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杰;杨慧兰
我院近年来采用桂林兴达光电仪器厂生产的XD-ⅢA辐射血稀生物平衡治疗仪开展等容血液稀释生物平衡疗法治疗脑梗塞30例,现将临床观察结果总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病例选择全部入选病例均符合1995年第4届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通过的<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1],并经头颅CT检查证实为脑梗塞.血稀治疗组30例,其中男性19例,女性11例,年龄55~77岁;对照组30例,其中男性20例,女性10例,年龄52~75岁.两组均为住院患者,治疗前年龄、病程、神经功能缺损平均积分及血液流变学指标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差异(P>0.05).
作者:陆佳华 刊期: 2001年第05期
我科1995年4月~2000年4月手术治疗鼻腔鼻窦肿瘤患者227例,由于我们重视术前术后观察和护理,使病人术后很快痊愈出院.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共227例,其中男143例,女84例;鼻内息肉82例,鼻腔鼻窦肿瘤145例(其中上颌窦癌48例,鼻腔鼻咽横纹肌肉瘤16例,鼻咽血管纤维瘤43例,鼻腔、筛窦内翻性乳头状瘤24例,鼻腔腺样囊性癌3例,鼻腔混合瘤11例).手术方式:行鼻内鼻息肉摘除术82例,经鼻侧切开进路48例,经硬腭进路97例,其中有5例行气管切开.本组病例术后经我们严密观察护理,均于术后10~25天痊愈出院.
作者:阙子文 刊期: 2001年第05期
癔症又称歇斯底里,这是由一类重大生活事件、强烈的内心冲突或情感体验、暗示或自我暗示而作用于易病个体引起的精神障碍[1].癔症多发于青年女性.但目前青少年的发病例数越来越多,我们根据患者的发病原因和性格特点,采用恰当的心理护理措施,再配合暗示疗法,取得很好的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李凤玉 刊期: 2001年第05期
我院1991年11月至1999年6月采用解磷注射液(新疗法)治疗有机磷农药中毒42例,并与1986年1月至1991月10月采用传统疗法(阿托品加解磷定)治疗的43例作比较,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新疗法组42例,其中男15例,女27例,年龄16~65岁.传统疗法组43例,其中男16例,女27例,年龄20~60岁.两组口服农药品种均为敌敌畏、甲胺磷、乐果等;服毒量两组接近,约20~80ml.两组服毒至来院时间均为40min至4h.两组病例临床诊断及中毒程度均按陈国桢主编的<内科学>为依据,新疗法组轻度中毒16例,中度14例,重度12例;传统疗法组轻度16例,中度14例,重度13例.
作者:胡志强;杨敬实 刊期: 2001年第05期
1996年5月8日,梧州市发生一起38例甲胺磷集体中毒事件,其中21例发生呼吸衰竭,现将救治体会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甲胺磷集体中毒致呼吸衰竭的21例中男15例,女16例,年龄30~66岁,平均年龄38岁.1.2 临床表现经自治区、市二级防疫站鉴定为甲胺磷中毒,呼衰组重度中毒5例,中度中毒15例,轻度中毒1例,8例早期拒绝洗胃,11例后期阿托品过量(24小时阿托品总量1500mg以上),16例昏迷,17例发生ARDS,都是诱发呼衰的原因.38例中毒发生呼吸衰竭21例,发生率55%,根据诊断标准[1],PaO2<60mmHg,PaCO2>50mmHg,Ⅰ型呼衰13例,Ⅱ型呼衰1例,混合型呼衰4例, 3例初期未做血气分析,后死于呼衰,21例均有呼吸困难,呼吸频率大于28次/分.1例发生于中毒后4小时,其余在中毒后36~48小时.21例呼衰血气分析及呼吸频率见表1.
作者:甘国强;赵德伟;李镇维 刊期: 2001年第05期
脑中风历来被分为出血性和缺血性两大类.然而,临床和尸解研究发现[1,2]:在一个病人的一次中风期间,脑部可同时或短时间内相继发生出血和缺血,而形成两种病变共存的状态,即混合性中风.自1989年国内由黄如训、汪无级教授提出此种类型后,国内先后有许多报道.国外在70年代就有出血合并梗塞的报道,但没有以“混合性中风”来提出.现就混合性中风的概念、病因及发病机制、临床特征、防治措施、预后等作一综述.
作者:刘一尔 刊期: 2001年第05期
目的探讨过氧化氢与碘化钾混合液和戊二醛对腹腔镜上HBsAg的灭活效果.方法以HBsAg阳性血清污染废弃的腹腔镜管道,分别做0 .25%过氧化氢与碘化钾混合液和2%碱性戊二醛溶液灭活试验.结果 0.25%过氧化氢与碘化钾混合液和2%碱性戊二醛溶液在20分钟时均可使HBsAg灭活.结论过氧化氢与碘化钾混合液能替代戊二醛用于腹腔镜消毒,具有对人体无毒副作用,对环境无污染等优点.
作者:童敏;卢惠容;陈美婵;廖琼;潘惠颜 刊期: 2001年第05期
1999年9月12日,我市某建筑工地的民工因误食含有有机磷农药(经检验证实为敌敌畏杀虫剂)的青菜导致19例患者中毒送我院急诊科抢救.在当班医护人员少(医生1名,护士2名),患者多,来势猛,病情急的情况下,由于院领导指挥得当,治疗及护理措施正确,经抢救,患者全部脱险,痊愈出院.现报告如下.
作者:吴凤菊 刊期: 2001年第05期
我院采用KD-120C乳腺病电脑综合治疗仪治疗乳腺小叶增生,收到了较好的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病例选择我院门诊2000年5~12月乳腺增生病例90例,年龄18~50岁,病程3月~10年.表现为不同程度乳房胀痛或乳房扪及肿块,局部触痛感.采用近红外线扫描仪检查,灰阶度Ⅱ以上.
