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可;耿淑坤;易莲;孙亚威;刘冬青;郭建政
目的 了解本地区近年来引起泌尿生殖道炎症中解脲支原体(Uu)、人型支原体(Mh)感染情况以及Uu、Mh对药物的敏感率,以例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 采用支原体培养、鉴定、药敏一体化试剂盒对238例女性泌尿生殖道感染患者的样本进行检测,并对药敏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38例患者中,88例支原体检测阳性,总阳性率为36.97%;其中单纯Uu阳性率为23.95%,单纯Mh阳性率为2.94%,Uu、Mh混合阳性率为10.08%.Uu对强力霉素和美满霉素的敏感率高,均为98.25%,对交沙霉素和罗红霉素次之,均为92.98%;Mh敏感率高的是美满霉素,为100%,其次为强力霉素、交沙霉素和甲砜霉素,均为85.71%;Uu和Mh混合感染者,敏感率高的是美满霉素,为87.50%.强力霉素和交沙霉素次之,分别为83.33%和70.83%.结论 在女性泌尿生殖道炎症中,支原体检测的阳性率较高,对于单纯Uu感染者用药首选强力霉素或美满霉素,单纯Mh感染率者首选美满霉素;对Uu和Mh混合感染者首选美满霉素,强力霉素、交沙霉素次之.
作者:易光明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 分析江苏省1997~2009年度疟疾发病的季节性,研究江苏省疟疾流行特征,为积极防治疟疾流行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收集江苏省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网络直报管理系统中间日疟疫情资料,按月统计间日疟发病数,用圆形分布法分析江苏省间日疟的发病高峰日和高峰期.结果 江苏省间日疟发病具有明显的季节性(P<0.01),各年份发病高峰日不全相同(P<0.01),平均发病高峰日为8月5日,发病高峰日早出现在1997年的7月14日,晚出现在2006年的9月1日,二者之间相差了49d.结论 江苏省间日疟存在明显的季节高峰,其发病高峰日多集中在8月份;间日疟流行高峰期延长与全球气候变暖之间是否存在关联还有待商榷.
作者:王伟明;周华云;曹俊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 分析保山市2005~2008年主要肠道传染病的流行特征,为制定防治对策提供依据.方法 对保山市2005~2008年报告的伤寒和副伤寒、甲型肝炎、痢疾等主要肠道传染病病例资料用Excel建立数据库,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2005~2008年保山市共发现伤寒和副伤寒、甲型肝炎、痢疾等主要肠道传染病3 171例.发病总体上呈逐年下降趋势.各年发病率分别为44.25/10万、32.25/10万、32.99/10万、20.95/10万,平均发病率是33.55/10万.结论 保山市主要肠道传染病疫情得到有效控制,但对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三种主要肠道传染病仍应加强防治,应采取以切断传播途径为主的综合性防治措施,同时加强食品卫生、饮用水卫生监测、监督管理,把好病从口入关.
作者:李加全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 观察抗甲状腺药物的不良反应.方法 对640例口服抗甲状腺药物治疗的Graves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经抗甲状腺药物治疗的640例患者中,32例发生了药物不良反应,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5.0%.其中12例发生了单一不良反应,20例发生了两种或两种以上不良反应.不良反应的发生与患者年龄、性别无关,与初诊还是复发无关.不良反应主要出现在开始治疗的3个月之內(65.6%).不良反应以皮肤反应为常见,其次是肝功能受损和白细胞减少.他巴唑较丙基硫氧嘧啶更容易引起皮肤反应(P<0.05).结论 Graves病患者口服抗甲状腺药物治疗过程中,特别是开始治疗的3个月之内应重视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
作者:王青平;殷丽;王娟娟;付怀云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 利用自身淬灭探针技术建立敏感、特异、快速、价廉且能广泛应用的结核分枝杆菌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方法 构建重组质粒PET-32a(+)-16s rRNA作为标准品,自行设计自身淬灭探针,建立、优化定量PCR体系,并进行方法学评价及临床应用.结果 所建立方法的线性检测范围为102~109copies/μL.灵敏度为lcopy/μL,特异性为100%.高拷贝样品的天间CV为2.65%、批內CV为1.86%,低拷贝样品的天间CV为2.12%、批內CV为0.78%.该方法比培养方法更快速、灵敏.结论 以自身淬灭探针技术为平台的结核分枝杆菌荧光定量PCR方法灵敏度高、特异性好,对结核病的早期快速诊断有较高价值.
