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医院信息系统Oracle数据库中导入数据中文乱码的解决技术

宫彦婷

关键词:数据库字符集, Oracle数据库, 医院信息系统
摘要:目的:根据数据库的US7ASCII字符集使用受限的实际情况,将医院信息系统(HIS)数据库字符集转换成为ZHS16GBK码,保证导入数据库文件后,汉字显示正常。方法:在数据库字符集和数据库导入、导出程序功能的基础上,使用该工具和文本编辑器完成数据库字符集的转换。结果:通过实际测试给出了一套字符集升级、避免中文显示乱码的解决方案。结论:HIS数据库版本升级时,应做好字符集选择测试,避免引起汉字显示乱码的问题。
中国医学装备杂志相关文献
  • 学生角色扮演教学法在提高医学生问诊能力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学生角色扮演教学法在提高医学生问诊能力中的作用。方法:选取73名临床医学专业三年级学习“诊断学”问诊见习的学生,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36名)与对照组(37名);观察组采用学生角色扮演教学法,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模式;通过病历书写情况,期末问诊考核和症状学理论考核成绩评价两组教学效果。观察组学生在完成考核之后,填写调查问卷,了解学生角色扮演教学法给学生带来的益处,并作统计分析。结果:观察组学生病历书写成绩为(67.18±6.37)分,对照组为(61.42±6.65)分,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70, P<0.05);观察组学生期末问诊考核成绩为(78.29±10.08)分,对照组为(72.05±12.08)分,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9,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学生期末理论考核成绩分别为(72.57±8.24)分和(70.26±11.07)分,两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00,P>0.05)。观察组收回问卷35份,绝大部分学生认为学生角色扮演教学法有利于提高学习问诊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与患者沟通的信心,巩固所学知识。结论:学生角色扮演教学法有助于学生在较短时间内掌握常见症状的问诊要点和医患沟通的基本技巧,增强学生面对患者问诊的信心,值得推广。

    作者:黄思敏;卢春婷;杨晶;冯烈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脑肿瘤患者伽玛刀治疗前后不良反应指标及护理干预效果对比分析

    目的:对比脑肿瘤患者伽玛刀治疗前后不良反应情况,并分析针对性护理干预措施的实施效果。方法:选取80例接受伽玛刀治疗的脑肿瘤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则给予针对性护理干预,对比治疗前后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以及两组护理效果。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平均颅内压为(186.4±34.2) mm H2O,显著低于治疗后的(232.3±41.5)mm H2O,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634, P<0.05)。治疗后观察组癫痫、头皮破溃以及头皮感染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211,x2=5.541,x2=3.914;P<0.05);治疗后观察组平均颅内压以及康复时间分别为(195.3±36.9)mm H2O和(13.4±3.2)d,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18.2±42.5) mm H2O和(16.1±3.7)d,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73,t=3.491;P<0.05);观察组头痛、呕吐以及视乳头水肿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114,x2=5.000,x2=4.211;P<0.05);观察组治疗效果满意度为95.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7.50%,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165,P<0.05)。结论:伽玛刀治疗脑肿瘤后患者颅内压会显著升高,而通过针对性的护理能有效减轻患者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降低颅内压及脑水肿症状发生。

    作者:郑兰华;王爱贞;王光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自动密闭式预冲法与手动密闭式预冲法在血液透析中的对比研究

    目的:探讨自动密闭式预冲法与手动密闭式预冲法在血液透析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8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采用自身前后对照的方法在血液透析中对每例患者采用自动密闭式预冲法与手动密闭式预冲法两种方法,比较两种方法气泡残留、不溶性微粒直径>10μm和直径>25μm的微粒数量、预冲量合格率以及操作平均用时。结果:两种方法预冲的气泡残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165,P>0.05);不溶性微粒直径>10μm和直径>25μm微粒数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474,t=-1.710;P>0.05);两种方法操作平均用时和预冲量合格率比较,自动密闭式预冲法明显优于手动密闭式预冲法,两种方法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7.037,P<0.01)。结论:自动密闭式预冲法提高护理标准化操作合格率,减少操作时间。

    作者:付航羽;孙亚南;耿野;冯茂玲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脉搏氧饱和度传感器的比较与选择

