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移动医疗APP升级版在数字化门诊的应用

金华;马朗

关键词:移动医疗APP, 升级版, 数字化门诊, 信息技术
摘要:目的:在原有“掌上盛京医院”移动医疗应用程序(APP)基础上,创建更加方便、快捷且人性化的升级版APP。方法:利用智能手机、移动互联网技术,建设基于患者适宜的移动终端APP。结果:患者通过移动医疗APP实现诊前随时预约挂号、诊中预估等候时长、诊后查询检查检验结果、诊间缴费、建立家庭成员健康信息网及有效控制患者爽约的黑名单等功能,进一步优化门诊就诊的流程,缩短患者就诊环节等待时间,有效提高就医效率,提升患者对门诊工作的满意度。结论:移动医疗APP升级版是更加实用、便民的软件,能够从患者的角度出发改善就医流程,为医疗服务提供便利条件。
中国医学装备杂志相关文献
  • 校准用职业人员眼晶状体剂量当量Hp(3)标准的建立

    目的:为满足放射职业人员眼晶状体剂量当量Hp(3)评价的需要,建立用于校准Hp(3)剂量计的X射线标准。方法:通过用标准电离室剂量仪,测量校准点处无模体时X射线辐射场空气比释动能,以及利用国际辐射防护委员会(ICRP)116号出版物推荐的头模体的Hp(3)转换系数,给出模体校准点处的剂量当量Hp(3)约定真值。结果:建立X射线辐射场条件下刻度眼晶状体剂量计的标准和校准程序,并采用热释光剂量计(TLD)分别在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推荐的板模体和ICRP第116号出版物推荐的头模体进行比较验证,其测量误差小于TLD之间的测量误差。结论:目前建立的剂量当量Hp(3)的X射线标准可满足放射职业人员对运行实用量Hp(3)剂量计的刻度要求,为评价Hp(3)剂量计的检测数据提供理论依据,从而提高我国辐射监督监测网上报剂量当量Hp(3)检测数据的溯源性和可靠性。

    作者:欧向明;赵士菴;范瑶华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乳腺专用CT技术的新发展

    乳腺癌是全球女性发病率第一位的恶性肿瘤,严重影响着女性患者的身心健康。X射线钼靶成像是当前检查乳腺疾病的“金标准”,但其只能以二维透视图像显示乳腺的三维结构,病灶的相互叠加影响了疾病的检出率,且检查时需要挤压女性乳房,影响被检者的舒适性。乳腺专用CT技术仅针对乳腺结构进行断层扫描,在控制辐射剂量和保证舒适性的同时,具有三维准确立体定位的优点。基于光子计数探测器的X射线多能CT技术能够展现更为丰富的X射线衰减特性,提供更多有利于判别物质特性的信息,在剂量效率和软组织表征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因此,乳腺专用低剂量多能CT有望成为早期乳腺癌诊断的一种新的工具。

    作者:王哲;魏存峰;朱华;王燕芳;杨志;魏龙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提高基层医院神经外科医生临床能力解决方案的探讨

    目的:探讨加强基层医院神经外科专业技术能力与人文素养的解决方案,提高基层医院神经外科临床水平。方法:综合分析文献检索以及在张家口市第一医院工作实践中所收集信息,提取基层医院神经外科医生临床能力培养方面存在的问题,根据开展分级诊疗的要求,探索提高基层医院神经外科医生临床能力的基本路径,并通过建立临床规范和制度保障医疗质量。结果:从万方数据库检索到2006-2015年间我国期刊关于提高基层医院医生能力的研究报道819篇,文献计量分析表明呈逐年增加趋势,2015年发文数量是2006年的5.21倍,其中涉及神经外科领域有28篇,占论文总数的3.42%。研究热点反映在基层医院进修医生的培养模式、帮助基层医院掌握微创神经外科技术以及现代神经外科技术理论与知识的推广等。结论:提高基层医院医生能力,应结合分级诊疗、基层医院神经外科疾病谱的特点以及基层医院神经外科医生的现状,从制定适宜的培训方案、建立相应的临床规范、推广必要的神经外科技术三方面入手,以保障分级诊疗落到实处。

    作者:万伟庆;姜悦;乔春友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2006-2012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尘肺病新发病例流行特征分析

