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宫颈癌组织中PTEN基因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陈丽花;陈颖燕

关键词:PTEN, 宫颈癌, 基因表达
摘要:目的 研究抑癌基因PTEN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探讨PTEN与宫颈癌临床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SP法)检测PTEN基因在46例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结果 46例宫颈癌组织中,PTEN阳性表达率为36.9%,其中在高、中、低分化宫颈癌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5.6%、41.7%和25.0%,PTEN阳性表达率与宫颈癌病理学类型和患者年龄无相关性(P>0.05);临床分期Ⅰ期和Ⅱ期及以上者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8.8%和24.1%(P<0.05);有、无淋巴结转移者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23.1%和42.4%(P<0.01);在直径<4cm或≥4cm的宫颈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23.1%和55.0%(P<0.05);结论 PTEN异常表达可能与宫颈癌发生、发展及预后有关.
中国热带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咪唑斯汀治疗慢性荨麻疹血清NO和TNF-α的变化

    目的 探讨咪唑斯汀治疗慢性荨麻疹前后血清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α TNF-α)水平的变化及其与病情的关系.方法 对慢性荨麻疹治疗前后血清NO、TNF-α水平进行检测,并与病情严重程度做相关分析.结果 咪唑斯汀治疗慢性荨麻疹总有效率为91.07%,与对照组比较,治疗前血清一氧化氮(NO2-/NO3-)、肿瘤坏死因子(TNF-α)均显著增高(P<0.01),治疗后NO2-/NO3-、TNF-α与治疗前比较均显著降低(P<0.01),与对照组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0.05).患者血清NO2-/NO3-、TNF-α水平与SS-RI间呈线性正相关,其相关系数依次为0.323(P<0.05)、0.319(P<0.05).结论 咪唑斯汀治疗慢性荨麻疹疗效佳,且副作用少,血清NO2-/NO3-、TNF-α两项指标的检测,可反映慢性荨麻疹患者病情的严重程度,对临床病情判断及治疗有一定指导意义.

    作者:邓斌;戴永江;林岷格;曾慧明;朱洪 刊期: 2008年第09期

  • 纤溶酶治疗不稳定心绞痛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纤溶酶治疗不稳定心绞痛疗效.方法 收60例不稳定心绞痛(UAP)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常规治疗,治疗组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纤溶酶200U加入生理盐水250ml中静滴,每天1次,连用10d,两组治疗前后心绞痛发作次数,心电图缺血性ST-T段改善情况和不良反应.结果 两组治疗后心绞痛发作次数均减少,心电图缺血性ST-T段均有改善,但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纤溶酶治疗不稳定心绞痛疗效确切,临床运用方便,不良反应少,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李汉成 刊期: 2008年第09期

  • 围术期糖尿病患者血糖的控制及效果

    目的 探讨糖尿病患者在胸部手术围术期血糖控制及其对手术的影响.方法 对21例胸部肿瘤病人合并糖尿病时围手术期的血耱调控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1例患者入院时空腹血糖平均(9.4±1.6)mmol/L.术后第1、2、3d平均血糖分别为(11.8±1.0)mmol/L、(11.2±1.0)mmol/L、(9.8 4±1.0)mmol/L;手术并发症发生率为14.3%,其中吻合口瘘,肺部感染,肺功能不全、呼吸机支持各1例,无死亡,无糖尿病酮症的中毒发生.结论 糖尿病患者经正规的围术期处理,将血糖维持至基本正常水平,是可耐受复杂的胸部手术.

