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浩然;何二兴;黄彦;杨进顺
痔是常见的肛肠疾病,任何年龄都可以发病,但随着年龄增长,其发病率增高.我院2004年6月至2010年10月共收治23例内痔患者,采用大肠镜下套扎治疗,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廖远庄;贾秋红 刊期: 2011年第03期
院前急救患者往往情况紧急﹑病情危重,需要立即建立输液通道以抢救生命.但因院前急救环境多变,且患者常伴血容量不足而导致外周血管塌陷,通过外周静脉建立输液通道不易成功.我院在院前运用胫骨穿刺骨髓腔输液急救危重成年患者,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慧 刊期: 2011年第03期
小儿鞘膜积液是临床常见病,新生儿鞘膜积液部分可逐渐自行消退[1],超过1岁者自行愈合的可能性很少,若张力较高,可能影响睾丸血液运行,导致睾丸萎缩,应及早行手术治疗.我科自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对50例鞘膜积液患儿行腹腔镜内环结扎术,经过精心观察及护理,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潘春秋 刊期: 2011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子宫输卵管造影(HSG)在宫腔粘连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该院2005年 1月至2011年 3月资料完整经HSG诊断为宫腔粘连的37例患者临床资料.结果 经HSG诊断为宫腔粘连37例患者,其中中央型粘连8例(21.62%),周围型粘连13例(35.14%),混合型粘连16例(43.24%).37例患者中,经宫腔镜检查证实为宫腔粘连的34例,符合率为91.897%.结论 HSG不但可明确是否存在宫腔粘连,同时可定位粘连的位置和范围,且病人痛苦较少,方便、安全、简单,仍是目前基层医院拟诊宫腔粘连首选的检查方法.
作者:文樟泰 刊期: 2011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腹腔镜脾切除术治疗外伤性脾破裂的适应证、手术操作技巧、临床效果及可行性.方法 回顾性总结2006年3月至2011年2月期间该院外伤性脾破裂行腹腔镜脾切除术18例患者临床资料.结果 18例患者经腹腔镜手术治疗均获治愈.结论 腹腔镜脾切除手术治疗外伤性脾破裂效果良好,是安全、可行的.
作者:毛国昌;蔺觅;全俊杰;杨奕芳 刊期: 2011年第03期
小面积外伤性颌面部圆形皮肤缺损,对外貌有较显著的影响.传统的手术方法是作梭形切除、线形缝合.2007年起我们将传统方法进行改进,对22例小面积外伤性颌面部圆形或类圆形的,需要梭形切除、转移皮瓣或植皮术才能修复的皮肤缺损采用荷包缝合的方法进行修复,取得良好的效果,特别是远期效果尤为明显.现报告如下.
作者:邓旭文 刊期: 2011年第03期
经内镜应用金属钛夹治疗和预防消化道出血是消化科常用的方法,其原理是利用钛夹闭合产生的机械力将出血血管或裸露血管夹闭,达到阻断血流的目的.有报道称该方法的止血成功率达100%,且无再出血和并发症.我院内镜室发现两例钛夹脱落导致的消化道出血,现报告如下.
作者:杨沱;吴以龙 刊期: 2011年第03期
目的 评价彩色多普勒超声(CDU)对肾上腺嗜铬细胞瘤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9例资料完整并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嗜铬细胞瘤的CDU表现及临床资料.结果 CDU对肾上腺嗜铬细胞瘤的定位诊断符合率93.1%,定性诊断符合率89.6%;二维超声可分为均质型与混合型.结论 CDU对肾上腺嗜铬细胞瘤有重要的定位诊断价值,是首选的影像学检查;结合临床表现能有较高的定性诊断率,有利于临床决策.
作者:蓝春勇;王小燕;凌冰;农美芬 刊期: 2011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微创经皮肾输尿管镜碎石取石术治疗肾及输尿管上段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2年1月至2010年6月采用C臂X线机监视或B超定位下行微创经皮肾镜碎石术治疗肾及输尿管上段结石252例临床资料.结果 252例患者中,251例穿刺成功并建立经皮肾输尿管工作通道,245例施行一期取石;6例因出血视野不清,留置肾造瘘管5~7 d后经此通道二期取石成功;1例穿刺失败改开放手术;平均手术时间(76±17)min;碎石、取石时间15~35 min,平均26 min;出血量20~200 mL,平均71 mL; 215例结石一次取净,一次结石清除率85.32%(215/252).二期取净结石27例;9例残留结石者辅以ESWL治愈;平均住院时间8 d.术后1个月尿路平片示结石清除率为99.6%(251/252).无其他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微创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治疗肾及输尿管上段结石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结石清除率高的优点.
作者:甘伟胜;孙杰明;黄映善;陈俭 刊期: 2011年第03期
目的 观察单唾液酸四己神经节苷脂对椎管内麻醉所致外周神经损伤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择骨科住院行下肢手术穿刺时出现神经症状患者75例,随机采用神经节苷脂治疗(A组)、甲钴胺注射液(弥可保)治疗(B组)及生理盐水对照(C组),观察术后6 h、12 h、48 h和72 h时点疼痛、麻木和感觉异常评分.结果 疼痛及麻木评分:A组术后12 h起评分低于B、C两组(P<0.05或0.01);B组疼痛评分术后72 h低于C组(P<0.01).感觉异常评分:A组术后24 h起低于B组,48 h起低于C组(P<0.05或0.01);B组术后72 h低于C组(P<0.01).三组在四个时段间的MAP、HR和SpO2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神经节苷脂能有效地促进椎管内麻醉引起外周神经损伤的恢复,优于单纯使用甲钴胺.
