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而弘;欧红;苏莉鸣;黄柳静
目的 探讨微型钛板内固定治疗下颌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50例下颌骨骨折的患者行切开复位术,使用微型钛板内固定,根据骨折的不同部位选择不同的手术径路,暴露骨断端,手法复位使骨折对位后,行颌间结扎恢复咬合关系,选择不同型号钛板坚强内固定,定期X线复查,随访1年.结果 48例患者创口均Ⅰ期愈合,骨折愈合良好,49例恢复到术前咬合关系,有1例固定后出现咬合关系不良,经颌间牵引后恢复正常咬合关系.所有患者钛板均未取出.结论 微型钛板内固定可对颌面骨骨折进行良好的固定,缩短了颌间固定的时间,可早期恢复张口运动,获得满意的咬合关系,是一种较好的下颌骨骨折内固定方法.
作者:吴展;郭晓英;侯庆祥 刊期: 2009年第05期
腹腔镜手术以其创伤轻、切口小、恢复快等优点[1],越来越多地被广大患者所接受,但因其器械精密易损、结构复杂、价格昂贵,购置数量有限,器械使用存在供需矛盾,由此也带来医院感染的新问题.
作者:孔磊;黄志灵;潘桂娥;甘红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翼状胬肉是一种眼科门诊常见病,其术后复发率较高.为适应门诊病人简捷施术的需要,探索简便而又复发率低的术式,我们试用20%的酒精溶液浸泡剥离翼状胬肉,并联合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宋强;卢林德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目的 总结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PPH)在痔治疗中的应用经验,探讨合理应用PPH在痔治疗中的安全性和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本组Ⅲ度内痔20例,Ⅳ度内痔4例,环状混合痔30例.均用国产痔疮环状切除吻合器行PPH,对痔块脱出较严重者联合传统痔切除术.结果 53例PPH吻合一次成功,1例PPH吻合失败改行手工吻合完成手术.单纯PPH 10例,PPH联合传统痔切除术(MM)44例.手术时间平均55 min,术中失血量平均95.6 mL,平均住院6.9 d.术中出血34例(63.0%),术后出血1例,尿潴留42例(77.8%),肛门疼痛44例(81.5%),治疗后均好转.54例肛门痔块消失,痔症状能有效控制,随访3~6个月无严重并发症.结论 PPH在痔治疗中合理应用安全、可行,能更有效地控制痔的症状;国产PPH吻合器性能可靠.
作者:秦军;姚清深;陈春媚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外伤性晶状体脱位的治疗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 对45例45眼外伤性晶状体脱位的患者予药物降眼压及行眼球伤口修补术、晶状体摘除术、玻璃体切除术、小梁切除术等多种联合手术治疗.结果 术后35例患者矫正视力较术前提高,21例高眼压患者有16例眼压控制在21 mmHg以下.结论 外伤性晶状体脱位针对不同情况,予以不同治疗,包括眼球伤口修补术、晶状体摘除术、玻璃体切除术、小梁切除术等多种联合手术是治疗晶状体脱位的有效方法.
作者:陆可卫;曾惠红 刊期: 2009年第05期
2005年1月至2009年1月我院开展腹腔镜辅助下经肛门巨结肠根治术18例,取得满意效果.现与同期的传统开放性经腹手术的18例患儿为对照,将两组的护理体会进行比较.
作者:林少虹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三镜联合微创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51例三镜联合微创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观察组)的临床资料,并与65例实施腹腔镜下胆总管切开取石并T管引流术患者(对照组)的临床资料进行对照.结果 两组均成功完成手术,三镜联合微创术在胆汁丢失量、术后补液量、住院天数等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随访,均未发现胆道狭窄或胆总管复发结石等异常.结论 与传统腹腔镜术相比,三镜联合微创术治疗胆囊结合合并胆总管结石具有创伤小、痛苦轻、恢复快、符合生理、并发症少等优点.
