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香丽;赵录英;吴博威
目的:观察GABA合成酶抑制剂盐酸氨基脲对褪黑激素催眠作用的影响.方法:采用小鼠协同戊巴比妥钠睡眠法和大鼠脑电图描记法测定盐酸氨基脲对睡眠和褪黑激素催眠作用的影响.结果:褪黑激素对小鼠和大鼠均具有明显的催眠作用.盐酸氨基脲单独使用对小鼠和大鼠的睡眠无影响,但能明显阻断褪黑激素对戊巴比妥钠引起的小鼠睡眠时间的延长,并且明显抑制褪黑激素引起的大鼠总睡眠时间,慢波睡眠时间,快波睡眠时间的增加和觉醒时间的减少.结论:盐酸氨基脲能明显拮抗褪黑激素的催眠作用,提示褪黑素的催眠作用由GABA能系统介导.
作者:王芳;李经才;吴春福;杨静玉;徐峰;彭飞 刊期: 2002年第09期
目的:研究植物性雌激素金雀异黄素(genistein,GST)对人心房肌的电生理效应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应用经典玻璃微电极方法.结果:GST(10-100Umol/L)抑制人心房肌纤维的舒张期(4相)除极化速率(VDD)和起搏细胞放电频(RPF),此外,GST(100Umol/L)缩短APD90.应用L型钙通道开放剂BayK8644(0.5 Umol/L)可拮抗GST对人心房肌纤维的上述电生理效应,但NO合酶阻断剂L-NAME(1 mmol/L)对GST的效应并无影响.结论:GST对人心房肌具有负性变时作用,并可缩短复极化时程.这些效应可能与其抑制钙离子内流有关.
作者:马韬;刘苏;张文立;赵宏;于溯洋;何瑞荣 刊期: 2002年第09期
目的:观察雷公藤内酯醇对炎症因子引起的人肾小管上皮细胞(HKC)主要组织相容性II类抗原(classII MHC)、B 7共刺激分子及细胞间粘附分子一l(ICAM-1)过量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干扰素γ(IFN-γ)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联合刺激人肾小管上皮HKC细胞,诱导细胞过度表达class Ⅱ MHC、B7-1、B7-2和ICAM-1.同时在细胞培养液中加入不同浓度的雷公藤内酯醇,观察其对上述过程的影响.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内class II MHC、B7-1、B7-2和ICAM-1等细胞因子的表达,采用逆转录PCR技术检测ICAM-1 mRNA表达的变化.结果:(1)IFN-γ和TNF-a能显著上调class II MHC、B7-1、B7-2共刺激分子和ICAM-1在人肾小管上皮细胞中的表达.(2)雷公藤内酯醇剂量依赖性地抑制IFN-γ和TNF-α引起的class II MHC和B7共刺激分子过度表达,但对ICAM-1的过度表达无显著影响.结论:雷公藤内酯醇能抑制炎症因子引起的人肾小管上皮细胞class II MHtC和B7共刺激分子过度表达.这也许是雷公藤内酯醇在一些免疫相关性肾脏疾病中的作用机制之一.
作者:李恒;刘志红;戴春笋;刘栋;黎磊石 刊期: 2002年第09期
目的:探讨一氧化氮(NO)在全胃肠外营养(TPN)引起的肝脂肪变性中的作用.方法:30只正常Wistar大鼠随机分为5组:A组,自由进食和水:B组,TPN;C组,TPN+精氨酸;D组,TPN+Na-硝基-L-精氨酸甲酯(NG-nitrio-L-arginine methyl ester,L-NAME);E组,TPN+精氨酸+L-NAME.实验7天后测肝功能、肝内脂肪、肝脏NO含量及NOS活性并进行肝脏组织学检查.结果:B组肝内脂肪[甘油三酯、胆固醇(mmol.g-1)](39.3±2.4和13.1±1.1)较A组(6.9±0.8和5.6±0.6)明显增加(P<0.05),D组肝内脂肪(50±6和14.1±1.7)较B组增加更显著(P<0.05),C组肝内脂肪(18±4和7±3)较B组明显减少(P<0.05),肝内NOS活性及分布与肝内脂肪含量及分布相平行.结论:一氧化氮在TPN引起的肝脂肪变性中起防护作用.
