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直肠癌全系膜切除联合吻合器及超声刀治疗中低位直肠癌35例报告

黄海旺;秦诚

关键词:中低位直肠癌, 超声刀, 双吻合器
摘要:目前,我国恶性肿瘤中结直肠癌的发病率明显升高,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仍然是直肠癌的主要治疗方法,选择何种手术方式以达到根治、降低术后复发始终是临床中的难题.我科采用直肠癌全系膜切除联合吻合器及超声刀治疗中低位直肠癌35例, 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现报告如下.
微创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经皮肾镜碎石术全麻期间不良反应6例分析

    目的 分析经皮肾镜碎石术全麻期间发生的不良反应,探讨围术期麻醉管理对策.方法 回顾性分析59例全身麻醉下经皮肾镜气压弹道碎石术患者资料.结果 59例经皮肾镜碎石术患者中,6例全麻期间发生不良反应,其中4例为低体温且术后苏醒延迟,2例为灌洗液吸收综合征.结论 经皮肾镜碎石术全麻期间严密监测生命体征,实行良好的保温措施,缩短手术时间,降低灌注压力,减少灌注液的吸收是减少不良反应的关键.

    作者:蒋洪宇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鼻内窥镜下电凝止血法在治疗顽固性鼻出血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鼻内窥镜下诊治顽固性鼻出血的方法及适应证.方法 应用鼻内窥镜对144例顽固性鼻出血进行探查,发现出血灶并同期进行电凝止血.结果 出血部位位于鼻中隔中段32例(其中5例合并黎氏区出血),鼻中隔后段26例,嗅裂区12例,鼻底部12例,中鼻道18例,吴氏静脉丛44例,均在局麻下施行鼻内窥镜下双极电凝止血术,获得满意的止血效果.结论 鼻内窥镜对出血部位定位准确,安全有效,创伤小,患者痛苦小,并发症少,而且治疗方便,减少了鼻出血的复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邓建平;梁敏志;陈泽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电视胸腔镜手术与开胸手术治疗自发性气胸的对比研究

    目的 比较电视胸腔镜手术(video-assisted thoracic surgery,VATS)与常规开胸手术(thoracotomy,TH)治疗自发性气胸的疗效.方法 对88例电视胸腔镜手术(VATS)和48例常规开胸手术(TH)治疗自发性气胸的效果进行观察.结果 两组患者手术顺利,治愈出院,无手术死亡.VATS组与TH组的手术时间分别是(58±34.3)min、(95±30.7)min(t=-6.469 7,P<0.05);术中出血量分别是(51±26.8)mL、(93.3±74.4)mL;术后胸腔引流留置时间分别是(1.5±1.1)d和(2.8±1.5)d;术后复发率分别为2.3%(2/88)和2.1%(1/48)(P>0.05);VATS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比TH组明显减少,术后胸腔闭式引流管放置时间较TH组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复发率无明显差别.结论 电视胸腔镜手术治疗自发性气胸的创伤小、手术时间短、手术出血少、术后恢复快,疗效与开胸手术无明显差别.

    作者:罗玉忠;何巍;廖寿合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一期前路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结核

    目的 探讨一期经前路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结核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42例至少经3周抗结核治疗的胸腰椎结核患者,行前路病灶清除、椎体间自体髂骨或肋骨植骨、一期前路内固定术,术后继续抗结核治疗18个月.结果 术后随访6~25个月,42例患者脊柱结核均治愈,植骨全部骨性融合,融合时间平均为3.7个月,平均后凸矫正角度为17度,脊髓及神经功能明显恢复.结论 一期前路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结核能彻底清除结核病灶,对脊髓及神经根进行彻底减压,可矫正脊柱后凸畸形,促进脊柱植骨融合,提高脊柱结核的治愈率.

    作者:代学俊;杨开舜;李绍波;姚汝斌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鼻内镜下手术治疗非侵袭型真菌性鼻-鼻窦炎的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鼻内镜下手术治疗非侵袭型真菌性鼻-鼻窦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鼻内镜下手术治疗非侵袭型真菌性鼻-鼻窦炎3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31例患者均采用鼻内镜下手术,其中17例同时行鼻中隔矫正术,25例行上颌窦口开放术;13例行筛窦开放术,4例行蝶窦开放术,2例行犬齿窝开窗.术后全部病例均未用抗真菌治疗,随访6个月至1年,无1例复发.结论 鼻内镜手术有利于提供清楚的视野,创伤少,可彻底清除病灶,纠正鼻腔结构异常,改善鼻窦功能,是一种安全有效且较理想的方法.

