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微创治疗进展

杨俊威;严雁

关键词:动脉瘤, 蛛网膜下腔出血, 治疗, 进展
摘要:蛛网膜下腔出血(SAH)严重危害人类的健康,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SAH)作为其中致死率和致残率高的一个类型,是中外医家探讨和研究的一大焦点.我国传统医学已对其病因病机有较为深入的理解,而随着近现代医疗设备的完善和检查手段的多样化,aSAH更是作为较为常见的脑血管疾病为临床医师熟知,正因如此,其治疗手段已然成为现代医学和传统中医均高度重视和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对其研究具有相当高的临床意义.
微创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护理风险管理在妇科恶性肿瘤患者围术期的应用

    目的 探讨护理风险管理在妇科恶性肿瘤患者围术期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7月至12月收治的142例妇科恶性肿瘤患者(对照组)的临床资料,由风险管理小组统计风险因素,改善管理制度,给予风险管理,并与2016年1月至7月收治的116例实施风险管理患者(观察组)的护理质量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常见并发症和护理缺陷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将风险管理应用于妇科恶性肿瘤围术期患者的护理,可明显降低并发症和护理缺陷的发生率,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作者:姜涛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护理干预对手外伤术后疼痛及功能康复的影响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对手外伤术后疼痛及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 将68例手外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4例,对照组给予手外伤术后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针对性护理干预措施.结果 观察组疼痛程度要明显轻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镇痛药使用率为32.35%(11/34),对照组为58.52%(20/3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对康复锻炼依从性较好者31例,较差者3例,对照组较好者23例,较差者11例.两组患者依从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非常满意者21例,满意13例,不满意0例,对照组非常满意者14例,满意14例,不满意6例,两组患者满意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对性护理干预能减轻手外伤术后疼痛,增强患者对康复锻炼的依从性,提高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

    作者:韦纯宵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细节化优质护理在髂骨单边式、开窗式取骨植骨手术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 探讨细节化优质护理在髂骨单边式、开窗式取骨植骨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102例髂骨单边式、开窗式取骨植骨术患者根据护理方案不同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51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在常规护理干预基础上实施细节化优质护理.对比两组骨骼纵向叩击痛消失时间及骨骼压痛消失时间、骨骼愈合时间及愈合情况、护理前后两组关节活动度(ROM)及关节功能(HSS)评分、疼痛评分(VAS)及生活质量评分(QOL)变化情况, 统计两组护理满意度.结果 研究组骨骼纵向叩击痛消失时间、骨骼压痛消失时间、骨骼愈合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Ⅰ期愈合率为98.04%(50/51),高于对照组的80.39%(41/51),Ⅱ期愈合率为1.96%(1/51),低于对照组的19.61%(10/51),护理总满意度为96.08%(49/51),高于对照组的80.39%(41/51);干预前两组ROM、HSS评分及VAS、QOL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干预,研究组各指标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髂骨单边式、开窗式取骨植骨手术患者实施细节化优质护理效果显著,可有效减少关节疼痛消失时间,促进骨骼愈合,改善关节活动度及功能,提高护理满意度及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杨玉凤;杨明;陈玉萍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关节镜清理术联合不同方法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研究

    目的 比较关节镜清理术联合玻璃酸钠灌注、臭氧灌注、中药熏洗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KOA) 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KOA患者120例,随机分为玻璃酸钠组40例(48膝)、臭氧组40例(52膝)及中药熏洗组40例(50膝).3组患者均采用关节镜下清理术,玻璃酸钠组、臭氧组、中药熏洗组术后分别行玻璃酸钠灌注、臭氧灌注、中药熏洗.于治疗前及治疗后第 1、3、6个月对3组患者进行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及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治疗后6个月进行中医临床疗效评价.结果 中药熏洗组的中医临床疗效优于玻璃酸钠组、臭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的VAS评分均随观察时间的延长而降低(P<0.05);治疗后中药熏洗组各时间点VAS评分均低于其他两组(P<0.05);治疗后1个月及3个月臭氧组VAS评分低于玻璃酸钠组(P<0.05),而在治疗后6个月两组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药熏洗组及玻璃酸钠组Lysholm评分均随观察时间延长升高.治疗后1个月臭氧组的Lysholm评分高,随后评分降低(P<0.05);治疗后各个时间点中药熏洗组Lysholm评分均高于其他两组(P<0.05),治疗后1个月臭氧组评分高于玻璃酸钠组(P<0.05),而在治疗后3个月及6个月臭氧组评分低于玻璃酸钠组(P<0.05).结论 关节镜联合玻璃酸钠灌注、臭氧灌注及中药熏洗都能减轻KOA患者疼痛、改善膝关节功能,而关节镜清理术联合中药熏洗治疗KAO微创且近远期效果确切.