作者:庞志东 刊期: 2009年第05期
注射性臀肌挛缩症是一种医源性疾病,是反复多次臀部肌肉注射药物后,肌肉组织出现无菌性炎症,逐渐发生纤维化,形成纤维挛缩带引起的.多发生于儿童时期,至成人后常因骨盆或脊柱畸形和双下肢不等长致出现明显跛行等,影响手术疗效.
作者:农新盛 刊期: 2009年第05期
近距离放疗(腔内治疗)是放射治疗学的重要组成部分[1].鼻咽癌外照射后约有19.2%的复发、残余[2].由于鼻咽癌发病部位的特殊性,常规放疗后腔内放疗的补量尤其重要.
作者:李莉萍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双源CT在冠状动脉慢性闭寒的病变介入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将使用双源CT来指导经皮冠脉介入治疗的82例120处病变作为A组,来使用双源CT作指导的63例98处病变作为B组,比较两组病变的介入成功率、导丝未能通过率、导丝进入假腔的发生率.结果 A组120处病变介入治疗成功率为81.7%,A组导丝未能通过率为7.5%,进入假膜形成夹层发生率为4.2%;B组98处病变介入治疗成功率为68.4%,导丝未能通过率为18.4%,进入假腔形成夹层发生率为13.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A组介入治疗成功率高于B组,导丝未能通过率、进入假膜形成夹层发生率低于B组.结论 应用双源CT指导冠状动脉慢性闭塞性病变介入治疗可以提高成功率,减少并发症,是一种简便易行的方法.
作者:姚光;李平;刘明;陈坚;王正东;莫鸿忠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在妊娠高血压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20例妊娠高血压疾病患者(实验组)和20例正常妊娠孕妇(对照组)血清MMP-9水平.采用SP免疫组化法检测两组胎盘滋养层细胞MMP-9水平.结果 实验组血清MMP-9水平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胎盘绒毛上皮组织合体滋养细胞MMP-9阳性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血清及胎盘滋养层细胞MMP-9表达水平下降,提示其在妊娠商血压疾病发病机制中有重要作用.
作者:庞丽红;秦雪;谢湘芝;黄国娟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肱骨近端解剖钢板内固定结合自体植骨治疗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的疗效.方法 应用肱骨近端解剖钢板内固定结合自体植骨治疗32例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结果 经随访3个月~6年,骨折愈合良好,无肱骨头坏死并发症.结论 采用肱骨近端解剖钢板内固定结合自体植骨治疗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具有操作简便、创伤小、固定可靠等优点,临床疗效满意.
作者:杨英果;汤长华;朱冬承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目的 观察角膜地形图引导下白内障手术角膜切口位置对术后散光的影响.方法 透明角膜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术60眼,随机分成切口位于角膜大屈光轴方向(A组)和切口位于常规90°方向(B组)两组,每组30眼.检测术前、术后1周、1个月、3个月角膜散光度和视力变化.结果 术前、术后1周、1个月、3个月角膜散光度A组分别为(1.09±0.12)D、(1.48±0.14)D、(1.37±0.11)D及(1.26±0.14)D,术后1个月、3个月与术前相比散光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B组则分别为(1.12±0.13)D、(1.89±0.16)D、(1.63±0.15)D及(1.34±0.16)D,术后1个月、3个月散光值仍大于术前(P=0.000).术后1周、1个月、3个月与术前相比散光度的变化值A组分别为(0.49±0.16)D、(0.29±0.13)D和(0.16±O.14)D,B组为(0.97±0.18)D、(0.65±0.13)D、(0.41±0.11)D,均大于A组(P<0.05).术后1个月和3个月视力>0.7者A组分别为14眼和17眼,B组分别为6眼和8眼(P<0.05).结论 角膜地形图引导下位于角膜大屈光轴方向的切口有助于控制术后散光并能提高视力.
作者:赵军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目的 观察经皮穿刺盘内注射臭氧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的中远期疗效.方法 在小C臂导向下,对诊断明确、无禁忌证的68例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用经皮穿刺盘内注射臭氧治疗,每个椎间盘内注射浓度为60 μg/mL的臭氧8~16 mL.术后随访观察6~36个月.结果 参照改良Macnab评估标准判定疗效,优36例,良21例,可8例,差3例,优良率为83.8%(57/68),无并发症发生.结论 小C臂导向下经皮穿刺盘内注射臭氧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是一种比较新的微创介入治疗技术,方法简单,疗效满意,具有一定的临床实用价值.
