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血管介入在肝癌综合治疗中的临床应用

李成学;张虹;杨凯;管胜华

关键词:介入治疗, 肝癌, 生存期
摘要:目的 探讨血管介入应用于肝癌综合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92例原发性肝癌且瘤灶直径≤5 cm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6例.观察组行动脉化疗栓塞介入治疗+射频消融治疗,对照组单纯行射频消融治疗.观察两组疗效,监测患者毒副反应情况,术后随访1年观察肿瘤复发和转移情况.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0.43%(37/46),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2.17%(24/4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0.00%(23/46),对照组为 60.87%(28/4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1年,观察组5例(10.87%)复发,1例(2.17%)远处转移,对照组10例(21.74%)复发,4例(8.70%)远处转移,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肝癌综合治疗中应用动脉化疗栓塞介入疗效较为可靠,肿瘤控制效果好,毒副反应较低,值得推广使用.
微创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内镜鼻胆管引流治疗急性胆囊炎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胆漏的临床分析

    目的 评价经内镜鼻胆管引流术(ENBD)治疗急性胆囊炎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后胆漏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对急性胆囊炎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发生胆漏的8例患者经ENBD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 8例胆漏的患者均治愈.其中胆囊管残端漏6例,胆总管漏1例,肝总管漏1例.确诊胆漏后均于24 h内行ENBD;1例患者有胆总管结石,行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并用取石网将结石取出后,再行ENBD.结论 ENBD治疗LC术后胆漏患者,是一种安全且有效的方法,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等优点.

    作者:刘岩青;秦俭;孟德强;宋晓杰;王付龙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血管介入在肝癌综合治疗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 探讨血管介入应用于肝癌综合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92例原发性肝癌且瘤灶直径≤5 cm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6例.观察组行动脉化疗栓塞介入治疗+射频消融治疗,对照组单纯行射频消融治疗.观察两组疗效,监测患者毒副反应情况,术后随访1年观察肿瘤复发和转移情况.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0.43%(37/46),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2.17%(24/4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0.00%(23/46),对照组为 60.87%(28/4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1年,观察组5例(10.87%)复发,1例(2.17%)远处转移,对照组10例(21.74%)复发,4例(8.70%)远处转移,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肝癌综合治疗中应用动脉化疗栓塞介入疗效较为可靠,肿瘤控制效果好,毒副反应较低,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李成学;张虹;杨凯;管胜华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肩锁关节脱位的治疗进展

    肩锁关节脱位是创伤骨科常见的肩关节疾病,年轻人群为多发群体,如救治不及时将对患者的日常生活造成严重的影响.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人工材料与内置物的发展应用,肩锁关节脱位的治疗方式获得了不断的改进,得到了令人更加满意的效果.

    作者:梁广权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肝内外胆管结石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肝内外胆管结石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 50例肝内外胆管结石患者,其中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12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与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并肝内胆管结石18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并联合胆道镜取石、T管引流术;胆总管结石并肝内胆管结石20例行腹腔镜胆总管切开联合胆道取石、T管引流术.结果 50例患者均取石成功,出现术后胆漏2例,经积极抗感染,充分引流术后8~10 d胆漏停止;术后胆管出血1例,经保守治疗无效后采用肝右动脉栓塞术治疗.无死亡病例,无中转开腹手术,无明显肝功能损害的并发症.T管引流术后12~14 d经造影检查,46例无残留结石,4例有肝内胆道残余结石(8.0%);术后3~6个月再经T管造影并经T管胆道镜取石术.术后随访6~24个月,B超或CT检查均无结石复发.结论 腹腔镜联合胆道镜取石治疗胆囊结石并肝内外胆管结石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的优点,该术式安全可行.

