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玉兰;张珍祥
为了进一步改进和完善我厅科研课题管理工作,现对我厅1997~2001年计划课题的完成情况及影响因素做一分析和探讨.1 材料与方法1.1 资料来源为1997~2001年申报广西医药卫生计划课题的项目资料.1.2 方法①统计各年度应完成的计划课题数占延期完成课题数的百分比;②统计68项未完成课题的原因构成;③采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χ2检验,检验水准α=0.05.
作者:唐晓兰 刊期: 2001年第05期
我中心去年曾遇到1例试管婴儿术后并发重度卵巢过激综合征,经精心的治疗护理,患者康复并已顺产一女婴.现对其护理过程总结如下.1 病例介绍患者女,28岁,结婚5年,人流术后4年不孕.1999年输卵管造影示双侧输卵管堵塞,2000年5月到我中心要求作试管婴儿手术,经常规术前检查后,6月2日起开始控制超排卵方案:每天肌注FSH225IU,GnRH喷鼻3次/日,注射后第8天B超检查:直径为15~20mm卵泡14个,直径<15mm卵泡10个,即停用FSH.6月10日晚9时肌注HCG1000Iu,6月12日9时在B超监示下经阴道取卵共22个,卵子在体外受精培养后于6月15日移植3个优质胚胎到母体子宫,移植胚胎当天肌注HCG2000Iu,6月17日患者出现恶心、呕吐、腹胀、中重度呼吸困难等卵巢过激综合征症状.B超检查:左侧卵巢12cm×13cm,右侧卵巢14cm×13cm,盆腔积液,立即停用HCG改为肌注黄体酮,测血电解质、肾功能等,静脉滴注白蛋白,右旋糖酐扩容,严密观察病情,记24小时出入量,经治疗护理,患者过激症状消除.6月29日尿HCG阳性,说明试管婴儿手术成功,继续肌注黄体酮保胎,6月30日痊愈出院,2001年3月1日患者分娩一女婴.
作者:孙燕萍 刊期: 2001年第05期
纠正血液酸碱失衡是窒息患儿综合治疗中的重要措施之一,及时确定酸碱失衡的性质并予以纠正,对降低危重病儿死亡率有重大意义.本文着重探讨血阴离子间隙(AG)在判断混合性酸碱紊乱中的临床价值.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患儿为1997年4月~2001年1月收住院的91例窒息新生儿,男54例,女37例;入院日龄为1/2小时至1天,足月儿75例,早产儿13例,过期产儿3例;其中适于胎龄儿74例,小于胎龄儿15例,巨大儿2例.轻度窒息67例,重度窒息24例.
作者:黄如章 刊期: 2001年第05期
甲亢是一种常见的器官特异性自身免疫性疾病,被列为经典的心身疾病之一,对其个性特征的研究历来较受人们的重视.曾有学者应用EPQ[1]、MMPI[2]、“A”型行为[3]等测试量表对甲亢患者进行评定,而用卡特尔十六种人格因素量表(简称16PF)对甲亢患者的应用研究尚没见报道.笔者应用16PF对246例甲亢患者作了测查,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梁惠琦 刊期: 2001年第05期
自2000年4月至2001年4月,我科应用气囊导尿管的患者200余例,无尿道损伤情况发生.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1 病人准备留置导尿管前首先向病人解释,说明留置导尿的必要性,操作中可能出现的情况及配合方法,使病人消除顾虑,主动配合治疗.2 尿管的准备选择光滑、粗细适宜的气囊导尿管,如为前列腺肥大的男性患者,应选用前列腺气囊导尿管.插管前不但要检查导尿管是否通畅,同时还要检查气囊和注气管是否通畅,有无破漏情况,注气和放气时顺利.检查方法:检查过程应在无菌操作下进行.首先,将注射器乳头旋转插入注气管阀内,注入15~30ml的气体或液体,感觉有无注气困难,注气后即将注射器旋转拔出,观察气囊和注气管有无破漏情况.如无异常,再次将注射器乳头旋转插入注气管阀内放出气体,观察放气情况.
作者:邢莉 刊期: 2001年第05期
目的探讨长期吸入一氧化氮(NO)对慢性缺氧性肺动脉高压的影响及其毒副反应.方法从54只Wistar大鼠(雌雄各半)中随机取6只作为正常对照组,其余48只常压缺氧两周复制成慢性缺氧性肺动脉高压模型后分为:缺氧组:每日继续缺氧6小时;吸入NO组:继续缺氧同时每日吸入40ppm(40/106)NO 1小时,于第8、15、22、29天分别观察肺动脉压力、右心室肥厚指标、血高铁血红蛋白含量以及肺组织病理学改变.结果 (1)缺氧组大鼠肺动脉平均压明显升高,右心室肥厚显著(P均<0.01),而吸入NO组肺动脉压降低,右心室肥厚减轻;(2)吸入NO不同时间组血高铁血红蛋白含量与缺氧组同时间及正常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升高,且吸入NO各时段组间比较亦无明显差异(P均>0.05);(3)光镜下,缺氧组腺泡内肌型肺动脉增多、无肌肺动脉明显减少,与正常对照组及吸入NO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吸入NO组明显改善三型血管比例失调,阻抑慢性缺氧所造成的腺泡内肺动脉肌化和肌型小动脉中膜增厚,未见明显肺泡水肿、渗出、细胞浸润等NO损伤性改变.结论长期吸入40ppmNO可以减轻大鼠慢性缺氧性肺动脉高压、右心室肥厚以及肺小血管肌化程度,且未见明显毒副作用.