作者:张伟铮;黄彬;林冬玲;鄂顺梅;薛新娜;曾建明;陈茶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 对海南红树林土壤层中分离和筛选具有免疫增强活性的真菌菌株进行鉴定,探讨红树林真菌在免疫调节方面的应用价值.方法 通过MTT法对分离自红树林的真菌发酵上清进行检测,筛选具有免疫增强活性的菌株,结合形态学特征和rDNA ITS序列分析确定其种属分类地位.结果 共分离到真菌325株,其中有12株具有促进人外周血淋巴细胞增殖作用,其中菌株PH0016有较强效果.菌落形态观察、光学显微观察、rDNA ITS序列测定鉴定菌株PH0016为淡紫色拟青霉(Paecilomyces lilacinus).结论 PH0016是一株淡紫色拟青霉,其发酵上清具有一定的免疫增强活性,值得进一步研究其活性代谢产物.
作者:饶朗毓;陈政良;裴华;林英姿;牛莉娜 刊期: 2011年第06期
梅毒是由苍白(梅毒)螺旋体引起的慢性、系统性性传播疾病(VD,STD).绝大多数是通过性途径传播,可造成皮肤黏膜、心血管系统及神经系统的损害,并对生育及新生儿健康造成严重影响[1].其特点是复杂且病程长,易复发[2].
作者:王志彬;蓝丽娜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高容量血液滤过(HVHF)联合血液灌流(HP)对恙虫病合并多器官功能衰竭(MOF)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解放军421医院2004~2009年行HVHF联合HP治疗恙虫病合并MOF的24例患者,按治疗转归分死亡组和存活组,对比分析两组的血浆內皮素(ET),并将HVHF联合HP治疗前和治疗24h后的血肌酐(Cr)、尿素氮(BUN)、氧合指数、乳酸、平均动脉压(MAP)、APACHE Ⅱ评分等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1)死亡组ET明显高于存活组.(2)两组治疗24h后Cr、BUN、氧合指数、乳酸、MAP均明显改善;存活组APACHE Ⅱ评分显著降低,死亡组无明显变化.结论 HVHF联合HP可有效辅助治疗恙虫病合并MOF;ET对判断恙虫病合并MOF的预后有指导意义.
作者:谢潮鑫;孟猛;江美仪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ARIMA在建立流感预测模型方面的应用.方法 利用深圳市2006~2008年每周的流感样病例(ILI)监测数据建立ARIMA模型,拟合ILI%的变化趋势,用残差序列分析进行模型诊断,用2009年的数据来检验ARIMA模型的预测效果.结果 2006~2008年深圳市的ILI%呈季节性周期变化,经模型诊断发现ARIMA(1,0,0)×(1,1,0)模型为优模型,预测值与实际值的平均相对误差为14.2%.通过对2009年数据的外推,2009年上半年的平均相对误差为15.5%,下半年的平均相对误差为25.5%.结论 ARIMA模型可对ILI率进行很好的拟合,建模后的中短期预测效果较好.
作者:王昕;程小雯;房师松;吴春利;吕星;张仁利;马汉武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 了解医院念珠菌感染药敏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从临床标本中分离培养念珠菌,进行鉴定和药敏试验.结果 1 538份临床标本中分离出念珠菌152株(9.88%);其中,白色念珠菌111株(73.03%),克柔氏念珠菌31例(20.39%),其他10(6.58%).白色念珠菌时常用抗真菌药物敏感性均较高(伊曲康唑除外),而克柔氏念珠菌则对常用抗真菌药物均有较高的敏感率.结论 白色念珠菌和克柔氏念珠菌对临床一线抗真菌药氟康哇存在耐药株,应重视对高危人群进行微生物学检测和药敏试验.