    作者:李标;林伟民;李富;欧阳一彬 刊期: 2008年第09期

  • 一起副溶血性弧菌引起的食物中毒调查

    2006年5月21日,文昌市龙楼镇某海鲜店发生一起食物中毒事件,聚餐者85人,中毒28人,罹患率为32.9%.6例症状严重者住院后,经用抗生素和对症治疗康复出院,无死亡病例.文昌市疾病控制中心接到报告后,迅速组织专业调查人员奔赴现场,与市卫生监督所执法人员一同进行现场调查处理,并对中毒者开展流行病学和对食品加工、销售现场开展卫生学调查.根据流行病学和现场卫生学调查及实验室检测,判定这是一起食用海虾而由副溶血性弧菌引起的食物中毒事件,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作者:李兴满 刊期: 2008年第09期

  • 上海市嘉定区梅毒回顾性流行病学调查研究

    目的 了解梅毒报告病例的诊断、治疗、随访情况,为控制梅毒流行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统一的梅,毒流行病学调查问卷对2004~2006年上报梅毒病例进行调查.结果 共回顾620份梅毒病史,其中73.9%由性病或皮肤科诊断.以潜伏梅毒病例为主.84.3%梅毒病例进行治疗,其中潜伏梅毒、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梅毒治疗率较低;没有治疗的主要原因是确诊后没有来门诊.梅毒病例诊断、治疗规范.28.7%梅毒病例进行过一次以上随访,其中男性梅毒、潜伏梅毒、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梅毒随访率较低,没有随访到的主要原因是患者已到其他地方、联系无应答、患者拒绝来就诊.结论 应加强潜伏梅毒监测工作;扩大宣传,提高梅毒治疗率和随访率,尤其是文化程度低、男性.

    作者:殷方兰;戴臻;项明玉;戴依群;宁镇 刊期: 2008年第09期

  • 3例幼儿静脉滴注头孢菌素猝死的死因分析

    头孢菌素是一种广谱半合成抗生索,具有抗菌谱广、杀菌能力强、耐敏、低毒等优点,用于治疗各系统的感染,对于婴幼儿的呼吸道感染,头孢菌素也是首选药物之一.随着临床应用范围日益增大,不良反应也逐渐增多,引起过敏性休克甚至死亡的病例屡有报道,为此常引起医疗纠纷.本文3例患儿,均有发热及上呼吸道感染的症状,使用头孢菌素药物治疗,静脉滴注中突然死亡,现将患儿的死因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杨家鼎 刊期: 2008年第09期

  • HPLC法测定火腿肠中苯甲酸和山梨酸的方法研究

    目的 建立火腿肠食品中苯甲酸、山梨酸的高效液相色谱测定方法. 方法 样品加入海砂分散黏稠成块的样品,在碱性条件下用水振荡提取,加入亚铁氰化钾和乙酸锌沉淀蛋白质、淀粉和脂肪等,滤膜过滤进行液相色谱分析.结果 方法回收率90.9%~95.1%,RSD<5%,浓度在0.01~0.20mg/m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4),检出限笨甲酸、山梨酸均为2mg/kg. 结论 建立的方法处理样品操作简便,灵敏度、准确度均符合实验要求.

    作者:董长波 刊期: 2008年第09期

  • 糕点生产加工HACCP体系的应用评价

    目的 探讨HACCP体系在糕点加工生产过程的应用效果. 方法 选择揭阳某糕点食品生产加工企业作为研究对象,参照卫生部<食品企业实施指南>[1],对其生产加工过程的危害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预防控制措施.结果 确定生产糕点的4个关键控制点是原辅料购入、配料、烘烤和包装.针对关键控制点确定了相应的关键限值,并在每一关键控制点建立了监控、纠偏措施,制定了验证程序和记录保持系统. 结论 体系建立后,产品合格率明显提高,表明所建立的HACCP体系可靠、有效.

