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军
阴道镜检查技术是应用显微镜放大技术,观察子宫颈及下生殖道的形态学变化,定位病变部位,提供活检标本.电子数码阴道镜吸收了电子计算机的优势,使其成为集图像摄取屏幕监视、图文打印、资料存储为一体的电子信号检测系统,为临床宫颈疾病的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提供了更真实、准确、丰富、形象的临床依据.本文总结952例电子阴道镜检查结果,并与细胞学、组织学检查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现报告如下.
作者:曾莉莉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超声诊断胎儿泌尿系统畸形的声像图特征及其临床实用价值.方法 产科超声系统检查胎儿,发现胎儿泌尿系统异常者,根据声像图特征评估处理.结果 23 688例做产前筛查的孕妇中共检出胎儿畸形318例,其中39例产前超声可疑为泌尿系统畸形,占12.26%,其中多囊肾发育不良5例,婴儿型多囊肾3例,肾发育不良4例,肾缺如7例,肾盂扩张17例,巨膀胱1例,尿道下裂2例.结论 产前超声诊断胎儿泌尿系统畸形对胎儿预后的判断、临床及早采取措施提供可靠诊断依据.
作者:李雪芹;田晓先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腔内激光治疗大隐静脉曲张的并发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方法 对近3年来采用激光治疗的下肢静脉曲张102例137条肢体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所有接受治疗的患者术后共发生各种不同程度并发症113例次,大隐静脉主干及小腿局部条索或硬结75条肢体,其中皮下淤血31条,小腿轻度皮肤灼伤3条,下肢肿胀3条,皮肤感觉异常,隐神经损伤1条;全组无切口感染发生,无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及大隐静脉主干再通的病例.结论 激光治疗创伤较小、安全、可靠,但有一定的并发症发生率,规范化手术能有效减少其发生率.
作者:刘锦新 刊期: 2009年第05期
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与生化酶技术相结合,配合YL-1型一次性使用颅内血肿粉碎穿刺针,对颅内血肿进行抽吸、冲洗、液化、粉碎和引流,能达到清除颅内血肿、减少脑组织不可逆损伤的目的[1].
作者:韦咏坊;莫崇爱;蒙爱东 刊期: 2009年第05期
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mucosa-associated lymphoid tissue lymphoma,MALT)是指原发于胃部而起于黏膜下层淋巴组织的恶性肿瘤.1983年Isaacson与Wright首先提出黏膜相关组织淋巴瘤的概念,即来源于胃肠道及其他黏膜组织的低度恶性B细胞淋巴瘤.
作者:陆伟;李萍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下全膀胱切除的手术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 对11例浸润性膀胱癌患者,于腹腔镜下行全膀胱切除术,前列腺切除或子宫次全切除.经腹壁造口取出切除物,行回肠或去带乙状结肠原位新膀胱术.结果 11例手术成功,腹腔镜手术时间220~280 min,开放原位新膀胱术时间230~300 min.手术出血量200~800mL,输浓缩红细胞0~4个单位.术后4~5d恢复饮食,3周拔除输尿管支架管,4周拔除尿管,患者白天可完全控制排尿,4例夜间有尿失禁.术后病理证实11例均为浸润性膀肌癌,肌层有不同程度浸润,膀胱外组织切缘及局部淋巴结未见肿瘤细胞浸润.11例均未发生手术并发症.结论 腹腔镜下膀胱根治切除术创伤小、出血少、恢复快,是全膀胱切除手术的一种很有前景的方法.
