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腹腔镜规则性右半肝切除8例报告

罗宇峰;张耀明;邓国明;周臻涛;吴涌宏

关键词:腹腔镜, 右半肝切除, 肝脏疾病
摘要:目的 探讨腹腔镜规则性右半肝切除术治疗肝脏疾病的可行性及效果.方法 8例肝脏疾病患者行腹腔镜规则性右半肝切除术,切肝方式为超声刀+双极电凝联合离断法,结合直线切割闭合器.观察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等.结果 术后病理确诊肝细胞癌5例,肝血管瘤2例,肝内胆管细胞癌1例;平均手术时间304(130~445) min,术中出血量平均475(100~ 800) mL;术后发生胆漏1例,经引流4周后治愈;平均术后住院时间为16.75(12~26)d,术后平均随访9.1(3 ~29)个月,2例因肿瘤复发转移死亡.结论 腹腔镜下规则性右半肝切除术符合现代精准肝切除理念,是一种创伤小、可行、安全的手术,适用于肝脏良恶性疾病的治疗.
微创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p16、DAPK和APC基因甲基化在肺癌早期诊断中的价值

    目的 检测肺癌患者外周血中p16、死亡相关蛋白激酶(DAPK)和结肠腺瘤样息肉蛋白(APC)基因启动子异常甲基化情况并分析其在肺癌早期诊断中的意义.方法 收集79例原发性肺癌患者(肺癌组)、40例肺良性病变患者(对照组)的外周血标本,应用甲基化特异性PCR(MSP)法检测两组p16、DAPK和APC基因启动子的甲基化情况,并分析3个基因与肺癌患者的各项临床特征的关联情况.结果 肺癌组血清中p16、DAPK和APC的甲基化率分别为51.9% (41/79)、50.6% (40/79)、35.4% (28/79),对照组中分别为2.5% (1/40)、5.0% (2/40)、2.5% (1/40),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p16、DAPK和APC基因甲基化单项鉴别肺癌的灵敏度分别为51.9% (41/79)、50.6% (40/79)、35.4% (28/79).3种基因甲基化联合鉴别肺癌的灵敏度为73.4% (58/79),高于单项指标.3个基因的甲基化与肺癌患者性别、年龄、吸烟史、组织学类型、肿瘤分期和淋巴结转移等多项临床资料均无相关性(P>0.05).结论 外周血p16、DAPK和APC基因启动子甲基化与肺癌有关,联合检测p16、DAPK和APC基因甲基化可提高肺癌诊断的准确性.

    作者:骆江龙;李鲲;冯旭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乳腺良性肿瘤微创手术围术期综合护理的效果分析

    目的 分析乳腺良性肿瘤微创手术围术期综合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 78例乳腺良性肿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9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围术期综合护理,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SAS、SDS评分结果优于对照组,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5.1%)低于对照组(30.7%),且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97.4%)高于对照组(76.9%),各项结果对比,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对乳腺良性肿瘤微创手术患者,在其围术期加强综合护理可改善患者消极心理状态,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同时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有利于良好护患关系的建立,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黄晓仪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髓内钉与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远端关节外骨折的对比研究

    目的 探讨交锁髓内钉(ETN)和微创经皮接骨板内固定(MIPPO)治疗胫骨远端关节外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58例胫骨远端关节外骨折患者,根据内固定方式不同分为交锁髓内钉组(ETN组)和微创经皮接骨板内固定组(MIPPO组),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全部患者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 ~ 28个月,平均13.6个月.ETN组骨折愈合时间少于MIPPO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胫骨远端关节外骨折的治疗,交锁髓内钉和微创经皮接骨板均具有微创、固定效果好、术中出血少、术后并发症少等优点,可根据骨折类型、软组织条件、术者操作的熟练程度、器械设备情况等因素做出个性化治疗方案.