    作者:刘赛琴;黄奕芝;林强 刊期: 2008年第09期

  • 3%氯化钠治疗新生儿脑水肿的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3%氯化钠液治疗新生儿脑细胞水肿的安全性.方法 2007年1月~2008年2月收治的83例诊断为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HIE),并存在脑水肿临床表现的患儿,在给予综合性治疗的基础上给予3%氯化钠5ml/kg/次脱水治疗,观察脱水治疗前后其临床症状、体征恢复及血液电解质变化情况.结果 83例脑水肿新生儿治疗后血液电解质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论 静脉滴注小剂量3%氯化钠液治疗新生儿脑水肿可改善预后,使用安全,可于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陆雄富 刊期: 2008年第09期

  • 产获得性MBL阳性菌的流行病学与治疗研究进展

    获得性金属β-内酰胺酶(MBL)是一种碳青霉烯酶,可水解几乎所有的β-内酰胺类抗生素(单酰胺类除外),不被临床常用的酶抑制剂所抑制;其编码基因常与氨基糖苷类耐药基因联合,同时表达对氨基糖苷类的耐药.迄今已发现IMP、VIM、SMP、GIM和SIM 5个类型、40个基因型.该类酶呈全球性分布,但主要集中于欧洲和东南亚,以IMP和VIM常见,多分布于铜绿假单胞菌、不动杆菌和肠杆菌科细菌中,可通过整合子或质粒介导进行水平传播.产获得性MBL的菌株感染死亡率较高,对其治疗,多黏菌素是唯一有效药物.

    作者:李金钟;刘利平 刊期: 2008年第09期

  • 口服益生菌预防早产儿真菌感染的疗效

    目的 探讨早产儿真菌感染的有效预防方法.方法 选择住院的早产儿112例,应用抗生素时间7d以上,随机分成2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抗感染对症支持,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口服益生菌,并于7、14、21和28d查真菌.结果 两组早产儿在应用抗生素后7d真菌感染发病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14、21、28d后真菌感染发病率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口服益生菌能有效预防早产儿真菌感染,且经济实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陈英;逯军;甘英文 刊期: 2008年第09期

  • HPLC法测定帕米膦酸二钠注射液的含量

    目的 建立离子交换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帕米膦酸二钠的方法. 方法 采用IC-Paktm Anion HR色谱柱,以2mmol·L-1硝酸溶液(用5 mol·L-1硝酸溶液调节pH值至2.70)为流动相,检测波长230nm流速1.0mL·min-1,进样量30μl. 结果 帕米膦酸进样量在3.82~45.85μg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88,n=7),回收率为100.O%(RSD=1.08%,n=9). 结论 建立方法操作简便,结果准确,可应用日常实验的检测.

    作者:蔡玫;许晋星 刊期: 2008年第09期

  • 非代谢综合征人群的血尿酸水平的研究

    目的 探讨非代谢综合征者的血尿酸的水平以及其与代谢指标的关系研究.方法 测量人体测量学指标.测定血脂、血糖、胰岛素和血尿酸等指标.将非代谢综合征者按符合代谢综合征组分项目数分为正常人、1项、2项、3项以上的4组.结果 非代谢综合征者血脂异常和血压异常的患病率高,肥胖次之.血尿酸的水平随代谢异常项目的增加而升高.多元回归分析:血尿酸与肥胖、高血压、高甘油三酯血症等代谢综合征的亚组分正相关.结论 非代谢综合征者血尿酸的水平与代谢综合征的亚组分密切相关.其可能参与代谢综合征的形成.加强血尿酸的控制.可能降低代谢综合征发生率.

    作者:白晓苏;邵豪;陆泽元;柳岚;赖丽萍;邹钢 刊期: 2008年第09期

  • 血浆内皮素、NO和超声观察健康老年人血管内皮功能的变化

    目的 应用血浆内皮素、NO和超声观察健康老年血管内皮功能的变化.方法 观察40例健康老年人(观察组)和32例健康青年人(对照组)血浆内皮素(ET-Ⅰ)、NO水平,并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二组肱动脉血流介导的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EDD)、硝酸甘油介导的非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EID).比较观察组和对照组ET-Ⅰ、NO和EDD的差异,并对ET-1、NO和EDD进行相关性比较.结果 观察组血浆ET-Ⅰ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血浆NO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EDD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EID与对照组比较没有差异.EDD与ET-Ⅰ呈负相关,与NO呈正相关,ET-Ⅰ与NO呈负相关(r=-0.5356、0.6829、-0.5828,P均<0.01).结论 健康老年人血管内皮功能下降,血浆内皮素、NO和超声都可靠地反映健康老年人血管内皮功能的变化.