    作者:黄坚汉;夏丽伟;蒙诗景;刘恒君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微创技术治疗肾结石的研究进展

    目前的肾结石微创治疗技术主要包括体外冲击波碎石(ESWL)、输尿管软镜碎石术(URL)、经皮肾镜取石术(PCNL)等.ESWL适用于直径≤2 cm的肾结石,URL适用于直径2~3 cm的肾结石,PCNL适用于直径≥2 cm的肾结石.对肾结石患者进行术前检查,根据具体病情制定针对性微创治疗方案,并给予相应辅助技术支持,可以提高结石清除率,降低术后并发症风险.其中合适的体位选择可以提高结石清除率、减少术后并发症.

    作者:王捷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综合方法预防腰椎减压术后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腰椎减压术后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措施及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腰椎管减压手术治疗且具有高或极高静脉血栓形成风险的63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实施基本预防、物理预防并结合低分子肝素药物预防的综合方法预防术后静脉血栓形成.住院期间观察静脉血栓形成及出血并发症、药物不良反应情况,监测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和肺栓塞发生率.结果 63例患者经综合方法预防静脉血栓形成后,有3例出现深静脉血栓(4.76%),均为单纯小腿肌间静脉血栓形成,经保守治疗后血栓消失.无肺栓塞病例发生,所有患者住院期间无死亡,未出现伤口异常出血、术后硬膜外血肿等出血事件及严重血小板减少等并发症.结论 应用基本预防、物理预防结合低分子肝素药物预防的综合方法,能显著降低具有高或极高静脉血栓形成风险的腰椎管减压手术患者术后静脉血栓的发生率,且不增加出血风险,预防效果确切,安全性好.

    作者:蒙芝健;罗任;张梅馨;劳世高;李旭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血管介入在肝癌综合治疗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 探讨血管介入应用于肝癌综合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92例原发性肝癌且瘤灶直径≤5 cm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6例.观察组行动脉化疗栓塞介入治疗+射频消融治疗,对照组单纯行射频消融治疗.观察两组疗效,监测患者毒副反应情况,术后随访1年观察肿瘤复发和转移情况.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0.43%(37/46),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2.17%(24/4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0.00%(23/46),对照组为 60.87%(28/4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1年,观察组5例(10.87%)复发,1例(2.17%)远处转移,对照组10例(21.74%)复发,4例(8.70%)远处转移,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肝癌综合治疗中应用动脉化疗栓塞介入疗效较为可靠,肿瘤控制效果好,毒副反应较低,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李成学;张虹;杨凯;管胜华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针刺放液联合巩膜外冷凝在视网膜脱离手术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经巩膜表面针刺放视网膜下液联合巩膜外冷凝治疗裂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临床效果.方法 32例(32只眼)裂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患者的手术在显微镜直视下进行,用1 mL注射器针头经巩膜穿刺放出视网膜下的积液,在显微镜下寻找裂孔并用冷凝头行巩膜外冷凝封闭裂孔,然后用硅胶块作巩膜外垫压和(或)环扎.结果 30例成功引流出视网膜下液,1例未引流出视网膜下液,1例引流出少量视网膜下液.31例视网膜下积液完全吸收,1例加压嵴后缘残留少量网膜下积液,3 d后积液自行吸收.结论 经巩膜表面针刺放液是视网膜脱离外路手术中一种安全有效的引流视网膜下积液的方法,在显微镜直视下联合巩膜外冷凝可以大大提高手术成功率.

    作者:曹健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男科学硕士研究生科研能力培养探讨

    硕士研究生教育是医学专业本科生毕业后继续进行深造和学习的一种教育形式,特别是对于尚未独立成科的男科学来说,如何进行硕士研究生科研能力的教育和培养,既关系到男科队伍和男科事业能否壮大,也关系到男性健康能否得到保障的前提.鉴于此,本文就男科学研究生的教育和培养思路与模式进行探讨.