    作者:许真;徐楠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新型小切口微创缝合技术治疗急性闭合性跟腱断裂的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新型小切口微创缝合技术治疗急性闭合性跟腱断裂的效果.方法 选取80例急性闭合性跟腱断裂患者为受试对象,按照随机数表分为小切口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实施传统开放式缝合术,小切口组则予以新型小切口微创缝合术.比较两组围术期基本情况(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6个月时治疗效果及术后6个月内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小切口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术后6个月时,小切口组治疗效果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6个月内,小切口组切口感染或皮缘坏死、延迟愈合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而两组患者跟腱粘连、腓肠神经损伤、再断裂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新型小切口微创缝合技术应用于急性闭合性跟腱断裂可获得较为理想的治疗效果,对患者预后恢复有利.

    作者:李志超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内镜下精准断流术治疗食管胃静脉曲张的临床研究

    目的 评价食管胃静脉曲张精准断流术与传统序贯注射治疗食管胃静脉曲张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行内镜下诊治的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患者64例,其中对照组为接受传统序贯注射治疗(食管静脉硬化+胃底组织胶三明治注射治疗)的39例患者;观察组为接受食管胃静脉曲张精准断流术(聚桂醇-组织胶-空气-生理盐水)的25例患者.对两组止血成功率、静脉曲张消失率、并发症发生率、再出血率、治疗次数等进行对比研究.结果 随访3个月,对照组治疗次数为(2.76±0.83)次,聚桂醇用量为(43.45-+23.16)mL,平均组织胶用量为2.0(1.5~4.0) mL;观察组治疗次数为(1.52±0.58)次,聚桂醇用量为(46.36±26.35) mL,平均组织胶用量为3.0(1.75~4.5)mL;两组治疗次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止血成功率均为100%.对照组再出血率为17.9%(7/39),观察组为12.0%(3/25),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术后静脉曲张消失率为15.4% (6/39),观察组为40.0%(10/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内镜下精准断流术治疗食管胃静脉曲张效果显著,复发率低,治疗次数少,安全性高.

    作者:肖亚南;张启芳;牛桂军;马玲玲;叶家琳;谭显清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外泌体在体外对胃癌耐药信息传递作用的研究

    目的 探讨外泌体(EXOs)在胃癌细胞间耐药信息传递的作用.方法 选用胃癌敏感细胞株(SGC-7901)及其阿霉素耐药株(SGC-7901/VCR)为模型,用CCK-8绘制细胞生长曲线,计算细胞倍增时间;用超速离心法提取SGC-7901/VCR外泌体(VCR/EXO);用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鉴定细胞外泌体形态;运用CCK-8法检测VCR/EXO与SGC-7901细胞共培养后对长春新碱(VCR)的IC50的影响.结果 SGC-7901、SGC-7901/VCR和SGC-7901/VCR/EXO细胞倍增时间分别是(31.54±1.37)h、(47.21±1.65)h和(42.89±1.73)h;透射电子显微镜下,外泌体呈现典型的圆形或椭圆形杯口状结构,直径为40~100hm;与VCR/EXO共培养后敏感细胞株SGC-7901对长春新碱的IC50耐药性升高2.29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胃癌外泌体可能具有传递耐药信息的作用,耐药细胞外泌体能够使敏感细胞获得一定的耐药性.虽然外泌体通过细胞间通讯的具体机制仍不清楚,但抑制外泌体的形成和释放,可能会为胃癌的治疗提供新的策略.

    作者:李鑫;王震;邓雅;赵昆;陈俊强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经皮椎间孔镜与开放手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Meta分析

    目的 对经皮椎间孔镜下椎间盘切除术(PTED)与开放手术(OS)治疗腰椎管狭窄症(LSS)的临床效果作系统评价.方法 计算机检索建库至2017年7月Cochrane Library、PubMed、Medline、中国知网、维普和万方等数据库文献,同时辅以手工检索,收集关于PTED和OS治疗LSS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根据纳入与排除标准进行文献筛选、质量评价和数据提取后,应用Revman 5.3软件对各项指标进行Meta分析.结果 终8篇文献共770例观察对象被纳入,其中PTED组389例,开放手术组381例.结果分析显示,PTED组与OS组在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VAS评分和术后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等方面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传统的开放手术相比,FTED治疗腰椎管狭窄症具有出血量少、创伤小、术后康复快、疗效好等优点.

