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72例伤寒抗菌治疗的临床分析

黎海舰

关键词:伤寒, 氟哌酸, 氨苄青霉素, 氯霉素, 治疗学
摘要:目的探讨伤寒抗菌药物的治疗效果.方法72例伤寒中采用氟哌酸联合氨苄青霉素(CNF+AM组)23例,氯霉素治疗(CM组)38例,单用氨苄青霉素(AM组)11例,并对三组进行疗效比较.结果NFZ+AM组的治愈率和体温复常天数均优于CM组和AM组(P均<0.05或<0.01).结论氟哌酸联合氨苄青霉素具有协同作用,治疗伤寒效果满意.
右江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奥美拉唑阿莫西林呋喃唑酮治疗消化性溃疡21例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消化性溃疡的治疗方法.方法联合应用奥美拉唑、阿莫西林、呋喃唑酮治疗消化性溃疡.结果21例中16例治愈,5例好转.结论奥美拉唑可完全抑制胃酸分泌,迅速提高胃内pH值,使溃疡面免受胃酸刺激,促进损伤粘膜的修复.配合使用阿莫西林、呋喃唑酮可以根除幽门螺旋菌感染,避免或减少复发.

    作者:罗敏闽;梁德宇;牛红英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卫生学校实验教学中的规范教育

    通过分析学生在实验教学中的不规范表现及原因,从提高思想认识,加强风险教育;规范利益分配,调动教师积极性;改革实验报告格式,约束学生不良行为;完善实验设施,创造良好实验教学环境;诚信治校,营建良好学风五个方面阐述在实验教学中做好医学规范教育的意义.

    作者:周荣波;甘建华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偏头痛间歇期脑血流变化分析

    目的探讨偏头痛间歇期脑血流变化.方法对60例偏头痛患者用经颅多普勒检测颅内动脉血流速度,并与5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作比较.结果偏头痛组血流速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并且痉挛动脉支数越多,头痛发作频率越高,每次发作持续时间越长(P均<0.01).结论偏头痛患者间歇期存在着颅内动脉痉挛.

    作者:叶竹辉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恙虫病并发肺损害36例临床分析

    目的总结恙虫病并发肺损害的临床特点.方法对1995年7月至2002年12月收治的恙虫病并发肺损害36例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所有病例均有高热,其中伴咳嗽23例(63.9%),伴咳痰13例(36.1%),重症者伴气促、紫绀,肺部罗音19例(52.8%);胸部X线表现为两肺纹理增粗、模糊22例(61.1%),支气管肺炎10例(27.8%),25例(69.4%)入院前被误诊.结论恙虫病并发肺损害病例易误诊,延误治疗可致死亡.

    作者:谭伟东;廖策云;张国城;陈思仍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钻孔引流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并发症出现及血肿复发的原因分析

    目的钻孔引流治疗165例慢性硬膜下血肿,分析其中13例出现出血、硬膜下积液、气颅、感染等并发症的出现及血肿复发的原因.方法采用以血肿为中心颅骨上钻一个直径约2 cm小孔,十字切开硬脑膜,将血肿冲吸于净,血肿残腔置管外引流,术后抗炎等处理.结果钻孔引流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165例,152例Ⅰ期完全治愈出院,8例术后出现出血、硬膜下积液、气颅、感染等并发症,5例血肿复发,经补救措施处理,彻底治愈出院,随访1~7年,无后遗症,无血肿复发.结论钻孔引流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的首选方法,具有手术简单,创伤小,效果好,但手术应仔细、认真,以减少并发症出现及血肿复发,提高疗效.

