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鼻渊丸治疗儿童慢性鼻窦炎疗效观察

何秀田;覃文格

关键词:鼻渊丸, 治疗比较, 儿童慢性鼻窦炎, 中成药, 资料, 应用, 随访, 疗效, 理想, 报告
摘要:儿童慢性鼻窦炎治疗比较困难,我院自2000年1月至2002年1月间,应用中成药鼻渊丸治疗儿童Ⅰ型慢性鼻窦炎,取得较理想疗效,现将资料完整、定期随访的50例报告如下.
右江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出血性脑梗死20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出血性脑梗死的病因、发病机理、临床表现及治疗情况.方法:选择20例出血性脑梗死病例,均经头颅CT确诊为梗死后再出血,对其病因、病理、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0例病人中既往患风湿性心脏病8例,高血压心脏病2例,主动脉瓣钙化3例,合并有心房纤维颤动14例,病情恶化死亡3例.结论:出血性脑梗死绝大多数由栓塞引起,对风湿性心脏病等心瓣膜有病变的合并心房纤颤的病人,发生脑梗死后3天~2周内出现病情加重,需高度怀疑发生脑出血的可能,及时诊断和治疗对预后有重要意义.

    作者:洪迎胜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单侧外固定支架治疗胫腓骨骨折的并发症及其处理

    单侧外固定支架治疗胫腓骨骨折的优点已有很多报道,现将我院近2年来用单侧外固定支架治疗58例不同类型、不同部位胫腓骨骨折术后并发症及其处理报告如下.

    作者:程玉银;张桂华;朱求亮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护生临床实习阶段应重视职业道德的带教

    随着新的医学、护理模式的形成,护生临床带教工作的内涵也在不断的拓宽和创新,护生在学习专业技术的同时,应重视职业道德的培养,即优良的服务意识、强烈的责任意识和一切以病人为中心的意识,使得护生在掌握丰富的理论知识和扎实的专业技能的同时,拥有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的高尚的职业道德.

    作者:毛晓霞;徐丽萍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消化道平滑肌瘤55例诊治分析

    消化道平滑肌肿瘤,起源于平滑肌组织和壁层血管,可发生于消化道任何部位,以平滑肌组织丰富的胃部多见.1990~2000年我们曾收治经手术病理证实的消化道平滑肌肿瘤55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杨继昌;马泽麟;敖晓风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倍他乐克加开搏通治疗难治性充血性心力衰竭38例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倍他乐克加开搏通治疗难治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疗效.方法:在吸氧、维持水电解质平衡、防治感染、营养心肌等的基础上应用倍他乐克和开搏通,用药4~6周后观察疗效.结果:38例中显效18例,有效14例,总有效率为81.6%.结论:两药合用可以纠正给常规治疗无效的充血性心力衰竭.

    作者:王世杰;史兰康;李凤莲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小切口胆囊切除术500例临床报告

    目的:报告小切口胆囊切除术的临床经验.方法:切口长度为5~6cm,确认胆囊管、肝总管、胆总管关系后,按手术程序切除胆囊.结果:小切口手术成功489例,占97.8%,11例因手术操作困难而将切口延长10~12cm.结论:在传统胆囊切除术熟练的基础上开展小切口胆囊切除术是安全可行的.

    作者:高科学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鼻渊丸治疗儿童慢性鼻窦炎疗效观察

    儿童慢性鼻窦炎治疗比较困难,我院自2000年1月至2002年1月间,应用中成药鼻渊丸治疗儿童Ⅰ型慢性鼻窦炎,取得较理想疗效,现将资料完整、定期随访的50例报告如下.

