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海清;李佳梅;陈德风
痉挛性睑内翻是眼科常见病,多发生于下睑,常见于老年人,又称老年性睑内翻.临床多采用手术治疗,方法多样,但复发率较高.我科自2008年以来采用微创手术方法矫正痉挛性睑内翻,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华;王立新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目的 观察替罗非班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FCI)术中无复流的治疗效果.方法 PCI术中无复流的患者42例,随机分为替罗非班治疗组(n=21)和对照组(n=21).观察用药后靶血管前向血流的TIMI分级情况、心电图变化情况和主要终点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 替罗非班组术后靶血管TIMI血流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90 min心电图明显改善,1周内主要终点事件中死亡、顽固性缺血、再次心肌梗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严重出血并发症发生率两组无明显差异.结论 替罗非班可以有效改善PCI术中无复流现象并减少术后1周内主要终点事件发生,不会增加严重出血并发症.
作者:潘朝锌;何贵新;何新兵;吴万里;王庆高 刊期: 2009年第06期
2004年1月至2009年9月,我院采用耻骨上通道经皮膀胱气压弹道碎石术治疗膀胱结石患儿5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刘刚;梁建波;蓝志相;李伟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目的 提高消化道类癌的内镜诊断率及正确选择治疗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2003年1月至2009年4月的消化道类癌内镜诊断和临床资料.结果 消化道类癌本组以直肠多,胃、十二指肠次之.内镜形态多呈广基隆起性病变,少数呈不规则溃疡或结节样肿块,伴淋巴结转移2例,腹腔转移1例.20例经消化内镜活检或电凝电切除后标本送检确诊.20例中单纯内镜治疗5例占25%(5/20),内镜治疗后追加外科手术4例占20%(4/20),外科手术治疗5例占25%(5/20);类癌病灶直径多小于2cm占50%(10/20).结论 消化道内镜检查是发现早期消化道类癌的重要手段,病理学、免疫组化是确诊方法,而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是治疗早期低度恶性消化道类癌的首选方法.
作者:韦宗萍;聂海明;刘爱群;赖铭裕;李晓敏 刊期: 2009年第06期
微造痿经皮肾镜取石术(min-percutaneous nephrolithotomy,MPCNL)是通过微创的方法治疗肾结石,尤其是对复杂性肾结石,手术创伤小、出血少、恢复快、残石率低、并发症少、安全可靠,该项技术的应用扩大了腔内治疗泌尿系结石的适应证[1].我科自20D5年9月至2008年6月采用MPCNL术治疗孤立肾肾结石13例,效果满意,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冯甜霞;沈燕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目的 观察纳络酮(naloxone)对缺血性大鼠不同时段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含量的影响,探讨纳络酮抗脑缺血损伤的机制.方法 参照Longa法复制脑缺血模型,纳络酮干预,EUSA 法测定脑组织中bFGF含量.结果 脑缺血12 h和24 h,纳络酮组脑组织bFGF含量增加.结论 纳络酮在对脑缺血损伤神经元的保护作用中,能促进脑组织产生bFGF.
作者:张红卫;柯湛华;黄全勇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目的 回顾分析臀肌挛缩症的手术治疗效果,总结分析影响疗效的因素.方法 根据臀肌挛缩症的分度方法,分析自2005年6月至2008年7月收治的臀肌挛缩症患者34例,根据挛缩的严重程度分别采取经皮或小切口挛缩带松解术,术后72 h开始进行功能锻炼,并随访其疗效.结果 本组病例随访3~26个月,有效率100%,优良率为94.2%,无手术并发症,无复发.结论 臀肌挛缩症宜早诊断、早治疗,根据挛缩的严重程度选择适宜的手术方案个体化治疗,结合术后及时有效的功能锻炼,可以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作者:吴显培;唐建东;秦汉兴;赵国平 刊期: 2009年第06期
2006年我科开展肝癌术后留置皮下植人式给药装置为病人进行化疗,由于肝癌一向居高不下的病死率和治疗不易之事实,以及植入给药装置进行化疗药物灌注也存在着许多不安全因素而影响护理质量,属于高风险护理.
作者:张小萍;韦丽飞 刊期: 2009年第06期
大隐静脉曲张是因股隐静脉瓣膜功能不全和浅静脉干的病变导致的常见的血管外科疾病之一[1].2005年10月我院采用激光治疗系统结合手术方法治疗下肢单纯性大隐静脉曲张66例(74条患肢),疗效显著,现将手术配合报告如下.
作者:林桦;赵仰旭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CT引导下经皮穿刺活检在脊柱病变诊断中的实用价值.方法 CT引导下经皮穿刺活检32例,其中颈椎病变5例,胸椎病变10例,腰椎病变15例,骶椎病变2例;共穿刺35例次.标本送病理检查.结果 病灶刺中率为100%.1例取材不良,31例获得明确病理诊断(96.88%);对转移癌4例、原发癌2例、结核7例进行了手术治疗,手术和穿刺标本病理检查结果符合率92.3%;全组失访2例,假阳性1例,活检的准确率为90.63%;本组中未出现周围血管、神经、脏器损伤、血肿形成及感染,结核窦道形成、穿刺针道肿瘤种植等并发症.结论 CT引导下经皮穿刺活检是一项微创、安全、准确、有效的脊柱病变诊断方法.
