覃桂芬
对脐带绕颈进行严密观察和护理是确保母婴安全,减少胎儿宫内窘迫发生率的关键,现将我院1999年1~12月对102例脐带绕颈的阴道分娩产妇的观察和护理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1999年在我院分娩总数944例,脐带绕颈152例,发生率16.1%,其中经阴道分娩为102例(66.11%),孕妇年龄为21~24岁,孕周为35~42周,初产妇86例,经产妇16例。1.2 脐带绕颈圈数与胎儿发生宫内窘迫的关系 102例经产道分娩脐带绕颈者中,导致胎儿宫内窘迫者11例。其中脐带绕颈一圈的96例中,发生胎儿宫内窘迫者8例,脐带绕颈2圈的6例中,发生胎儿宫内窘迫者3例,明显高于脐带绕颈1圈者。
作者:黄海燕 刊期: 2001年第03期
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IVIG)是含多价抗体的生物制品,主要成分为IgG,IgA及IgM极少。IVIG自70年代末问世以来,用于治疗各种感染性和自身免疫性疾病,效果满意。本文将IVIG在儿科临床应用现状介绍如下。
作者:甘钦祥 刊期: 2001年第03期
臀先露是异常胎位中常见的一种,在分娩总数中占3%~4%[1]。臀先露分娩方式的选择与围产儿死亡率及损伤率密切相关。现将我院1999年1月至2000年12月孕34周以上的臀先露173例进行临床分析。
作者:方伟芬 刊期: 2001年第03期
脑卒中是急性起病的脑血液循环障碍疾病,以起病急骤、出现局灶性神经功能缺失为特征,其发病率、死亡率、致残率高。以往只重视治疗,轻视康复训练及护理,结果使经抢救脱离危险的患者出现较重的神经功能障碍,严重影响了病人的生活质量。自1997年3月我院成立康复科,对该类病人进行康复护理,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总结如下。
作者:刘维虹;陈东廉 刊期: 2001年第03期
条形码技术是在计算机的应用实践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一种自动识别技术。随着自动化技术的引进,医院图书馆的各项业务工作逐渐使用计算机进行管理。在我国已建的图书馆计算机管理系统中,条形码是作为标示一本书的唯一性代码而存在的,与其他自动识别输入技术相比,条形码技术具有保密性好、差错率低、输入速度快、适用性强等特点,因而它已被广泛应用于商品流通、金融保险、工业生产自动化等领域,在图书管理中亦不例外[1]。
作者:邹然 刊期: 2001年第03期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o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是一组慢性气道受阻疾病的统称,包括慢性支气管炎、慢性支气管哮喘、肺气肿和肺心病。我国50岁以上发病率达15%或更多[1],每年因COPD死亡的人数达100万,致残人数达500~1000万[2]}。并有持续增长的趋势。COPD患者病情迁延不愈,反复发作,多次住院,严重危害着病人的身心健康及影响生活质量,因此提高COPD病人的社区康复护理水平十分必要。本文对近年来COPD的社区康复护理作一综述。
作者:崔妙玲 刊期: 2001年第03期
“IMR”(Inpatient Medical Record)作为一种病历格式在国外一些医院已常规应用,但在国内尚未普及,作者根据在国外进修所获经验,在本院产科病房将“IMR”应用于临床整体护理,获得一些成效,报告如下。
作者:叶梅艳 刊期: 2001年第03期
弥漫性轴索损伤(diffuse axonal injury,DAI)是弥漫性脑损伤的主要病理类型,以轴索广泛性损害为其主要特征。DAI的发病机制和临床救治措施仍是颅脑创伤学探讨的重点和难题。现就我院从1998年以来共收治DAI87例作回顾性治疗总结,报告如下。
作者:陆伟水;甘渭河;罗红伟 刊期: 2001年第03期
目的分析本中心开展体外授精-胚胎移植(IVF-ET)治疗不孕症61例64个周期的治疗结局。方法接受治疗患者年龄25岁至41岁,共进行64个周期的常规IVF-ET治疗,于取卵后48~50 h进行胚胎移植。结果本组治疗周期64个,取消周期4.6%,取卵周期61个,平均周期取卵数(9.61±6.63)个,受精率71.32%,卵裂率90.78%,每周期胚胎移植数(3.86±1.09)个,临床妊娠率为28.07%。结论 IVF-ET治疗输卵管梗阻性及原因不明不孕症在临床已获成功,提高妊娠率有待改善各种有关条件。
作者:叶健;乃东红;黄莉;孙燕萍;谢丹尼;张海英;莫璐 刊期: 2001年第03期
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对我所诊治的活动性肺结核465例、肺外结核32例、非结核58例、健康者20例的血清抗PPD-IgG水平进行检测,并对42例活动性肺结核的抗体水平进行追踪观察,报告如下。
作者:赵亚玲 刊期: 2001年第03期
多年以来,许多学者一直认为,癌症是在细胞凋亡调节机制的控制之下。但近年研究发现有可能改变这一观点,即细胞凋亡主要是受到细胞染色体两端的重复序列端粒长度的控制,而这个端粒是由端粒酶调控的。因此,端粒、端粒酶与肿瘤有密切相关性,并有学者[1]提出利用抑制端粒酶治疗肿瘤,端粒酶已成为当今肿瘤防治领域受重视的新靶点之一。本文将就端粒、端粒酶的结构、功能、活性调节以及影响鼻咽癌端粒酶活性调节因素作一简要综述。