作者:郑进方;王海东;梁力建 刊期: 2002年第09期
目的:研究琥珀酸对大鼠戊四唑化学性点燃kindllng)发作及杏仁核电刺激点燃发作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建立大鼠戊四唑化学性点燃模型和杏仁核电刺激点燃癫痫模型,测定琥珀酸对点燃发作的脑电活动及行为变化指标的影响.测定琥珀酸对GABAA受体拮抗剂印防己毒素诱发小鼠惊厥的影响.结果:琥珀酸(100-400 mg/kg,ip)对两种点燃模型有显著抑制作用,降低发作强度和全身性发作百分率(P<0.05,P<0.01,可升高杏仁核电刺激点燃大鼠的局灶性后放电阈值(p<0.05,P<0.01),以上反应呈剂量效应关系.琥珀酸可延长印防己毒素诱发小鼠惊厥的潜伏期(p<0.05,p<0.01.结论:琥珀酸对大鼠戊四唑化学性点燃和脑杏仁核电刺激点燃发作有抑制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增强GABAA受体功能有关.
作者:岳旺;刘艳霞;臧东莲;周明;张芳;王蕾 刊期: 2002年第09期
目的:研究灵芝多糖肽(GLPP)在离体和整体水平对氧自由基(ROS)(tBOOH为氧化剂)损伤巨噬细胞的保护作用.方法:以tBOOH为氧化剂损伤小鼠腹腔巨噬细胞,以MTT法分析小鼠巨噬细胞存活率,在光镜和电子显微镜下观察细胞的形态改变.结果:GLPP50,100,200 mg/kg腹腔注射5天,能抑制巨噬细胞膜样变性和坏死,细胞存活率提高.在培养的巨噬细胞中加入GLPP 3.125,12.5,50,200 mg/L,产生相似的保护作用.电镜观察发现,GLPP(100mg/kg)腹腔注射5天可保护细胞器如线粒体免受tBOOH的损伤.结论:GLPP有显著的清除氧自由基和抗氧化作用.
作者:游育红;林志彬 刊期: 2002年第09期
目的:从体内外探讨全反式视黄酸(ATRA)对人胃癌细胞转移及其相关蛋白影响.方法:胃癌细胞接种到裸鼠脾包膜,每隔两天灌胃给予ATRA 0.7mg/kg,6周后处死裸鼠,取出所有在脾和肝形成的肿瘤,一些肿瘤被固定和包埋,另一些肿瘤保存在液氮中用于后续实验.用蛋白质印迹法测定蛋白水平;通过免疫组化显示微血管;采用粘附实验测定细胞粘附能力.结果:ATRA灌胃后,脾移植瘤和肝转移瘤受到明显抑制(50%),血管生成也受到抑制.尽管ATRA在体内外调节nm23和mts1/p16蛋白的方式不同,但高比值的nm23:mts1/p16与低粘附性相关.ATRA在体内外诱导ICAM-1蛋白表达.结论:ATRA显著抑制移植瘤生长及其向肝转移,这一过程可能与对转移相关蛋白nm23,mst1/p16和ICAM-1的调控有关.
作者:吴乔;陈玉强;陈正明;陈福;苏文金 刊期: 2002年第09期
目的:确定川芎嗪(TMP)在猪口腔粘膜的主要渗透途径并用体外方法研究药物浓度、供给池pH和TMP油水分配系数对药物透过性的影响.方法:采用在线流通扩散池法进行透过实验,并用ScientistR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结果:稳态流量随药物浓度呈线性增大;透过系数和油水分配系数均随pH的增大而增大,且经细胞内的透过系数9.05×10-6cm@s-1远远大于经细胞间的透过系数2.99×10-7cm@s-1.结论:药物经猪口腔粘膜吸收是一个被动扩散过程;药物转运的主要通道为细胞内途径.
作者:柳晨;徐惠南;李霄凌 刊期: 2002年第09期
目的:观察不同浓度地塞米松(Dex)对人卵巢癌细胞系(3AO)增殖及分化的影响及其对糖皮质激素受体(GR)的调节作用.方法:以不同浓度Dex处理3AO细胞,采用活细胞计数法观察细胞增殖,用氨基安替比林法测定碱性磷酸酶(AKP)活性;用酶联免疫法测定细胞标志抗原CAl25水平的变化;用放射配体结合法测定GR的表达.结果:Dex对3AO细胞的增殖有抑制作用,同时伴有细胞形态的变化及AKP活性增高和CAl25的表达下降.Dex对3AO细胞AKP活性的诱导作用可被RU486所阻断.在3AO细胞中存在糖皮质激素受体(GR),Dex对GR结合活性有下调作用.结论:Dex对3AO细胞有增殖抑制和诱导分化作用,这种作用是通过GR来介导的.
