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宫外孕手术病人的心理反应与护理对策

罗丹

关键词:宫外孕破裂, 手术病人, 心理反应, 治疗措施, 再次妊娠, 身心健康, 剧烈腹痛, 护理人员, 护理对策, 常规护理, 不全流产, 晕厥, 医生, 休克, 死亡, 经历, 家属, 患者, 怀孕
摘要:宫外孕破裂或不全流产者病情发展迅速,在较短的时间内经历剧烈腹痛、晕厥、休克等,病人及家属对这突如其来的变化难以接受,往往处于极度的恐慌之中,且病人不仅面临死亡的威胁,还要接受此次怀孕失败的结局,以及再次妊娠挫折,产生自责悲观、气愤等心理反应,对治疗不利.护理人员在积极配合医生采取治疗措施及常规护理同时,针对其心理反应及时采取护理对策,使患者尽快恢复身心健康.
右江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自血光量子治疗脑炎后遗症的护理体会

    我科自1992年开展自血光量子疗法以来,共治疗各种疾病680余例.其中,系统治疗的脑炎后遗症28例,经随访观察,结果疗效满意.本文就自血激光充氧光量子疗法在治疗脑炎后遗症的临床应用及护理总结如下:临床资料本组病例男16例,女12例.年龄:《4岁7例,《7岁16例,7岁以上5例.病程:≤15天3例,《30天16例,》30天9例.意识障碍11例,肢体瘫痪21例,大小便失禁15例.全部病例均予以对症治疗的同时用自血激光充氧光量子疗法,每日1次,7~10次为1疗程.结果:治愈11例,好转15例,无效2例,治愈好转率为92.86%.

    作者:韦君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小切口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30例分析

    腹股沟斜疝是小儿腹外疝常见的一种,其治疗是行疝囊高位结扎.作者于1996~1998年对30例小儿腹股沟斜疝患者采用了小切口疝囊高位结扎术,现报道如下.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本组30例,全为男性患者,年龄小l0月,大7岁,平均年龄2.5岁.单侧27例,双侧3例.择期手术26例,斜疝嵌顿急诊手术4例.2.手术方法本组30例均于静脉全麻下手术,取内环口向耻骨结节斜切口约1~1.5cm,切开皮肤、皮下组织,用皮肤拉勾牵开外环口,用止血钳稍加分离提睾肌,则可在精索内前方找到疝囊,用止血钳沿疝囊后壁分离精索与输精管,用4号丝线交锁缝扎疝囊颈,逐层缝合切口.

    作者:陈锭光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肝癌的肝外动脉供血及其介入治疗

    肝癌具有肝外动脉供血(1~3),其在肝癌经导管动脉内化疗栓塞中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收集了76例具有肝外动脉供血的肝癌病例,重点探讨肝外动脉供血的形成机理、供血规律及对其插管技术、介入治疗作简要讨论.材料与方法1.治疗对象本组76例肝癌病例中,男58例,女18例,年龄27~73岁.其中62例为原发性肝癌,14例为转移性肝癌,均因失去手术切除机会而作介入治疗.2.动脉造影 76例肝外动脉供血的发现除依据常规的腹腔动脉、肝总动脉、肠系膜上动脉造影外,对于位于肝右叶上部肿瘤还作右膈动脉、右肾动脉造影,对于肝左叶肿块作胃左动脉及左膈动脉造影,必要时作腹腔动脉造影.

    作者:俞进友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皮肌炎患者心肌酶检测的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皮肌炎心肌酶水平升高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酶动力学法对55例对照组和49例皮肌炎的心肌酶乳酸脱氢酶(LDH)、乳酸脱氢酶同工酶(LDH-1)、羟丁酸脱氢酶(HBD)、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进行检测.结果:皮肌炎心肌酶水平高于对照组,P均<0.01.结论:心肌炎心肌酶测定对皮肌炎诊断及病情严重程度有重要临床意义.

    作者:廖淑珍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缺铁性贫血红细胞参数变化的临床意义(附123例分析)

    目的:探讨缺铁性贫血患者红细胞参数:平均红细胞体积(MCV)、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MCH)、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变化情况.方法:用仪器测定123例缺铁性贫血患者MCV、MCH、MCHC、RDW.结果:缺铁性贫血患者MCV、MCH、MCHC、RDW有明显变化.结论:MCV、MCH、MCHC、RDW变化与缺铁性贫血的参效相符,尤其以RDW升高更为敏感,可作为发现早期缺铁性贫血(IDA)筛选的简易指标.