    目的:分析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尘肺病的流行特征和规律,有针对性的提出预防控制措施,为有关部门制定职业病防治规划提供技术参考。方法:将新疆地区2006-2012年的尘肺病个案资料由职业病网上直报系统导入Excel 2007电子表格中,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方法,按照病种构成、发病年龄、接尘工龄及所属工种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新疆地区尘肺病主要是煤工尘肺、矽肺和水泥尘肺3种类型;所有报告尘肺病的平均接尘工龄为(17.9±9.4)年,平均发病年龄为(54.4±13.6)岁;3种主要的尘肺之间的平均接尘工龄和平均发病年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21.56,F=75.63;P<0.01)。结论:接尘工龄为10~25年是尘肺病的高发期,应重点注意这一阶段粉尘作业人员的职业健康监护;大部分尘肺患者是在退休前后发病,对退休前后粉尘作业人员开展追踪健康体检尤为重要;应加强针对凿岩工的粉尘防护工作。

    作者:袁辉;王芬;刘莉;郝建梅;张重建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学生角色扮演教学法在提高医学生问诊能力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学生角色扮演教学法在提高医学生问诊能力中的作用。方法:选取73名临床医学专业三年级学习“诊断学”问诊见习的学生,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36名)与对照组(37名);观察组采用学生角色扮演教学法,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模式;通过病历书写情况,期末问诊考核和症状学理论考核成绩评价两组教学效果。观察组学生在完成考核之后,填写调查问卷,了解学生角色扮演教学法给学生带来的益处,并作统计分析。结果:观察组学生病历书写成绩为(67.18±6.37)分,对照组为(61.42±6.65)分,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70, P<0.05);观察组学生期末问诊考核成绩为(78.29±10.08)分,对照组为(72.05±12.08)分,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9,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学生期末理论考核成绩分别为(72.57±8.24)分和(70.26±11.07)分,两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00,P>0.05)。观察组收回问卷35份,绝大部分学生认为学生角色扮演教学法有利于提高学习问诊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与患者沟通的信心,巩固所学知识。结论:学生角色扮演教学法有助于学生在较短时间内掌握常见症状的问诊要点和医患沟通的基本技巧,增强学生面对患者问诊的信心,值得推广。

    作者:黄思敏;卢春婷;杨晶;冯烈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基于无线射频辨识系统医院患儿管理系统的设计及应用

    目的:通过无线射频识别(RFID)系统信息技术手段,结合数字视频技术及实时无线传输技术等,建立科学的RFID医院患儿管理体系。方法:设计患儿及母亲佩戴RFID腕带,进行配对设置;在医院活动空间及过道走廊内布置安装长距离读卡器,用于采集患儿的信息,并自动上传至应用软件管理系统进行数据处理;患儿所在房间内安装定位器,用于识别其活动范围。结果:该系统避免了患儿标本在采集和结果匹配过程中的失误、重复或遗漏,提高了医务人员的工作效率;能够为患儿提供良好的医疗服务保障,降低医疗失误率,提高了医院诊疗质量。结论:RFID患儿管理系统的应用可满足患儿家属的探视需求,为维护医院的工作秩序和患儿的安全防护需求提供了便利,同时可提高医护人员的工作效率,促进医院管理向精细化方向发展。

    作者:史森中;童飞;黄昊;姬晓波;刘洋;戴黎阳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生化样本前处理系统中样本容器自动开盖装置设计

    目的:设计一款能够去除橡胶盖及螺旋盖的生化样本前处理系统自动开盖装置,可兼容不同规格的样本容器与容器盖,解决现有样本容器开盖设备适应性差、结构复杂及可靠性低等问题。方法:由夹持机构、开盖机构、提升机构、旋转机构和废盖回收机构5部分构成自动开盖装置,样本容器盖的加紧及旋转采用同一个动力元件。结果:新型自动开盖装置适用于CS-6400等系列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可有效提高生化样本的检测效率,减少交叉污染,降低了样本容器制造成本和维护费用,增大了系统的可靠性。结论:所设计的自动开盖装置,可解决目前样品容器开盖装置存在适应性差和可靠性低等技术问题,满足临床检验实用化的需要。

    作者:白晓亮;崔石;姜大伟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儿童医院医疗设备资源配置优化评估研究

