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侏儒症患者经脐单孔法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并发急性阑尾炎1例报告

郭世奎;龚昆梅;包维民;王昆华

关键词:侏儒症, 胆囊切除术, 腹腔镜, 阑尾炎, 并发症, 经脐单孔法
摘要:侏儒症又称矮小症,是由多种原因导致的生长激素分泌不足而致身体发育迟缓性疾病.侏儒症患者虽然身体矮小,但其生理功能与常人无异.然而,侏儒症患者的经脐单孔法腹腔镜术中有其特点,现将我院侏儒症患者经脐单孔法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并发急性阑尾炎1例报告如下.
微创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小梁切除术后高眼压36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小梁切除术后高眼压的原因及预防、处理方法.方法 总结该院2005年2月至2010年2月期间青光眼小梁切除术术后高眼压36眼的原因、类型及相应处理.结果 术后高眼压36眼,占同期收治各种类型青光眼患者的11.36%(36/317),其中巩膜瓣过大或过厚2眼,缝线过紧5眼,滤过口偏小8眼,滤过口靠后5眼,滤过口堵塞12眼和房角功能严重破坏2眼,恶性青光眼2眼.36眼均通过相应治疗使眼压下降.结论 术前有效地控制眼压、减轻眼部炎症反应,术中准确操作,术后观察眼压及前房的变化,及时对症处理,是防治术后高眼压的关键.

    作者:贾建芳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老年患者腹部全麻手术围手术期的呼吸道护理

    患者腹部全麻手术后的呼吸道护理与管理是防止肺部并发症发生的关键.老年人由于胸廓呈桶状,肺弹性回缩力变小,呼吸肌萎缩,使呼吸运动降低;加上呼吸道纤毛功能及保护性咳嗽的敏感性下降,使抗感染能力差,而且老年患者生理储备功能普遍减退,调节和适应能力减低,再加上腹部手术及麻醉的损伤,手术后更容易并发肺部并发症.因此,做好老年患者腹部全麻手术围手术期的呼吸道的护理,对于病人术后的恢复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我科自2006年1月至2009年6月针对老年腹部全麻手术患者加强了呼吸道的管理,采取综合护理措施,效果满意,报告如下.

    作者:黄鹦;黄国伟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前踝上带蒂岛状逆行转移皮瓣修复周围软组织缺损1例报告

    随着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生活质量的要求亦有所提高.踝关节周围软组织缺损合并骨、肌腱外露,过去常采用换药,待肉芽组织生长覆盖骨、肌腱和感染控制后予以植皮处理,治疗时间长,痛苦较大,亦有可能踝关节长期制动,造成踝关节僵硬,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今年我科收治1例踝关节内侧、足跟后侧软组织缺损感染合并跟腱外露患者,采用前踝上带蒂岛状逆行皮瓣修复,大大缩短了住院时间,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施能槐;闭水勇;付宏波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直肠癌全系膜切除联合吻合器及超声刀治疗中低位直肠癌35例报告

    目前,我国恶性肿瘤中结直肠癌的发病率明显升高,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仍然是直肠癌的主要治疗方法,选择何种手术方式以达到根治、降低术后复发始终是临床中的难题.我科采用直肠癌全系膜切除联合吻合器及超声刀治疗中低位直肠癌35例, 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现报告如下.

    作者:黄海旺;秦诚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胸骨切迹上小切口内镜下甲状腺腺瘤切除术36例报告

    目的 通过在胸骨切迹上小切口应用内镜外科技术进行甲状腺腺瘤切除术,以探讨微创甲状腺腺瘤手术的疗效.方法 对2008年至2009年该中心完成的36例胸骨切迹上小切口内镜下甲状腺腺瘤切除术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结果 31例患者顺利地按原计划完成手术,2例因术中止血困难转为开放性切口完成手术,3例因术中冰冻病理不排除恶变转为开放性切口行单侧甲状腺次全切除术完成手术.术后36例患者均恢复良好,无并发症.结论 胸骨切迹上小切口内镜下甲状腺腺瘤切除术是治疗甲状腺腺瘤的一种有效方法,手术易操作,创伤小,安全性高,术后有较传统开放手术更好的美容效果.

    作者:游志坚;黄石川;王在国;胡夏荣;何广宁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内踝上皮支皮瓣修复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应用

    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并肌腱、骨外露,临床较为常见.由于局部无肌肉覆盖,创面基底血循环差,直接植皮难以成活,是骨科难题之一.我院自2005年1月至2010年1月,采用内踝上皮支皮瓣修复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11例,取得满意疗效,报告如下.

    作者:张波;黄克;李林;杜刚;李红波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彩色多普勒超声观察碎石、取石术对患肾的影响

    肾结石是泌尿外科常见病,结石存在可引起肾绞痛、肾积水、引发肾盂肾炎,可造成肾功能损害.对于不能自行排出的结石根据结石大小及病情可选择体外冲击波碎石术(ESWL)、经皮肾镜取石术(PNL)、开放性肾切开取石术.这三种方法对肾功能会产生不同程度的短期一过性或远期影响.通过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可观察肾脏大小、形态、实质回声及肾内血流分布,测定血流频谱,较临床通过血、尿指标了解肾功能变化更早期、直观,且可无创性动态观察.现对2009年5月至2009年12月在我院就诊时已进行上述碎石、取石术之一的71例患者的患肾彩超检查结果进行总结,报告如下.

