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云飞
目的 探讨Quadrant系统下经伤椎置钉单节段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80例胸腰椎骨折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及研究组各40例.对照组采取开放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研究组采取Quadrant系统下经伤椎置钉单节段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10.0% (4/4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0.0% (8/4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围术期相关指标、椎间活动度、术后影像学参数和VAS评分相比较,研究组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Quadrant系统下经伤椎置钉单节段治疗胸腰椎骨折取得的效果相较于开放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更佳,可作为临床治疗的优选方案加以推广使用.
作者:唐贤钧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改制双钳道内镜在ESD术后并发穿孔中应用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 选取固有肌层胃黏膜下肿瘤患者12例,对其中行ESD术后并发穿孔直径>2 cm穿孔的患者行内镜下手术干预治疗,利用改制双钳道内镜配合尼龙圈和钛夹对穿孔行荷包式缝合.观察缝合成功率,评估该方法的可操作性.结果 单钳道内镜通过添加简易管道改制成双钳道内镜,配合尼龙圈和钛夹缝合技术成功修补直径2 ~3 cm的ESD术后穿孔.术后完整随访11例,随访时间为3~6个月,经内镜复查切口均愈合良好.结论 改制后双钳道内镜下进行荷包式缝合、修补ESD术后大穿孔并发症操作简单,是一种经济、简便、快速、安全有效的辅助方式.在拥有普通单钳道内镜的医院即可开展此项技术,缩短手术时间,尽快安全、有效地修复穿孔,避免行二次外科手术,减少术后感染发生率,具有较大的临床实用价值,有助于更广泛深入地开展消化道病变的EMR和ESD技术.
作者:陈茂顺;黄淑华;陈辉杰;吴惠贞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 比较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与经腹子宫肌瘤剔除术的效果及其预后.方法 将120例子宫肌瘤剔除术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实施经腹子宫肌瘤剔除术,观察组实施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手术情况、术后恢复情况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等指标.结果 观察组和对照组临床治疗有效率分别为98.33% (59/60)、83.33% (50/60)(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手术时间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术后排气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3.33% (2/60)、21.67% (13/6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腔镜剔除术治疗子宫肌瘤,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和预后,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手术安全性和有效性较高.
作者:梁朵献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维护过程中常见并发症的原因及对策.方法 回顾分析162例PICC带管出院患者置管过程中并发症发生的原因,并根据具体情况给予有效护理.结果 患者治疗间歇期带管出院出现并发症24例,并发症发生率为14.8%,分别为导管脱出或回缩8例、穿刺部位感染6例、穿刺部位渗血4例、皮肤过敏3例、血栓性静脉炎(导管堵塞)3例.结论 出院前责任护士做好患者带管出院健康宣教,完善出院回访制度,对患者回院行导管维护过程中发现的并发症进行正确处理,可有效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作者:李萍;李云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双极电切术治疗不同体积前列腺增生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45例前列腺增生患者,均采用等离子双极电切术进行治疗,根据前列腺增生体积将患者分为A、B两组,A组前列腺增生体积> 60 mL且≤80 mL,B组前列腺增生体积>80 mL且<120 mL,对A、B两组患者的术后安全性和治疗效果进行评价.结果 术前、术后,两组前列腺症状评分、梗阻症状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前列腺症状评分、梗阻症状评分均明显改善,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均明显少于B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住院天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均未产生电切术综合征.结论 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双极电切术治疗前列腺增生安全有效,为泌尿外科治疗大体积(> 80 mL且<120 mL)前列腺增生患者佳的手术方案提供依据,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邓广鹏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腔镜Lichtenstein无张力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的效果.方法 对一例成人腹股沟疝患者,全麻下于腹股沟区外上方选择观察孔和两个操作孔,腹外斜肌腱膜深面分离、显露腹股沟管各结构,分离精索并高位离断,结扎疝囊,于精索后完成Lichtenstein无张力修补术.结果 手术顺利,术后无并发症,于术后第2天出院,随访3月无复发.结论 腔镜Lichtenstein无张力修补术可以作为腹股沟疝的治疗手段,具有微创、美容、恢复快、无明显并发症等效果.
作者:田小林;朱小宝;庞凌坤;王海鹏;朱袭嘉;将世宇;戴凌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选择性脑血管造影术中造影导管断裂的原因、处理方法及预防措施.方法 完成的917例选择性脑血管造影术中2例出现造影导管断裂,对该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并结合文献进行讨论.结果 917例患者接受选择性脑血管造影术,出现导管断裂2例,发生率为0.22%.2例均在行左椎动脉造影时出现造影导管头端断裂,1例完全断裂,取管未能成功,断管残留于左椎动脉;1例不完全断裂,及时发现并顺利撤出导管.经过扩管、抗凝等治疗,2例患者均恢复良好.结论 选择性脑血管造影术中发生造影导管断裂少见,其发生与患者血管条件、导管本身因素及术中操作等多因素相关,充分准备,处理得当,可降低其发生风险.
