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永标;陆文西;周奉辉;覃文办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下垂体后叶素注射治疗输卵管间质部妊娠的临床疗效.方法 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输卵管间质部妊娠患者63例,分为观察组(33例)和对照组(30例).观察组在病灶周围注射垂体后叶素后,沿病灶周围行荷包缝合后切开取出胚胎;对照组不用垂体后叶素,其余步骤同观察组.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血HCG转阴时间及持续性异位妊娠发生等情况.结果 63例患者均在腹腔镜下完成手术.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血HCG转阴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无持续性异位妊娠发生.结论 腹腔镜下垂体后叶素注射治疗输卵管间质部妊娠,能明显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止血方法.
作者:卢丽珍;陆万里;魏莉;阮路海 刊期: 2017年第02期
腔镜技术已成为乳腺外科的一种全新手术方式.与开放手术相比,腔镜技术用于自体组织乳房重建术具有创伤小、美容效果好等优势.本文就腔镜技术在背阔肌肌(皮)瓣转移乳房重建术、大网膜瓣转移乳房重建术等方面的应用现状及进展作一综述,旨在探讨这一新技术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归奕飞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 比较关节镜清理术联合玻璃酸钠灌注、臭氧灌注、中药熏洗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KOA) 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KOA患者120例,随机分为玻璃酸钠组40例(48膝)、臭氧组40例(52膝)及中药熏洗组40例(50膝).3组患者均采用关节镜下清理术,玻璃酸钠组、臭氧组、中药熏洗组术后分别行玻璃酸钠灌注、臭氧灌注、中药熏洗.于治疗前及治疗后第 1、3、6个月对3组患者进行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及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治疗后6个月进行中医临床疗效评价.结果 中药熏洗组的中医临床疗效优于玻璃酸钠组、臭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的VAS评分均随观察时间的延长而降低(P<0.05);治疗后中药熏洗组各时间点VAS评分均低于其他两组(P<0.05);治疗后1个月及3个月臭氧组VAS评分低于玻璃酸钠组(P<0.05),而在治疗后6个月两组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药熏洗组及玻璃酸钠组Lysholm评分均随观察时间延长升高.治疗后1个月臭氧组的Lysholm评分高,随后评分降低(P<0.05);治疗后各个时间点中药熏洗组Lysholm评分均高于其他两组(P<0.05),治疗后1个月臭氧组评分高于玻璃酸钠组(P<0.05),而在治疗后3个月及6个月臭氧组评分低于玻璃酸钠组(P<0.05).结论 关节镜联合玻璃酸钠灌注、臭氧灌注及中药熏洗都能减轻KOA患者疼痛、改善膝关节功能,而关节镜清理术联合中药熏洗治疗KAO微创且近远期效果确切.
作者:黄坚汉;夏丽伟;蒙诗景;刘恒君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踝关节镜治疗创伤性踝关节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78例创伤性踝关节炎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9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术式治疗,研究组实施踝关节镜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时间、关节肿胀疼痛消失时间、术中出血量,观察两组手术效果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研究组手术时间(57.32 ± 9.10)min,关节肿胀疼痛消失时间(3.09 ± 1.80)min,术中出血量(55.59 ± 9.88)mL,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临床总有效率89.74%,显著高于对照组71.79%(P<0.05),并发症发生率2.54%,显著低于对照组17.95%(P<0.05).结论 踝关节镜治疗创伤性踝关节炎临床效果显著,有效缩短手术时间,关节肿胀疼痛消失快,是一种创伤性小、出血量少、并发症少的手术方法.
作者:聂涛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超声骨刀在磨牙截根术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将70例牙周/牙槽脓肿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观察组使用超声骨刀行截根治疗,对照组采用骨凿等传统器械手术治疗.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面部肿胀情况、张口受限及术后疗效.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为(31.45±4.19)min,对照组为(45.26±4.31)min,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面部肿胀率为(38.22±6.23)%,低于对照组的(54.26±7.4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张口受限为(10.32±2.04)mm,低于对照组的(18.16±3.12)mm,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观察组成功率为94.3%(33/35);对照组成功率为88.6%(31/35),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超声骨刀的使用可简化术者的操作,降低手术并发症.