作者:曾玉兰;张珍祥 刊期: 2001年第05期
目的评价喷昔洛韦乳膏治疗生殖器疱疹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治疗组34例和对照组30例分别外涂1%喷昔洛韦乳膏和3%阿昔洛韦乳膏,每日3次,疗程7天,于初诊和用药后第1、3、5、7天观察记录疗效和安全性.结果治疗组的痊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的开始脱痂时间和完全脱痂时间快于对照组(P<0.01,P<0.05).结论 1%喷昔洛韦乳膏局部外用治疗生殖器疱疹效果良好.
作者:张杰;杨慧兰 刊期: 2001年第05期
前列腺增生症(BPH)是老年男性较常见的疾病之一,目前常采用手术方法为耻骨上经膀胱前列腺摘除术(TVP)、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VRP)、经尿道前列腺电汽化术(TUVP).而TUVP更具创伤小、出血少、并发症发生率低、术后恢复快等优点[1].我院处自1999年6月至2000年6月对38例前列腺增生患者进行TUVP治疗,疗效满意,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关春惠;李兰 刊期: 2001年第05期
咳嗽变异型哮喘(CVA)易误诊为急慢性支气管炎、上呼吸道感染等,现将我院近年来收治的35例病人进行分析,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避免误诊误治.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CVA患者35例,病程3~26个月,平均6个月.误诊为急慢性支气管炎20例,上呼吸道感染10例,支原体肺炎5例,误诊长时间达26个月,短为4个月.患者均有夜间发作性频咳或晨起阵发性剧咳,伴程度不等的头痛、胸闷.呼吸音粗15例,少许干罗音5例.WBC轻度升高10例,X线胸片示肺纹理增多6例,其余阴性.
作者:刘成加 刊期: 2001年第05期
目的对足月妊娠发生胎膜早破的产妇予口服米索前列醇(米索)与静滴催产素引产的效果进行比较研究.方法选择100例尚未临产的胎膜早破初产妇,随机分为米索组和催产素组.米索组予米索50μg口服,若有效宫缩尚未发动,6小时后重复给药一次.催产素按常规使用方法静滴.结果米索组与催产素组引产成功率分别为67.3%、64.5%,从引产至阴道分娩时间分别为(12.22±3.51)h、(18.10±3.24)h,米索组有2例需加用催产素.分娩方式、新生儿Apgar评分两组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但宫缩过强及胎粪污染的发生率米索组较高.结论口服米索可替代催产素静滴用于胎膜早破初产妇的引产.
作者:王谨;丁春英;张力;毛雪梅 刊期: 2001年第05期
笔者以瘤体局部注射化疗药物为主,成功治疗3例晚期妇科肿瘤,现介绍如下.1 病例介绍例1,52岁,因下腹包块伴大便坠张不适2月余于1997年2月22日入院.2月前患者因下腹胀不适,B超检查见盆腔占位行手术治疗,术中见子宫如5个月妊娠大小,肿瘤占据整个盆腔,质硬,表面凹凸不平,盆腔及双附件广泛转移,已形成“冰冻骨盆”,仅行左卵巢肿瘤活检,其病理为:左卵巢转移性中分化平滑肌肉瘤.术后症状加重且伴大便坠张不适入本科治疗.查体:中年女性,略消瘦,心肺(一),下腹部明显隆起,正中见术疤并可及16cm×10cm×8cm包块,不活动,无明显触痛,表面光滑,质韧实.B超左肾集合部光点分离见40mm×28mm液性暗区,右肾正常,盆腔内见172mm×102mm大小团块回声不均质.胸片:右肺及左肺下野见4.5cm×5.5cm、4cm×3cm卵圆形块影,边缘清楚.入院诊断:子宫平滑肌肉瘤,左卵巢及双肺转移,左肾盂积水.住院后即给予应用5-Fu0.5g、顺铂60mg肿瘤局部多点注射,每周1次,共4次.期间同时给予全身化疗,应用环磷酰胺0.8g、阿霉素50mg、卡铂500mg×2周期,治疗2月盆腔内病灶缩小至94mm×78mm,左肾积水消失,双肺转移瘤缩小出院.出院后继续给予定期每月肿瘤局部注药一次共6次,8个月后复查肿瘤缩小为54mm×42mm,双肺转移瘤消失.随访至2001年2月15日,患者健在且胜任日常劳动.
作者:韩金声 刊期: 2001年第05期
群体伤系指数人以上突然发生的交通事故、工伤、自然灾害、爆炸以及群体斗殴等引起的大宗伤员伤亡[1],其特点是发生突然,时间急,伤员数量多,伤情复杂,抢救难度大,社会影响大等.因此,有效的院前急救和组织管理对减少伤亡和损伤至关重要[2].本文结合我中心于1991~2000年院前施救的群体伤98批860例进行临床分析,并讨论有关组织管理问题.