    目的:阐述血氧饱和度指数的重要性,分析血氧饱和度指数的检测方法,为医院临床SpO2传感器的使用与选择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与血氧检测仪及血气分析仪对比试验方法对各类SpO2传感器进行测试,选择具有代表性的进口原厂传感器、国产原厂传感器、进口副厂传感器、国产副厂传感器、一体式传感器及一次性传感器等6类传感器,逐一对其性能进行测试并分析。结果:对6类传感器测试所得数据进行分析,得出了6类传感器的主要特点,结合医院实际情况,推荐6类探头适用的检测需求与科室。结论:医院各临床科室在选择适合的传感器后能够充分发挥各类探头的优势,快速检测患者血氧指数,在有效地进行辅助治疗的同时,合理配置传感器,降低使用成本,提高医院诊治水平。

    作者:金鑫;龚纯贵;郑刚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磁共振成像及超声在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诊断中的价值

    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MRI)及超声在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经手术病理证实的37例乳腺导管内孤立或多发乳头状瘤病例,术前所有患者均行乳腺超声、乳腺专用磁共振平扫及动态增强成像检查。参照乳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BI-RADS),观察超声及MRI平扫病灶的大小、形态、部位、边缘、多形性及与导管的关系,并分析MRI动态增强后病变的强化方式。结果:经病理证实37例患者共39个病灶,MRI共检出36个病灶,其中2例患者双侧病灶MRI检查均为阳性,行动态增强后发现,大部分病变呈沿导管分布多发小结节样或环形强化,部分表现为乳晕区孤立样或多发结节样强化。超声共检出32个病灶,阳性病例以扩张导管内乳头状或结节状低回声常见,其中13个病灶于病变内部及周边可见血流信号。结论:MRI及超声均可用于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的诊断,但在病变的检出率及准确率,尤其在导管内乳头状瘤的良恶性鉴别中,MRI更优于超声。

    作者:张颖;王觉;王萌;张东坡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医院电子病历系统数字签名集成方案研究

    目的:为医院医护人员提供基于电子认证服务和数字签名的解决方案,保障电子病历在建立、书写及存储过程中的完整和真实性。方法:在安装调试数字签名服务器的基础上搭建数字签名集成平台;进行系统数字认证、证书登录及数字签名集成流程等数据库改造。结果:通过在电子病历系统(EMRS)中集成电子签名,保证了医生在登录系统、进行日常医疗工作时的身份认证真实可靠,医护人员完成病历书写与护理记录单后可自动签章,节省手工签名环节。结论:EMRS数字签名的实施保证了患者电子病历的真实可靠,并可实现患者病历完全电子化存储归档,可极大节省人力与物力。

    作者:张晓燕;杨霜英;刘嫣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医用CT质量控制现状分析

    目的:分析医用CT质量控制现状,为CT质量控制工作提供借鉴依据。方法:结合医用CT临床应用情况及质量控制工作实际,分析CT质量控制工作面临的资源配置、临床合作以及质量控制模式等问题,提出解决对策。结果:对于医用CT质量控制工作存在的问题,应从合理配置资源、加强临床合作以及开展质量控制新技术等方面进行优化。结论:采用先进的监测设备及成熟的质量控制方法,能够确保大部分医用CT应用质量安全,提高CT质量控制实施效果,为临床诊疗工作提供保障。

    作者:谭先健;姚国庆;李怡勇;米永巍;李涛;郑小溪;丁朝飞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定位装置与传统定位装置的对比研究

    目的:对比研究所研制的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定位装置与常规用于C臂X射线机照射下定位椎弓根进针点的准确性及安全性。方法:根据术前C臂X射线机定位的数字标记作为穿刺针的进针点,将117例脊柱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按照定位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定位装置组(57例)和克氏针组(60例),比较PKP定位装置与传统的定位方法,并对两组穿刺的优良率、定位时间、在C臂X射线机下的暴露次数进行对比性研究。结果:定位装置组和克氏针组手术定位时间分别为(2.3±0.9)min和(6.8±1.3)min,暴露次数分别为1.6次和4.7次,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062,t=18.521;P<0.05)。两组穿刺成功率均为100%,优良率分别为93%和87%,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2.761,P>0.05)。结论:研制的PKP定位装置操作简便、方便携带,可提高手术的准确性和安全性,减少手术定位时间和C臂X射线的暴露次数。