    作者:陈永军;卢榜裕;刘祖军;江文枢;黄玉斌;陆文奇;黄飞;赵波;蔡小勇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抗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单抗对结肠炎小鼠结肠NF-κB、IκB表达的影响

    目的 探讨抗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单抗对结肠炎小鼠结肠NF-κB p65、IκBα表达的影响.方法 采用葡聚糖硫酸钠(DSS)诱导制备小鼠急性溃疡性结肠炎(UC)的模型,应用抗MIF单抗干预,观察抗MIF单抗对小鼠UC发病的干预作用.该实验分为正常对照组、UC模型组、抗MIF单抗干预组和生理盐水组.造模及药物干预期间观察小鼠一般情况并行疾病活动指数(DAI)评分,第8天断颈处死全部小鼠,行结肠大体损伤评分,HE染色光镜下观察结肠病理改变,免疫组化染色观察NF-κB p65、IκBα在结肠组织炎症细胞的表达情况.结果 与正常组相比,UC模型组中NF-κB p65的表达显著增加,而IκBα的表达稍增加,在抗MIF单抗治疗后,NF-κB p65的水平明显低于UC模型组,并且IκBα含量增高.结论 抗MIF单抗对DSS诱导的急性UC的小鼠具有保护作用,减低了小鼠结肠组织NF-κB p65的表达水平,提高IκBα的表达水平,从而达到抑制UC小鼠结肠组织NF-κB通路的过度激活的作用.

    作者:唐光耀;张启芳;王柏涛;唐澄海;孟云超;李西融;张海莲;张晶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超声骨刀在磨牙截根术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 探讨超声骨刀在磨牙截根术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将70例牙周/牙槽脓肿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观察组使用超声骨刀行截根治疗,对照组采用骨凿等传统器械手术治疗.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面部肿胀情况、张口受限及术后疗效.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为(31.45±4.19)min,对照组为(45.26±4.31)min,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面部肿胀率为(38.22±6.23)%,低于对照组的(54.26±7.4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张口受限为(10.32±2.04)mm,低于对照组的(18.16±3.12)mm,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观察组成功率为94.3%(33/35);对照组成功率为88.6%(31/35),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超声骨刀的使用可简化术者的操作,降低手术并发症.

    作者:张剑锋;吴小芳;邱永珍;康高洁;唐秋连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神经导航系统在脑肿瘤切除手术中的护理配合要点与对策

    目的 探讨神经导航系统下脑肿瘤切除手术中护理配合的难点,并对此提出护理对策.方法 总结神经导航下脑肿瘤切除手术共13例,包括头架的使用、导航系统注册、特殊体位的安置、特殊体位皮肤并发症的防护、器械的保养与维护等护理配合难点与对策.结果 13例脑肿瘤切除手术均一次性直接找到病灶并有效切除,所有病例临床症状均得到改善或消失,手术医生对护理配合满意.结论 手术室护士不仅要熟悉手术的常规护理配合,还应针对性细致地找出手术配合的要点,并解决问题.

    作者:黄梅;雷春芳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综合方法预防腰椎减压术后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腰椎减压术后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措施及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腰椎管减压手术治疗且具有高或极高静脉血栓形成风险的63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实施基本预防、物理预防并结合低分子肝素药物预防的综合方法预防术后静脉血栓形成.住院期间观察静脉血栓形成及出血并发症、药物不良反应情况,监测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和肺栓塞发生率.结果 63例患者经综合方法预防静脉血栓形成后,有3例出现深静脉血栓(4.76%),均为单纯小腿肌间静脉血栓形成,经保守治疗后血栓消失.无肺栓塞病例发生,所有患者住院期间无死亡,未出现伤口异常出血、术后硬膜外血肿等出血事件及严重血小板减少等并发症.结论 应用基本预防、物理预防结合低分子肝素药物预防的综合方法,能显著降低具有高或极高静脉血栓形成风险的腰椎管减压手术患者术后静脉血栓的发生率,且不增加出血风险,预防效果确切,安全性好.