    作者:何秀田;覃文格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异丙酚配伍麻黄碱阿托品用于无痛人工流产术的临床效果

    目的:观察异丙酚配伍麻黄碱、阿托品用于无痛人工流产术对患者血液动力学的影响和不良反应.方法:选择妊娠6~10周的健康妇女90例,随机双盲分成对照组(A组)单纯用异丙酚,麻黄碱组(B组)每200mg异丙酚加麻黄碱10mg,阿托品组(C组)每200mg异丙酚加阿托品0.3mg,静脉注射异丙酚2.0~2.5mg/kg诱导,术中必要时追加异丙酚20~50mg.监测、记录注药前、注药后1min、3min、5min、10min时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的变化和不良反应.结果:注药后A组的SBP、DBP均显著下降(P<0.01),B组的SBP、DBP与注药前相比略有升高(P<0.05),C组的HR较注药前有所升高(P<0.05),C组流涎明显少于其它两组,呼吸暂停、呕吐发生率各组无差异.结论:异丙酚可引起循环、呼吸抑制且与剂量和推注速度有关,加用小剂量麻黄碱和阿托品均有效预防循环抑制作用,且阿托品不良反应少,故加用阿托品更为合适.

    作者:郑玲;梁鉴生;程平瑞;黄政通;熊云辉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β-受体阻滞剂在心力衰竭中的应用现状

    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是心血管疾病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共同表现,是常见的心血管急症,也是心血管疾病常见的死亡原因.神经体液改变是CHF时机体主要代偿之一,但是,长期的代偿作用将导致心肌不可逆性损害,促进病情恶化,加速死亡.近年来人们通过大量临床试验观察β-受体阻滞剂可对抗这一效应,而且临床疗效显著,现综述如下.

    作者:黄振峰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牵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护理体会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外科常见病、多发病,采用牵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已广泛应用于临床,牵引治疗方法简单易行,无痛苦,患者容易接受.但牵引治疗期间的护理问题往往容易被忽视,而治疗期间的护理对牵引的治疗效果至关重要.我科自2000年3月以来对牵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人切实加强护理,实施健康教育,取得了明显的效果,现就牵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常见的护理问题总结如下:

    作者:李小娥;陆艳霞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糖皮质激素治疗轻中度哮喘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糖皮质激素分次或单次给药治疗轻中度哮喘患者的疗效及其对肺功能的影响情况.方法:将63例轻中度哮喘患者随机分为A、B、C三组.A组给予舒弗美.B组在A组基础上加用都保800μg qm,连用6周,强的松30mg qm,连用1周.C组在A组基础上加用都保200μg qid,连用6周,强的松10mg tid,连用1周.三组均给予适量抗生素,必要时给予舒喘灵喷雾剂.结果:A组显效率为38%,B、C组显效率为95.2%.A组与B、C组显效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A组治疗前后肺功能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B、C组肺功能治疗后则比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或<0.01).结论:糖皮质激素分次或单次给药治疗轻中度哮喘均有显著的疗效,肺功能明显改善.单次给药方便,合乎于人体生理浓度的波动,疗效肯定,值得应用与推广.

    作者:李松鹤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B超诊断尿道阴道瘘一例报告

    尿瘘是指生殖器官与泌尿系统之间形成的异常通道,尿液经阴道流出.以往诊断尿瘘是通过妇检或用稀释美蓝液注入膀胱后观察美蓝液从阴道流出的孔道,但对位置较高的瘘孔难以鉴别.笔者首次应用日本东芝SSA-220A型超声仪,探头为7.5MHz为1例尿瘘患者行B超检查,结果与术后诊断相符,现报告如下:

    作者:梁永群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宫内妊娠误为异位妊娠原因分析

    目前,异位妊娠发生率逐年上升,多数临床医生在诊治的过程中,尤其是宫内妊娠与异位妊娠难以区别时多倾向于异位妊娠,造成临床的误诊.如延误诊断轻则增加患者的痛苦,重则危及生命,鉴于上述原因,现将我院近5年宫内妊娠误为异位妊娠的12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探讨其误诊原因及减少误诊的对策.