作者:奚琳琳;张群智;李芳芹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 评价蛋白芯片技术检测临床标本中抗可提取核抗原(ENA)抗体的应用价值.方法 以免疫印迹法(immunoblot,IB)为参比方法,蛋白芯片法(Protein chip)为待评方法,对62份标本的抗ENA抗体进行平行测定,并对两种方法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经配对x2检验.P>0.05,两种方法检测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且两种方法的阳性符合率为91.43%,阴性符合率均为92.59%,总符合率为91.94%,Kappa值=0.84.结论 与传统的免疫印迹分析法检测抗ENA抗体相比,蛋白芯片法具有同等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由于操作更简便,判定方式更客观,因此应用蛋白芯片检测抗ENA抗体在临床实践中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作者:暴旭广;张德明;莫炳强;袁小澎;江凌晓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打破乙肝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免疫耐受的外部诱因.方法 收集HBV携带者进行HBV血清学标志物(HBV M)定量、HBV DNA定量、肝功能等检测,筛分免疫耐受HBV感染者(对照组)和免疫再活动HBV感染者(病例组),详细询问两组间可能存在不同的外部诱固.结果 对照组HBV DNA定量为(7.58±2.46)×107copies/ml,HBeAg定量为(188.11+54.52)PEI U/ml,ALT为(28.64±15.11)U/L;病例组HBV DNA定量为(3.67±1.79)×104copies/ml,HBeAg定量为(69.18±32.72)PEI U/ml,ALT为(102.43±37.65)U/L.发现饮酒、劳累、熬夜、损肝药物等是打破免疫耐受的外部诱因(P<0.01).结论 处于免疫耐受期的HBV携带者如避免饮酒、劳累、熬夜、损肝药物等因素的干扰,或可较长时间的停留在免疫耐受期.
作者:曾庆磊;李春霞;王霞;徐光华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 了解深圳市学龄前儿童的血铅水平,为制定积极有效的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13 851例0~6岁儿童采集静脉血,用BH2100型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血铅水平.结果 13 851名儿童血铅均值为47.87μg/L,铅中毒发生率2.642%.血铅水平随年龄递增,总体有差异(P<0.05),各年龄组铅中毒发生率总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男女性别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深圳市儿童血铅水平处于低水平,但仍需加强血铅控制.
作者:徐刚;刘秋菊;黄宝兴;肖丽霞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 克隆微小RNA hsa-miR-106b并构建其慢病毒表达栽体.方法 将PCR扩增得到的miR-106b前体序列和pLVTHM载体经双酶切后连接,产生pLVTHM-miR-106b慢病毒表达载体,双酶切后测序鉴定,筛选阳性克隆.用pLVTHM-miR-106b、psPAX2和pMD2.G质粒共转染包装细胞293FY,包装产生慢病毒.结果 经双酶切鉴定和测序证实,成功构了miR-106b的慢病毒表达载体pLVTHM-miR-106b.倒置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可见包装细胞293FT呈绿色荧光.结论 成功构建了has-miR-106b的慢病毒表达栽体,为深入研究miR-106b的生物学功能奠定基础.
作者:郑林;王爽;丁彦青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巨噬细胞帽蛋白(CapG)在鼻咽癌(NPC)组织申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检测NPC组织和正常鼻咽粘膜(NNM)组织中CapG的表达;采用统计学方法分析CapG表达水平与NPC病人临床病理因子的关系.结果 CapG在NPC间质中的表达较NNM间质明显上调(P<0.01);CapG的表达与NPC的分化程度和临床分期相关(P<0.01);在不同性别、年龄组患者NPC组织中CapG表达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CapG在NPC间质中高表达,CapG在肿瘤中的高表达倾向于更晚的临床分期、更差的分化程度(P<0.01),提示NPC间质高表达的CapG在NPC发生发展过程中可能起着一定作用.
