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口服甲氨喋呤致红皮病型药疹1例的护理

韦燕平;陈洁莲;温武坚

关键词:口服, 甲氨喋呤, 红皮病型, 药疹, 渗液, 皮损严重, 患者, 护理体会, 治疗, 症状, 异味, 心脏, 损害, 皮肤, 发病, 报告
摘要:红皮病型药疹是药疹中严重的类型,其主要表现为全身皮肤鲜红,肿胀伴以渗液、结痂,继之大片叶状磷屑剥脱,渗液有异味[1].该病发病急,进展快,皮损严重,常常伴有明显的全身症状以及肝、肾、心脏方面的损害,不仅给患者身心带来极大的痛苦,也该治疗和护理增加了很大的难度.我科于2005年3月收治了1例口服甲氨喋呤后致红皮病型药疹的患者,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微创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3岁前儿童口腔常见疾病及其防治

    为了较好的反映不同年龄阶段牙颌系统的特征和进行相应的口腔预防保健,一般按牙颌系统生长发育规律分为低龄期儿童(乳牙萌出前期和乳牙列期)、学龄期儿童(混合牙列期)和青春期(恒牙列期)三个阶段.尽管乳牙的萌出时间存在个体差异,但到了3岁时95%以上的第二乳磨牙已萌出,乳牙列完成.3岁前婴幼儿的营养状况、哺乳问题、饮食习惯、生活习惯等所造成的影响均可在3岁乳牙列完成期体现,而此时恒牙胚也正在发育成熟阶段.乳牙列完成后3~6岁,面颌和牙齿的变化明显,乳牙龋患率达高峰,因此3岁儿童期可视为儿童口腔保健的分水岭,做好3岁前儿童的口腔预防保健工作对防治混合牙列期甚至恒牙列期的异常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拟就3岁前儿童常见口腔疾病的概况、预防保健措施及治疗手段加以综述.

    作者:施春梅;周嫣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老年住院病人安全护理的体会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和医疗水平的提高,人均寿命也在逐渐提高,我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数呈上升趋势.老年人住院,使护理工作增加了一定的难度,安全护理问题日益突出.下面就有关老年住院病人的安全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黎月球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糖尿病并发非酮症高渗性脱水的护理体会

    非酮症高渗性脱水是糖尿病的严重代谢紊乱,常表现为血糖极度升高、脱水,血浆渗透压升高而无明显酮症酸中毒,一般多伴有不同程度神经系统障碍为主的临床综合征,常常是老年糖尿病患者发生的急性并发症.

    作者:莫永兰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米索前列醇在妇产科的应用及新进展

    1930年Kurzrok发现人的精液能使妇女子宫收缩或松弛.1957年Bergstrom从精液分离出一种叫前列腺素(PG)的结晶,随后又分离到一系列的PG化合物,共9型三类,其中对生殖生理有重要影响的有PGE2和PGF2.1967年Bygdeman等发现PG对人妊娠子宫有兴奋作用,上世纪70年代由Karim首先用于生殖系统,成功地进行引产和流产.米索前列醇是上世纪80年代人工合成新型口服前列腺素,与PGE结构相似,曾用于预防和治疗消化道溃疡,目前已广泛应用于妇产科,但对其的剂量、用法无一定规范化,为了更安全的应用米索前列醇,几年来经大量的临床实践,现将其有关文献综述如下.

    作者:杨东琴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浅谈急诊分诊技巧

    急诊分诊工作是急诊护理工作中重要的一环.所有急诊病人均要先通过分诊护士分诊后,才能得到专科医生的诊治.如果分诊错误或不当,则会延误抢救治疗时机,甚至危及病人生命.所以,急诊护士如何提高分诊的准确性,使病人得到及时的抢救及诊治是非常重要的.现结合本人多年的急诊工作经验,谈谈急诊护士如何运用分诊技巧做好急诊分诊工作.