    作者:郑文;吕艳红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围生期缺氧缺血性脑损伤影像学诊断的应用研究

    围生期缺氧缺血性脑损伤是指由于缺氧窒息导致的中枢神经系统病理生理改变,且临床出现一系列脑病的表现.它是围生期窒息后严重的并发症,是引起新生儿死亡及其以后神经系统发育障碍的重要原因.如何早期诊断,及时指导临床合理治疗,以预防窒息后颅脑病变的发生已成为围产医学中一个重要课题.随着CT、超声及核磁共振成像(MRI)技术相继进入新生儿领域,给新生儿颅内病变的影像诊断带来新的飞跃,显著提高了颅内病变诊断的准确率[1].现就围生期缺氧缺血性脑损伤在影像学诊断上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作者:梁健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腹腔镜在腹部闭合性损伤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 探讨腹腔镜在腹部闭合性损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经腹腔镜诊治的36例腹部闭合性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所有病例明确诊断,27例在腹腔镜下或腹腔镜辅助下手术处理损伤,3例避免了不必要的剖腹探查术,6例中转开腹手术,全组病例术后并发症少,均治愈出院.结论 只要掌握好适应证,腹腔镜用于诊治腹部闭合性损伤患者具有安全、微创、诊断率高等优点,并能有效降低阴性剖腹探查率,临床价值高,值得推广.

    作者:李晨;李卫东;李升;陈凡;秦博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腹腔镜阑尾切除术112例临床分析

    自1983年德国Semn教授首次完成腹腔镜阑尾切除术(laparoscopic appendectomy,LA)以来,随着腹腔镜技术的不断改进、完善、成熟,外科领域的手术适应证不断拓宽,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恢复快及腹壁无瘢痕等优点,已逐渐成为治疗阑尾疾患首选的新方法.我院2008年3月至2009年3月实行LA 112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尹维荣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电视胸腔镜手术与开胸手术治疗自发性气胸的对比研究

    目的 比较电视胸腔镜手术(video-assisted thoracic surgery,VATS)与常规开胸手术(thoracotomy,TH)治疗自发性气胸的疗效.方法 对88例电视胸腔镜手术(VATS)和48例常规开胸手术(TH)治疗自发性气胸的效果进行观察.结果 两组患者手术顺利,治愈出院,无手术死亡.VATS组与TH组的手术时间分别是(58±34.3)min、(95±30.7)min(t=-6.469 7,P<0.05);术中出血量分别是(51±26.8)mL、(93.3±74.4)mL;术后胸腔引流留置时间分别是(1.5±1.1)d和(2.8±1.5)d;术后复发率分别为2.3%(2/88)和2.1%(1/48)(P>0.05);VATS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比TH组明显减少,术后胸腔闭式引流管放置时间较TH组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复发率无明显差别.结论 电视胸腔镜手术治疗自发性气胸的创伤小、手术时间短、手术出血少、术后恢复快,疗效与开胸手术无明显差别.

    作者:罗玉忠;何巍;廖寿合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经尿道等离子体前列腺剜除术的临床应用

    目的 探讨前列腺增生症应用等离子体切割系统经尿道行前列腺剜除术的方法及疗效.方法 应用Gyrus等离子体切割系统(gyrus-plasmakinetic system,Gyrus-PKS)和电切镜,经尿道剜除前列腺,治疗前列腺增生症(BPH)病人共300例;并对患者术前、术后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生活质量评分、大尿流率及残余尿量进行比较.结果 300例手术顺利,未发生电切综合征和膀胱穿孔等并发症;全部病人术后均排尿通畅、尿控良好.结论 经尿道等离子体前列腺剜除术(PKEP)治疗BPH具有安全、有效、并发症少、近期疗效确切等优点.

    作者:张若愚;罗杰鑫;袁明杰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单孔胃镜处理上消化道异物387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单孔胃镜在处理上消化道异物中的作用.方法 根据异物的形状和特点、所处上消化道位置及与邻近器官的关系、患者情况等综合考量,选取适当的器械和方法,经单孔胃镜对异物进行取出处理.结果 387例患者经急诊胃镜检查发现412件异物,顺利取出异物403件,9例未能取出异物转胸外科手术,胃镜取出异物成功率97.67%,并发症主要为食管黏膜损伤、渗血等,未发现胃镜取异物相关的严重并发症.结论 经单孔胃镜选取适当的器械和方法取异物,方法简便快捷,安全有效,病人痛苦小,经济负担轻,并发症少,成功率高,为处理上消化道异物的首选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廖嘉忠;黄培宁;彭乃宝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一期前路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结核

    目的 探讨一期经前路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结核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42例至少经3周抗结核治疗的胸腰椎结核患者,行前路病灶清除、椎体间自体髂骨或肋骨植骨、一期前路内固定术,术后继续抗结核治疗18个月.结果 术后随访6~25个月,42例患者脊柱结核均治愈,植骨全部骨性融合,融合时间平均为3.7个月,平均后凸矫正角度为17度,脊髓及神经功能明显恢复.结论 一期前路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结核能彻底清除结核病灶,对脊髓及神经根进行彻底减压,可矫正脊柱后凸畸形,促进脊柱植骨融合,提高脊柱结核的治愈率.