    作者:王月珍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盖中盖治愈腹股沟斜疝一例

    腹股沟斜疝在临床上很常见,占腹外疝的90%,大多数发生在男性,右侧多于左侧.病因以腹壁抵抗力降低为主,腹内压升高常为其诱因.临床表现为腹股沟区的可复性肿块,偶有胀痛,肿块在咳嗽、劳动、站立以及小儿哭闹时易出现,平卧或手按后能消失,压迫内环增加腹压,肿块不突出,检查外环,嘱病人咳嗽,指尖有冲击感.腹股沟斜疝除发生疝嵌顿或引起其他严重并发症,以及非手术治疗无效时,需选择手术治疗外,一般以非手术治疗为先,方法:1岁以内的婴儿常用外缠人造海棉的棉纱束压迫腹股沟内环;其他年龄段常白天使用特制的疝带压迫.虽疝带压迫和手术治疗均有效果,但过于麻烦.笔者曾用补钙方法治愈腹股沟斜疝1例,方法简单.以往文献、报刊尚未见有报道过,现报告如下,以供各同仁探讨.

    作者:叶会真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膀胱修补后腹膜外巨大尿性囊肿一例报告

    张某,女,33岁,已婚.因足月妊娠于2001年2月4日在我院行剖宫产术,产出正常女婴.手术中见腹膜与子宫广泛粘连,有一约100ml淡黄色液体的囊性肿物,并给切除.由于宫体与膀胱广泛粘连,术中误伤膀胱底约2cm,即行膀胱修补.术后导尿道引出尿液未见异常,术后7天拔除导尿管,痊愈出院.

    作者:何汉杰;徐继东;廖伟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Ⅰ号凝胶剂治疗痛经

    近年来我们用透皮吸收剂治疗心绞痛,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该剂型取名为冠心Ⅰ号凝胶剂,在治疗人数不断增多、范围不断扩大的同时,发现该制剂治疗各种疼痛,尤其是痛经有显著的效果,为了丰富临床治疗方法,更好地解除患者疾苦,现介绍如下.

    作者:朱燕;于淼;白秀芹;张向新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在肿瘤化疗中的护理

    肿瘤患者在接受化疗药物治疗过程中,常因长期输液,反复静脉穿刺及应用化疗药物,使皮肤静脉出现静脉炎,静脉萎缩、变细、脆性增加、弹性下降,浅静脉受到破坏,如操作不慎可使化疗药物外漏导致局部组织坏死.行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术,能有效地避免了外周静脉保留时间短,不易固定,易损伤血管,输液速度慢以及反复穿刺引起的痛苦;同时锁骨下静脉血流快,化疗时药物迅速被稀释,明显减少静脉炎的发生,而且有利于危重病人抢救时能及时用药、抽血检验等,减轻了护理工作量.通过对121例肿瘤病人化疗采用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收到了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黄年娇;席曙桂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15例小儿TAT过敏的观察与护理

    创伤、特别是污染的伤口易引起破伤风,因而,创伤后早期应用破伤风抗毒素(TAT)成为预防破伤风的常规用药.但笔者从1988年5月至2000年4月,发现15例10岁以下儿童,经接受百日咳-白喉-破伤风三联疫苗(百白破三联疫苗)全程基础免疫后再注射TAT发生过敏反应,现报告如下.

    作者:林秀兰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超早期脑梗死的尿激酶溶栓治疗

    应用国产尿激酶静脉滴注治疗早期脑梗死55例,结果表明,尿激酶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9%,对照组为70.0%,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提示尿激酶超早期应用可有效改善脑梗死的治疗效果和预后.

    作者:段守平;苏国英;周之征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青年人急性心肌梗死32例临床分析

    急性心肌梗死(AMI)多发于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但近年来青年人AMI发病率有上升的趋势.笔者就本院收治的32例青年人AMI分析如下:

    作者:果海;赵玉彤 刊期: 2002年第03期

右江医学杂志

右江医学杂志

主管: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厅

主办:右江民族医学院附属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