    作者:蒙芝健;罗任;张梅馨;劳世高;李旭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超声多切面序贯扫查法与横切面法在胎儿先天性心脏病筛查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 探讨超声多切面序贯扫查法与横切面法对胎儿先天性心脏病检出率以及先天性心脏病合并畸形检出率的影响.方法 超声检查的孕产妇共7 200例,通过超声多切面序贯扫查法和横切面法对胎儿先天性心脏病或心脏畸形进行筛查.比较不同孕期不同切面显示率,不同扫描法对不同孕期先天性心脏病的检出率以及先天性心脏畸形合并其他畸形的检出率.结果 同一孕期,横切面扫描法显示率高,显著高于四腔心切面法和五腔心切面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孕期推移,同一切面的切面显示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同一孕期,多切面序贯扫查法对心脏畸形的检出率高于横切面法,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孕期推移,心脏畸形检出率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同一孕期,多切面序贯扫查法合并畸形检出率高于横切面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随着孕期推移,合并畸形检出率逐渐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横切面检测显示率高,但其先天性心脏病畸形以及合并其他畸形检出率较低,多切面序贯扫查法作为补充,可有效提高先天性心脏病畸形以及合并其他畸形检出率.

    作者:黄大英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掌侧锁定钢板内固定与手法复位外固定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的疗效评价

    目的 比较掌侧锁定钢板内固定与手法复位外固定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掌侧锁定钢板内固定的45例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患者为内固定组,同期接受手法复位外固定治疗的42例为外固定组.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掌倾角、尺偏角、桡骨缩短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并评价两组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前,两组掌倾角、尺偏角、桡骨短缩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掌倾角、尺偏角、桡骨短缩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内固定组掌倾角、尺偏角、桡骨短缩与外固定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内固定组优良率为91.11%(41/45),外固定组为71.43%(30/4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内固定组并发症发生率为 4.44%(2/45),外固定组为9.52%(4/42),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掌侧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能明显恢复患者关节解剖功能,提高临床疗效.

    作者:黄大波;韦仁杰;韦礼永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腹腔镜结直肠肿瘤根治术23例临床分析

    目的 观察腹腔镜结直肠肿瘤根治术治疗结直肠肿瘤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23例结直肠肿瘤患者根据肿瘤部位的不同行相应的腹腔镜结直肠肿瘤根治术.结果 本组23例患者全部顺利完成腹腔镜结直肠肿瘤切除术,无中转开腹手术;手术时间130~245(164±36) min;术中失血量50~300(120±40)mL;结肠清扫淋巴结数目为11~24(16±3)枚;直肠清扫淋巴结数目为4~15(9±2)枚;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32~60(40±12)h.术后患者发生切口感染2例,所有患者未出现术后出血、吻合口漏等并发症,总体并发症发生率为8.70%(2/23).所有患者顺利出院,围术期无患者死亡.术后22例患者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28个月,因腹腔广泛转移衰竭而死亡2例,其余20例未出现复发及远处转移.结论 腹腔镜行结直肠肿瘤切除术安全可行,疗效理想,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黄峻松;余同辉;孙祥雷;徐连春;曹登义;郭丙坤;黄奕江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介入性超声经皮穿刺置管引流在肾周脓肿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 探讨介入性超声经皮穿刺置管引流在肾周脓肿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18例肾周脓肿患者均接受超声引导经皮穿刺置管引流治疗.分析穿刺置管成功率,持续引流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18例患者中,一次穿刺置管成功率为 94.4%(17/18);持续带管时间为(10.0±5.0)d;并发血尿2例(11.1%),引流管窦道出血1例(5.6%),无功能脓肾1例(5.6%).结论 超声引导经皮穿刺置管引流治疗肾周脓肿,具有便捷、微创、安全、疗效显著、并发症少等特点,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杨忠诚;周鹏;刘婷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细节化优质护理在髂骨单边式、开窗式取骨植骨手术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 探讨细节化优质护理在髂骨单边式、开窗式取骨植骨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102例髂骨单边式、开窗式取骨植骨术患者根据护理方案不同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51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在常规护理干预基础上实施细节化优质护理.对比两组骨骼纵向叩击痛消失时间及骨骼压痛消失时间、骨骼愈合时间及愈合情况、护理前后两组关节活动度(ROM)及关节功能(HSS)评分、疼痛评分(VAS)及生活质量评分(QOL)变化情况, 统计两组护理满意度.结果 研究组骨骼纵向叩击痛消失时间、骨骼压痛消失时间、骨骼愈合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Ⅰ期愈合率为98.04%(50/51),高于对照组的80.39%(41/51),Ⅱ期愈合率为1.96%(1/51),低于对照组的19.61%(10/51),护理总满意度为96.08%(49/51),高于对照组的80.39%(41/51);干预前两组ROM、HSS评分及VAS、QOL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干预,研究组各指标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髂骨单边式、开窗式取骨植骨手术患者实施细节化优质护理效果显著,可有效减少关节疼痛消失时间,促进骨骼愈合,改善关节活动度及功能,提高护理满意度及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杨玉凤;杨明;陈玉萍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关节镜清理术联合不同方法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研究