    作者:陈科;潘汉升;周先明;刘万祥;温永福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可吸收内固定材料在颌骨骨折中的应用进展

    随着新型材料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可吸收内固定接骨板越来越多地应用于口腔颌面部骨折的内固定治疗中,与金属坚强内固定材料相比,可吸收材料充分展现了良好的物理性能和生物相容性,并减少了二次手术带来的创伤.可吸收内固定材料的种类、在颌骨骨折中应用的现状及发展等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效.

    作者:鄢馨栏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内镜下套扎治疗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出血的研究进展

    肝硬化失代偿期伴有食管静脉曲张,容易破裂出血,危及患者的生命.内镜下食管静脉曲张套扎术是众多治疗方法中的一种,现已成为预防及治疗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esophageal variceal bleeding,EVB)的主要方法,极大地提高了患者的生存率.本文主要就内镜下食管静脉曲张套扎术(endoscopic variceal ligation,EVL)预防、治疗食管静脉曲张出血的进展,以及EVL后再出血因素及围术期护理干预作一综述.

    作者:陈超宇;卢杰夫;黄启梁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腹腔镜全结直肠切除对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患者术后肠功能的影响

    目的 探讨腹腔镜辅助全结直肠切除对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FAP)患者术后肠功能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62例接受结直肠切除术治疗的FAP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接受腹腔镜辅助全结直肠切除术的34例患者作为观察组,接受开腹手术的28例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手术情况、术后恢复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更少,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更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5.88%(2/34),低于对照组的28.57%(8/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患者予以腹腔镜辅助全结直肠切除术治疗可显著减少术中出血量,减轻手术创伤,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加速术后肠功能恢复及患者康复进程,安全可行.

    作者:曾晓峰;黄进;牛维益;刘代忠;王维发;张瑞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妊娠期上尿路结石梗阻合并脓毒血症17例诊疗体会

    目的 总结妊娠期上尿路结石梗阻合并脓毒血症的治疗经验.方法 17例妊娠期上尿路结石梗阻合并脓毒血症患者,7例在局麻下行膀胱镜下双J管置入引流;10例在B超引导下行肾穿刺造瘘引流,其中2例在双J管置入后发生感染性休克转ICU治疗,2例入院后发生感染性休克,积极抗感染、抗休克、补液对症治疗,同时行B超引导下肾穿刺造瘘引流转ICU治疗.结果 所有患者体温在1~5 d内恢复正常,白细胞计数在4~7 d内恢复正常.内置双J管患者于3个月后更换或拔除,肾造瘘引流患者病情稳定后行手术治疗或妊娠结束后手术治疗.结论 妊娠期上尿路结石梗阻合并脓毒血症的治疗较为棘手,积极抗感染的同时,应当尽快解除梗阻,根据患者病情尽早行膀胱镜下置入双J管引流或B超引导下行肾穿刺造瘘引流,可为控制感染性休克治疗创造有利条件.

    作者:陶卫琦;孙毅海;黄才胜;黄超斌;黄慧宁;谢阳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临床护理路径在子宫肌瘤微创手术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目的 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子宫肌瘤微创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112例诊断为子宫肌瘤并行经阴道超声腹腔镜手术切除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6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予以临床护理路径,比较两组围术期机体应激反应及记录两组手术时间、首次排尿时间、下床时间,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 两组血氧饱和度在不同时间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气腹10 min时的收缩压、心率、肾上腺素较术前1d显著上升,观察组收缩压、肾上腺素上升,且对照组上升幅度均显著大于观察组(P<0.05);观察组首次下床时间、手术时间、首次排尿时间均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临床护理路径可有效降低患者在子宫肌瘤微创术中的应激反应,缩短其肠功能恢复时间,促进患者术后康复.