作者:黄燕萍 刊期: 2001年第05期
1996年以来,我们应用小切口白内障摘出、人工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31例,收到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孙琴;胡玉恒;刘钢 刊期: 2001年第05期
为探讨肝硬化患者胃粘膜的改变,我们对94例肝硬化患者进行了胃镜检查,对门脉高压性胃病(PHG)进行诊断,并对照其与静脉曲张和程度、消化道出血的关系,以指导临床及时发现门脉高压性胃病及判断肝硬化出血原因,采取合理的治疗.
作者:袁霞 刊期: 2001年第05期
瘿瘤主要是由于水土不服和/或偏食,或七情内伤、忧思抑郁,肾气亏损或正气不足,外邪入侵,导致经络、脏腑功能失调,气滞、血瘀、痰浊相互胶结,聚于颈靥而发病,相当于现代甲状腺疾病.一般先经内治、针灸治疗无效或效果欠佳,方采取外科手术治疗.现将37例外科手术治疗施护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郑爱良 刊期: 2001年第05期
痛风是嘌呤代谢异常引起的临床综合征.临床特点为高尿酸血症,特征性的急性关节炎反复发作,严重者可导致关节活动障碍和畸形、肾尿酸结石和或痛风性肾实质病变.在临床诊断方面易与风湿及类风湿性关节炎等疾病相混淆,有报道误诊率73%~76%[1,2].现将1997年4月至2001年5月本院误诊的10例痛风报告如下.
作者:徐炜 刊期: 2001年第05期
目的探索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介入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采用seldinger穿刺方法超选择插管至患侧旋股内、外动脉,注入治疗药物(溶栓、扩血管、改善微循环等),介入前后分别血管造影,以观察血管数及近期疗效.结果介入治疗后患髋股骨头颈区血管数较治疗前增多(P<0.001),髋关节疼痛缓解,功能改善.结论对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实施介入治疗,能够改善患髋的血液循环,减轻临床症状,改善关节功能,是一种微创安全有效的新方法.对远期疗效和治疗机理尚有待进一步观察和研究.
作者:李伟雄;王大健;裴云;李荣富;曾自三 刊期: 2001年第05期
我院急救中心在1997年1月至2001年4月对54起重大交通事故的342例伤员进行了院前急救,现将急救护理体会介绍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342例中男260例,女82例,年龄2~98岁;颅脑损伤142例,胸部伤10例,腹部伤34例,脊柱伤5例,骨盆伤2例,四肢伤70例,多发伤64例,其他15例.除死亡18例,其他经院前急救后,均分流回院继续治疗,治愈出院.
作者:谢静 刊期: 2001年第05期
剖宫产是临床用于解决许多病理性产科、特别是处理梗阻性或功能性难产终及有效的手段,它对母婴安全起到重要的保障作用.但如实施不当,可造成子宫重度损伤,导致大出血、术口愈合不良等并发症.对我院剖宫产致子宫严重损伤的23例资料作回顾性分析,以探讨其防治措施.
作者:韦春葵 刊期: 2001年第05期
目的探讨胆道感染性休克后并发多器官衰竭的高危因素.方法对35例严重胆道感染住院患者进行总结分析.结果外科手术治疗胆石症并急性胆管炎22例、胆道蛔虫并急性化脓性胆囊炎1例,治愈18例,死亡4例.内科治疗12例 ,治愈8例,死亡4例(均为胆石症并感染患者).总治愈率77.2%,死亡率22.8%.结论胆道感染性休克易并发多器官衰竭(MOF),其高发因素主要与休克时间的长短、治疗方法的选择、患者年龄以及有否心衰等关系密切.
作者:梁仲惠;刘达云;蒙恒福 刊期: 2001年第05期
目的对足月妊娠发生胎膜早破的产妇予口服米索前列醇(米索)与静滴催产素引产的效果进行比较研究.方法选择100例尚未临产的胎膜早破初产妇,随机分为米索组和催产素组.米索组予米索50μg口服,若有效宫缩尚未发动,6小时后重复给药一次.催产素按常规使用方法静滴.结果米索组与催产素组引产成功率分别为67.3%、64.5%,从引产至阴道分娩时间分别为(12.22±3.51)h、(18.10±3.24)h,米索组有2例需加用催产素.分娩方式、新生儿Apgar评分两组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但宫缩过强及胎粪污染的发生率米索组较高.结论口服米索可替代催产素静滴用于胎膜早破初产妇的引产.
作者:王谨;丁春英;张力;毛雪梅 刊期: 2001年第05期
结核化疗的类赫氏反应是指结核病在应用强力抗结核药的治疗过程中出现的所谓“暂时恶化”,类似于驱梅疗法的赫氏反应,称为类赫氏反应,又称化疗中的矛盾反应、化疗中的“暂时恶化”、化疗反应性结核病,其发生常误导临床医生的正确判断.本文就我院收治的2例患者进行讨论,以提高对其在临床中的认识.
作者:陈灿 刊期: 2001年第05期
我院自1995年1月~2001年1月共收治流行性出血热(EHF)320例,其中误诊24例,现将误诊病例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男16例,女8例,年龄16~64岁.主要临床表现:均有发热、头痛、腰痛、软腭出血点,皮肤粘膜出血点14例,呕吐14例,腹痛16例,腹泻6例,少尿或者无尿18例,多尿23例,咳嗽3例,肢体麻木、晕厥2例.柏油样便或暗红色血便4例,球结膜水肿20例,巩膜黄染、肝大2例,肺部罗音3例,腹部压痛、反跳痛9例,腹肌紧张2例.
作者:陈良威 刊期: 2001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