    作者:刘森;程肇光;曾广吾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消疣液治疗扁平疣120例

    目的探讨消疣液治疗扁平疣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扁平疣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60例)采用消疣液外擦;对照组(60例)采用阿昔洛韦软膏外擦,疗程均为20天.结果治疗组痊愈42例(70.0%),有效12例(20.0%),无效6例(10.0%),总有效率90.0%.对照组痊愈30例(50.0%),有效14例(23.39),无效16例(26.7%),总有效率73 3%.两组疗效比较,治疗组的痊愈率和总有效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消疣液治疗扁平疣疗效肯定、方法简便、安全实用.

    作者:庞达通;庞敏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急性梗阻性左半结肠癌一期切除吻合术28例报告

    目的探讨左半结肠癌伴急性梗阻采用一期切除吻合术的可行性.方法对30例患者的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采用一期切除吻合术的28例中,无吻合口漏、腹腔脓肿等严重并发症;无围手术期死亡;术后发生切口裂开、切开感染各1例.结论一期切除吻合术在急性梗阻性左半结肠癌中的应用是完全可行的.

    作者:肖志强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低分子肝素钙治疗急性进展型脑梗死58例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治疗急性进展型脑梗死患者的疗效.方法对58例急性进展型脑梗死患者应用低分子肝素钙0.4ml,每12小时作脐周腹部皮下注射1次,连续10天为1疗程;并对另外58例急性进展型脑梗死患者应用低分子右旋糖酐500ml加复方丹参16ml静滴,每日1次,连用10天为对照.结果治疗组痊愈率为51.72%,总有效率为96.55%;对照组痊愈率31.03%,总有效率为82.76%,治疗组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低分子肝素治疗急性进展型脑梗死能显著改善临床症状.

    作者:朱建国;朱宝欣;刘苏东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妊娠期急性阑尾炎29例治疗分析

    目的探讨妊娠期急性阑尾炎的诊断与治疗.方法对1999年6月至2003年6月29例妊娠期急性阑尾炎治疗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9例妊娠期急性阑尾炎均采取手术治疗,全部痊愈出院.结论妊娠期急性阑尾炎手术治疗为首选、安全的治疗方式.

    作者:李昊天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口服华法令抗凝效果与血小板的变化观察

    目的观察芬兰产华法令和国产华法令对血小板数的影响.方法用常规方法处理标本,分别检测口服不同产地华法令的PT、INR和plt结果.结果芬兰产华法令plt下降7.1%,国产华法令plt下降21.4%.结论芬兰产华法令比国产华法令抗凝效果稳定,且引起plt减少发生率低.

    作者:王荣琥;陆琳;芮刚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如何提高药理实验课的质量

    药理实验是药理课的重要组成部分.作者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与经验,就如何提高药理实验课的质量进行论述.

    作者:邓仕年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老年迟发性癫痫45例临床分析

    目的通过对老年迟发性癫痫临床特征的分析,用以指导预防癫痫发作,观察疗效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老年迟发性癫痫45例,并分析其病因.结果老年迟发性癫痫的病因,大多为脑血管病,占46.7%,其次为脑肿瘤,占17.8%,其他占24.5%,原因不明占11.1%.结论对老年迟发性癫痫,除应及时终止癫痫发作外,应找出确切的病因,这对积极预防老年癫痫发作,观察其疗效及预后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石昆;吴志刚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验方天麻汤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疗效观察

    面神经麻痹是以颜面表情肌运动功能障碍为主要特征的一种常见病.临床以周围性面神经麻痹较为常见,笔者自2000年~2002年期间,运用验方天麻汤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28例,疗效显著,兹将疗效观察总结如下.