    作者:陈莉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经阴道联合经腹超声诊断瘢痕妊娠的临床价值

    目的 评价经阴道联合经腹超声在瘢痕妊娠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108例瘢痕妊娠进行回顾性分析,超声提示孕囊大小、位置、孕囊与宫颈内口及子宫瘢痕的关系,以及子宫下段瘢痕处子宫肌层厚度,以便临床医生选择治疗方案.分析总结比较经阴道及经腹超声两种方法单独使用及联合使用的诊断符合率.结果 108例瘢痕妊娠中孕囊型98例(90.74%),其中孕囊部分位于宫腔有33例,混合包块型10例(9.26%).单独经阴道超声检查诊断98例(90.74%),单独经腹超声检查诊断84例(77.78%),联合使用经阴道经腹超声检查诊断105例(97.22%).联合使用经阴道经腹超声检查诊断符合率明显高于单独经腹部和经阴道超声检查,经阴道超声检查诊断符合率高于经腹部超声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联合使用经阴道经腹超声检查是一种有效的早期诊断剖宫产瘢痕妊娠的方法.经阴道超声观察瘢痕妊娠的回声结构、血流情况、肌壁厚度等均优于经腹超声,经腹超声在整体观察瘢痕妊娠位置、与子宫下段的关系及子宫体、宫颈情况时更有优势,两者联合使用可获取更全面清晰的超声图像.

    作者:庞光连;韦舒静;林丽华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基于临床问题的教学法联合工作坊模式在神经内科大专护生教学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基于临床问题的教学法联合工作坊模式在神经内科大专护生临床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98名大专护生按实习批次随机分为对照组48名和观察组50名,每周开展教学活动1次.对照组采取传统的“我说你听、我做你看”教学模式;观察组实施基于临床问题的教学法联合工作坊模式,即根据实习大纲,要求学生掌握的知识点和技术项目选择典型的临床病例.评价两组学生专科理论知识和专科技能操作的掌握程度.结果 两组护生在理论知识考试中的基础知识和技能考核中的操作前准备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理论知识考试中的病例分析、总成绩及技能考核中的操作前核对解释、评估患者、预防感染、操作后处置及宣教、警觉性、专业素养、相关知识、沟通技术、整体表现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基于临床问题的教学法联合工作坊模式有助于学生掌握专科理论知识及专业技能,是一种有效的临床教学法.

    作者:赵翠松;陈莉;马娟;覃英雪;滕海英;黄海雪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间接复位联合有限切开治疗Schatzker Ⅴ、Ⅵ型胫骨平台合并胫骨干骨折的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Schatzker Ⅴ型、Ⅵ型胫骨平台合并胫骨干骨折的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 对18例Schatzker Ⅴ型、Ⅵ型胫骨平台合并胫骨干骨折的患者,根据受伤机制选择合适的内固定方式,采用间接复位技术联合有限切开恢复下肢力线及关节面的平整,记录骨折愈合时间、膝关节活动度、HSS评分、下肢力线及关节面情况.结果 获6~24个月随访,骨折全部愈合,临床愈合时间平均4.8个月.术后6个月膝关节屈曲平均118.6°,伸膝平均5.6°,HSS评分平均82.6分;均未发生二期平台塌陷;无膝关节机械轴对线不良.结论 对于Schatzker Ⅴ、Ⅵ型胫骨平台合并胫骨干骨折,根据受伤机制选择合适的内固定方式,采用间接复位技术联合有限切开,保证下肢力线良好的前提下尽量恢复关节面的平整,可取得满意疗效.

    作者:吴晓阳;马冬苗;马虎升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IL-37、IL-39在恰玛古超声热透入、FMT联合曲妥珠单抗治疗兔晚期胃癌及评估生存时间中的意义