    作者:肖群莉;郑光惠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不同品牌透析机的消毒程序解读

    目的:对常见品牌透析机的消毒流程进行分析解读,以提高操作者对规范化消毒的认知水平。方法:选择3种品牌的常用透析机,从透析机消毒液的选择、消毒方式、消毒液浓度以及消毒液注入量等消毒流程解读和对比其消毒程序。结果:这3种透析机常用的消毒程序均为热柠檬酸消毒,并且需要定期增加次氯酸钠消毒程序以便去除蛋白质等有机物。结论:尽管透析机都有比较完善和有效的消毒程序,但是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如果操作者对消毒程序不了解,重视程度不够,则可能因消毒程序使用不恰当而导致消毒不彻底,影响透析机正常运行、增加感染的风险。

    作者:张帆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生化样本前处理系统中样本容器自动开盖装置设计

    目的:设计一款能够去除橡胶盖及螺旋盖的生化样本前处理系统自动开盖装置,可兼容不同规格的样本容器与容器盖,解决现有样本容器开盖设备适应性差、结构复杂及可靠性低等问题。方法:由夹持机构、开盖机构、提升机构、旋转机构和废盖回收机构5部分构成自动开盖装置,样本容器盖的加紧及旋转采用同一个动力元件。结果:新型自动开盖装置适用于CS-6400等系列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可有效提高生化样本的检测效率,减少交叉污染,降低了样本容器制造成本和维护费用,增大了系统的可靠性。结论:所设计的自动开盖装置,可解决目前样品容器开盖装置存在适应性差和可靠性低等技术问题,满足临床检验实用化的需要。

    作者:白晓亮;崔石;姜大伟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基于无线射频辨识系统医院患儿管理系统的设计及应用

    目的:通过无线射频识别(RFID)系统信息技术手段,结合数字视频技术及实时无线传输技术等,建立科学的RFID医院患儿管理体系。方法:设计患儿及母亲佩戴RFID腕带,进行配对设置;在医院活动空间及过道走廊内布置安装长距离读卡器,用于采集患儿的信息,并自动上传至应用软件管理系统进行数据处理;患儿所在房间内安装定位器,用于识别其活动范围。结果:该系统避免了患儿标本在采集和结果匹配过程中的失误、重复或遗漏,提高了医务人员的工作效率;能够为患儿提供良好的医疗服务保障,降低医疗失误率,提高了医院诊疗质量。结论:RFID患儿管理系统的应用可满足患儿家属的探视需求,为维护医院的工作秩序和患儿的安全防护需求提供了便利,同时可提高医护人员的工作效率,促进医院管理向精细化方向发展。

    作者:史森中;童飞;黄昊;姬晓波;刘洋;戴黎阳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宫腔镜下与经阴道术下手术治疗剖宫产瘢痕妊娠的效果探析

    目的:探讨宫腔镜下剖宫产瘢痕妊娠(CSP)与经阴道术下瘢痕妊娠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63例子宫瘢痕妊娠患者,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宫腔镜手术组(32例)和阴式手术组(31例),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血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下降情况、术后住院天数及术后恢复情况等异同。结果:宫腔镜手术组的32例患者行宫腔镜手术均一次性成功,未出现严重并发症,其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天数以及术后血HCG下降值的4项指标均优于阴式手术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743,t=4.329,t=2.482,t=2.181;P<0.05)。结论:宫腔镜手术是微创治疗CSP的重要手段,临床应针对不同情况的CSP和治疗目的采用不同的个体化治疗方案。

    作者:顾来梅;陈伦;邓春霞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两种中心静脉置管方式的临床对比研究