作者:徐明娟;方国恩;刘宇健;宋亮年 刊期: 2002年第09期
目的:研究前胡甲素对缺血再灌注心肌IL-6水平及凋亡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麻醉开胸大鼠左前降枝冠状动脉蒙受30分钟缺血及120分钟再灌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清IL-6水平;免疫组化法和计算机图像分析系统检测凋亡相关蛋白Fas,bax及bcl-2的表达:苏木精一依红染色法染色并于光镜下观测嗜中性白细胞的浸润.结果:前胡甲素2.0 mg.kg-1 iv,在降压和不影响心率的情况下,减少IL-6水平及Fas,bax,bcl-2蛋白的表达,但增加bcl-2/bax的比率.IL-6水平及Fas,bax,bcl-2蛋白表达之间有密切的线性正相关,而嗜中性白细胞只有轻微浸润.结论:前胡甲素防治缺血后心肌细胞死亡出现新靶位,可能与机体在心肌缺血再灌注期间调控即早基因IL-6,Fas,bax,bcl-2的表达有关.
作者:常天辉;刘晓阳;章新华;王怀良 刊期: 2002年第09期
目的:获得大肠杆菌中高效表达的非融合重组人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rhbFGF).方法:采用RT-PCR技术,以人胎儿脑组织的总RNA克隆出hbFGF基因,再以此为模板,设计引物,对hbFGF的TIR(翻译起始区)部分碱基进行改造和降低G+C含量,后将该新基因克隆于质粒载体pET-3C,转化于大肠杆菌中表达.结果:非融合rhbFGF在大肠杆菌中高效表达,占总蛋白量的30%以上.采用离子交换和亲和层析方法纯化后,生物活性与标准蛋白一致.结论:非融合rhbFGF及调整TIR区域的碱基序列能有效提高重组蛋白的表达效率.
作者:陈小佳;孙奋勇;谢秋玲;廖美德;张玲;李志英;洪岸;林剑 刊期: 2002年第09期
目的:观察Ik阻断剂E一4031对正常和心肌肥厚大鼠钙瞬变和细胞收缩的影响.方法:应用带CCD Cam-era的离子影象分析系统(Ion Imaging System)测定离体大鼠心肌细胞钙瞬变和细胞长度.结果:E-4031(10Umol/L)分别使正常组钙瞬变和细胞缩短从对照组的(210±49)和(3.0±0.8)u皿增加到(245±47)和(3.6±1.0)um(P<0.05),使心肌肥厚组钙瞬变和细胞缩短分别从对照组的(196±54)和(3.0±1.3)um增加到(240±49)和(3.6±1.3)um(p<0.05),而对钙敏感性无显著影响.KB-R7943可完全阻断正常组和肥厚组心肌细胞由E-4031诱导的激动作用.尼卡地平不能阻断E-4031的增加作用.结论:E一4031可通过刺激反向钠钙交换增加正常和心肌肥厚大鼠心肌细胞钙瞬变和细胞收缩,同时并不影响钙敏感性.且对肥厚心肌细胞的影响大于正常心肌细胞.
作者:崔香丽;赵录英;吴博威 刊期: 2002年第09期
目的:探讨魔芋提取物(KE)对高脂饮食大鼠胰岛素敏感性的影响.方法:利用高脂饮食(HFD)胰岛素抵抗(IR)大鼠模型,观察KE对IR的治疗作用,二甲双胍为对照药物.HFD饲养正常wi star大鼠4周,分别以KE和二甲双胍灌胃治疗4周,观察动物的摄食量,饮水量和大便变化情况,并用葡萄糖氧化酶法测定空腹血糖,双抗体放免法测定血浆胰岛素,生化方法测定血脂(TC,TG,和HDL-C),并计算LDL-C,采用改良蒽酮法测定组织糖原,甘油磷酸氧化酶法测定组织中甘油三酯及改良的葡萄糖一胰岛素耐量试验测定胰岛素敏感性(K值).结果:HFD饲养4周时,与正常对照组比较,HFD组血糖,血清胰岛素,血脂明显升高,肝脏和肌肉中TG含量均明显升高(尸<0.01),糖原含量显著下降(P<0.01),与正常对照组(K=8.3i±0.7)比较,胰岛素敏感性下降(K=5.2±0.9,P<0.01.用KE(1.5,3.0 g.g-1.d-1)和二甲双胍(0.1 g.g-1.d-1)治疗4周后,与HFD组比较治疗组胰岛素敏感性改善,K值分别为6.1土0.5,5.9±0.6和6.5±0.8(p<0.05),组织糖原含量明显增加(P<0.01),TC,TG,LDL-C显著降低(p<0.05),HDL-C升高不明显,HDL-C/TC值明显升高(P<0.05).结论:KE能在一定程度上阻止IR的发生和发展,具有提高HFD大鼠胰岛素敏感性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其促进糖原合成和降低血脂有关.