    目的:优化医疗设备资源配置与利用,推进精准医疗计划进程,为医院医疗设备的管理使用及医疗设备规划与购置提供有效支持。方法:采用效益分析法和收益率分析法,对2台大型精密设备核磁共振与眼底照相机2015年1月至2016年6月间的使用效益进行数据分析,并将设备支出划分为多个详尽的项目。结果:2016年上半年磁共振使用收益率为8.5%,显著高于2015年同期收益率的4.1%;2016年上半年眼底照相机使用收益率为25.9%,明显高于2015年同期收益率的15.0%;在效益分析中设备折旧费占主要的设备支出。结论:医疗设备需在后期使用中加强其规范操作,做好日常维护与保养,以提高医疗设备的安全使用率。

    作者:向思伟;郑焜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影像诊断股骨上段动脉瘤样骨囊肿的价值分析

    目的:分析股骨上段动脉瘤样骨囊肿的影像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46例通过手术病理证实的动脉瘤样骨囊肿患者的术前数字X线摄影(DR)、X射线计算机断层成像(CT)及磁共振成像(MRI)的影像表现,得出该病的特异性影像学表现。结果:①CT平扫显示股骨上段不规则状膨胀性骨质透亮影,其内可见多少不一、粗细不均的骨嵴或分隔,部分病变周边可见完整或不完整的骨质硬化边,部分病变突向邻近软组织内,其中8例病变内可见液-液平面,增强后可见边缘及分隔的强度强化;②MRI平扫显示大部分病变呈长T1和长T2信号影,周边可见长T1和短T2信号影,病变内可见分隔,其中8例病变内可见液-液平面影像,部分病变突向邻近软组织内,增强后可见边缘及分隔强度强化。结论:结合X射线、CT及MRI检查,可以提高动脉瘤样骨囊肿的特异性及诊断准确性,有助于与股骨上段其余骨肿瘤的鉴别诊断。

    作者:潘小文;高艳;张德洲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脉搏氧饱和度传感器的比较与选择

    目的:阐述血氧饱和度指数的重要性,分析血氧饱和度指数的检测方法,为医院临床SpO2传感器的使用与选择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与血氧检测仪及血气分析仪对比试验方法对各类SpO2传感器进行测试,选择具有代表性的进口原厂传感器、国产原厂传感器、进口副厂传感器、国产副厂传感器、一体式传感器及一次性传感器等6类传感器,逐一对其性能进行测试并分析。结果:对6类传感器测试所得数据进行分析,得出了6类传感器的主要特点,结合医院实际情况,推荐6类探头适用的检测需求与科室。结论:医院各临床科室在选择适合的传感器后能够充分发挥各类探头的优势,快速检测患者血氧指数,在有效地进行辅助治疗的同时,合理配置传感器,降低使用成本,提高医院诊治水平。

    作者:金鑫;龚纯贵;郑刚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超声波洁治术联合口服清开灵胶囊治疗老年菌斑性龈炎的临床价值

    目的:探讨超声波洁治术联合口服清开灵胶囊治疗老年菌斑性龈炎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51例菌斑性龈炎老年患者,采用自体对照方法随机单盲设计分组,将患者的一侧牙齿设置为观察组(526颗患牙),应用超声波洁治术联合口服清开灵胶囊进行治疗;将患者的另一侧牙齿设置为对照组(512颗患牙),应用压电陶瓷式治疗仪进行治疗。对比两组牙龈沟出血指数、菌斑指数以及探诊出血阳性位点率等临床指标判定疗效;采用视觉模拟标尺(VAS)观察患者对不同治疗方式的主观评价。通过扫描电镜观察牙釉质表面情况。结果:观察组患牙治疗前后牙周附着丧失、探诊深度、龈沟出血指数、菌斑指数及探诊出血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050,t=3.997, t=3.872,t=3.784,t=4.151;P<0.05);对照组患牙治疗前后牙周附着丧失、探诊深度、龈沟出血指数、菌斑指数及探诊出血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561,t=3.717,t=3.009, t=4.671,t=3.992;P<0.05);治疗后1个月,观察组与对照组在牙周附着丧失、探诊深度、龈沟出血指数、菌斑指数及探诊出血各项临床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392,t=1.002, t=0.792,t=0.885,t=1.172,P>0.05)。两组患者的治疗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465,P>0.05)。观察组患者主观评价为(32.62±5.48)分,对照组主观评价为(41.69±5.16)分,两种治疗方法自主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624,P<0.05)。结论:两种方法治疗菌斑性龈炎均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但是应用超声波洁治术联合口服清开灵胶囊可以显著缓解患者的疼痛,降低不适感,同时使用超声治疗仪对牙釉质表面的创伤性较小,釉质表面更为平整。