作者:张剑锋;吴小芳;邱永珍;康高洁;唐秋连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血管介入应用于肝癌综合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92例原发性肝癌且瘤灶直径≤5 cm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6例.观察组行动脉化疗栓塞介入治疗+射频消融治疗,对照组单纯行射频消融治疗.观察两组疗效,监测患者毒副反应情况,术后随访1年观察肿瘤复发和转移情况.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0.43%(37/46),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2.17%(24/4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0.00%(23/46),对照组为 60.87%(28/4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1年,观察组5例(10.87%)复发,1例(2.17%)远处转移,对照组10例(21.74%)复发,4例(8.70%)远处转移,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肝癌综合治疗中应用动脉化疗栓塞介入疗效较为可靠,肿瘤控制效果好,毒副反应较低,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李成学;张虹;杨凯;管胜华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对手外伤术后疼痛及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 将68例手外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4例,对照组给予手外伤术后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针对性护理干预措施.结果 观察组疼痛程度要明显轻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镇痛药使用率为32.35%(11/34),对照组为58.52%(20/3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对康复锻炼依从性较好者31例,较差者3例,对照组较好者23例,较差者11例.两组患者依从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非常满意者21例,满意13例,不满意0例,对照组非常满意者14例,满意14例,不满意6例,两组患者满意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对性护理干预能减轻手外伤术后疼痛,增强患者对康复锻炼的依从性,提高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
作者:韦纯宵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硕士研究生教育是医学专业本科生毕业后继续进行深造和学习的一种教育形式,特别是对于尚未独立成科的男科学来说,如何进行硕士研究生科研能力的教育和培养,既关系到男科队伍和男科事业能否壮大,也关系到男性健康能否得到保障的前提.鉴于此,本文就男科学研究生的教育和培养思路与模式进行探讨.
作者:申树林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经皮肝穿刺胆道直接造瘘碎石技术治疗肝内胆管结石的疗效及优势.方法 39例肝内胆管多发结石患者,采用经皮肝穿刺胆道直接造瘘,硬质胆道镜碎石取石的方法进行治疗.结果 39例患者中,30例一次成功行经皮肝穿刺胆道直接造瘘及硬质胆道镜碎石、取石术,8例急性重症胆管炎患者先穿刺引流,控制感染,分次碎石取石;1例穿刺过程发现穿刺瘘口出血,右侧胸腔积气,暂停手术,2 d后改开放手术,术中经胆总管、右侧肝扪及结石处切开取石,胆道碎石.患者住院碎石1~4次,平均2次.15例术后仍有少许残余结石.手术时间50~120 min,平均90 min;术中出血量5~500 mL,平均30 mL;住院天数6~15 d.术后并发右侧胸腔积液和右下肺不张5例,经非手术方法治愈.无明显胆瘘、胆汁性腹膜炎发生.结论 经皮肝胆道造瘘硬质胆道镜碎石治疗肝内胆管结石,尤其对胆道扩张明显、多次胆道术后复发或残留的复杂性肝内胆管结石是一种安全、有效、创伤小、易重复的方法,是安全有效的.
作者:龚义伟;区军杰;李海滨;彭承东;胡海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 研制地奈德水性凝胶,建立其质量控制方法并对其体外透皮吸收性能进行观察.方法 以地奈德为主药制备凝胶,考察其稳定性并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法测定地奈德的含量.采用改进的Franz扩散池,以家兔离体皮肤为透皮模型,使用HPLC法测定药物在透皮接收液中的浓度及皮肤中药物滞留量.结果 该制剂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凝胶剂中地奈德的平均回收率为98.5%~101.3%.离体条件下,药物皮肤滞留量可达对照乳膏的1.87倍.结论 所制备的地奈德凝胶能显著增加药物在皮肤中的滞留量,有望成为地奈德局部给药的新制剂.
