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颈动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80例临床观察

吴植彬;黄彩森;李统干

关键词:急性脑梗死, 颈动脉溶栓, 静脉溶栓, 尿激酶
摘要:目的探讨颈动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对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采用尿激酶颈动脉推注溶栓治疗,并与同期应用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的80例进行对比观察.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6.3%,对照组为63.8%,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颈动脉溶栓的疗效明显优于静脉溶栓,值得推广应用.
微创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甲亢131碘治疗后甲减患者的心理护理

    用131碘治疗甲亢疗效好、安全简便、副作用少、费用低,已成为甲亢的首选治疗方法[1],其主要并发症是早期或晚期甲状腺功能减退(简称甲减)[2].甲减发生后,患者要坚持甲状腺激素替代治疗,给患者生活带来不便,造成患者极大精神痛苦.因此,我院除了从生物学角度积极治疗患者的躯体疾病外,还从社会、心理的角度积极了解和处理患者的心理问题,给予心理健康咨询、健康教育和心理护理,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雷芳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老年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与高血压的相关研究

    目的探讨老年人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与高血压的关系.方法通过使用多导睡眠仪对32例单纯高血压(HT)患者、38例HT并发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患者进行氧减饱和指数(ODI)和睡眠呼吸暂停指数(AHI)监测分析,比较组间睡前和晨起血压变化.结果HT合并OSAS组AHI及ODI显著高于单纯HT组及对照组(P<0.01),该组有更低的血氧饱和度(P<0.01),HT合并有OSAS与单纯HT组睡前血压无明显差异(P>0.05),晨起血压HT合并有OSAS组明显升高(P<0.01).结论OSAS引起的夜间低氧血症可能是高血压病因之一.

    作者:雷华芝;李玉珊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乌梅丸新用

    乌梅丸出自<伤寒论>,由乌梅、黄连、熟附子、当归、细辛、干姜、黄柏、桂枝、人参、花椒组成.乌梅丸具有酸甘化阴、辛甘化阳之效,并非只为蛔厥、久利而设.笔者临床应用,凡见寒热错杂,上热下寒各种病症皆可选用.兹举验案2则如下.

    作者:林益泉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3 512例中老年干部的高血压调查报告

    高血压是危害人们身体健康的常见心血管疾病.近年来,在成人健康体检中发现,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生活节奏加快,高血压的发病率不断上升.高血压是心脑血管疾病的患病基础,调查和了解高血压的发病情况,对防治心脑血管疾病有重要意义.笔者对2005年广西区直机关中、老年干部健康体检中高血压情况进行调查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赵红玲;宁加玲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神灯治疗静脉输液外渗致组织损伤

    静脉输液是临床常用的一种给药途径,但是由于一些药物浓度较高,对血管刺激性大,或者因病人烦躁不安等原因,容易造成静脉外渗性损伤,引起局部水肿或血肿,既增加了病人的痛苦,也影响了治病和抢救工作.笔者2004年12月至2005年10月对40例静脉外渗病人尝试用神灯(TDP)治疗器治疗,疗效显著.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徐带丽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浅谈急诊分诊技巧

    急诊分诊工作是急诊护理工作中重要的一环.所有急诊病人均要先通过分诊护士分诊后,才能得到专科医生的诊治.如果分诊错误或不当,则会延误抢救治疗时机,甚至危及病人生命.所以,急诊护士如何提高分诊的准确性,使病人得到及时的抢救及诊治是非常重要的.现结合本人多年的急诊工作经验,谈谈急诊护士如何运用分诊技巧做好急诊分诊工作.

    作者:马珍娟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表皮葡萄球菌感染及其耐药性研究进展

    表皮葡萄球菌(以下简称表葡菌)是血浆凝固酶阴性的葡萄球菌,是人体皮肤和黏膜上定居的正常菌群之一,通常情况下致病力很低.然而近几年来,随着留置静脉导管、人工瓣膜、人工关节等侵入性操作的增多,特别是伴随着人群的老龄化和免疫力低下的人群的出现,表葡菌已成为医院感染重要的致病菌.而且由于表葡菌自身感染的特点和随着抗生素的广泛应用,表葡菌的耐药程度不断加深.因此表葡菌院内感染及其耐药成为临床工作中较为棘手的问题.近年来屡有有关表葡菌院内感染与耐药的报道,本文就表葡菌的院内感染与耐药作一综述.

    作者:李晖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调脂治疗对老年高血压伴胰岛素抵抗的影响

    目的研究调脂治疗对老年高血压伴胰岛素抵抗及相关参数影响.方法将56例老年高血压伴胰岛素抵抗患者随机分为单纯降压组和降压调脂组,两组均给非洛地平缓释片,后者加用氟伐他汀,观察治疗前后两组间血糖、血胰岛素、血脂、血压及胰岛素敏感指数的变化.结果降压调脂组餐后2 h血糖下降显著,与单纯降压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两组用药前后胰岛素敏感指数均有一定升高,以降压调脂组为著(P<0.05),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降压调脂组治疗后总胆固醇和甘油三酯显著降低(P<0.05).结论调脂治疗都能够改善高血压患者胰岛素抵抗,并能降低血脂,可作为老年高血压伴胰岛素抵抗的常规治疗.

