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解磷注射液治疗口服有机磷农药中毒42例疗效分析

胡志强;杨敬实

关键词:解磷注射液, 治疗, 口服农药, 有机磷农药中毒, 传统疗法, 新疗法, 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重度, 中毒程度, 年龄, 临床诊断, 服毒, 内科学, 解磷定, 甲胺磷, 敌敌畏, 阿托品, 品种, 乐果
摘要:我院1991年11月至1999年6月采用解磷注射液(新疗法)治疗有机磷农药中毒42例,并与1986年1月至1991月10月采用传统疗法(阿托品加解磷定)治疗的43例作比较,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新疗法组42例,其中男15例,女27例,年龄16~65岁.传统疗法组43例,其中男16例,女27例,年龄20~60岁.两组口服农药品种均为敌敌畏、甲胺磷、乐果等;服毒量两组接近,约20~80ml.两组服毒至来院时间均为40min至4h.两组病例临床诊断及中毒程度均按陈国桢主编的<内科学>为依据,新疗法组轻度中毒16例,中度14例,重度12例;传统疗法组轻度16例,中度14例,重度13例.
微创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雌孕激素受体与消化系肿瘤

    检测性激素受体水平对肿瘤的监测、鉴别良恶性病变、判断预后有重要的临床应用推广价值[1].本文综合近年有关雌激素受体(ER)、孕酮受体(PR)在消化系肿瘤表达的有关文献,综述如下.1 食管癌和胆囊癌有研究表明[2],食管癌、胃癌、大肠癌性激素受体阳性率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阳性率与肿瘤病理类型、生长方式、分化程度、浸润度、局部淋巴结转移及临床分期均无统计学显著性,Jung[3]等亦有相似报道.李永国等研究表明[4],性激素受体的表达可能是反映胆囊癌生物学行为(分化程度、病理类型)的重要标记物.

    作者:胡虞乾;邓水柱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光量子血氧疗法的护理体会

    本人自1996年起从事用光量子血氧疗法(以下称血疗法)治疗各种急慢性肝炎病人268例,对血疗技术及护理积累了一些经验,现简述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268例中男185例,女83例,年龄15~72岁,均为临床确诊的急慢性肝炎患者,急性166例,慢性102例.1.2 操作方法将用物携至床前.严格无菌操作,安装石英扁管,用生理盐水排气夹管备用,石英扁管输血器连接采血袋,并用抗凝剂湿润采血通路.启动石英扁管输氧气紫外线光源,将氧气流量调至2~4L/min,通氧气5min后,关闭氧气阀.启动石英扁管输血器紫外线光源,常规消毒作静脉穿刺采血,血液流过扁管受照后,流入装有抗凝剂的采血袋;其间缓慢摇动采血袋,以防血液凝固.血采至150~200ml后夹住采血袋胶管,放开盐水管,调整好盐水滴速.以1~2L/min的速度充氧10~15min.其间缓慢摇动采血袋,以便氧血充分接触,将照射充氧处理后的血液回输给病人.

    作者:关桂华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1例婴儿大疱疮的护理体会

    1 病例介绍患者女,50天.10天前无明显诱因头顶部出现散在红色斑丘疹,很快形成水泡,破溃后,有黄色分泌物覆盖在其表面,病情逐渐加重,斑丘疹波及颜面部皮肤.曾在我院门诊治疗,效果欠佳,四肢皮肤出现大小不等的水泡,先是绿豆大小,逐渐增大至1~5cm,易破溃.于1999年12月16日收住院治疗.入院查T37.4℃,HR126次/分,R32次/分,WT4kg,精神好,发育正常,大小便正常.头面部、耳廓皮肤可见较多红色斑丘疹;躯干、四肢可见数量较多大小不等的水泡,大部分已破溃,部分连成片,边缘清楚,创面潮红,有少许粘液渗液,无脓性和血性分泌物,口腔粘膜糜烂,全身浅表淋巴结无肿大,心肺正常.实验室检查:WBC19.4×109/L、Hb11.3g/L.入院后经静脉注射先锋V和青霉素、输血浆等对症治疗和护理,住院5天,患儿头面部斑丘疹消退,水泡破溃处结痂,无新水泡出现,治愈出院.

    作者:陈海岩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血清TSGF检测及临床意义(附92例报告)

    恶性肿瘤特异性生长因子(Tumer Speciffic Growth Factor,TSGF)是恶性肿瘤细胞及周边毛细血管大量扩增的物质基础,具有恶性肿瘤特异性[1].我们采用新的TSGF诊断试剂对92例各种恶性肿瘤患者及非恶性肿瘤患者血清TSGF含量进行检测,报告如下.1 资料和方法1.1 实验对象恶性肿瘤组血清标本来自本院住院病人,经临床病理确诊,并未经过任何治疗,其中肝癌37例,肺癌12例,胃癌14例,男42例,女21例,年龄25~67岁.非恶性肿瘤组29例(包括子宫肌瘤、血管瘤、甲状腺瘤、良性乳腺肿块、胃炎、阑尾炎等),其中男12例,女17例,年龄21~65岁.正常对照组为正常体检人群,共23例,其中男14例,女9例,肝功能正常,HBsAg阴性,无心、肺等疾病.