    作者:谷灿立;付月箫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儿IL-4 IL-10及血小板相关抗体IgG IgM的检测和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辅助性T细胞-2(Th-2)相关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4(IL-4)、白细胞介素-10(IL-10)与血小板相关抗体(PAIgG、PAIgM)在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患儿中的变化和作用.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定量测定技术检测40例ITP患儿和15例正常对照组血清中IL-4、IL-10水平,同时检测PAIgG、PAIgM的水平,并与ITP患儿外周血中血小板计数等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ITP患儿血清中IL-4、PAIgG、PAIgM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均<0.01),ITP病例治疗半年前后血清中IL-4、PAIgG、PAIgM水平变化无显著性差异(P>0.05);ITP患儿血清中IL-4与PAIgG水平呈显著正相关(r=0.663,P<0.05),而PAIgG水平与外周血中血小板计数呈高度负相关(r=-0.726,P<0.01).结论ITP患儿II-4水平升高,提示Th-2相关细胞因子功能亢进,可能是血小板相关抗体增高的重要因素之一.

    作者:郑绍同;孙海平;杨晓春;唐朝贵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138例血清IL-6和sIL-6R测定及意义

    目的研究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和可溶性白细胞介素6受体(sIL-6R)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放射免疫分析(RIA)法测定血清IL-6和酶免疫分析(ELISA)法测定血清sIL-6R含量.结果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发病3日内血清IL-6含量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至两周时降至正常水平(P>0.05);sIL-6R含量3日内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两周时接近正常(P<0.05);二者呈正相关(r=0.69,P<0.01).结论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早期血清IL-6和sIL-6R的水平变化与其临床表现关系密切.

    作者:赵红霞;吕天河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健康教育在偏瘫患者康复护理中的应用

    脑损伤后遗偏瘫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早期康复治疗和护理对提高偏瘫患者的疗效、减少后遗症和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有重大意义.将健康教育运用在偏瘫康复护理中,受到病人的好评,使患者在身心各个方面都得到护理,现将实施方法及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陈小珍;曹彩珍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慢性硬膜下血肿的CT诊断与手术治疗分析

    目的分析慢性硬膜下血肿的CT表现和临床特点,探讨治疗方案的选择.方法经计算机X线断层照像术(CT)扫描确诊66例慢性硬膜下血肿,其中男性52例,女性14例,主要临床表现为头痛、呕吐、视乳头水肿等高颅压症状.结果CT表现为颅骨内板下方新月形不同密度占位,CT扫描有助于慢性硬膜下血肿早期发现和双侧慢性硬膜下血肿的诊断.全组66例骨瓣开颅清除术3例,颅骨钻孔冲洗引流63例,全部治愈出院.结论老年人硬膜下血肿CT密度变化与损伤时间不一致,不能以时间长短来划分慢性、急性或亚急性,无明确损伤史者CT前易误诊,应引起内科医师的重视,颅骨钻孔冲洗引流术是治疗的佳选择.

    作者:冯柏林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临床骨科发展现状和趋势

    跨入21世纪以后,随着细胞和分子生物学、组织工程学、材料学、影像学等相关技术的发展,骨科临床工作也取得了重大的发展,现归纳如下.

    作者:赵铁山;睢凤英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经皮棘上棘间韧带松解配合电动牵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目的为探讨一种更安全有效的保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方法.方法选择适合保守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49例,局麻下经皮行棘上棘间韧带松解术,小针刀结束后即行腰椎电动牵引,牵引力为1/5~1/3体重重量,每日牵引1次,一周为一疗程.结果经治疗后疗效优42例,良5例,可2例,总优良率为95.92%,总有效率100%.结论局麻下经皮棘上棘间韧带松解术配合电动牵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人无痛苦,安全可靠,疗程短,疗效确切,且费用少,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陈春宇;李爱莲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老年高血压病40例心电图改变的分析

    目的观察老年高血压病心电图异常改变特点.方法将40例老年高血压病患者和40例非老年高血压病患者的心电图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老年高血压病患者心电图异常改变的检出率高于非老年高血压病患者,差异非常显著(P<0.05),以ST-T改变、左室肥厚、心律失常为常见.结论老年高血压病患者因长期高血压其靶器官已发生了严重病理改变.

    作者:覃世坚 刊期: 2003年第06期

右江医学杂志

右江医学杂志

主管: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厅

主办:右江民族医学院附属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