对72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给予施他宁治疗,对照组给予垂体后叶素治疗-进行对比观察.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6.1%,对照组总有效率55.6%,前者显著高于后者(P<0 01),施他宁的副反应也明显少于垂体后叶素(P<0.01).结论施他宁可作为治疗EVB的首选药物之一.

    作者:徐清兰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头颈部肿瘤患者血清中TGF-β的检测

    自1983年,Assoian等发现转化生长因子β(Transforming grouth factorbeta,TGF-β)具有促进纤维母细胞转化的能力以来,TGF-β家族因广泛参与机体的各种生理病理过程而倍受瞩目.

    作者:张巧娣;蒋理;文怡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295例小儿急性阑尾炎临床分析

    目的提高小儿急性阑尾炎的诊治水平.方法总结我院1980年1月至2002年12月间收治的295例小儿急性阑尾炎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295例,6~12岁267例(90.5%),5岁以下28例(9.5%),其中单纯性阑尾炎47例,化脓性阑尾炎113例,坏疽性阑尾炎24例,阑尾穿孔79例,阑尾周围脓肿32例.手术治疗238例,保守治疗57例,均痊愈,无死亡病例.结论小儿急性阑尾炎重视早期诊断,一旦确诊应积极治疗,减少并发症.

    作者:张宁刚;农德英;马忠才;刘浩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探讨重症监护病房患者家属对探视的需求

    目的探讨重症监护病房(ICU)患者家属对探视的需求情况.方法采用自制调查问卷法.结果医院目前的探视制度不能满足患者家属对探视的需求.结论适当地放宽探视条件,提高服务质量,加强与患者家属的沟通,既可以满足ICU患者家属对探视的需求,又可有效地促进ICU病房的合理化管理.

    作者:刘翠侠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中西结合治疗慢性盆腔炎164例分析

    慢性盆腔炎是妇科常见病,病情较顽固,具有反复性,当患者抵抗力下降时,还可急性发作,直接影响妇女身心健康.笔者采用中西医结合对慢性盆腔炎164例进行治疗,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陈楚红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截肢手术的护理体会

    截肢术是指通过手术切除失去生存能力、没有生理功能、危害人体生命的部分或全部肢体.我院自1997年~2002年共施行截肢术17例,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李小娥;覃丽玲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尿β2-微球蛋白测定在尿路感染诊断中的意义

    目的探讨小儿尿路感染时尿β2-微球蛋白(尿β2-m)的变化及其在复杂性尿路感染和非复杂性尿路感染中的差异性.方法应用放免法对小儿尿路感染65例进行尿β2-m检测.比较两类尿路感染的阳性率差异.结果尿β2-m阳性41例,阳性率为63.08%,其中复杂性尿路感染组阳性26例,阳性率为86.67%;非复杂性尿路感染组阳性15例,阳性率为42.86%,两组比较前者非常显著高于后者(x2=13.31,P<0.01).结论尿β2-m阳性,特别是具有复杂因素者,提示小儿尿路感染多为上尿路感染.

    作者:陆元奉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肿瘤标志物及其临床应用

    自80年代以来,随着应用B淋巴细胞杂交瘤制备肿瘤单克隆技术的不断成熟,出现了大量的抗肿瘤的单克隆抗体,并与同时出现且日新月异的免疫学检测技术(RIA、IRMA、ELISA、CLIA、IFA、TRFI-A等)相结合,发展了众多的肿瘤标志物检测项目并不断地应用于临床,已成为肿瘤患者的一个重要检查指标,现将肿瘤标志物及其临床应用近况作一综述.

    作者:徐秋节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重症急性胰腺炎的外科干预现状

    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是一种严重的全身性多器官损害性疾病,同时,也是一种外科病,其并发症多、死亡率高,治疗上尽管经历了近百年尤其是近二十多年的深入研究,有了不少新的进展,初步形成了较为规范化的治疗方案,严格掌握了外科干预指征.

    作者:黄宏能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北斗星型与非北斗星型高血压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高血压患者昼夜血压生理节律.方法对46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采用全自动非创伤性血压监测仪,监测24小时动态血压变化,并计算其夜间血压下降率.结果其中78.26%的受试者为正常血压节律型,即dipper's型昼夜血压节律;21.74%的受试者为夜间血压不降低或降低<10%的non-dipper's型节律.结论高血压患者的non-dipper's型占1/4,长效抗高血压药物可逆转non-dipper's型为dipper's型血压节律,从而能够减少高血压的并发症.

    作者:齐学艳;林红伍;黄瑄;马志成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胆道手术的少见并发症

    胆道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率,各医院统计不一,国外统计仅行一次手术的并发症发生率为4%,而行多次手术者,并发症发生率可高达18.4%.作者统计一组1358例,并发症发生率约为4.8%,包括内外胆漏、各类腹腔脓肿、术中及术后出血、医源性损伤、水电平衡紊乱、术后休克等,其中部分病例的并发症较为少见,现分别介绍如下.

    作者:卢明;马志仁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成年人安氏Ⅰ类错(牙合)牙列严重拥挤的正畸治疗

    错(牙合)牙列拥挤,严重影响颜面美观和咀嚼功能.本院对成年人安氏Ⅰ类错(牙合)合牙列严重拥挤1例进行正畸治疗,获得较满意效果,现介绍如下.

    作者:辛华章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大肠癌合并糖尿病的围手术期护理

    大肠癌合并糖尿病时外科治疗棘手,但若准备充分,妥善处理,同时加强护理,病人亦能顺利度过围手术期,取得满意效果.现将我院自1997年6月~2003年6月对46例大肠癌合并糖尿病患者围手术期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许巧云;丁婷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肝素超声雾化佐治新儿生感染性肺炎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肝素治疗新生儿感染性肺炎的疗效.方法将80例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在采取综合治疗的基础上,治疗组加用肝素50IU/kg@次,加入20ml生理盐水中,12小时超声雾化一次,5天为一疗程.结果治疗组的显效率及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肝素超声雾化治疗新生儿感染性肺炎无明显毒副作用,用药简便,疗效较满意.

    作者:朱晶波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前臂骨间背侧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手部软组织缺损

    目的总结应用前臂骨间背侧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手部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应用该皮瓣修复手部软组织缺损35例,其中创伤性缺损28例,感染性溃疡创面2例,肿瘤、瘢痕切除术后创面各2例;急诊手术修复20例,择期手术15例.结果创口一期愈合30例,二期愈合5例;皮瓣坏死1例,部分坏死3例.术后随访3个月~1年,手功能及外形满意.结论前臂骨间背侧动脉逆行岛状皮瓣因其血管解剖恒定、厚簿适中、质地好、不牺牲前臂主要供血动脉,是修复手部软组织缺损的较理想皮瓣.

    作者:李浪;李锦荣;赵双奇;许亚军 刊期: 2003年第03期

右江医学杂志

右江医学杂志

主管: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厅

主办:右江民族医学院附属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