    作者:代学俊;杨开舜;李绍波;姚汝斌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自体骨块与椎间融合器植入治疗腰椎不稳的对比观察

    目的 对比自体髂骨块和椎间融合器作为内植物治疗腰椎滑脱、不稳的疗效.方法 对进行椎间植入椎间融合器(融合器组19例,21椎)与自体髂骨(骨块组46例,51椎)的两组病人的临床效果、椎间高度变化、融合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术后1年临床疗效优良率骨块组为71.7%(33/46),融合器组为73.7%(14/19);椎间高度丢失率骨块组为5.46%,融合器组为5.04%;融合率骨块组为92.16%,融合器组为90.5%.结论 自体骨块和椎间融合器作为腰椎滑脱治疗中的椎间植入物,临床疗效并无明显差别,在患者经济不支持或其他原因不能使用椎间融合器时,可以放心选择自体骨块,关键是患者在早期(术后两周至两个月)离床活动时,需佩戴硬质支具.

    作者:蒋劲松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经皮肾镜碎石术全麻期间不良反应6例分析

    目的 分析经皮肾镜碎石术全麻期间发生的不良反应,探讨围术期麻醉管理对策.方法 回顾性分析59例全身麻醉下经皮肾镜气压弹道碎石术患者资料.结果 59例经皮肾镜碎石术患者中,6例全麻期间发生不良反应,其中4例为低体温且术后苏醒延迟,2例为灌洗液吸收综合征.结论 经皮肾镜碎石术全麻期间严密监测生命体征,实行良好的保温措施,缩短手术时间,降低灌注压力,减少灌注液的吸收是减少不良反应的关键.

    作者:蒋洪宇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射频闭合术治疗下肢静脉曲张420例临床分析

    我院自2005年2月至2009年 12月采用射频闭合术治疗下肢静脉曲张患者420例(550条肢体),近期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本组静脉曲张患者共420例,男性220例,女性200例.其中左下肢400例,右下肢150例,共550条肢体.所有患者均经彩超及顺行性静脉造影证实深静脉通畅,无明确静脉返流.

    作者:贾琪;吴丹明;王成刚;周玉斌;易巍;孙雨莘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附睾或睾丸穿刺抽吸取精行单精子卵泡浆内注射的护理

    1992年比利时Palermo等[1]首次报道了使用单精子卵细胞浆内(intracytoplasmic sperm injection,ICSI)技术获得妊娠,使更多以前无法治疗的男性不育病人得到了有效的治疗.随着ICSI 技术的发展,针对无精症的病人采用附睾精子抽吸术(percutaneous epididymal sperm aspiration,PESA)和睾丸精子抽吸术(testicular sperm extraction,TESE)后进行ICSI 治疗获得妊娠成为可能.我中心2006年1月至2008年12月采用附睾或睾丸抽吸取精行ICSI治疗81例,现将护理报告如下.

    作者:曾义真;陆丹;彭旭霜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内镜下鼻胆管引流术后患者的舒适护理体会

    鼻胆管引流术(ENBD)是在十二指肠镜直视下胆管置管并经鼻胆管引流到体外的减压技术,主要用于胆管梗阻部位及性质的诊断、减黄、引流等.然而,鼻胆管引流术后往往给患者带来身心的不舒适.我科将舒适护理运用于鼻胆管引流术后患者的整体护理全过程,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作者:李敏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蛛网膜下腔-硬膜外腔联合阻滞用于分娩镇痛100例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蛛网膜下腔-硬膜外腔联合阻滞用于分娩镇痛的效果.方法 蛛网膜下腔-硬膜外腔联合阻滞组(观察组)100例,宫缩规律且宫口开至2~3 cm时选择L2~3间隙作腰硬联合穿刺,蛛网膜下腔注入2.5 mg布比卡因加25 μg芬太尼共1.5 mL,然后向硬膜外腔头侧置管4 cm,接PCA装置,泵内配0.15%罗哌卡因与2 μg/mL芬太尼合剂.对照组100例,自然分娩,观察蛛网膜下腔-硬膜外腔联合阻滞镇痛效果,并对比两组产程分娩方式、产程及新生儿Apgar评分.结果 观察组镇痛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器械助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产程及新生儿Apgar评分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蛛网膜下腔-硬膜外腔联合阻滞分娩镇痛效果确切,起效快,神经阻滞完善可持续给药,对母婴无影响,产妇在分娩过程中保持较好的心理状态和体力,对胎儿有利,是一种安全、有效、微创、简便的无痛分娩的方法.

    作者:陈录平;张安生;刘孟江;胡国华 刊期: 2010年第03期

微创医学杂志

微创医学杂志

主管: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厅

主办:广西壮族自治区医学科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