作者:兰杰;魏风;杨松;胡北泉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原发性脾脏淋巴瘤患者行腹腔镜脾脏切除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3例原发性脾脏淋巴瘤患者行腹腔镜脾脏切除手术治疗,观察分析其手术指标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患者术中出血量(92.80±35.08) mL,手术时间(108.30±23.20) min,淋巴结清扫数目(20.60 ±5.50)枚;患者术后开始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术后恢复胃肠蠕动时间及住院时间分别为(2.50±1.16)d、(5.38 ±0.20)d、(2.05 ±0.50)d及(10.08±0.60)d;患者手术后无感染、胰漏与出血等并发症.结论 原发性脾脏淋巴瘤患者行腹腔镜脾脏切除手术治疗具有显著效果,患者术中出血量少,手术时间及术后恢复时间均较短,淋巴结清扫数目多,且无并发症发生,安全性高.
作者:李相文;骆剑方;王华;李相臣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宫颈癌排查时应用宫颈脱落细胞学检查的使用效果.方法 随机抽取已婚妇女5 362人进行宫颈脱落细胞学检查,对于终检查结果与正常状况不同的研究对象再次进行病理学检查.结果 5 362例受检者中,出现轻度不典型增生细胞及以上者429例,主要为31 ~ 50岁的女性.429例的病理学检查结果中确诊为宫颈癌2例,原位癌30例.结论 宫颈脱落细胞学检查可早期发现宫颈癌癌前病变,提早进行治疗干预,可以降低宫颈癌患病率.
作者:余展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创伤小、操作简便、并发症少的髂骨取骨方法.方法 对65例需要植骨的患者采用“微创环钻隧道式”法钻取髂骨移植治疗.结果 患者取骨量4.5 ~9.5 mL,平均(6.2±1.2)mL;所有患者均获随访,时间10 ~ 27个月.供区无感染、髂骨骨折、腹疝、麻木等并发症.髋关节活动良好,受区均获得骨性愈合,时间3~7个月.结论 微创环钻隧道式取骨操作简便、出血少、并发症少,当受区所需移植骨量不大且植骨形状无特殊要求时,该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杨英果;王晓民;张荣侠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宫腔镜联合腹腔镜在输卵管性不孕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60例输卵管性不孕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采用腹腔镜治疗;观察组30例采用宫腔镜联合腹腔镜治疗.出院后随访1年,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等围术期参数情况;比较两组输卵管总再通率及妊娠情况,评估两种手术方式的临床疗效.结果 术后观察组手术时间为(60.23±5.23) min、住院时间(4.82±1.24)d、术中出血量(24.23-4.09) mL、术后排气时间(18.56-4.32)h,与对照组(58.75-3.32) min、(4.38±1.37)d、(23.46 ±4.12)mL、(17.43±3.56)h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观察组输卵管总再通率(91.53%)明显较高于对照组(72.4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年,观察组异位妊娠1例(3.33%),对照组异位妊娠3例(10.00%).观察组妊娠并成功分娩19例(63.33%),较对照组妊娠并成功分娩15例(50.00%)显著较高(P<0.05).结论 与单独腹腔镜手术相比,宫腔镜和腹腔镜联合治疗输卵管性不孕,能提高患者的输卵管再通率及妊娠率.
作者:刘燕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护理工作在智能控压输尿管软镜钬激光碎石术围术期效果的影响.方法 接受智能控压输尿管软镜钬激光碎石术的患者86例,抽签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围术期综合护理.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留置尿管时间、住院时间等指标.结果 干预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尿管留置时间、住院时间较对照组显著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患者术后VAS评分(3.28±1.06)分,显著低于对照组(4.92±1.2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并发症发生率为6.98%(3/4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3.26%(10/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给予围术期综合性护理干预能保证智能控压输尿管软镜钬激光碎石术的顺利进行,患者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发生率低,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作者:蔡云霞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腹腔镜联合射频消融术治疗巨大肝血管瘤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将140例巨大肝血管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70例.对照组采用腹腔镜手术治疗,观察组在腹腔镜手术治疗中应用射频消融.对比两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出血量、肿瘤清除率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而肿瘤清除率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巨大肝血管瘤腹腔镜手术治疗中行射频消融能够有效提高手术效果,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程云飞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循证护理对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三维适形放疗效果及放疗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 将96例NSCLC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循证组和常规护理组(对照组)各4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主要包括健康教育、心理护理、饮食护理以及放射不良反应的护理;循证组在健康教育、心理护理、饮食护理的基础上,主要对放射不良反应实施循证护理.结果 循证组放疗2个月后近期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循证组放射性皮炎、放射性食管炎、放射性肺炎、骨髓抑制等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比对照组降低(均P <0.05).结论 在NSCLC三维适形放疗中实施循证护理,可以提高放疗效果和减少放疗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减轻患者的痛苦,提高了医疗护理的满意度.