    作者:王琛;张萍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毒鼠强急性中毒12例救治分析

    2002年3月18日,我县消防队发生了一起群体毒鼠强急性中毒事件,共计12人中毒,由于采取了积极有效的救治措施,未发生死亡病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范海燕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鼻出血止血失败的原因分析

    目的探讨鼻出血止血失败的原因.方法对治疗失败的56例鼻出血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止血失败的原因主要是盲目填塞止血,其次为患者恐惧心理、鼻中隔偏曲、鼻腔肿物及异物未能及时发现,以及治疗医生经验不足和对解剖结构不熟悉.结论鼻出血止血失败是由多种原因和多种危险因素所致,应针对具体病因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作者:梁海烈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头、体部肿瘤X-刀治疗的CT定位

    头、体部X-刀适形放疗的技术在临床应用以来,越来越受到临床的重视和认可.放疗后的疗效除与肿瘤的大小、部位、病理类型等有关外,还与放疗计划制定有直接关系,治疗计划系统的制定有赖于CT定位的准确性.

    作者:刘家永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股动脉注射尿激酶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护理

    下肢深静脉血栓(DVT)是指血液在静脉系统内不正常凝结,造成肢体缺血以致坏死的一种急性疾病.治疗方法较多,有手术取栓、介入溶栓治疗、经外周静脉穿刺双向溶栓等[1].但常用的仍是药物治疗,即通过药物进行抗凝溶栓、祛聚治疗.临床上一般通过外周静脉滴注途径治疗,但治疗时间长.我科2003年9月至2005年10月收治下肢深静脉血栓21例,对其中6例采用股动脉注射尿激酶治疗,现治疗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韦亿萍;罗琼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老年患者输液致急性心肌损伤1例

    输液致急性心肌损伤临床少见,笔者诊治1例,为引起临床重视,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患者男,70岁.输液后发冷发热伴剧烈胸痛、心慌1 h,2003年6月10日急诊入院.病人因腹痛、稀水样便2 d,在院外查血、尿便常规正常,心电图:窦性心律,正常.诊断为肠炎、Ⅰ度脱水,给予氧氟沙星及输液对症治疗.1 h前,病人静脉滴注5%葡萄糖500 ml,加维生素C 2 g、维生素B6 0.1 g、10%氯化钾10 ml,滴速2 ml/min,滴入约100 ml时,患者突然出现寒颤、发热,体温39.5℃,呕吐3次均为胃内容物,无呕血.30min后病人中上腹及左胸部剧烈疼痛,向背侧放射,心慌,气促,短阵四肢抽搐,小便失禁.立即服消心痛10 mg,硝苯吡啶10 mg,肌注曲马多100 mg,无缓解.既往有高血压病6年,一直服用巯甲丙脯酸、硝苯吡啶治疗.

    作者:杨巍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冠心病的相关性分析

    目的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冠心病的相关性.方法对168例疑似冠心病的患者同时作颈动脉超声和冠脉造影检查,根据造影结果分为冠心病组和非冠心病组(对照组),观察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程度.结果随着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增加,颈动脉内膜(IMT)的厚度和斑块发生率增加,斑块的严重程度也增加.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冠心病之间存在密切关系,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查,对预防和治疗冠心病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赵春丽;邝日禹;黄其昌;曾凤兰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高氧液治疗早期胎儿窘迫70例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高氧液治疗早期胎儿窘迫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0例已经进入第一产程发生胎儿窘迫者,随机分成高氧液组和对照组,比较分析两组治疗后的胎心恢复情况、分娩方式、及新生儿Apgar评分.结果高氧液组治疗后,胎心率恢复显著大于对照组(P<0.01);剖宫产及阴道手术率明显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自然分娩率新生儿Apgar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高氧液可以有效地改善早期胎儿窘迫,增加正常分娩的机会,降低剖宫产及阴道手术产率,减少新生儿窒息率.

    作者:武兴华;王淑云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1例重症尿毒症病人的护理

    尿毒症是一种较严重的晚期慢性肾脏疾病,对病人生活有很大影响,不能治愈.2004年我科收治了1例重症尿毒症合并多种疾病的患者,经治疗和护理,取得了较好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龚秋萍;谭海芳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10 287例女性性传播疾病FQ-PCR检测结果分析

    目的分析10 287例女性性传播疾病检测结果以了解性传播疾病感染情况.方法用荧光定量PCR方法对沙眼衣原体(CT)、解脲支原体(UU)、淋球菌(NG)、人乳头瘤病毒(HPV)、疱疹病毒(HSV)五种病原体进行定量测定.结果五种病原体患者阳性率为39.5%,阳性率依次为UU(32.24%),CT(3.57%),HPV(2.73%),NG(0.49%)和HSV(0.49%).病例中以21~40岁年龄段感染率高.结论UU为女性性传播疾病的主要感染因素,感染率高的是生育期妇女.

    作者:丁燕玲;梁志东;孟晓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甲状腺功能减退致黏液水肿性心包积液1例

    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甲减)患者并发心包积液较为常见,但极少出现心包填塞.我们治疗了1例42岁因甲状腺功能亢进行甲状腺次全切术后迟发甲减黏液水肿和心包填塞患者,现报告如下.

    作者:袁军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经尿道前列腺汽化电切术的护理

    前列腺增生症是老年男性的常见疾病,经尿道前列腺汽化电切术具有对病人打击小、留置尿管时间短、病人痛苦小、损伤小、操作简单、安全、恢复快等优点.我院2002年12月起开展此项手术共60例,在护理上我们加强患者术前心理护理、术前训练、术后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取得了满意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张文嫒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实验室人员对艾滋病的防护措施

    实验室工作人员直接或间接接触到各种对人体健康有害的因素,如各种化学试剂、病人的血液和体液、分泌物等.目前艾滋病在全球蔓延,我国艾滋病病毒(HIV)感染人数正在迅速增加,艾滋病对实验室人员潜在性危险因素随之增多,因此,实验室人员的自我防护已是刻不容缓的问题.笔者谈谈实验室人员对艾滋病的自我防护.

    作者:覃江 刊期: 2006年第03期

微创医学杂志

微创医学杂志

主管: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厅

主办:广西壮族自治区医学科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