作者:陈光;谢广静;吴明贵;沈思;王刚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微型钛板内固定治疗下颌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50例下颌骨骨折的患者行切开复位术,使用微型钛板内固定,根据骨折的不同部位选择不同的手术径路,暴露骨断端,手法复位使骨折对位后,行颌间结扎恢复咬合关系,选择不同型号钛板坚强内固定,定期X线复查,随访1年.结果 48例患者创口均Ⅰ期愈合,骨折愈合良好,49例恢复到术前咬合关系,有1例固定后出现咬合关系不良,经颌间牵引后恢复正常咬合关系.所有患者钛板均未取出.结论 微型钛板内固定可对颌面骨骨折进行良好的固定,缩短了颌间固定的时间,可早期恢复张口运动,获得满意的咬合关系,是一种较好的下颌骨骨折内固定方法.
作者:吴展;郭晓英;侯庆祥 刊期: 2009年第05期
输卵管妊娠是妇科常见的急腹症,占异位妊娠的95%左右[1],其发病率近年呈上升的趋势.传统的治疗方法包括保守治疗、剖腹探查,部分患者就诊时病情已很危重.我们自2007年8月至2008年8月,在急诊状态下实施腹腔镜手术治疗输卵管妊娠180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刘琳 刊期: 2009年第05期
随着现代医学观念的改变,外科手术、器械设备的改进及医学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减少创伤、外科微创化的观念已经逐步渗透到外科学的各个方面,以电视腔镜技术为代表的微创外科手术技术应运而生.
作者:郭建极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尿道内切开术治疗尿道狭窄的疗效.方法 36例尿道狭窄患者中,前尿道狭窄15例,后尿道狭窄21例,均采用尿道镜下经尿道内切开术治疗.结果 36例手术均顺利完成.术后随访6~48个月,28例术后排尿通畅,大尿流率>15 ml/s(77.8%);6例需定期尿道扩张,2例再狭窄者改行开放手术.结论 尿道内切开术治疗尿道狭窄疗效安全可靠,为治疗尿道狭窄的首选方法.
作者:李震东;王玉林;张文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肱骨近端解剖钢板内固定结合自体植骨治疗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的疗效.方法 应用肱骨近端解剖钢板内固定结合自体植骨治疗32例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结果 经随访3个月~6年,骨折愈合良好,无肱骨头坏死并发症.结论 采用肱骨近端解剖钢板内固定结合自体植骨治疗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具有操作简便、创伤小、固定可靠等优点,临床疗效满意.
作者:杨英果;汤长华;朱冬承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目的 观察角膜地形图引导下白内障手术角膜切口位置对术后散光的影响.方法 透明角膜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术60眼,随机分成切口位于角膜大屈光轴方向(A组)和切口位于常规90°方向(B组)两组,每组30眼.检测术前、术后1周、1个月、3个月角膜散光度和视力变化.结果 术前、术后1周、1个月、3个月角膜散光度A组分别为(1.09±0.12)D、(1.48±0.14)D、(1.37±0.11)D及(1.26±0.14)D,术后1个月、3个月与术前相比散光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B组则分别为(1.12±0.13)D、(1.89±0.16)D、(1.63±0.15)D及(1.34±0.16)D,术后1个月、3个月散光值仍大于术前(P=0.000).术后1周、1个月、3个月与术前相比散光度的变化值A组分别为(0.49±0.16)D、(0.29±0.13)D和(0.16±O.14)D,B组为(0.97±0.18)D、(0.65±0.13)D、(0.41±0.11)D,均大于A组(P<0.05).术后1个月和3个月视力>0.7者A组分别为14眼和17眼,B组分别为6眼和8眼(P<0.05).结论 角膜地形图引导下位于角膜大屈光轴方向的切口有助于控制术后散光并能提高视力.
作者:赵军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现代外科的快速发展,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外科手术器械的发展和应用,特别是超声刀和LigaSure血管结扎系统的在腹腔镜外科中的应用,使手术切除率明显提高,并发症发生率降低,手术时间缩短.