作者:劳贵昌;黄泽和;林树体;苏允裕;杨叶锋 刊期: 2009年第06期
我科自2009年1月至6月对7例膝关节病患者行关节镜手术治疗,取得很好的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病例7例,男5例,女2例,年龄19-62岁.其中单纯半月板损伤3例,半月板合并韧带损伤2例,韧带损伤1例.关节内游离体1例.
作者:黄忠清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目的 分析股骨近端钉(PFN)治疗股骨粗隆问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28例股骨粗隆问骨折通过骨科牵引床牵引复位,经微刨采用PFN治疗.骨折按AO分型,A112例.A210例,A36例.结果 全部病例随访12~24个月,平均16个月,骨折愈合率达100%,无髋内翻、下肢缩短、畸形,无内固定物断裂;1 例拉力螺钉松动,再次手术.按Harris评分标准,优良率达92.8%.结论 PFN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具有固定可靠,手术时间短,刨伤小、出血少、可早期下床活动等优点,尤其对高龄患者较为适宜.
作者:姚汝斌;杨开舜;代学俊 刊期: 2009年第06期
对于缓慢性心律失常患者而言,植入永久性起搏器是其唯一有效的方法.随着起搏器技术的不断发展,双腔起搏器(DDD)因其使心房和心室能顺序起搏,合乎心脏生理要求,受到了医生和患者欢迎.本研究分析我院行DDD植入15例患者临床资料,旨在探讨其疗效和并发症,为临床进一步推广DDD提供依据.
作者:甘富东;陈定中;覃雪清;谢军席;陆朝强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目的 研究动脉灌注联合全身化疗治疗晚期软组织肉瘤的近期疗效与毒性反应.方法 10例晚期软组织肉瘤患者经右股动脉穿刺,行主要肿瘤供血选择性插管,接受表阿霉索(EADM)+顺铂(DDP)+异环磷酰胺(IFO)动脉灌注联合全身化疗.EADM(总量60~90 mg/m2)第1天经导管持续灌注6-8 h;DDP(总量80 mg/m2)分成3-5 d使用,其中第1天的量经动脉导管推注,余量由外周静脉滴注;IFO(总量约5克/m2)分成5 d由外周静脉滴注.每3周为1周期,治疗至少2个周期后观察疗效及毒副反应.结果 全部患者均完成了2周期以上的化疗,平均3.2个周期.其中进展2例、稳定2例、部分缓解6例,总有效率60%.Ⅲ+Ⅳ度白细胞、血小板、血红蛋白减少发生率为50%、30%、40%,经相应治疗后均恢复正常.结论 动脉灌注联合全身化疗治疗晚期软组织肉瘤近期有效率高,无严重毒性反应,总体耐受性良好,但远期疗效有待观察.
作者:余文昌;张孔志;陈示光;吴晖 刊期: 2009年第06期
我院自2000年1月至2009年4月共收治慢性硬膜下血肿(CSDH)患者50例,应用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治疗,取得较好的效果,但也出现一些较为严重的并发症,现总结如下.
作者:吴振宏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椎弓根螺钉加椎间融合器植骨融合(PLIF)在腰椎管狭窄合并腰椎失稳治疗中的应用及中期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采用椎弓根螺钉加PLIF治疗退变性腰椎管狭窄合并腰椎失稳45例患者.41例均获得随访,平均64个月(48-75个月).随访采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视觉模拟评分(VAS)进行功能评分,以评价手术结果.结果 术前与术后ODI、VAS评分和终随访结果相比有明显差异,术后与终随访结果比较无显著差别.3例不融合,融合率达92.7%.末次随访优良率85.4%.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椎弓根螺钉系统加PLIF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伴有椎体不稳的有效、可靠的方法.
作者:王然;陈耀辉 刊期: 2009年第06期
自2003年10月至2008年5月,我科采用后路小切口有限开窗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138例,经随访观察,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现总结报告如下.
作者:陈源;郑茂斌;蒋艺生;丘元;雷智坚;赵炜;高志敏;何焕民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是在影像学技术引导下利用微创技术将骨水泥等成形材料经皮注入已破坏或有破坏危险的椎体,以增加压缩椎体的高度及强度,提高脊椎的稳定性,防止椎体塌陷,缓解疼痛,改善功能[1].
作者:李燕春;韦春俏;黄宗贵 刊期: 2009年第06期
我院于2008年1月至2009年6月为20例阑尾炎患者实施免气腹二孔法腹腔镜阑尾切除术,临床效果满意,深受患者欢迎[1].现将手术配合报告如下.
作者:蓝芳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小切口入路小骨窗枕下减压治疗Amold-Chiari畸形并脊髓空洞(ACM-SM),并观察分析其治疗效果.方法 对MRI检查明确诊断为ACM-SM的70例患者行小切口入路小骨窗枕下减压,同时行小脑扁桃体切除加枕大池重建术.结果 术后1周患者症状消失或改善者共57例.有效率81.4%.随访时间3个月至1.5年不等,其中4例无效,2例失访,无效率为5.7%,失访率为2.9%,64例有效,远期总有效率为91.4%.结论 ACM-SM 诊断一旦成立,应该积极行手术治疗.小骨窗枕下减压加小脑扁桃体切除加枕大池重建手术,手术创伤小,可避免传统术式的并发症,术后恢复快,疗效佳,是治疗ACM-SM有效的手术方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吴先良;姜洪;邓忠勇;梁斗 刊期: 2009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