作者:茅彩萍;谢梅林;顾振纶 刊期: 2002年第09期
目的:探讨人参皂苷Rgl对抗1-甲基-4-苯基-1,2,3,6-四氢吡啶(MPTP)诱导的C57BL小鼠黑质神经元凋亡的可能机制.方法:MPTP(30 mg·kg-1·d-1×5 d)腹腔注射制备C57BL小鼠帕金森病模型,同时预防组分别以不同剂量人参皂苷R g 1(2.5、5.0、10.0 mg·kg-1·d-1×8 d)于MPTP注射前预先腹腔注射小鼠.用Nissl染色和TH组化染色观察黑质损害情况,TUNEL染色检测细胞凋亡,同时运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caspase-3的活性片段以及Bcl-2、Bcl-x1、Bax、iNOS和nNOS的表达情况.结果:人参皂苷Rg1(5.0和10.0 mg/kg)预处理能使黑质致密带Nissl阳性神经元和TH阳性神经元的脱失减少,同时降低了TUNEL阳性率,并伴有Bcl-2和Bcl-x1表达增加,Bax和iNOS表达减少以及抑制caspase-3的激活.结论:人参皂苷Rgl预处理对MPTP诱导的小鼠黑质神经元凋亡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其作用可能是通过降低iNOS和Bax蛋白表达,增加Bcl-2和Bcl-x1蛋白表达以及抑制caspase-3的激活来实现的.
作者:陈晓春;陈滢;朱元贵;方芳;陈丽敏 刊期: 2002年第09期
目的:探究扇贝多肽(PCF)抗紫外线UVA对无毛小鼠皮肤氧化损伤的作用.方法:昆明种无毛小鼠,随机分为双蒸水未照射组和模型组(双蒸水照射组、5%PCF组、20%PCF组、10%维生素C组).酶法测定皮肤匀浆抗氧化酶(GSH-Px、T-AOC、SOD)活性和MDA的含量;免疫组织化学法测定皮肤Bcl-2和NOS蛋白表达;电镜观察皮肤组织超微结构.结果:PCF能明显增加皮肤组织匀浆总抗氧化能力及GSH-Px、SOD活性,降低MDA含量.免疫组化结果表明,PCF能上调Bcl-2蛋白的表达;抑制NOS蛋白的表达.超微结构显示20%PCF组表皮细胞结构正常,成纤维细胞的细胞器结构正常;模型对照组表皮细胞损伤,胞质内可见空泡形成,真皮成纤维细胞内可见囊泡状扩张的滑面内质网,粗面内质网等细胞器减少,PCF组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各项指标均有改善(P<0.05).结论:扇贝多肽具有抗紫外线UVA对无毛小鼠皮肤氧化损伤的作用.其机制与扇贝多肽上调Bcl-2蛋白表达,下调NOS蛋白的表达,提高抗氧化酶含量,抑制脂质过氧化有关.
作者:王春波;姚如永;刘占涛;钟韦珍;刘晓萍;王跃军 刊期: 2002年第09期
目的:研究猕猴单次和多次(7天)静脉推注加滴注(剂量比为1:1)新型重组水蛭素变异体-2(rHV-2)的药代动力学和部分促凝血酶原时间(KPTT)变化.方法:交叉设计比较单次1,3和6 mg.ks-1及多次3mg.kg-1注射后血浆rHV-2浓度及KPTT.ELISA法测定血浆rHV-2.结果:浓度曲线形状和水平与推注量及滴注速率相关.推注后Cmax分别为2.90,9.78和1 5.68 mg.L-1,随后分别稳定在0.73-0.86,1.94-2.04和5.41-5.59 mg.L-1,剂量间血浆rHV一2浓度有统计差别.AUC随剂量呈线性增大,剂量间清除率和各时间常数无统计差别.各剂量组KPTT比基线值明显延长,随剂量增加有延长趋势.结论:推注剂量和滴注速率对控制rHV-2水平起重要作用,这对临床试验优化给药方案有一定作用.
作者:刘秀文;宋海峰;汤仲明;赵凯;朱宝珍;王丽萍;张洋 刊期: 2002年第09期
目的:建立在体外培养时能保持分化表型的成骨细胞实验模型,并观察成骨细胞在体外的凋亡.方法:用酶解的方法从新生SD大鼠颅骨分离成骨细胞;用改良钙钴法及偶氮染色法测定其碱性磷酸酶(AKP)活性;用Von Kossa染色法及Fluo-3染色法检测其钙化沉积物:根据凋亡细胞中乙酰胆碱酯酶(AChE)高表达的特性,用乙酰胆碱酯酶染色法观察不同时期的凋亡细胞.结果:原代大鼠颅骨成骨细胞在体外培养44天中,逐步形成包括多层细胞结节,钙化的细胞外基质组成的骨样组织,随着基质的钙化,凋亡细胞逐步增多.结论:大鼠颅骨成骨细胞在体外发育过程的表型能反映成骨细胞在体外的成熟过程,是研究成骨细胞生物学理想的实验模型.
作者:顾琪;朱汉民;张学军 刊期: 2002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