作者:李铭 刊期: 2001年第05期
穿刺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是运用球囊导管扩张狭窄冠状动脉的一种非手术治疗方法[1].PTCA+Stents术(血管内支架置入术)是目前被公众接受的心肌血供再通的方法之一[1],术毕留置动脉鞘管,以备紧急情况下重新进行冠状动脉造影(以下简称冠造)时用,术后5小时拔除动脉鞘管(以下简称拔管).我科于2000年12月26日出现1例PTCA+Stents术后拔管并发血管迷走神经反应(以下简称迷走反应)的病人,经果断的判断、处理和及时有效的护理,使患者安全渡过了危险期,现将护理情况报告如下.
作者:刘玲芳 刊期: 2001年第05期
急性心肌梗死(AMI)溶栓治疗的目的是为尽早恢复血运,以挽救濒临坏死的心肌,达到限制AMI范围的终目的,尽量保护心室功能.我科1997年6月~2001年5月应用尿激酶治疗有合并症的AMI患者52例,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研究对象本院1997年6月至2001年5月对103例AMI患者给予静脉溶栓治疗,分为二组:有合并症的急性心肌梗死尿激酶溶栓组(Ⅰ组)和无合并症急性心肌梗死尿激酶溶栓组(Ⅱ组).两组临床情况无显著差异,具可比性,见表1.
作者:张林潮;庞媛尹;卓柳安;银剑斌;杨进;韦红卫 刊期: 2001年第05期
目的探讨 p53、bcl-2基因在人脑星形细胞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以及上述基因蛋白检测对星形细胞瘤的诊断、分级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染色法对47例人脑星形细胞瘤组织蜡块标本进行p53、bcl-2基因蛋白检测.结果 47例脑星形细胞瘤中p53、bcl-2蛋白的阳性率分别为48.9%(23/47)、57.4%(27/46),其中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的p53基因蛋白阳性水平高于星行细胞瘤,而bcl-2蛋白阳性水平则是星行细胞瘤高于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结论 p53、bcl-2基因的异常表达与人脑星形细胞瘤的发生、发展有密切关系,对星形细胞瘤的病理分级和预后判断有积极的意义.
作者:莫立根;曾先捷;许坚;邝晓聪 刊期: 2001年第05期
我院使用纳洛酮治疗有机磷农药中毒40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80例病人均为1994年至1999年到我院急诊科就诊留观病人.治疗组40例中男性12例,女性28例;年龄小8岁,大72岁,平均30.5岁;自服10例,误服16例,经皮肤及呼吸道中毒14例.对照组40例,其性别、年龄、中毒方式、中毒时间与治疗组基本相同,具有可比性.
作者:梁春才 刊期: 2001年第05期
微波治疗某些皮肤病具有简便、快速、无副作用和一次性治愈率高的特点.从1999年9月至2000年3月我们应用微波治疗仪治疗了14种皮肤病共计257例,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将治疗结果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257例病人均为我院门诊病人,其中男性110例,女性147例.年龄大66岁,小6个月.统计治疗的病种有:跖疣、寻常疣、色素痣、尖锐湿疣、血管角皮瘤、丝状疣、粟丘疹、皮赘、扁平疣、汗管瘤、血管瘤、假性湿疣、睑黄疣和鸡眼等.
作者:张桂梅;李放娟 刊期: 2001年第05期
电视胸腔镜手术(VATS)是近几年来发展起来的新领域,作为微创外科正广泛应用于临床 .我院自1996年4月至2001年4月采用电视胸腔镜,对34例气胸、血气胸的病人进行了手术, 取得较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34例患者中男性21例,女性13例;年龄19~62岁, 平均34.3岁.自发性气胸27例,其中反复发作者8例(2~6次),曾经作胸腔闭式引流者10例,慢性支气管炎伴肺气肿1例,1例病人术前作胸腔闭式引流时并发复张性肺水肿(RPE).血气胸7例,其中外伤性 2例,均伴有休克症状(出血量>1500ml).
作者:葛孝忠;郑和平;刘德荣;张建平;耿仲伟;叶文辉;吴克 刊期: 2001年第05期
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是利用图、文、声、像等多媒体,在计算机的有效控制下,以优化的方式实现教学过程,它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优选形式多样的教学媒体,构建教学信息传输及反馈,调节计算机控制系统,以直观、形象、生动的方式,增强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对实践操作的感性认识,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目的[1].
作者:杨桂芝 刊期: 2001年第05期
烧伤创面皮肤的微循环是否形成血栓,决定着皮肤烧伤的深浅程度和皮肤的预后情况.所以,对烧伤创面的正确处理,防治皮肤微循环血栓形成是治疗烧伤的一个重要环节[1].对皮肤的不同部位、不同的深度处理的方法有所不同,创面的处理方法有包扎疗法、暴露疗法、半暴露疗法(干性暴露疗法、湿性暴露疗法)、冲洗疗法、浸泡疗法和冷却疗法等,现综述如下.
作者:宾天锡 刊期: 2001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