作者:陈甲信;阮展鸿 刊期: 2001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动态心电图检测对心肌缺血者病因的诊断性价值。方法对436例患者进行动态心电检测,对检出心肌缺血的171例进行病因回顾性分析。结果 436例中检出心肌缺血171例(39.3%),其中冠心病82例(临床诊断为冠心病的66.7%),风心病及肺心病各4例(33.3%),高血压病16例(76.2%),心肌炎20例(48.8%),心肌病3例(60%),病窦4例(30.8%),胸闷及心悸31例(18.9%),其它系统疾病7例(15.6%)。结论冠心病、心肌炎、高血压患者的心肌缺血检出率较高,在诊断中应引起重视,心肌缺血的检出对疾病的防治、预防猝死及心脑并发症等方面有重要价值。
作者:李晨曦 刊期: 2001年第03期
1990年10月至2000年11月,我院共收治外伤性脾破裂243例,其中延迟型脾破裂32例,现就其诊治体会及误诊原因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32例中,男性26例,女性6例,年龄13~65岁,平均33.2岁。致伤原因:交通事故伤15例,高空坠落伤4例,斗殴致伤6例,塌方挤压伤4例,步行跌伤2例,足球踢伤1例。出血时间:伤后2~6天25例,7~14天5例,15天以上2例,长为1个月。伤后2周内出现症状者共30例,约占93.7%。
作者:谢桂生 刊期: 2001年第03期
在卫生防疫科综合考评工作中,以往多采用单纯的定性分析或定量分析、单因素考核等的方法,在操作过程中,容易受到较多主观因素的影响,往往会出现偏离客观、公正的现象,如果利用数学方法将这些定性分析的考核指标进行量化,把多种考核因素做综合系统分析,就可避免许多因主观因素引起的弊端,所获得结果将会更加科学与合理。我站利用层次分析法来建立科学综合考核的教学模型,收到较好的成效。
作者:胡仁吉 刊期: 2001年第03期
一氧化氮(NO)是一种新型的细胞内和细胞间信使性气体物质,也是一种活性很强的气体分子自由基。随着NO在各个领域的深入研究,运用NO的生理作用开发研究了各类NO制剂和拮抗剂,其中一部分已从动物实验走向临床应用。目前,NO已成为医学研究的一个热点,本文仅就NO在儿科领域中的研究现状加以综述。
作者:覃桂芬 刊期: 2001年第03期
血液流变学作为检测人体血粘度的医学检测项目进入临床医学范畴至今已有10余年[1],现已广泛应用于临床诊断。为了从血液流变学角度探讨高血压病及其并发病的发病机理,从而指导高血压病的治疗以及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本人测定了52例高血压病患者的血液流变指标,并与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分析,报道如下。
作者:吴延佳 刊期: 2001年第03期
洛赛克是H+-K+-ATP酶抑制剂,是临床用于治疗消化性溃疡的一种药物。为评价其临床疗效,本文对90例活动期消化性溃疡患者进行临床治疗观察,并与雷尼替丁进行对比,现报告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资料与分组因上消化道症状而进行内镜检查并活检证实为良性的90例活动期消化性溃疡患者,其中十二指肠球部溃疡(DU)55例,胃溃疡(GU)19例,复合性溃疡(CU)16例。90例均在胃角、胃窦部粘膜活检确诊伴有不同程度的慢性胃炎。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进行相等时间的服药观察。治疗组(洛赛克组)50例中男45例,女5例;对照组(雷尼替丁组)40例中男36例,女4例。两组的性别、年龄、病种及溃疡大小无差异(P>0.05)(见表1)。
作者:黎君君 刊期: 2001年第03期
新生儿破伤风(NT)由于张口、吞咽困难,不能从口腔进食,供能给药只能通过其它途径完成。传统观点不主张早期插胃管鼻饲[1],但不少作者主张早期鼻饲[2]。我院感染科自1995年1月至2000年5月收治NT 92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蒋靖生 刊期: 2001年第03期
支气管肺炎是小儿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发热、咳嗽、咳痰、气急是其常见的临床症状,但也有少数支气管肺炎患儿仅表现为发热或发热腹泻,而其他临床症状不典型,容易引起漏诊或误诊。现将1996年1月至2000年8月碰到的32例患儿情况报告如下。
作者:骆青 刊期: 2001年第03期
结核性脑膜炎(结脑)是结核杆菌进入蛛网膜下腔引起的脑膜非化脓性疾病[1],常是全身血行结核的脑部表现。本病多见于青少年,临床上多有低热、头痛、呕吐、意识障碍、表情淡漠等,治疗上除抗结核外,常需脱水治疗。但是大剂量或长时间脱水容易导致病人电解质紊乱,加重病情。因此,重视脱水后的观察及护理尤为重要。1999年1月至2000年3月,我科共收治结脑病人32例,现将脱水治疗的观察及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杨育清 刊期: 2001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