    作者:邬志锋;方丽丽;徐岩;杨旭;张则明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医院信息系统Oracle数据库中导入数据中文乱码的解决技术

    目的:根据数据库的US7ASCII字符集使用受限的实际情况,将医院信息系统(HIS)数据库字符集转换成为ZHS16GBK码,保证导入数据库文件后,汉字显示正常。方法:在数据库字符集和数据库导入、导出程序功能的基础上,使用该工具和文本编辑器完成数据库字符集的转换。结果:通过实际测试给出了一套字符集升级、避免中文显示乱码的解决方案。结论:HIS数据库版本升级时,应做好字符集选择测试,避免引起汉字显示乱码的问题。

    作者:宫彦婷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威力Force FX-8C电刀电源原理分析与故障维修案例

    威力Force-8C型电刀是一款常见的手术设备,具有性能稳定、操作简单、切割速度快以及止血效果好等特点。使用中,电源故障为常见。为此,对该设备所使用的电源模块进行分析,绘制原理图并提出故障解决方案。

    作者:盛况;孔德友;郑冉冉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移动医疗APP升级版在数字化门诊的应用

    目的:在原有“掌上盛京医院”移动医疗应用程序(APP)基础上,创建更加方便、快捷且人性化的升级版APP。方法:利用智能手机、移动互联网技术,建设基于患者适宜的移动终端APP。结果:患者通过移动医疗APP实现诊前随时预约挂号、诊中预估等候时长、诊后查询检查检验结果、诊间缴费、建立家庭成员健康信息网及有效控制患者爽约的黑名单等功能,进一步优化门诊就诊的流程,缩短患者就诊环节等待时间,有效提高就医效率,提升患者对门诊工作的满意度。结论:移动医疗APP升级版是更加实用、便民的软件,能够从患者的角度出发改善就医流程,为医疗服务提供便利条件。

    作者:金华;马朗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天津市城区主要公园土壤放射性核素水平调查分析

    目的:分析天津市城区主要公园土壤中的放射性核素含量,掌握土壤中放射性核素的基线资料,为开展环境辐射水平评价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集天津城区8个主要公园的土壤样品,使用GX5019型低本底高纯锗γ谱仪对土壤样品的γ能谱进行测量分析,得到土壤样品中所含的放射性核素种类及活度浓度。结果:8个公园土壤样品中238U、232Th、226Ra、40K和137Cs含量的高值分别为38.2 Bq/kg、30.5 Bq/kg、53.5 Bq/kg、638 Bq/kg和7.3 Bq/kg;平均值分别为31.5 Bq/kg、44.5 Bq/kg、27.1 Bq/kg、585.0 Bq/kg和3.3 Bq/kg,均低于全国平均值。结论:天津城区主要公园土壤的放射性水平基本处于正常的本底范围,与其他省市的土壤监测结果相比存在差异,尤其对40K而言差异为明显(64%),可能是由于地域或土质差异而造成。为准确掌握天津市土壤中放射性的基线值,有待在日后的研究中扩大研究范围、增加样本量。

    作者:阮书州;赵徵鑫;苏锴骏;张文艺;武权;翟贺争;张仲健;王芳;焦玲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Mindray BC-6800全自动血液细胞分析仪低值血小板临床性能评价

    目的:评估Mindray BC-6800全自动血液细胞分析仪低值血小板(PLT)临床性能,对比评价自动及手动进样两种模式低值PLT的检测结果。方法:参照国际血液学标准化委员会(ICSH)、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协会(CLSI)等标准,评估BC-6800低值PLT重复性及携带污染率;选取108份PLT减少患者抗凝全血,采用自动和手动两种模式进行检测,评估两种模式对低值PLT检测结果的一致性。结果:自动及手动模式低值PLT均有较好重复性,20×109/L以上样本两种模式变异系数(CV)均能保证在5%以内。20×109/L以内样本两种模式重复测试标准差(SD)和极差(R)均非常小,标准差(SD)分别为0.5和0.8,极差(R)分别为1和2,结果波动均非常小。自动及手动模式PLT携带污染率均<1%,高值PLT对低值PLT均无携带干扰。108份低值PLT样本两个模式相关系数达到0.9910。对临床医学决定水平浓度点进行分析,两种模式偏差较小。结论:Mindray BC-6800全自动血液细胞分析仪对低值PLT具有良好临床性能,自动与手动模式对低值PLT检测一致性较好,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模式进行测试。