    作者:申树林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超声多切面序贯扫查法与横切面法在胎儿先天性心脏病筛查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 探讨超声多切面序贯扫查法与横切面法对胎儿先天性心脏病检出率以及先天性心脏病合并畸形检出率的影响.方法 超声检查的孕产妇共7 200例,通过超声多切面序贯扫查法和横切面法对胎儿先天性心脏病或心脏畸形进行筛查.比较不同孕期不同切面显示率,不同扫描法对不同孕期先天性心脏病的检出率以及先天性心脏畸形合并其他畸形的检出率.结果 同一孕期,横切面扫描法显示率高,显著高于四腔心切面法和五腔心切面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孕期推移,同一切面的切面显示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同一孕期,多切面序贯扫查法对心脏畸形的检出率高于横切面法,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孕期推移,心脏畸形检出率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同一孕期,多切面序贯扫查法合并畸形检出率高于横切面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随着孕期推移,合并畸形检出率逐渐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横切面检测显示率高,但其先天性心脏病畸形以及合并其他畸形检出率较低,多切面序贯扫查法作为补充,可有效提高先天性心脏病畸形以及合并其他畸形检出率.

    作者:黄大英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介入性超声经皮穿刺置管引流在肾周脓肿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 探讨介入性超声经皮穿刺置管引流在肾周脓肿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18例肾周脓肿患者均接受超声引导经皮穿刺置管引流治疗.分析穿刺置管成功率,持续引流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18例患者中,一次穿刺置管成功率为 94.4%(17/18);持续带管时间为(10.0±5.0)d;并发血尿2例(11.1%),引流管窦道出血1例(5.6%),无功能脓肾1例(5.6%).结论 超声引导经皮穿刺置管引流治疗肾周脓肿,具有便捷、微创、安全、疗效显著、并发症少等特点,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杨忠诚;周鹏;刘婷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胆道腔内射频消融术在胆道梗阻性疾病中的应用研究

    本文介绍了HabibTMEndoHPB射频消融导管及其消融原理,射频消融导管在动物实验的研究进展,以及近年国内外采用HabibTMEndoHPB进行经内镜/经皮肝穿刺胆道内射频消融治疗胆道良/恶性疾病引起胆道梗阻的应用进展,说明胆道内射频消融术是治疗胆道梗阻疾病及胆道支架植入后再发梗阻安全、可行的方法,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作者:蒙福卿;刘星星;方兆山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临床护理路径在异位妊娠腹腔镜手术中的应用

    目的 研究分析临床护理路径应用于异位妊娠腹腔镜手术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符合异位妊娠诊断标准者100例,均实施腹腔镜手术治疗,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和路径组,每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模式进行干预,路径组采用临床护理路径实施护理.观察并比较两组住院时间、健康知识知晓评分、护理满意度评分.结果 路径组患者健康知识知晓评分为(90.1±1.2)分、护理满意度评分(91.2±3.2)分,均高于对照的(72.1±3.2)分和(74.3±4.2)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路径组住院时间为(9.02±1.21)d,明显少于对照组的(14.23±0.98)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异位妊娠腹腔镜手术中应用临床护理路径,可使患者对疾病和治疗方面的知识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强化其治疗护理配合度,确保手术顺利且安全地实施,加快康复速度,提高患者满意度.

    作者:蒋敏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肩锁关节脱位的治疗进展

    肩锁关节脱位是创伤骨科常见的肩关节疾病,年轻人群为多发群体,如救治不及时将对患者的日常生活造成严重的影响.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人工材料与内置物的发展应用,肩锁关节脱位的治疗方式获得了不断的改进,得到了令人更加满意的效果.

    作者:梁广权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地奈德水性凝胶的制备及透皮研究

    目的 研制地奈德水性凝胶,建立其质量控制方法并对其体外透皮吸收性能进行观察.方法 以地奈德为主药制备凝胶,考察其稳定性并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法测定地奈德的含量.采用改进的Franz扩散池,以家兔离体皮肤为透皮模型,使用HPLC法测定药物在透皮接收液中的浓度及皮肤中药物滞留量.结果 该制剂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凝胶剂中地奈德的平均回收率为98.5%~101.3%.离体条件下,药物皮肤滞留量可达对照乳膏的1.87倍.结论 所制备的地奈德凝胶能显著增加药物在皮肤中的滞留量,有望成为地奈德局部给药的新制剂.