    目的:对比置入式中心静脉输液港与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两种置管方式的临床应用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方法:选取80例行置入式中心静脉输液港患者为观察组;同期选取80例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患者为对照组。所有患者在术前均进行血常规、凝血时间以及胸部透视等常规检查,在X射线透视的导向下经患者右侧锁骨下进行静脉穿刺,并置入导管,对两种置管方式的临床疗效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成功完成手术为78例患者,占97.5%;对照组成功完成手术为63例,占78.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3.44,P<0.05)。观察组平均手术时间为(51.23±10.21)min;对照组平均手术时间为(67.42±11.03)min,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63,P<0.05)。观察组患者出现并发症为11例,占13.75%;对照组患者出现并发症为26例,占32.5%,两种手术方式出现并发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91,P<0.05)。结论:置入式中心静脉输液港技术在临床应用上安全可靠,其并发症的发生与护理人员护理技能程度、操作的药盒穿刺以及使用技术的熟练程度有关。

    作者:吴芳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校准用职业人员眼晶状体剂量当量Hp(3)标准的建立

    目的:为满足放射职业人员眼晶状体剂量当量Hp(3)评价的需要,建立用于校准Hp(3)剂量计的X射线标准。方法:通过用标准电离室剂量仪,测量校准点处无模体时X射线辐射场空气比释动能,以及利用国际辐射防护委员会(ICRP)116号出版物推荐的头模体的Hp(3)转换系数,给出模体校准点处的剂量当量Hp(3)约定真值。结果:建立X射线辐射场条件下刻度眼晶状体剂量计的标准和校准程序,并采用热释光剂量计(TLD)分别在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推荐的板模体和ICRP第116号出版物推荐的头模体进行比较验证,其测量误差小于TLD之间的测量误差。结论:目前建立的剂量当量Hp(3)的X射线标准可满足放射职业人员对运行实用量Hp(3)剂量计的刻度要求,为评价Hp(3)剂量计的检测数据提供理论依据,从而提高我国辐射监督监测网上报剂量当量Hp(3)检测数据的溯源性和可靠性。

    作者:欧向明;赵士菴;范瑶华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超声波洁治术联合口服清开灵胶囊治疗老年菌斑性龈炎的临床价值

    目的:探讨超声波洁治术联合口服清开灵胶囊治疗老年菌斑性龈炎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51例菌斑性龈炎老年患者,采用自体对照方法随机单盲设计分组,将患者的一侧牙齿设置为观察组(526颗患牙),应用超声波洁治术联合口服清开灵胶囊进行治疗;将患者的另一侧牙齿设置为对照组(512颗患牙),应用压电陶瓷式治疗仪进行治疗。对比两组牙龈沟出血指数、菌斑指数以及探诊出血阳性位点率等临床指标判定疗效;采用视觉模拟标尺(VAS)观察患者对不同治疗方式的主观评价。通过扫描电镜观察牙釉质表面情况。结果:观察组患牙治疗前后牙周附着丧失、探诊深度、龈沟出血指数、菌斑指数及探诊出血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050,t=3.997, t=3.872,t=3.784,t=4.151;P<0.05);对照组患牙治疗前后牙周附着丧失、探诊深度、龈沟出血指数、菌斑指数及探诊出血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561,t=3.717,t=3.009, t=4.671,t=3.992;P<0.05);治疗后1个月,观察组与对照组在牙周附着丧失、探诊深度、龈沟出血指数、菌斑指数及探诊出血各项临床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392,t=1.002, t=0.792,t=0.885,t=1.172,P>0.05)。两组患者的治疗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465,P>0.05)。观察组患者主观评价为(32.62±5.48)分,对照组主观评价为(41.69±5.16)分,两种治疗方法自主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624,P<0.05)。结论:两种方法治疗菌斑性龈炎均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但是应用超声波洁治术联合口服清开灵胶囊可以显著缓解患者的疼痛,降低不适感,同时使用超声治疗仪对牙釉质表面的创伤性较小,釉质表面更为平整。

    作者:邬志锋;方丽丽;徐岩;杨旭;张则明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微信互动平台辅助儿科护理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践研究

    目的:探讨基于微信平台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将微信互动平台用于辅助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方法:对“儿科护理”课程的学习内容、教学过程和学习效果进行精心设计和评价;选择学校护理专业大学二年级两个班的261名学生,将其分别纳入实验组(135名)和对照组(126名)。对照组采用传统的课堂教学方法;实验组应用微信平台辅助翻转课堂教学;评价两组学生专业实务成绩、实践能力成绩得分情况,开展微信平台辅助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践研究。结果:实验组85%的学生表示认可微信平台辅助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实验组学生专业实务成绩为(79.881±7.553)分,实践能力成绩为(73.837±7.356)分,均高于对照组学生实务成绩为(78.810±10.553)分,实践能力成绩为(67.079±6.992)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186,t=7.609;P<0.001);结论:微信互动平台能将翻转课堂教学与网络化教学进行有机结合,是一种行之有效的辅助教学模式,深受教师和护生的认可和好评。