作者:陆富永;吴三强;熊爱民;李赞东;明海霞;尹仲;邱岗峰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 分析DSA在颅内复杂动脉瘤介入杂交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57例颅内复杂动脉瘤患者,先行2D-DSA检查,再行3D-DSA检查,并采用Solitaire AB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比较2D-DSA和3D-DSA对颅内复杂动脉瘤检出情况、各项成像技术评估情况,同时统计成功实施介入栓塞例数.结果 两种检查方法准确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00,P>0.05);3D-DSA外形显示、空间关系显示、瘤颈显示情况优于2D-DSA,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57例均成功实施介入栓塞治疗.结论 DSA可协助术中动脉瘤腔致密填塞,且3D-DSA成像效果优于2D-DSA,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兰军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 分析人胶质瘤和髓母细胞瘤中SAMD 14 mRNA的表达情况及其与临床参数间的关系.方法 使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检测10例正常人脑组织、24例胶质瘤患者和11例髓母细胞瘤患者肿瘤组织中SAMD 14 mRNA的相对表达量,分析其表达与患者临床病理学特征的关系.结果 胶质瘤、髓母细胞瘤组织中SAMD 14 mRNA的表达水平低于正常脑组织,胶质瘤中SAMD 14 mRNA的表达水平高于髓母细胞瘤组织(P<0.05).SAMD 14 mRNA相对表达量与性别、年龄、肿瘤直径和KPS评分等因素无关(P>0.05).结论 SAMD 14 mRNA的低表达可能与胶质瘤和髓母细胞瘤的发生、发展有关.
作者:龚范勇;葛盈盈;肖绍文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 比较胸腔镜手术切口下应用常规器械与一次性昂贵耗材行部分肺切除术的临床疗效及成本.方法 46例行肺部分切除手术的患者,其中肺大疱12例,肺挫裂伤18例,肺曲菌球病3例,支气管扩张3例,肺良性肿瘤6例,肺转移瘤2例,肺癌2例.根据手术应用器械的不同分为两组,A组(n=22)应用常规手术器械行部分肺切除术,B组(n=24)应用一次性耗材行部分肺切除术.结果 两组手术均顺利完成,手术切口大小、术后胸腔引流时间、术后并发症和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手术时间、术中高值耗材费用分别为(41.27±9.92)min和(2 612.86±1 600.08)元,B组分别为(26.12±6.52)min和(6 977.46±2 646.84)元,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胸腔镜切口下应用常规手术器械行部分肺切除术安全可靠,医疗成本较低,但操作时间较长,可作为经济欠发达地区和基层医院开展胸腔镜手术的一种有效的补充方式.
作者:李永标;陆文西;周奉辉;覃文办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超声多切面序贯扫查法与横切面法对胎儿先天性心脏病检出率以及先天性心脏病合并畸形检出率的影响.方法 超声检查的孕产妇共7 200例,通过超声多切面序贯扫查法和横切面法对胎儿先天性心脏病或心脏畸形进行筛查.比较不同孕期不同切面显示率,不同扫描法对不同孕期先天性心脏病的检出率以及先天性心脏畸形合并其他畸形的检出率.结果 同一孕期,横切面扫描法显示率高,显著高于四腔心切面法和五腔心切面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孕期推移,同一切面的切面显示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同一孕期,多切面序贯扫查法对心脏畸形的检出率高于横切面法,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孕期推移,心脏畸形检出率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同一孕期,多切面序贯扫查法合并畸形检出率高于横切面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随着孕期推移,合并畸形检出率逐渐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横切面检测显示率高,但其先天性心脏病畸形以及合并其他畸形检出率较低,多切面序贯扫查法作为补充,可有效提高先天性心脏病畸形以及合并其他畸形检出率.
作者:黄大英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 分析微创椎旁肌间隙入路应用于胸腰椎骨折手术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胸腰椎骨折患者40例,20例采用后正中入路方式为对照组,20例采用微创椎旁肌间隙入路为试验组,对比两种入路方式的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切口长度、引流量、术后椎体前缘高度以及术后Co腰椎手术角纠正率和VAS评分,分析微创椎旁肌间隙入路的应用效果.结果 两组患者术后Co腰椎手术角纠正率、术前术后椎前缘高度、术后1周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术后3月、6月VAS评分,手术切口长度,术后引流量和出血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采用微创椎旁肌间隙入路治疗腰椎骨折有出血少、创伤小、术后疼痛较轻等特点,体现了微创手术的理念,有推广应用价值.