    作者:林虹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口服米索前列醇用于足月妊娠胎膜早破引产

    目的对足月妊娠发生胎膜早破的产妇予口服米索前列醇(米索)与静滴催产素引产的效果进行比较研究.方法选择100例尚未临产的胎膜早破初产妇,随机分为米索组和催产素组.米索组予米索50μg口服,若有效宫缩尚未发动,6小时后重复给药一次.催产素按常规使用方法静滴.结果米索组与催产素组引产成功率分别为67.3%、64.5%,从引产至阴道分娩时间分别为(12.22±3.51)h、(18.10±3.24)h,米索组有2例需加用催产素.分娩方式、新生儿Apgar评分两组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但宫缩过强及胎粪污染的发生率米索组较高.结论口服米索可替代催产素静滴用于胎膜早破初产妇的引产.

    作者:王谨;丁春英;张力;毛雪梅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经尿道前列腺电汽化术的护理体会

    前列腺增生症(BPH)是老年男性较常见的疾病之一,目前常采用手术方法为耻骨上经膀胱前列腺摘除术(TVP)、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VRP)、经尿道前列腺电汽化术(TUVP).而TUVP更具创伤小、出血少、并发症发生率低、术后恢复快等优点[1].我院处自1999年6月至2000年6月对38例前列腺增生患者进行TUVP治疗,疗效满意,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关春惠;李兰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肾移植受者感染的预防

    肾移植成功的因素有二:一是合理地应用免疫抑制药物,预防移植肾的排斥;二是保持受者一定的免疫能力以预防感染的发生[1].我科于1991年开始应用以环孢素为主的免疫抑制药,至1999年底共完成肾移植35例.为降低感染率,术后均进行监护及隔离,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陈明彦;李丽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抗氧剂抗氧化作用实验的新设计

    全国中等卫生学校<药剂学>中增设了“抗氧剂抗氧化作用的观察”实验[1],目的是通过实验验证理论教学中抗氧剂及金属络合剂延缓氧化反应速度的作用,但笔者发现按教材中的方法实验,实验结果与理论推断结果严重不符.为此,笔者设计了新的实验方法,并与原教材方法进行对照.

    作者:容淼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腹腔镜手术在妇科疾病诊治中的应用

    自1910年瑞典医生Jacobaeus首先将腹腔镜应用于临床以来,已有90年的历史,并由早期单纯用于诊断拓展为现代诊治并重、多学科发展的水平.70年代末开始引进我国,在胸外科、腹部外科、妇科应用较多,尤其在妇科方面发展很快,已广泛应用于许多妇科良性疾病和部分恶性肿瘤的诊治,如子宫内膜异位症、附件肿物、异位妊娠及早期宫颈癌的分期诊断和广泛切除等,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失血少、术后病率低、住院时间短等优点.现就腹腔镜在妇科疾病诊治中的应用作一综述.

    作者:廖丹梅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早期股骨头缺血坏死介入治疗的探讨(附15例报告)

    目的探索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介入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采用seldinger穿刺方法超选择插管至患侧旋股内、外动脉,注入治疗药物(溶栓、扩血管、改善微循环等),介入前后分别血管造影,以观察血管数及近期疗效.结果介入治疗后患髋股骨头颈区血管数较治疗前增多(P<0.001),髋关节疼痛缓解,功能改善.结论对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实施介入治疗,能够改善患髋的血液循环,减轻临床症状,改善关节功能,是一种微创安全有效的新方法.对远期疗效和治疗机理尚有待进一步观察和研究.

    作者:李伟雄;王大健;裴云;李荣富;曾自三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表面麻醉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人工晶状体植入118眼报告

    1999年7月~2000年6月,我院使用表麻下施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简称超乳)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118眼,效果满意,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118眼白内障住院病人,男58眼,女60眼.年龄12~84岁,平均65.9岁.老年性白内障101眼,外伤性白内障2眼,先天性白内障2眼,糖尿病并发白内障5眼,高度近视伴白内障8眼.晶体核硬度:Ⅰ级14眼,Ⅱ级52眼,Ⅲ级46眼,Ⅳ级6眼.

    作者:卢林德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PTCA+Stents术后拔动脉鞘管并发迷走反应的护理

    穿刺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是运用球囊导管扩张狭窄冠状动脉的一种非手术治疗方法[1].PTCA+Stents术(血管内支架置入术)是目前被公众接受的心肌血供再通的方法之一[1],术毕留置动脉鞘管,以备紧急情况下重新进行冠状动脉造影(以下简称冠造)时用,术后5小时拔除动脉鞘管(以下简称拔管).我科于2000年12月26日出现1例PTCA+Stents术后拔管并发血管迷走神经反应(以下简称迷走反应)的病人,经果断的判断、处理和及时有效的护理,使患者安全渡过了危险期,现将护理情况报告如下.