    作者:林秀芝;于彩霞;赵秀丽;刘岩岩;李焕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精准医学与技术驱动及医学模式创新

    精准医学作为一项新的预防和治疗疾病策略,在某种程度上是受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及代谢组学等多组学技术、细胞学分析、精准影像学、精准治疗、移动健康技术、生物信息大数据及其分析工具等技术发展驱动和医学模式转化的必然结果。从技术经济学角度分析,精准医学在改变传统医学模式、推动医学跨入新里程、为人类认识疾病、预防疾病和治疗疾病带来福音的同时,相应也带来一轮新的市场驱动。因此,有必要在阐明精准医学发展的历史沿革、探讨装备技术与精准医学发展相互作用的同时,明确装备技术实现的基本路径,以便更好地创新发展、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精准医学装备技术,有效服务于我国精准医学的发展。

    作者:苗参;崔泽实;王菲;王勇;魏敏杰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医用耗材费用管理与利益相关者博弈分析

    目的:通过调研医院医用耗材管理情况,基于博弈理论从医疗机构、患者及厂商等利益相关者角度,分析各方在医用耗材管理活动中所具有的主要资源、降价影响力与降价意愿等博弈因素,提出有关管理措施,以期为建立完善的医用耗材费用管理控制体系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方法:收集福建省某三甲医院近3年医用耗材费用管理情况,对医用耗材收入、医用耗材占比以及人均医用耗材费用支出等情况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医院2013-2015年3年的医用耗材占比分别为14.44%、16.27%和18.75%,患者人均医用耗材费用支出分别为3547.95元、4122.3元和5059.02元,所得数据包含药品。结论:医用耗材占比、患者人均医用耗材费用支出增幅明显,医用耗材以其独特的临床刚需性,对医疗费用产生了直接影响,而价格虚高、临床使用不合理等问题亟待解决。

    作者:林洁;张尉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生长激素定量标记免疫分析试剂盒行业标准的验证

    目的:制订生长激素(GH)定量标记免疫分析试剂盒行业标准,并采用该标准适用的化学发光标记、时间分辨荧光标记方法进行验证。方法:选择GH磁微粒化学发光法、电化学发光法、化学发光法和时间分辨荧光分析法试剂盒,按照拟定的行业标准规定,对空白限、线性、准确度、精密度、特异性和稳定性项目进行验证。结果:除部分试剂盒的准确度结果不能满足预期要求的±10%外,其余验证结果均能满足拟定行业标准中的要求。结论:根据验证情况,将准确度要求调整至±15%,其余项目要求不变,终确定GH定量标记免疫分析试剂盒行业标准。该标准的制定,有助于统一GH定量标记免疫分析试剂盒的质量标准,为该类产品的研制、检验及上市后的监督管理提供依据。

    作者:于婷;曲守方;黄杰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关节镜下后外侧入路手术治疗老年性踝关节骨折效果研究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手术治疗老年性踝关节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60例老年性踝关节骨折患者病例资料,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患者采用关节镜微创手术治疗,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外科手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手术操作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恢复时间。采用McGuire评分标准对患者术前、术后踝关节功能进行评价和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操作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恢复时间均低于对照组,两组相比有差异(t=26.82,t=23.54,t=31.21;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踝关节功能McGuire评分相比无差异,治疗后两组患者McGuire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所提高,两组相比有差异(t=12.34,P<0.05)。结论:老年性踝关节骨折通过关节镜手术治疗,可清晰观察关节腔的损伤情况,可及时处理病变,术中损伤小、安全性高,能够提高治疗效果。

    作者:葛宗森;王全彬;石永进 刊期: 2017年第02期

中国医学装备杂志

中国医学装备杂志

主管:中国医学装备协会

主办:中国医学装备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