    作者:付志强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远端蒂隐神经营养皮瓣修复小腿及足跟部缺损的护理

    下肢为外伤的多发部位,严重外伤时极易造成皮肤等软组织的严重挫裂伤或撕脱伤,治疗不当可造成下肢功能障碍.我院自2003年3月至2010年2月采用远端蒂隐神经营养皮瓣术修复小腿及足跟部缺损共68例,取得满意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饶海芳;韦建勋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结直肠癌淋巴结转移度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 探讨结直肠癌淋巴结转移度(lymph node ratio,LNR)的相关临床病理因素.方法 回顾分析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结直肠肛门外科2008年4月至2009年12月间手术治疗的106例结直肠癌病例资料,采用单因素分析方法,研究结直肠癌LNR与临床病理因素之间的关系.结果 性别、年龄、肿瘤部位、肿瘤占肠腔周径、肿瘤大小、大体类型、组织类型、肠壁浸润深度与结直肠癌LNR无关,而肿瘤分化程度、术前血癌胚抗原(CEA)水平与LNR有关.结论 肿瘤分化程度、术前血CEA水平可能是结直肠癌淋巴结转移度的重要相关因素.

    作者:梁国林;周红见;梁君林;高枫;陈利生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腹腔镜技术在妇科疾病中的应用

    随着医学科技的进步,妇科手术逐渐由传统的单纯开腹手术向各种微创手术方式与改良的各种阴道手术方式变化.腹腔镜既可综观盆腹腔结构与解剖关系,又能扩展手术视野,提高手术部位的清晰度,已日益受到重视.现将腹腔镜手术在妇科疾病诊治中的应用综述如下.

    作者:陈珩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内踝上皮支皮瓣修复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应用

    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并肌腱、骨外露,临床较为常见.由于局部无肌肉覆盖,创面基底血循环差,直接植皮难以成活,是骨科难题之一.我院自2005年1月至2010年1月,采用内踝上皮支皮瓣修复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11例,取得满意疗效,报告如下.

    作者:张波;黄克;李林;杜刚;李红波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前踝上带蒂岛状逆行转移皮瓣修复周围软组织缺损1例报告

    随着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生活质量的要求亦有所提高.踝关节周围软组织缺损合并骨、肌腱外露,过去常采用换药,待肉芽组织生长覆盖骨、肌腱和感染控制后予以植皮处理,治疗时间长,痛苦较大,亦有可能踝关节长期制动,造成踝关节僵硬,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今年我科收治1例踝关节内侧、足跟后侧软组织缺损感染合并跟腱外露患者,采用前踝上带蒂岛状逆行皮瓣修复,大大缩短了住院时间,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施能槐;闭水勇;付宏波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锁骨钩钢板配合早期功能锻炼治疗锁骨远端骨折及肩锁关节脱位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锁骨钩钢板配合早期功能锻炼治疗锁骨远端骨折及肩锁关节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收住院的61例锁骨远端骨折及肩锁关节脱位患者,采用锁骨钩钢板配合早期功能锻炼治疗32例,克氏针张力带钢丝固定治疗29例,比较两组患者术后满意率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按照Constant评分法评定术后肩关节外展上举评分及优良率.结果 61例患者均获得6~36个月随访,术后12个月两组优良率差别无统计学意义,锁骨钩钢板配合早期功能锻炼患者的肩关节外展上举范围优于克氏针张力带钢丝患者.结论 锁骨钩钢板配合早期功能锻炼内固定稳定性强,肩关节外展上举范围较克氏针张力带钢丝内固定有明显的改善,而克氏针张力带钢丝取材方便,适于基层医院推广使用.

    作者:黄家基;蒙家辉;施伟业;黄侣;吴江华;温日芳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附睾或睾丸穿刺抽吸取精行单精子卵泡浆内注射的护理

    1992年比利时Palermo等[1]首次报道了使用单精子卵细胞浆内(intracytoplasmic sperm injection,ICSI)技术获得妊娠,使更多以前无法治疗的男性不育病人得到了有效的治疗.随着ICSI 技术的发展,针对无精症的病人采用附睾精子抽吸术(percutaneous epididymal sperm aspiration,PESA)和睾丸精子抽吸术(testicular sperm extraction,TESE)后进行ICSI 治疗获得妊娠成为可能.我中心2006年1月至2008年12月采用附睾或睾丸抽吸取精行ICSI治疗81例,现将护理报告如下.

    作者:曾义真;陆丹;彭旭霜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彩色多普勒超声观察碎石、取石术对患肾的影响

    肾结石是泌尿外科常见病,结石存在可引起肾绞痛、肾积水、引发肾盂肾炎,可造成肾功能损害.对于不能自行排出的结石根据结石大小及病情可选择体外冲击波碎石术(ESWL)、经皮肾镜取石术(PNL)、开放性肾切开取石术.这三种方法对肾功能会产生不同程度的短期一过性或远期影响.通过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可观察肾脏大小、形态、实质回声及肾内血流分布,测定血流频谱,较临床通过血、尿指标了解肾功能变化更早期、直观,且可无创性动态观察.现对2009年5月至2009年12月在我院就诊时已进行上述碎石、取石术之一的71例患者的患肾彩超检查结果进行总结,报告如下.