    作者:刘玲芳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对精神疾病护理的挑战

    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给精神疾病护理的发展带来了契机,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已为大家所认可,在精神疾病的诊断、治疗和护理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精神科护士该怎样适应时代要求,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值得我们去思考.

    作者:陶筱琴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直立倾斜试验对不明原因晕厥的临床价值

    目的为了解直立倾斜实验对不明原因晕厥的诊断价值.方法对58例不明原因晕厥患者及20例无晕厥史的正常人进行直立倾斜试验.结果 58例患者诱发试验结果为阳性42例,其中基础试验阳性为9例,占15.5%,倾斜加异丙肾上腺素试验阳性33例,占56.9%,总阳性率为71.4%.20例对照组1例阳性,两组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01).阳性42例中,心脏抑制型4例,血管抑制型8例,混合型30例.结论①直立倾斜试验对诊断血管迷走性晕厥有重要价值;②血管迷走性晕厥以混合型多见(71.4%),加用异丙肾上腺素可明显提高试验的阳性率;③直立倾斜试验简单、安全、无创,可作为不明原因晕厥的首选诊断方法.

    作者:刘新宇;张建忠;牛纪华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有合并症的急性心肌梗死尿激酶溶栓治疗的临床观察

    急性心肌梗死(AMI)溶栓治疗的目的是为尽早恢复血运,以挽救濒临坏死的心肌,达到限制AMI范围的终目的,尽量保护心室功能.我科1997年6月~2001年5月应用尿激酶治疗有合并症的AMI患者52例,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研究对象本院1997年6月至2001年5月对103例AMI患者给予静脉溶栓治疗,分为二组:有合并症的急性心肌梗死尿激酶溶栓组(Ⅰ组)和无合并症急性心肌梗死尿激酶溶栓组(Ⅱ组).两组临床情况无显著差异,具可比性,见表1.

    作者:张林潮;庞媛尹;卓柳安;银剑斌;杨进;韦红卫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内科病人使用静脉留置套管针的应用观察

    我科自1999年上半年开始在住院病人中应用静脉留置套管针技术,效果满意,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1999年3~7月在我院呼吸内科住院病人中行静脉留置套管针78例,其中男60例,女18例,年龄21~75岁.采用美国BD公司生产的静脉留置套管针,型号为22G,加肝素帽,套管针的固定运用3M透明敷贴,选择穿剌部位为前臂静脉、贵要静脉、肘正中静脉.

    作者:李雪飞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胸腹多发性损伤57例救治体会

    胸腹多发性损伤是创伤外科中复杂的严重性损伤,常使呼吸、循环功能发生紊乱,严重危及病人的生命.如何使病人在短期内获得救治,减少伤残率是值得继续探讨、总结的课题.我院1990年1月至1999年1月共收治胸腹多发性损伤病人57例,现将救治体会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57例中男性36例,女性11例,年龄大68岁,小12岁,受伤至入院时间30分钟至4小时不等.

    作者:李伟邦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婴幼儿心肺复苏100例回顾性分析

    婴幼儿心肺复苏术是儿科医师必须熟练掌握的基本功,提高复苏的成功率,提高生命质量是当前急需解决的难题.为研究心跳呼吸骤停复苏成败相关因素,对我科1997年3月~2000年3月期间救治的100例病人做回顾性分析.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心跳呼吸骤停100例,男性60例,女性40例.新生儿42例,~1岁33例,~3岁25例;重症肺炎并呼吸衰谒32例,严重电解质紊乱21例,颅内出血10例,颅内感染20例,病毒性心肌炎3例,慢性腹泻并营养不良3例,捂被综合征5例,气管异物2例,各种中毒4例.

    作者:宋建刚;范永芬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纳洛酮治疗有机磷中毒40例报告

    我院使用纳洛酮治疗有机磷农药中毒40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80例病人均为1994年至1999年到我院急诊科就诊留观病人.治疗组40例中男性12例,女性28例;年龄小8岁,大72岁,平均30.5岁;自服10例,误服16例,经皮肤及呼吸道中毒14例.对照组40例,其性别、年龄、中毒方式、中毒时间与治疗组基本相同,具有可比性.

    作者:梁春才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KD-120C乳腺治疗仪治疗乳腺增生症疗效观察

    我院采用KD-120C乳腺病电脑综合治疗仪治疗乳腺小叶增生,收到了较好的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病例选择我院门诊2000年5~12月乳腺增生病例90例,年龄18~50岁,病程3月~10年.表现为不同程度乳房胀痛或乳房扪及肿块,局部触痛感.采用近红外线扫描仪检查,灰阶度Ⅱ以上.

    作者:黄燕萍 刊期: 2001年第05期

微创医学杂志

微创医学杂志

主管: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厅

主办:广西壮族自治区医学科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