作者:李美香;谢远杰;石金凤;黄欣琼;赵国军;张晓红;龙治峰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 观察口服异维A酸治疗多发性掌跖疣的疗效.方法 选取门诊多发性掌跖疣患者80例,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实验组口服异维A酸胶九,对照组采用液氮冷冻治疗.结果 对照组治愈率为60%,复发率40%.治疗组治愈率为97%,复发率7.5%.治疗组临床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X12=9.60,X22=6.6462,P<0.05).结论 口服异维A酸可提高治愈率,缩短治疗时间,明显降低复发率.
作者:李丹;张霞;曾碧冰;李俊杰;陈明春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 通过检测正常人群和狼疮肾炎患者的尿微量白蛋白(m-Alb),探讨其对早期狼疮肾炎的诊断价值.方法 采用免疫透射比浊法检测45例狼疮肾炎患者的尿微量白蛋白,并与20例健康人员作对照.结果 20例正常对照组申尿微量白蛋白阳性0例,45例狼疮肾炎组阳性19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狼疮肾炎患者随着病程的延长,尿微量白蛋白阳性率不断升高.结论 尿微量白蛋白是诊断狼疮肾炎早期损伤的可靠生化指标,对临床的早诊断、早治疗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
作者:宁学玲;宁学洪;李国富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 分析南京市项目地区流动人口肺结核患者的防治效果.方法 南京市项目地区通过建立流动人口肺结核病的支持环境,扩大流动人口免费检查和治疗范围,为流动人口病人提供交通补助和营养补助等措施加强流动人口病人发现和管理,收集项目地区流动人口病人的登记、治疗、管理等数据,并与项目前的基线调查数据比较分析.结果 可疑者就诊率由项目前的35.2/10万增加到112.3/10万(P<0.001);活动性、涂阳、新涂阳肺结核病人登记率分别由项目前的33.8/10万、19.2/10万和17.9/10万,提高到74.4/10万(P<0.001)、39.8/10万(P<0.001)和34.1/10万(P<0.001);项目实施后,流动人口治疗结果与户籍人口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通过项目执行,流动人口就诊率、登记率和治愈率均有了很大提高,治疗结果与户籍人口相近.
作者:竺丽梅;许卫国;陆伟;孙照平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 对广西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高发区的蚊虫进行乙脑病毒分离鉴定.方法 2006~2007年在广西乙脑高发区采集蚊虫标本,用C6/36和BHK21细胞分离乙脑病毒,用Clustal X(1.8)、Mega 4.1等软件进行分离株E基因序列比对和系统进化分析.结果 2006~2007年共采集蚊虫12 102只,从北流市和桂平市的三带喙库蚊中分离到4株基因Ⅰ型乙脑病毒,4株病毒之间E基因片段核苷酸和氨基酸的大同源性为98.3%和99.8%.结论 从广西蚊虫中分离到4株基因Ⅰ型乙脑病毒.
作者:谭毅;闭福银;谢艺红;杨进业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 掌握阿克苏市艾滋病感染趋势和流行特点,为制定防治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探讨阿克苏市1997~2009年HIV/AIDS流行特征.结果 1997~2009年阿克苏市累计报告HIV/AIDS 921例,其中AIDS患者84例,死亡47例;疫情持续增长,局部地区疫情严重,向城乡结合部及农村地区及普通人群申扩散;以维吾尔族感染为主,占感染者总数的95%;男性感染者比例相对有所下降,女性感染者比例上升,向小年龄段转移,传播途径以共用注射器传播为主占62%,近年来性接触传播上升速度明显.结论 阿克苏市艾滋病疫情形势严峻,应加强领导,完善监测系统,开展持续、广泛的干预措施,切断传播途径,有效控制疫情扩散.
作者:吐尔洪;牛德强;古丽扎尔;范玉萍 刊期: 2011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