    目的 分析IL-37、IL-39在维族草药恰玛古超声热透入、肠道微生物移植(FMT)联合曲妥珠单抗治疗兔晚期胃癌及评估生存时间中的意义.方法 将85只晚期胃癌腹水兔随机分为实验组(45只)和对照组(40只),在两组基础灌肠、姑息治疗相同的情况下,实验组使用维族草药恰玛古超声热透入、FMT联合曲妥珠单抗治疗,而对照组采用DDP腹腔热化疗联合曲妥珠单抗.观测两组血清及腹水IL-37、IL-39、肠鸣音恢复、肛门排气排便等胃肠功能恢复情况以及生存时间.结果 治疗后,实验组前后腹围差在48 h、72 h、96 h及120 h时均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血清及腹水IL-37、IL-39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肛门初次排便时间短于对照组,中位生存时间长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维族草药恰玛古超声热透入、FMT联合曲妥珠单抗治疗兔晚期胃癌腹水,疗效显著,明显延长生存时间;血清及腹水IL-37、IL-39可作为兔晚期胃癌治疗效果、评估生存时间的预测指标.

    作者:戴小敏;项涛;雷慧;黄志明;林土坤;谭绮琼;莫凤清;胡波;项天天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CDX2、NF-κB和MUC2在Barrett食管中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 研究尾型同源框转录因子-2 (CDX2)、核因子-κB (NF-κB)和粘蛋白-2(MUC2)在Barrett食管(BE)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采用随机对照法比较普通白光内镜及NBI模式下活检BE并肠化(IM)的检出率.选取BE(经NBI筛选)、正常食管黏膜及食管腺癌(EAC)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CDX2、NF-κB和MUC2的表达.结果 NBI组BE并IM的检出率为65.8% (25/38),显著高于普通内镜的34.2% (13/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黏膜组、BE组和EAC组CDX2阳性率分别为0、73.3% (22/30)、33.3% (10/30);NF-κB阳性率依次为6.7% (2/30)、66.7%(20/30)、40.0%(12/30);MUC2阳性率依次为0、60.0% (18/30)、26.7% (8/30).三组CDX2、NF-κB、MUC2的阳性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DX2阳性率与NF-κB、MUC2阳性率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869、0.820.结论 NBI能有效提高BE并IM的病理检出率.CDX2、NF-κB、MUC2的激活可能导致BE肠上皮化生及后续恶变.

    作者:蒋丽;张桂英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鼻内镜鼻窦手术围术期护理干预的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鼻内镜鼻窦手术围术期的护理干预效果.方法 将120例鼻内镜鼻窦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传统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对照组护理基础上实施围术期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术后出血量、血压、心率、心理异常情况.结果 研究组患者的心理异常情况和血压、心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常规护理相比,围术期护理干预临床效果显著,能够有效缓解不良情绪,减少出血,血压、心率异常的情况发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吴雪云;王丽爱;李思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危重症患者现场急救中气管插管时机的探讨

    目的 探讨危重症患者现场急救中气管插管的时机.方法 80例需要行气管插管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接受现场紧急气管插管,对照组接回医院后行气管插管(延时气管插管).收集两组从抢救开始到转出所需时间、气管插管成功率、抢救成功率、死亡率、患者家属满意度等数据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从抢救开始到转出所需时间少于对照组,死亡率低于对照组,抢救成功率、患者家属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插管成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现场急救充分评估病情,把握好紧急气管插管时机,力争在生命垂危或呼吸心跳停止前进行,可缩短抢救所需的时间,提高抢救成功率和患者家属满意度,降低死亡率.

    作者:磨书晖;韦静;陆莉金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人工真皮修复手部缺损的临床研究

    目的 应用人工真皮修复手部皮肤软组织缺损,避免或减轻皮肤软组织缺损修复带来的供区损伤.方法 应用人工真皮修复57例手部外伤性组织缺损及再植术后坏死组织切除后手部缺损的患者,对手部创面缺损治疗后的手部功能恢复情况及创面重建情况进行随访,观察其临床疗效及临床价值.结果 57例患者手部创面修复后效果满意,手部功能恢复良好.结论 应用人工真皮修复手部组织缺损,可避免或者减轻皮肤软组织缺损修复带来的供区损伤,尤其在手指末节缺损治疗方面疗效显著,有一定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秦小勇;张冉 刊期: 2018年第01期

微创医学杂志

微创医学杂志

主管: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厅

主办:广西壮族自治区医学科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