    作者:马珍娟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分泌性中耳炎病因及发病机理研究进展

    分泌性中耳炎(Secretory otitis media,SOM)是耳鼻喉科常见病,是以鼓室积液和听力下降为特征的中耳非化脓性炎症.目前对其病因及发病机理尚未完全清楚,国内外学者研究认为SOM与咽鼓管功能不全、变态反应、感染等因素有关.SOM是引起听力损失的常见病,如不及时治疗则易导致鼓膜萎缩、鼓室硬化、慢性中耳炎、脂瘤胆、胆固醇肉芽肿等[1].下面对SOM的病因及发病机理进行综述.

    作者:罗永志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166例新生儿高未结合胆红素血症的病因分析

    新生儿高未结合胆红素血症是新生儿期常见病症之一,可由多种病因所致.我院2004年1月至2005年6月共收治疗新生儿高未结合胆红素166例,现对其发病病因进行分析.

    作者:李烈坚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带锁髓内钉治疗胫腓骨骨折的研究进展

    胫腓骨骨折是临床上常见的骨折,约占全身骨折的13.7%[1].带锁髓内钉用于治疗胫腓骨骨折是近20年来创伤骨科的主要进展之一.随着人们对带锁髓内钉固定的生物学和生物力学特性以及手术技术的进一步研究,带锁髓内钉已成为治疗胫腓骨骨折的一种安全、理想、较好的内固定的方法[2].

    作者:廖德发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单腔导管插入抢救术中健侧肺支气管阻塞1例

    1临床资料患者女,36岁,54 kg.入院检查:CT诊断为右侧胸腔壁巨大肿瘤,直径52 cm× 48 cm,拟行剖胸探查下肿瘤切除术.术前用药阿托品0.5 mg,巴比妥钠0.1 g肌肉注射.入室后开放静脉,麻醉诱导采用静脉注射咪唑安定5 mg、哌替啶100mg、丙泊酚100 mg、琥珀胆碱100 mg,纯氧驱氮后借麻醉咽喉镜明视下插35号双腔气管导管,由于患者声门狭窄,未能插入35号双腔气管导管,考虑术前诊断为胸腔壁肿瘤,而改插ID7.0号导管.麻醉以1.5%异氟烷吸入及芬太尼、维库溴铵间断静脉注射维持麻醉.取左侧卧位,手术进入胸腔后,发现肿瘤为肺部肿瘤.

    作者:吴国远;吴运斌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冠心病的相关性分析

    目的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冠心病的相关性.方法对168例疑似冠心病的患者同时作颈动脉超声和冠脉造影检查,根据造影结果分为冠心病组和非冠心病组(对照组),观察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程度.结果随着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增加,颈动脉内膜(IMT)的厚度和斑块发生率增加,斑块的严重程度也增加.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冠心病之间存在密切关系,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查,对预防和治疗冠心病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赵春丽;邝日禹;黄其昌;曾凤兰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脾外伤78例治疗分析

    脾外伤在腹部损伤中极为常见,传统的治疗方法为脾切除术.但随着对脾脏生理及免疫内分泌功能研究的进展,特别是脾切除后可导致凶险感染(OPSI)[1].近年来脾外伤的治疗已从全脾切除术逐步发展成了各种保脾手术和脾自体移植等.我院1996年1月至2005年12月共治疗脾外伤78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韦国坚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系统性红斑狼疮细胞凋亡相关基因及细胞因子研究进展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一种常见的典型自身免疫性疾病,以自身抗体产生和免疫复合物形成为特征,可引起多器官损害.近年来研究发现,SLE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凋亡水平异常,可引起机体内多种自身抗体产生,形成免疫复合物沉积,因此推断细胞凋亡可参与SLE的发病机制.本文就参与该过程的相关基因做一综述.