    作者:关文锦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脑血管意外病人的观察及护理

    脑血管意外又称脑中风、脑卒中,临床包括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及脑梗塞等,是成年人和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发病率和死亡率高,致残率和再发率也高.脑血管病一般发病急骤,但恢复却很慢,如果护理不当,则影响病人的恢复,或恢复后遗留后遗症,不仅病人痛苦,而且造成家庭和社会的负担.现将我院1997年8月至2001年2月收治的脑血管意外病人32例,现将观察和护理总结如下.临床资料本组32例,其中男性25例,女性7例,年龄在48岁至89岁之间.其中高血压症16例,蛛网膜下腔出血9例,脑梗塞7例.主要表现为头痛、呕吐18例,肢体瘫痪8例,意识障碍及昏迷6例,经过精心治疗护理后痊愈9例,好转13例,自动出院6例,死亡4例,治疗好转率占68.8%,病情恶化及死亡率占31.2%.

    作者:黄春花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田阳县1991~2000年麻疹流行病学分析

    为了掌握田阳县麻疹的发病现状和流行特点,找出麻疹疫情的发展规律,为以后的麻疹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达到控制和消除麻疹,保护人群健康的目的,对1991~2000年我县麻疹发病进行流行病学分析.资料来源麻疹疫情资料来自田阳县1991~2000年各年度的传染病疫情年报.人口资料来自田阳县统计局编制1991~2000年各年度的《统计年鉴》.

    作者:黄小梅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大面积脑梗死30例临床分析

    脑梗死是临床常见急症之一,起病急,进展快,病情重,易误诊为脑出血,及早行头颅CT检查可得确诊.控制脑水肿,降低颅内压、防治并发症可降低病死率.我院自1998年1月至2000年1月收治30例大面积脑梗死,现报道如下.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本组共30例,男20例,女10例.发病年龄26~84岁,平均58.4岁.发病人数占同期脑梗死住院总人数的12%,其中高血压病史者15例,脑动脉硬化病史17例,风湿性心脏病并房颤5例,冠心病伴房颤4例,肺心病伴房颤1例,甲亢伴房颤1例,糖尿病史5例,股骨骨折长期卧床1例.

    作者:周学中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血液透析联用大黄治疗肾功能衰竭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血液透析联用大黄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的疗效.方法:患者随机分成Ⅰ(血透+大黄)组与Ⅱ(单纯血透)组,进行血透2~12h/w,3.5h/次,同时,Ⅰ组服用大黄制剂,日一剂,6个月后进行血BUN、Cr上升速率统计,并进行营养状况估计及血透次数比较.结果:Ⅰ组与Ⅱ组相比,血BUN、Cr上升速率及营养状况均有显著性差异,且透析次数显著减少.结论:大黄辅助治疗,可减少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并发症,迟缓病情发展,改善其营养状况,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刘圣桂;宋风荣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纳洛酮在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源性休克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纳洛酮对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辅助治疗效果.方法:常规治疗基础上观察组加用大剂量纳洛酮治疗.结果:有效率为75.0%,有效病例在住院期间休克得以纠正并存活.结论: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时及早加用大剂量纳洛酮有良好效果,使用方便,无明显不良反应,具有提高此类患者抢救成功率的临床价值.

    作者:温志平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腹部开放伤64例诊治分析

    对腹部开放伤64例进行诊治分析,提出在治疗中要尽快判断伤情,准确把握手术时机,正确决定手术方案.对于急诊手术探查的指征作归纳.

    作者:周跃宁;王华斌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患者术后护理

    总结了31例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后心电及血压的监护、抗凝治疗、预防出血或血栓形成的观察护理,加强心理护理和生活护理的意义.

    作者:伍海芬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支气管哮喘发病时间分析与预防对策

    目的:探讨支气管哮喘发病时间规律,以便做好预防护理工作.方法:对160例支气管哮喘患者的发病时间,按公历及每天发病(1h)分段,应用圆形分布法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月发病高峰期为10月中旬至翌年4月中旬,时间发病高峰期为22时45分至翌日11时10分.结论:支气管哮喘发病具有明显的月份和时间集中趋势,掌握其发病规律可为预防对策提供科学依据.

    作者:陆多凤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甲硝唑注射液冲洗会阴切口的效果观察

    会阴切口感染是产科常见的产后并发症,如何避免和减少该并发症的发生已成为不可忽视的问题.1998年元月~2000年12月我院对产后有增加会阴切口感染机会的产妇,在缝合会阴切口前采用0.5%甲硝唑注射液做局部冲洗消毒,效果满意,现介绍如下: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选择在我院住院经阴道分娩,有会阴切口感染机会增高因素的产妇360例,年龄l9~35岁,平均年龄27岁.其中胎膜早破98例,羊水混浊70例,胎粪污染(包括臀位分娩)49例,胎头吸引21例,分阴切口加裂47例,徒手剥离胎盘8例,产前并发阴道炎10例,分娩前体温大于37.5℃29例,以及合并有上述两种以上及其它易感染因素者34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80例,两组间年龄、疾病种类构成比较无显著差异,具有可比性.