    目的 比较关节镜清理术联合玻璃酸钠灌注、臭氧灌注、中药熏洗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KOA) 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KOA患者120例,随机分为玻璃酸钠组40例(48膝)、臭氧组40例(52膝)及中药熏洗组40例(50膝).3组患者均采用关节镜下清理术,玻璃酸钠组、臭氧组、中药熏洗组术后分别行玻璃酸钠灌注、臭氧灌注、中药熏洗.于治疗前及治疗后第 1、3、6个月对3组患者进行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及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治疗后6个月进行中医临床疗效评价.结果 中药熏洗组的中医临床疗效优于玻璃酸钠组、臭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的VAS评分均随观察时间的延长而降低(P<0.05);治疗后中药熏洗组各时间点VAS评分均低于其他两组(P<0.05);治疗后1个月及3个月臭氧组VAS评分低于玻璃酸钠组(P<0.05),而在治疗后6个月两组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药熏洗组及玻璃酸钠组Lysholm评分均随观察时间延长升高.治疗后1个月臭氧组的Lysholm评分高,随后评分降低(P<0.05);治疗后各个时间点中药熏洗组Lysholm评分均高于其他两组(P<0.05),治疗后1个月臭氧组评分高于玻璃酸钠组(P<0.05),而在治疗后3个月及6个月臭氧组评分低于玻璃酸钠组(P<0.05).结论 关节镜联合玻璃酸钠灌注、臭氧灌注及中药熏洗都能减轻KOA患者疼痛、改善膝关节功能,而关节镜清理术联合中药熏洗治疗KAO微创且近远期效果确切.

    作者:黄坚汉;夏丽伟;蒙诗景;刘恒君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地奈德水性凝胶的制备及透皮研究

    目的 研制地奈德水性凝胶,建立其质量控制方法并对其体外透皮吸收性能进行观察.方法 以地奈德为主药制备凝胶,考察其稳定性并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法测定地奈德的含量.采用改进的Franz扩散池,以家兔离体皮肤为透皮模型,使用HPLC法测定药物在透皮接收液中的浓度及皮肤中药物滞留量.结果 该制剂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凝胶剂中地奈德的平均回收率为98.5%~101.3%.离体条件下,药物皮肤滞留量可达对照乳膏的1.87倍.结论 所制备的地奈德凝胶能显著增加药物在皮肤中的滞留量,有望成为地奈德局部给药的新制剂.

    作者:陆富永;吴三强;熊爱民;李赞东;明海霞;尹仲;邱岗峰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微创椎旁肌间隙入路在胸腰椎骨折手术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 分析微创椎旁肌间隙入路应用于胸腰椎骨折手术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胸腰椎骨折患者40例,20例采用后正中入路方式为对照组,20例采用微创椎旁肌间隙入路为试验组,对比两种入路方式的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切口长度、引流量、术后椎体前缘高度以及术后Co腰椎手术角纠正率和VAS评分,分析微创椎旁肌间隙入路的应用效果.结果 两组患者术后Co腰椎手术角纠正率、术前术后椎前缘高度、术后1周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术后3月、6月VAS评分,手术切口长度,术后引流量和出血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采用微创椎旁肌间隙入路治疗腰椎骨折有出血少、创伤小、术后疼痛较轻等特点,体现了微创手术的理念,有推广应用价值.