    作者:施紫微;黄婷;胡锡林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脑肿瘤患者伽玛刀治疗前后不良反应指标及护理干预效果对比分析

    目的:对比脑肿瘤患者伽玛刀治疗前后不良反应情况,并分析针对性护理干预措施的实施效果。方法:选取80例接受伽玛刀治疗的脑肿瘤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则给予针对性护理干预,对比治疗前后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以及两组护理效果。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平均颅内压为(186.4±34.2) mm H2O,显著低于治疗后的(232.3±41.5)mm H2O,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634, P<0.05)。治疗后观察组癫痫、头皮破溃以及头皮感染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211,x2=5.541,x2=3.914;P<0.05);治疗后观察组平均颅内压以及康复时间分别为(195.3±36.9)mm H2O和(13.4±3.2)d,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18.2±42.5) mm H2O和(16.1±3.7)d,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73,t=3.491;P<0.05);观察组头痛、呕吐以及视乳头水肿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114,x2=5.000,x2=4.211;P<0.05);观察组治疗效果满意度为95.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7.50%,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165,P<0.05)。结论:伽玛刀治疗脑肿瘤后患者颅内压会显著升高,而通过针对性的护理能有效减轻患者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降低颅内压及脑水肿症状发生。

    作者:郑兰华;王爱贞;王光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二维半导体电离室矩阵在食管癌调强放射治疗剂量验证中的应用

    目的:探索Mapcheck二维半导体电离室矩阵在食管癌调强放射治疗(IMRT)剂量验证中的应用。方法:选取12例接受IMRT的食管癌患者,创建质量保证(QA)计划,并分别传入Mapcheck剂量验证系统和医用电子直线加速器。对12例患者的IMRT计划使用二维半导体电离室矩阵检测加速器剂量输出结果,并进行剂量结果分析。结果:采用业内普遍使用的计算网格3 mm,误差3%及阈值偏差10%的评判标准,实际测量的剂量分布与QA计划计算的剂量分布在对应的几何平面分布较为一致,在剂量偏差为3%、位移偏差3 mm和阈值偏差10%的条件下γ射线平均通过率为96.3%;剂量偏差5%、位移偏差5 mm的条件下γ射线平均通过率为99.9%。结论:二维半导体电离室矩阵操作相对简单,在测量要求和测量结果上完全能够满足临床需求,对指导放射治疗具有一定的意义。

    作者:齐洪志;杨玉刚;郝洁;许林;尚革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利用喉罩建立紧急气道对脑部保护效果的观察

    目的:观察利用喉罩建立紧急气道的脑保护效果,推广喉罩用于心肺复苏中紧急气道的建立。方法:选取49例呼吸骤停患者,按照过渡通气抢救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面罩组(26例)和喉罩组(23例),比较两组抢救效果。结果:通气5 min后,面罩组平均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为78%,喉罩组为94.1%;面罩组心跳恢复22例(占84.62%),喉罩组心跳恢复23例(占10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2.94,P>0.05);面罩组呼吸恢复5例(占19.23%),喉罩组呼吸恢复20例(占86.9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9.772,P<0.05);面罩组意识恢复2例(占7.69%),喉罩组意识恢复10例(占43.4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627,P<0.05)。结论:利用喉罩为呼吸骤停患者建立紧急气道,可有效改善患者脑部缺氧,极大提高自主呼吸和意识恢复的比例。

    作者:曹军容;杨志敏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精准医学与技术驱动及医学模式创新

    精准医学作为一项新的预防和治疗疾病策略,在某种程度上是受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及代谢组学等多组学技术、细胞学分析、精准影像学、精准治疗、移动健康技术、生物信息大数据及其分析工具等技术发展驱动和医学模式转化的必然结果。从技术经济学角度分析,精准医学在改变传统医学模式、推动医学跨入新里程、为人类认识疾病、预防疾病和治疗疾病带来福音的同时,相应也带来一轮新的市场驱动。因此,有必要在阐明精准医学发展的历史沿革、探讨装备技术与精准医学发展相互作用的同时,明确装备技术实现的基本路径,以便更好地创新发展、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精准医学装备技术,有效服务于我国精准医学的发展。

    作者:苗参;崔泽实;王菲;王勇;魏敏杰 刊期: 2017年第02期

中国医学装备杂志

中国医学装备杂志

主管:中国医学装备协会

主办:中国医学装备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