作者:潘光栋;杨建青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RF-Ⅱ型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系统联合椎间植骨、后外侧关节突和横突间植骨融合对腰椎滑脱症的治疗效果.方法 对42例腰椎滑脱症患者采用RF-Ⅱ型椎弓根螺钉进行复位内固定,行椎板切除减压和髓核摘除,同时行椎间植骨,后外侧关节突和横突间植骨融合,术后卧床休息4~6周后佩带腰围下床活动.结果 随访半年至3年,平均27个月,滑脱椎体平均复位率86%(80%~100%),经X线检查,42个椎间隙的融合率为100%,术后症状基本消失,椎间植骨均融合,无螺钉松动、断裂及再滑脱现象,优良率达88%.结论 RF-Ⅱ型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系统联合椎间植骨融合治疗腰椎滑脱症效果满意.
作者:刘昌生;吴永祥;廖永发;李振宏;梁时和;黄善能;邹焕文;黄开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体积大于50 mL的前列腺阳性穿刺率与穿刺针数的关系并分析其原因.方法 选择2006~2008年间于该院行超声引导下经直肠前列腺穿刺术的180例患者(其前列腺体积均大于50 mL),按照穿刺针敷分为6针组及12针组,计算并比较两组间的阳性穿刺率.结果 6针组的阳性穿刺率为11.3%(9/80),12针组的阳性穿刺率为24%(24/100),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前列腺体积是影响穿刺率阳性的重要因素,当前列腺体积大于50 mL时应增加穿刺针数,减少漏诊率.
作者:陈功泉;刘琨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原发性肝癌术后补充TACE术联合CIK细胞免疫治疗对复发率及生存率的影响.方法 对2006年10月至2009年7月在本院行肝癌切除术后的50例患者,按术后是否补充TACE术联合CIK细胞免疫治疗分为研究组(25例)和对照组(25例),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术后1、2、2.5年的累积复发率和生存率.结果 研究组1、2、2.5年的累积复发率为28.7%、38.2%、51.9%,累积生存率为100%、88.9%、69.8%;对照组1、2、2.5年的累积复发率为32.4%、52.6%、60.5%,累积生存率为96%、74.9%、64.2%,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术后补充TACE术联合CIK细胞免疫治疗是降低患者复发率及延长生存期的有效手段.
作者:余文昌;叶韵彬;周东;陈强;严俊;林海澜;吴晖;张孔志;郝明志;陈明水;陈起忠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影响断指再植成活的因素以及失败的原因,以提高临床断指再植的成活率.方法 对98例147指的再植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致伤原因、热缺血时间、离断部位、年龄等因素对再植成活的影响.结果 98例147指中24指坏死,再植成活率为83.7%.致伤原因、离断部位、年龄均对再植成活有影响.结论 要严格把握再植适应证,指体伤情、热缺血时间及血管吻合技术高低是决定断指能否再植的主要条件.
作者:张波;黄克;李林 刊期: 2009年第05期
近距离放疗(腔内治疗)是放射治疗学的重要组成部分[1].鼻咽癌外照射后约有19.2%的复发、残余[2].由于鼻咽癌发病部位的特殊性,常规放疗后腔内放疗的补量尤其重要.
作者:李莉萍 刊期: 2009年第05期
注射性臀肌挛缩症是一种医源性疾病,是反复多次臀部肌肉注射药物后,肌肉组织出现无菌性炎症,逐渐发生纤维化,形成纤维挛缩带引起的.多发生于儿童时期,至成人后常因骨盆或脊柱畸形和双下肢不等长致出现明显跛行等,影响手术疗效.
作者:农新盛 刊期: 2009年第05期
鼻咽喉部因位置特殊,极易受到病毒、细菌的感染,常引起局部的炎症、肿瘤等疾病,且部位较为隐蔽,常规器械检查容易造成漏诊[1].随着电子鼻咽喉镜的广泛应用,对耳鼻咽喉系统疾病的诊断、鉴别诊断及某些疾病治疗和一些重危患者的抢救都起到重要的作用.
作者:韦梦燕;陈爽;温守宁 刊期: 2009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