    作者:胡斌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PCNL治疗老年泌尿系结石并发急性肾功能衰竭的围术期护理体会

    目的 探讨采用经皮肾镜通道手术治疗老年泌尿系结石合并急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的围术期护理干预效果.方法 分析应用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治疗的32例老年患者的术前、术中、术后护理配合特点及注意事项.结果 32例老年患者取石术中无大出血、无邻近脏器损伤,术后无感染休克发生.28例患者建立通道成功处理结石,3例分期完成两侧手术,1例恢复期双J管移位,均康复出院.结论 结合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创伤小、恢复快等优点,充分术前准备、精细的手术护理配合、密切的病情观察,可促进老年泌尿系结石合并急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的快速康复.

    作者:黄美红;李淦洪;姜琴;吴积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定复合舒芬太尼对胸腔镜手术后镇痛的影响

    目的 观察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定复合舒芬太尼对胸腔镜手术患者术后镇痛的影响.方法 择期行胸腔镜手术患者90例,随机均分为三组,每组30例.术后镇痛分别给予右美托咪定1.5 μg/(kg·d)+舒芬太尼1 μg/(kg·d)(S1组)、右美托咪定1 μg/(kg·d)+舒芬太尼1 μg/(kg·d) (S2组)和右美托咪定0.5 μg/(kg·d)+舒芬太尼1 μg/(kg·d) (S3组).手术结束时连接静脉镇痛泵行自控静脉镇痛,背景输注流速 3 ml/h,单次追加药量1 mL,锁定时间15 min,总容量150 mL.分别记录三组患者术后 2 h(T1)、4 h(T2)、8 h(T3)、12 h(T4)、24 h(T5)、48 h(T6)的 VAS 疼痛评分和Ramsay镇静评分,记录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 与S1组比较,S2组和S3组T1~4时的VAS评分均较高(P<0.05);S2组T1~6时较S3组的VAS评分降低(P<0.05).与S1组比较,S2组和S3组T1~6时的Ramsay评分均较低(P<0.05);S2组T1~6时较S3组的Ramsay评分升高(P<0.05).S1组心动过缓和嗜睡的发生率明显高于S2组和S3组(P<0.05).结论 应用1 μg/(kg·d)右美托咪定复合舒芬太尼对胸腔镜手术患者术后镇痛的效果显著,同时其心动过缓和嗜睡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较低.

    作者:李远强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胸腔镜手术切口下应用常规器械行部分肺切除术的临床分析

    目的 比较胸腔镜手术切口下应用常规器械与一次性昂贵耗材行部分肺切除术的临床疗效及成本.方法 46例行肺部分切除手术的患者,其中肺大疱12例,肺挫裂伤18例,肺曲菌球病3例,支气管扩张3例,肺良性肿瘤6例,肺转移瘤2例,肺癌2例.根据手术应用器械的不同分为两组,A组(n=22)应用常规手术器械行部分肺切除术,B组(n=24)应用一次性耗材行部分肺切除术.结果 两组手术均顺利完成,手术切口大小、术后胸腔引流时间、术后并发症和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手术时间、术中高值耗材费用分别为(41.27±9.92)min和(2 612.86±1 600.08)元,B组分别为(26.12±6.52)min和(6 977.46±2 646.84)元,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胸腔镜切口下应用常规手术器械行部分肺切除术安全可靠,医疗成本较低,但操作时间较长,可作为经济欠发达地区和基层医院开展胸腔镜手术的一种有效的补充方式.

    作者:李永标;陆文西;周奉辉;覃文办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护理风险管理在妇科恶性肿瘤患者围术期的应用

    目的 探讨护理风险管理在妇科恶性肿瘤患者围术期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7月至12月收治的142例妇科恶性肿瘤患者(对照组)的临床资料,由风险管理小组统计风险因素,改善管理制度,给予风险管理,并与2016年1月至7月收治的116例实施风险管理患者(观察组)的护理质量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常见并发症和护理缺陷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将风险管理应用于妇科恶性肿瘤围术期患者的护理,可明显降低并发症和护理缺陷的发生率,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作者:姜涛 刊期: 2017年第02期

微创医学杂志

微创医学杂志

主管: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厅

主办:广西壮族自治区医学科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