作者:胡斌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抗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单抗对结肠炎小鼠结肠NF-κB p65、IκBα表达的影响.方法 采用葡聚糖硫酸钠(DSS)诱导制备小鼠急性溃疡性结肠炎(UC)的模型,应用抗MIF单抗干预,观察抗MIF单抗对小鼠UC发病的干预作用.该实验分为正常对照组、UC模型组、抗MIF单抗干预组和生理盐水组.造模及药物干预期间观察小鼠一般情况并行疾病活动指数(DAI)评分,第8天断颈处死全部小鼠,行结肠大体损伤评分,HE染色光镜下观察结肠病理改变,免疫组化染色观察NF-κB p65、IκBα在结肠组织炎症细胞的表达情况.结果 与正常组相比,UC模型组中NF-κB p65的表达显著增加,而IκBα的表达稍增加,在抗MIF单抗治疗后,NF-κB p65的水平明显低于UC模型组,并且IκBα含量增高.结论 抗MIF单抗对DSS诱导的急性UC的小鼠具有保护作用,减低了小鼠结肠组织NF-κB p65的表达水平,提高IκBα的表达水平,从而达到抑制UC小鼠结肠组织NF-κB通路的过度激活的作用.
作者:唐光耀;张启芳;王柏涛;唐澄海;孟云超;李西融;张海莲;张晶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 观察腹腔镜结直肠肿瘤根治术治疗结直肠肿瘤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23例结直肠肿瘤患者根据肿瘤部位的不同行相应的腹腔镜结直肠肿瘤根治术.结果 本组23例患者全部顺利完成腹腔镜结直肠肿瘤切除术,无中转开腹手术;手术时间130~245(164±36) min;术中失血量50~300(120±40)mL;结肠清扫淋巴结数目为11~24(16±3)枚;直肠清扫淋巴结数目为4~15(9±2)枚;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32~60(40±12)h.术后患者发生切口感染2例,所有患者未出现术后出血、吻合口漏等并发症,总体并发症发生率为8.70%(2/23).所有患者顺利出院,围术期无患者死亡.术后22例患者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28个月,因腹腔广泛转移衰竭而死亡2例,其余20例未出现复发及远处转移.结论 腹腔镜行结直肠肿瘤切除术安全可行,疗效理想,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黄峻松;余同辉;孙祥雷;徐连春;曹登义;郭丙坤;黄奕江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神经导航系统下脑肿瘤切除手术中护理配合的难点,并对此提出护理对策.方法 总结神经导航下脑肿瘤切除手术共13例,包括头架的使用、导航系统注册、特殊体位的安置、特殊体位皮肤并发症的防护、器械的保养与维护等护理配合难点与对策.结果 13例脑肿瘤切除手术均一次性直接找到病灶并有效切除,所有病例临床症状均得到改善或消失,手术医生对护理配合满意.结论 手术室护士不仅要熟悉手术的常规护理配合,还应针对性细致地找出手术配合的要点,并解决问题.
作者:黄梅;雷春芳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ICU躁动患者桡动脉、肱动脉、足背动脉采血后应用改良止血带压迫止血的效果.方法 将200例每天经桡、肱、足背动脉采血的危重躁动患者按日期单双号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单号为对照组,抽血后采用传统棉签按压法止血;双号为观察组,应用改良止血带压迫止血.观察两组患者的皮肤瘀斑情况、皮肤擦伤情况和止血效果.结果 观察组出现局部皮肤瘀斑8例(8.0%),出现皮肤擦伤6例(6.0%),发生出血5例(5.0%);对照组出现皮肤瘀斑40例(40.0%),出现皮肤擦伤29例(29.0%),发生出血44例(44.0%).两组皮肤瘀斑、皮肤擦伤及出血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改良止血带在ICU躁动患者桡动脉、肱动脉、足背动脉采血后,能有效减少皮肤瘀斑、皮肤擦伤、出血的发生.
作者:黄雪芳;林月双;高丽;黄羽;甘晓雯;陆志莉;陈小娟;黄芸新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护理风险管理在妇科恶性肿瘤患者围术期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7月至12月收治的142例妇科恶性肿瘤患者(对照组)的临床资料,由风险管理小组统计风险因素,改善管理制度,给予风险管理,并与2016年1月至7月收治的116例实施风险管理患者(观察组)的护理质量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常见并发症和护理缺陷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将风险管理应用于妇科恶性肿瘤围术期患者的护理,可明显降低并发症和护理缺陷的发生率,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作者:姜涛 刊期: 2017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