作者:李爱国;冯梅;蒋宗滨 刊期: 2011年第03期
膝关节内游离体是由于各种病变原因出现在关节腔内的游离物体,是造成膝关节功能紊乱的常见原因之一.一般首选通过膝关节镜取出游离体,但对某些大的游离体(直径>1.5 cm),镜下直接取出有一定难度.我院1998年 1月至2010年7月在关节镜辅助下,对25例膝关节内的大游离体病例,通过游离体体表定位直接切开取出,取得良好效果,现介绍如下.
作者:许峰;张中兴 刊期: 2011年第03期
膝关节镜手术是治疗膝关节病变较好的手段[1].我科从2009年1月至2011年3月共为15例膝骨性关节炎患者行膝关节镜下病变清理术,手术过程顺利,现将手术配合报告如下.
作者:卢玲静 刊期: 2011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人工鼻泪管鼻腔逆行置入治疗鼻泪管阻塞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30例(34眼)鼻泪管阻塞患者采用逆行鼻泪管扩张,人工鼻泪管置入术治疗,术后随访6个月.结果 30例(34眼)鼻泪管阻塞患者中,治愈32眼,好转2眼.结论 人工鼻泪管置入治疗鼻泪管阻塞操作简单,效果好,并发症少,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黄经河;叶舒;罗文玲;李艳;邓全好;覃涛;梁文章;林敏 刊期: 2011年第03期
阑尾炎是外科常见病,确诊后应掌握时机行阑尾切除术.随着腹腔镜技术的问世,人们对阑尾炎的各种术式不断地进行探索,由四孔法、三孔法、二孔法及单孔法二氧化碳气腹腹腔镜阑尾切除技术到免气腹单孔法阑尾切除技术的应用[1~3],较普通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更受患者青睐.我科2008年1月起开展免气腹二孔法迷你腹腔镜阑尾切除术,取得良好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花丽姣;周梅芳 刊期: 2011年第03期
随着交通道路、房产开发、开采业的快速发展及大量重量级机械工具的投用,交通事故、高处坠落、塌方及重量级机械工具事故等高强度创伤引发的髋臼骨折发生率日益增高.但在髋臼骨折中,前柱骨折比较少见,发生率为4%~5%,致使临床上许多医生对该类骨折的诊断概念和治疗手段模糊,效果不佳.以下浅谈髋臼前柱的解剖、诊断及治疗策略.
作者:张聪林;屈小鹏;刘志斌;叶军 刊期: 2011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二尖瓣生物瓣置换改良间断缝合方法的临床效果.方法 62例二尖瓣瓣膜疾病患者中,23例采用传统间断缝合法,39例采用改良间断缝合法,比较两种手术方法体外循环时间及主动脉阻断时间.结果 两组在体外循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改良间断缝合法不增加体外循环、主动脉阻断时间,操作简单,下瓣容易,在临床中可考虑使用.
作者:冯旭;郑宝石;谢晓勇;何巍;吴熙明 刊期: 2011年第03期
四肢多发性骨折是指在同一外力作用下,人体相继或同时发生两处以上解剖部位的骨折,多以交通事故伤及坠落伤为主.随着社会经济建设与交通事业的发展,意外及交通事故引起的创伤日益增多,多发性骨折已是常见病和多发病,其特点是病情紧急、全身状况差、伤情复杂,如果治疗不及时可导致患者肢体发生缺血性坏死或感染,造成终身残废;而术后不加强护理也会造成肌肉废用性萎缩、关节僵硬、褥疮、深静脉栓塞等严重并发症.
作者:周艳梅 刊期: 2011年第03期
脑胶质瘤是常见的颅内恶性肿瘤之一[1],手术切除是目前主要的治疗手段.随着显微神经外科技术的发展,微创手术治疗脑胶质瘤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但微创手术不可避免地存在有并发症,为早诊断、早治疗围手术期并发症,提高疗效,需要护理人员前瞻性地护理和观察病人.我院2003年1月至2010年6月,开展微创手术治疗脑胶质瘤患者56例,经过有效的护理干预,疗效满意,报告如下.
作者:朱桂英;陈淑芳;梁冬梅 刊期: 2011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内镜下氩离子凝固术(APC)治疗上消化道疾病的疗效.方法 采用内镜下APC术治疗61例上消化疾病患者,其中胃食管息肉26例,疣状胃炎13例,Barrett′s食管8例,上消化道出血42例.结果 26例胃食管息肉治疗后3个月内复查内镜均无残存病变,黏膜修复好;13例疣状胃炎患者治疗后1个月复查胃镜,内镜表现完全恢复正常;8例Barrett′s 食管患者采用APC联合药物治疗,1年后复查有2例复发;14例上消化道出血经APC治疗后均未再出血.结论 内镜下APC治疗胃食管息肉、疣状胃炎、Barrett′s食管、上消化道出血等上消化道疾病,安全有效,操作简单,并发症少,临床效果好.
作者:潘志刚;苏东星;肖晨;陆才金;陈庆州;林敬楠 刊期: 2011年第03期
目的 总结关节镜下早期同时重建前后交叉韧带(ACL、PCL)的经验.方法 关节镜下利用中1/3骨-髌腱-骨组织、腘绳肌肌腱同时重建膝关节ACL、PCL.结果 16例得到随访,随访3个月~2年6个月,平均14个月,术后Lysholm评分为(85±6.5)分.所有患者手术前在麻醉情况下前后抽屉试验均呈阳性,手术后前后抽屉试验均呈阴性.结论 在关节镜直视下重建膝关节交叉韧带能准确定位ACL、PCL解剖止点,手术创伤小,早期同时重建前后交叉韧带,缩短了疗程,患者能早期功能锻炼,关节功能恢复快、恢复好.
作者:王玮;庄小强;金先跃 刊期: 2011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