    作者:陆富永;吴三强;熊爱民;李赞东;明海霞;尹仲;邱岗峰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肝内外胆管结石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肝内外胆管结石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 50例肝内外胆管结石患者,其中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12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与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并肝内胆管结石18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并联合胆道镜取石、T管引流术;胆总管结石并肝内胆管结石20例行腹腔镜胆总管切开联合胆道取石、T管引流术.结果 50例患者均取石成功,出现术后胆漏2例,经积极抗感染,充分引流术后8~10 d胆漏停止;术后胆管出血1例,经保守治疗无效后采用肝右动脉栓塞术治疗.无死亡病例,无中转开腹手术,无明显肝功能损害的并发症.T管引流术后12~14 d经造影检查,46例无残留结石,4例有肝内胆道残余结石(8.0%);术后3~6个月再经T管造影并经T管胆道镜取石术.术后随访6~24个月,B超或CT检查均无结石复发.结论 腹腔镜联合胆道镜取石治疗胆囊结石并肝内外胆管结石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的优点,该术式安全可行.

    作者:陈永军;卢榜裕;刘祖军;江文枢;黄玉斌;陆文奇;黄飞;赵波;蔡小勇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经皮肝穿刺胆管直接造瘘碎石技术的临床应用

    目的 探讨经皮肝穿刺胆道直接造瘘碎石技术治疗肝内胆管结石的疗效及优势.方法 39例肝内胆管多发结石患者,采用经皮肝穿刺胆道直接造瘘,硬质胆道镜碎石取石的方法进行治疗.结果 39例患者中,30例一次成功行经皮肝穿刺胆道直接造瘘及硬质胆道镜碎石、取石术,8例急性重症胆管炎患者先穿刺引流,控制感染,分次碎石取石;1例穿刺过程发现穿刺瘘口出血,右侧胸腔积气,暂停手术,2 d后改开放手术,术中经胆总管、右侧肝扪及结石处切开取石,胆道碎石.患者住院碎石1~4次,平均2次.15例术后仍有少许残余结石.手术时间50~120 min,平均90 min;术中出血量5~500 mL,平均30 mL;住院天数6~15 d.术后并发右侧胸腔积液和右下肺不张5例,经非手术方法治愈.无明显胆瘘、胆汁性腹膜炎发生.结论 经皮肝胆道造瘘硬质胆道镜碎石治疗肝内胆管结石,尤其对胆道扩张明显、多次胆道术后复发或残留的复杂性肝内胆管结石是一种安全、有效、创伤小、易重复的方法,是安全有效的.

    作者:龚义伟;区军杰;李海滨;彭承东;胡海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腔镜技术在自体组织乳房重建术中的应用进展

    腔镜技术已成为乳腺外科的一种全新手术方式.与开放手术相比,腔镜技术用于自体组织乳房重建术具有创伤小、美容效果好等优势.本文就腔镜技术在背阔肌肌(皮)瓣转移乳房重建术、大网膜瓣转移乳房重建术等方面的应用现状及进展作一综述,旨在探讨这一新技术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归奕飞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神经导航系统在脑肿瘤切除手术中的护理配合要点与对策

    目的 探讨神经导航系统下脑肿瘤切除手术中护理配合的难点,并对此提出护理对策.方法 总结神经导航下脑肿瘤切除手术共13例,包括头架的使用、导航系统注册、特殊体位的安置、特殊体位皮肤并发症的防护、器械的保养与维护等护理配合难点与对策.结果 13例脑肿瘤切除手术均一次性直接找到病灶并有效切除,所有病例临床症状均得到改善或消失,手术医生对护理配合满意.结论 手术室护士不仅要熟悉手术的常规护理配合,还应针对性细致地找出手术配合的要点,并解决问题.

    作者:黄梅;雷春芳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微创治疗进展

    蛛网膜下腔出血(SAH)严重危害人类的健康,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SAH)作为其中致死率和致残率高的一个类型,是中外医家探讨和研究的一大焦点.我国传统医学已对其病因病机有较为深入的理解,而随着近现代医疗设备的完善和检查手段的多样化,aSAH更是作为较为常见的脑血管疾病为临床医师熟知,正因如此,其治疗手段已然成为现代医学和传统中医均高度重视和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对其研究具有相当高的临床意义.

    作者:杨俊威;严雁 刊期: 2017年第02期

微创医学杂志

微创医学杂志

主管: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厅

主办:广西壮族自治区医学科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