作者:张小明;唐忠敏;陈龙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达芬奇机器人辅助腹腔镜下前列腺癌根治术患者的护理措施和经验.方法 达芬奇机器人辅助腹腔镜下前列腺癌根治术患者10例,术前做好心理护理、肠道准备、呼吸功能训练,术后早期进食、早期活动,密切观察和预防并发症.结果 手术顺利,患者术后无并发症发生,进食时间早,住院时间短,满意度提高.结论 达芬奇机器人辅助腹腔镜下前列腺癌根治术创伤小,出血量少,全面的围手术期护理干预措施可以确保达芬奇机器人的手术效果.
作者:梁伟霞;苏丽凤;苏蕾;陈智敏;陈桂玲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 比较开颅手术和微创手术在脑出血治疗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77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开颅组(39例)和微创组(38例).开颅组采取开颅手术进行治疗,微创组给予微创钻孔血肿清除引流术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血肿清除率、住院时间、术后3个月死亡率、近期(3个月)和远期(12个月)优良率.结果 微创组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开颅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微创组术中出血量为(54.01 ±4.63)mL,少于开颅组的(210.02 ±5.52)m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血肿清除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开颅组术后3个月死亡率为30.77%(12/39),微创组为5.26%(2/3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近期和远期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治疗非进展性高血压脑出血时,采用微创手术,其临床疗效明显优于传统开颅手术方式.
作者:刘天庆;郭东斌;邱平;祁小龙;蓝佛琳;周建军;官测林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腹腔镜腹部手术后再次手术的原因及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623例行腹腔镜腹部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术后出现腹膜炎患者的发病原因及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术后腹膜炎发生率为3.37% (21/623),因腹膜炎死亡1例,其余20例均治愈出院.出现腹膜炎的患者年龄为(68.38±23.09)岁,术后住院天数为(5.97±1.24)d,与未发生腹膜炎的患者相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浆白蛋白为(23.67 ±6.71) g/L,淋巴细胞计数为(0.51±0.17)×109/L,与未发生腹膜炎的患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血红蛋白水平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合并糖尿病、术中胃肠内容物外漏、转开腹手术、术后抗生素应用不合理、胆漏及十二指肠残端破裂的患者腹膜炎发生率显著高于无以上情况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行腹腔镜腹部手术的患者术前营养不良、免疫力低下、住院时间长以及高龄等是导致术后发生腹膜炎的主要原因,合并糖尿病、术中胃肠内容物外漏、转开腹手术、术后抗生素应用不合理、胆漏及十二指肠残端破裂等是导致术后腹膜炎的高危因素.
作者:龙泽韩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在显微镜下行改良提上睑肌缩短术治疗重度上睑下垂的疗效.方法 对15例(19眼)重度先天性上睑下垂者,在显微镜下采用改良提上睑肌缩短术,观察术后局部反应及矫正效果.结果 1眼矫正不足,需二次手术,3眼过矫,经按摩对症处理后位置恢复正常,所有病例随访6个月至1年,19眼上睑缘位置均在瞳孔以上,平视时睑缘高6~8 mm,睑缘弧度自然,睫毛位置正常,无暴露性角膜炎等相关并发症.结论 显微镜下改良提上睑肌缩短术治疗重度先天性上睑下垂疗效满意.
作者:曾少杰;谢怀林 刊期: 2016年第06期
恶性肿瘤患者营养状况差,手术耐受性低、手术时间长、创伤大,易导致术中急性压疮的发生.术中压疮的危险因素,包括患者自身因素及手术因素.在此基础上,加强压疮知识培训和使用压疮风险评估表、应用新型敷料、选择合理的手术体位等对策,可以能有效降低术中压疮的发生.
作者:康炀;江锦芳;曹婵;侯丹丹;韦忠芳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温热生理盐水在白内障手术前结膜囊冲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白内障患者348例(348眼)为研究对象,随机分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74例(174眼).观察组术前给予38 ~40℃温热生理盐水200 mL冲洗结膜囊,对照组术前给予常温的0.25%聚维酮碘稀释液200 mL冲洗结膜囊.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及并发症发生等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术前结膜囊冲洗后细菌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周复查均无眼内炎发生;而角膜水肿、结膜充血程度、眼部不适症状、术后1个月干眼综合征发生率,观察组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白内障术前应用温热生理盐水冲洗结膜囊,具有安全、刺激性小等优点,而且物理除菌效果明确,能有效预防白内障术后感染及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谭结梅;熊义斌;区关仪;张志辉;严丽花;钟月兴 刊期: 2016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