    作者:郑文;吕艳红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经皮肝穿刺胆管引流术治疗老年人急性化脓性胆管炎50例分析

    急性化脓性胆管炎(acute olostructive suppurative cholangitis,AOSC)是一种严重的胆道感染性疾病,临床较常见,具有发病急骤、病情凶险、易并发中毒性休克和多脏器功能衰竭的特点,死亡率高达27%左右,特别是老年人,故必须高度重视.2000年至2008年我院共收治老年人急性化脓性胆管炎50例,先行经皮肝穿刺胆管引流治疗,后择期开放手术,效果满意,现分析总结如下.

    作者:罗远柬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射频闭合术治疗下肢静脉曲张420例临床分析

    我院自2005年2月至2009年 12月采用射频闭合术治疗下肢静脉曲张患者420例(550条肢体),近期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本组静脉曲张患者共420例,男性220例,女性200例.其中左下肢400例,右下肢150例,共550条肢体.所有患者均经彩超及顺行性静脉造影证实深静脉通畅,无明确静脉返流.

    作者:贾琪;吴丹明;王成刚;周玉斌;易巍;孙雨莘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妇科腹腔镜术后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

    腹腔镜手术对病人创伤小、出血少、痛苦轻、恢复快,是其他手术难以替代的.但它与所有外科手术一样,也有一定的并发症和危险性,不可忽视,掉以轻心.2009年1月至2009年12月我科行腹腔镜手术480例,现将其出现的并发症进行观察与分析,并针对不同症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现报告如下.

    作者:郭李恣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宫腔镜治疗子宫中隔39例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宫腔镜子宫中隔电切术(TCRS)治疗子宫中隔的疗效.方法 对明确诊断为子宫中隔的患者,在腹腔镜或B超监视下用宫腔镜进行中隔切除,术后复查宫腔形态,并长期随访其妊娠及足月分娩情况.结果 39例患者子宫中隔均成功地切除,无1例发生并发症,术后随访6~51个月,28例妊娠,妊娠率71.79%,17例足月分娩,足月分娩率60.71%.结论 TCRS是治疗子宫中隔的安全有效的方法.

    作者:莫秀瑛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钩型超声刀及举宫杯在全腹腔镜下子宫全切术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钩型超声刀及举宫杯在全腹腔镜下子宫全切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在我院成功施行全腹腔镜下子宫全切术17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及随访资料,根据术中托举子宫和切割阴道断端器械不同分为2组:A组(为采用举宫杯及钩型超声刀手术组)共62例,B组(为采用简易举宫器及电钩手术组)共108例,比较两组术中、术后及随访情况.结果 A组的总手术时间、下推膀胱时间及术后阴道残端息肉发生率均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全腹腔镜子宫全切术中应用举宫杯托举子宫及钩型超声刀切割阴道断端安全有效,与传统的举宫器和电钩操作比较具有明显的优势.

    作者:王东红;明祖谦;张振东;罗莹;李欣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自体骨块与椎间融合器植入治疗腰椎不稳的对比观察

    目的 对比自体髂骨块和椎间融合器作为内植物治疗腰椎滑脱、不稳的疗效.方法 对进行椎间植入椎间融合器(融合器组19例,21椎)与自体髂骨(骨块组46例,51椎)的两组病人的临床效果、椎间高度变化、融合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术后1年临床疗效优良率骨块组为71.7%(33/46),融合器组为73.7%(14/19);椎间高度丢失率骨块组为5.46%,融合器组为5.04%;融合率骨块组为92.16%,融合器组为90.5%.结论 自体骨块和椎间融合器作为腰椎滑脱治疗中的椎间植入物,临床疗效并无明显差别,在患者经济不支持或其他原因不能使用椎间融合器时,可以放心选择自体骨块,关键是患者在早期(术后两周至两个月)离床活动时,需佩戴硬质支具.

    作者:蒋劲松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十二指肠镜微创治疗胆总管结石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十二指肠镜微创治疗和开腹胆总管探查术治疗胆总管结石的临床疗效及其对心肺功能的影响.方法 30例患者采用十二指肠镜微创治疗(微创治疗组),另30例患者施行传统开腹胆总管探查术(传统开腹组),观察两组的手术时间、术后禁食天数、术后并发症、结石清除率、术后住院时间和临床疗效,分析微创治疗组术前、术中、术后收缩压、舒张压、心率、脉搏和血氧饱和度的变化.结果 微创治疗组28例1次取石成功,2例插管不成功,需行第2次微创治疗才成功取石;微创治疗组在手术时间、术后禁食天数、术后住院时间均优于传统开腹组(P<0.05);微创治疗组结石清除率93.33%, 传统开腹组结石清除率96.67%,两组结石清除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微创治疗组术后出现并发症1例,传统开腹组出现8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微创治疗过程中HR(次/min)明显高于治疗前及治疗后(P<0.05),SpO2、SBP、DBP治疗前 、治疗中、治疗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十二指肠镜微创治疗胆总管结石安全、有效,且对病人心肺功能无明显影响,可成为治疗胆总管结石的首选方法.

    作者:韦良宏;陈凤坤;陈海东;陈梅颜;张琳;罗锦华 刊期: 2010年第03期

微创医学杂志

微创医学杂志

主管: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厅

主办:广西壮族自治区医学科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