作者:翁柱庆;陈旭清;周凯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纤支镜检查对病史隐匿的成人支气管异物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4年5月至2009年5月住院确诊的6例否认误吸史的成人支气管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6例患者均否认误吸史,主要症状为干咳(6/6),无呼吸困难、紫绀,抗感染效果欠佳,常误诊为肺癌.影像学主要表现为团块影或小结节影(4/6),均经纤支镜确诊(6/6),其中骨性异物4例,植物性异物2例,全部经纤支镜取出(6/6).结论 病史隐匿的成人支气管异物患者容易被误诊和漏诊,纤支镜检查是确诊的重要手段,可提供直接的诊断依据.
作者:邓静敏;邹小英;柳广南;白晶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目的 对比分析腹腔镜和开腹阑尾切除术在治疗老年穿孔性阑尾炎中的效果.方法 行阑尾切除术治疗老年穿孔性阑尾炎68例,其中腹腔镜阑尾切除术29例,开腹阑尾切除术39例.比较两种术式的手术时间、下床活动时间、术后排气时间、疼痛评分、止痛药使用率、切口感染率、置管引流率、残余脓肿发生率、住院时间和综合费用.结果 腹腔镜阑尾切除术组和开腹阑尾切除术组以上各指标(除置管引流和残余脓肿外)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治疗老年穿孔性阑尾炎和开腹阑尾切除术相比,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和平均住院时间短等优点,是治疗老年穿孔性阑尾炎较理想的手术方式.
作者:马忠才;饶珠峰 刊期: 2009年第05期
妇科腹部手术病人常规留置尿管,是引起院内感染的首要原因.且院内感染与留置尿管的时间有直接关系,留置时间越长,感染率越高.妇科腹部手术病人留置尿管通常在术后24~48 h拔除,使感染的机会大大增加.
作者:林秀红;苏飞群;周翠屏;莫萍娇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子宫良性疾病经腹子宫切除术(TAH)与经阴道子宫切除术(VH)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30例TAH手术患者(TAH组)和32例VH手术患者(VH组)的临床资料,对比分析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术后并发症和术后肛门捧气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结果 手术时间:TAH组(92.00±13.5)min,VH组(70.00±11.5)min;术中出血量:TAH组(215.00±57.6)mL,VH组(140.00±43.5)mL;术后肛门排气时间:TAH组(31.2±5.8)h,VH组(11.6±7.4)h;术后住院时间:TAH组(7.6±2.8)d,VH组(5.5±1.5)d.2组以上4类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与腹式子宫切除术相比较,阴式子宫切除术符合微创手术原则,具有手术时间短、患者损伤小、术后恢复快、术后住院时间短的优点.
作者:黄珍珍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影响断指再植成活的因素以及失败的原因,以提高临床断指再植的成活率.方法 对98例147指的再植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致伤原因、热缺血时间、离断部位、年龄等因素对再植成活的影响.结果 98例147指中24指坏死,再植成活率为83.7%.致伤原因、离断部位、年龄均对再植成活有影响.结论 要严格把握再植适应证,指体伤情、热缺血时间及血管吻合技术高低是决定断指能否再植的主要条件.
作者:张波;黄克;李林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体积大于50 mL的前列腺阳性穿刺率与穿刺针数的关系并分析其原因.方法 选择2006~2008年间于该院行超声引导下经直肠前列腺穿刺术的180例患者(其前列腺体积均大于50 mL),按照穿刺针敷分为6针组及12针组,计算并比较两组间的阳性穿刺率.结果 6针组的阳性穿刺率为11.3%(9/80),12针组的阳性穿刺率为24%(24/100),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前列腺体积是影响穿刺率阳性的重要因素,当前列腺体积大于50 mL时应增加穿刺针数,减少漏诊率.
作者:陈功泉;刘琨 刊期: 2009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