    作者:陈德华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315例泌尿生殖道支原体培养及药敏分析

    目的了解我院近期支原体感染情况和对12种常用抗生素的敏感性.方法对临床所取标本进行常规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315例患者中,有116例支原体阳性,阳性率为36.8%.其中解脲支原体(UU)阳性98例(31.11%),人型支原体(Mh)阳性14例(4.4%),UU、Mh混合感染4例(1.3%).男性患者阳性率为25.2%,女性患者阳性率为42.8%,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8.6198,P<0.05).两种支原体对交沙霉素、美满霉素、强力霉素和克拉霉素敏感度较高,敏感率均大于70%;对环丙沙星耐药率高,均大于50%.结论支原体是引起泌尿生殖道炎症的主要病原体之一,其中又以UU为常见,治疗上应以交沙霉素等新一代大环内脂类抗生素为首选药物.

    作者:施艳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脊柱损伤的CT诊断价值

    脊柱损伤是由暴力造成严重临床后果的创伤,随着CT的普及和广泛应用,CT检查已成为诊断脊柱损伤的必须甚至首选的检查手段.我院1994~2003年诊治脊柱损伤患者80例,现对临床资料进行分析,以探讨CT扫描的临床价值.

    作者:王华斌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重视临床带教提高实习护士的综合素质

    临床实习是每位护士经历的学习阶段,护生的护理技术由生疏到灵活,干活由被动到主动,在这过程中,要经历许多磨练,才能逐渐成熟起来.因此做好临床带教工作,加强学生全面素质和临床综合能力的培养,是现代教育、教学思想的重要体现.

    作者:郑霞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特应性皮炎的治疗进展

    特应性皮炎(AD)又称异位性皮炎、异位性湿疹、遗传过敏性湿疹,是一种慢性、复发性、炎症性皮肤病.发病机理复杂,治疗上无特殊治疗,目前在该病的治疗上近年来进行了许多研究,取得了不少进展,现就近年来对该病的新疗法、新进展综述如下.

    作者:刘慧锋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脑胶质瘤中Survirvin、微血管密度的表达及其相关性研究

    目的探讨Survirvin蛋白、微血管密度(MVD)在人脑胶质瘤中的表达及其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5例正常脑组织和43例胶质瘤组织中Survirvin、MVD的表达.结果Survirvin蛋白在正常脑组织中无表达,在43例胶质瘤组织中蛋白阳性表达26例,阳性率60.5%.Ⅰ~Ⅱ级和Ⅲ~Ⅳ级间的表达有显著性差异(P<0.05),同时Survirvin的表达与MVD密切相关(r=0.704,P<0.01).结论Survirvin蛋白异常表达在胶质瘤的发生中起重要作用,并与肿瘤血管形成及肿瘤的病理分级密切相关.

    作者:杜安民;万从容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先兆流产孕妇预见性心理问题分析及护理

    先兆流产是妇产科常见的一种临床症状,表现为恐惧、情绪不稳定、易怒、心理压力过大等,这些心理障碍对疾病的治疗和预后有很大的负面影响.因此,有必要采取对应的护理措施来减少病人的不良情绪反应,以利于疾病的治疗.近年来我们对此进行了一些尝试,已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有效地防止了许多流产的发生,现总结如下.

    作者:赖珍霞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锁骨结核1例及文献复习

    骨与关节结核多发于负重大、活动多和易遭受慢性劳损的部位,以脊柱为多见,发生于锁骨的结核在临床上极为少见[1].由于在治疗肿瘤、免疫系统疾病等方面有了新的进展,使某些患者在延长生存期的同时也会使机体的免疫能力降低,从而获得胞内菌感染.笔者收治锁骨结核1例,现结合文献报告如下.

    作者:刘军廷;赵劲民;谭桢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糖代谢紊乱机制的研究进展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简称甲亢)是以甲状腺激素(TH)分泌过多引起的一种临床综合征.甲亢患者常伴有不同程度的糖代谢紊乱,如糖耐量减低(IGT)甚至糖尿病.目前,对于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糖代谢紊乱的机制尚未完全明了,各家报道不一,主要有超生理量甲状腺激素的作用、胰岛素的抵抗(IR)、胰岛β功能的损害.

    作者:李秀琼;覃伟武 刊期: 2006年第03期

微创医学杂志

微创医学杂志

主管: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厅

主办:广西壮族自治区医学科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