    作者:梁珍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小儿氯胺酮麻醉180例的体会

    氯胺酮已广泛应用于小儿麻醉临床,然而近年来有关氯胺酮麻醉后呼吸并发症导致的不幸事件仍有发生.因此,本文分析我院1998~2000年间收集的180例小儿氯胺酮麻醉后的呼吸并发症,并总结、探讨其呼吸管理及防治方法.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本组小儿氯胺酮麻醉共180例,男性140例,女性40例,年龄3个月~12岁.头面部手术10例,四肢手术60例,腹部手术32例,其他手术78例.手术时间30min~3h.2.方法及剂量本组病例全部予臀肌注射,氯胺酮首次剂量4.22±0.95mg/kg.术前用阿托品0.01~0.02mg/kg,年长儿童加用苯巴比妥钠1~2mg/kg,氯胺酮平均总剂量肌肉注射为91.6±47.8mg(5.7mg/kg).

    作者:李庆平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基层医院微生物学检验室的建设与管理

    随着广谱抗生素的广泛使用,耐药菌株不断增加,其耐药机制日益复杂,使机体免疫功能低下,导致条件致病菌引起感染的疾病日趋增多.临床观察和实验研究发现,目前几乎所有细菌或多或少都获得耐药性.因此,摆在我们面前的问题是临床医生如何正确选择抗生素以对病人进行有效的治疗,这就显得加强微生物检测工作,根据药敏试验结果选择用药的重要性.然而基层医院由于历史的原因,对微生物学检验室的建设没有引起高度的重视,病原菌检测及结果报告远未能满足临床治疗的需要,为改变微生物学检验室的落后状况,笔者就基层微生物学检验室的建设与管理提出几点措施.

    作者:赖奕光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宫外孕手术病人的心理反应与护理对策

    宫外孕破裂或不全流产者病情发展迅速,在较短的时间内经历剧烈腹痛、晕厥、休克等,病人及家属对这突如其来的变化难以接受,往往处于极度的恐慌之中,且病人不仅面临死亡的威胁,还要接受此次怀孕失败的结局,以及再次妊娠挫折,产生自责悲观、气愤等心理反应,对治疗不利.护理人员在积极配合医生采取治疗措施及常规护理同时,针对其心理反应及时采取护理对策,使患者尽快恢复身心健康.

    作者:罗丹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新生儿破伤风五例抢救体会

    我院1993~1999年共收治新生儿破伤风5例,治愈3例,自动出院2例(其中1例出院1天后死亡).现将有关抢救体会总结如下.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本组5例,均为男性,年龄5~7天,父母均为外地在本地打工的农民.感染途径均为旧法接生脐部感染,潜伏期4~6天.发病24小时出现痉挛者4例,另1例发病后立即入院治疗,当时尚无抽搐.病程中合并肺炎4例,硬肿3例,高胆红素血症1例.2.治疗措施①控制痉挛:根据病情选用鲁米那10mg/kg@次,达负荷量时改维持量.冬眠灵0.5~1mg/kg@次,安定0.3~0.5mg/kg@次,每隔4~6小时交替使用.本组选用3种药物2例,2种3例;②TAT的应用:TAT 2万u静滴,连用2天3例,用5天1例,用10天1例.

    作者:李福英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球囊扩张术治疗食管-胃吻合狭窄

    食管-胃手术后吻合口狭窄是临床常遇到的问题.手术治疗后吻合口狭窄,除了采用再次手术外,传统方法是经口插入橡胶或金属材料制成的扩张器进行治疗.该法具有易复发和穿孔的危险.本组对10例食管-胃吻合术后狭窄病人,采用电视导引下球囊扩张治疗.现作介绍如下.

    作者:张超杰;马连顺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钩端螺旋体病28例临床观察

    钩端螺旋体病是一人畜共患动物源性传染病,分布区域较广,易感人群较普遍.钩端螺旋体侵入人体形钩体血症,全身毛细血管中毒性损伤,并引起中毒症状,多器官系统如肝、肾、肺、神经肌肉病变与功能异常.我院近8年收住各型钩体病28例,现将临床观察结果分析如下.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我院近8年共收住钩体病28例,均为散发病例.男性23例,女性5例,年龄16~56岁,平均32岁,其中1例为怀孕8周孕妇;以农民为主,共23例(82.1%);发病以5~9月份为主,病后3~7天入院,病前1~3周有明确疫水接触史.诊断根据《传染病学》钩端螺旋体病诊断标准(1).

    作者:曾广忠 刊期: 2001年第04期

右江医学杂志

右江医学杂志

主管: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厅

主办:右江民族医学院附属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