    作者:李施勇;许开宁;黄进弟;符永健 刊期: 2008年第09期

  • 军队流行病学研究面临的挑战与展望

    流行病学早是以传染病为研究对象,并据以形成学科体系.随着流行病学研究范围的不断扩大,研究方法的不断发展及与相关学科的互相渗透,使流行病学分化为分支学科.军队流行病学是流行病学的一个分支,是流行病理论在军队卫生防疫工作中的应用和发展.军队流行病学的研究对象是部队全体指战员,其任务与一般流行病学基本相同,所不同的是,它不仅着眼于平时,而且包括战时的预防和传染病的扑灭,以及粉碎敌人的生物战争[1].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部队生活条件有了明显改善,同时由于战略方针的转移,军事训练的技术难度与强度加大,疾病谱发生了变化,以及现代流行病理论与研究方法的引入,军队流行病学得到了迅速发展与提高,并在部队常见病多发病的防治与保障部队官兵身心健康等方面取得了巨大成绩.现就军队流行病学发展与面临的挑战综述如下.

    作者:鞠金涛;黄文;李兆申 刊期: 2008年第09期

  • 一起小学生甲3型流感暴发调查

    目的 分析一起小学甲3型流感暴发的特点和原因,为制定流感预防控制措施提供依据. 方法 按2005年广东省卫生厅<广东省流感样病例暴发疫情报告及调查处理工作指引(试行)>进行. 结果 本起暴发历时26d,罹患率为8.58%(70/816),7例为实验室确诊病例,余为临床诊断病例;男女发病差别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无班级聚集性,有家庭聚集性.罹患率高的是二年级16.00%(24/150),是否使用电脑室的不同人群罹患率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表现以急起发热(≥38℃),多伴有咳嗽(90%)、咽痛(42.86%)、头晕(35.71%)、流鼻涕(34.29%)、打喷嚏(34.29%)、头痛(21.43%)、腹泻(17.14%)等表现;采集10份病人咽拭子检测.流感抗原血凝素、病毒分离有7份结果均阳性,并鉴定为H3N2型流感病毒.经回顾性队列研究,使用电脑室人群和不使用电脑室人群流感感染率比较,RR值2.37(P<0.05),RR95%CI为1.36~4.11. 结论 未及时隔离发病学生、流感疫苗接种率低和电脑室共同暴露是造成DJ小学甲3型流感暴发的原因.

    作者:贺征;龚玉姣;陈建东 刊期: 2008年第09期

  • 先天性鱼鳞病(附1例临床报告)

    先天性鱼鳞病又称先天性鱼鳞样皮肤病,是一种以皮肤干燥、有鳞状脱屑皮肤角化异常为特征的先天性皮肤病,临床罕见[1].现报道1例小婴儿先天性鱼鳞病.

    作者:朱厚才 刊期: 2008年第09期

  • 埃索美拉唑对幽门螺杆菌相关性十二指肠溃疡的疗效观察

    目的 分析埃索美拉唑治疗幽门螺杆菌(Hp)相关性十二指肠溃疡(DU)的临床疗效.方法 收集48例Hp阳性DU患者,随机平分为两组,治疗组(n=24)接受埃索美拉唑、阿莫西林和克拉霉素治疗,而对照组患者(n=24)接受雷尼替丁、阿莫西林和克拉霉素治疗.治疗8周后观察临床症状情况,并通过内镜检查,观察溃疡愈合,Hp清除,并比较胃窦部炎症情况.结果 经8周治疗后,发现埃索美拉唑组患者明显改善临床症状(如上腹部疼痛、上腹不适、嗳气),溃疡愈合率和HP清除率明显比对照组升高(P<0.01),胃窦部炎症分级明显降低(P<0.01).结论 埃索美拉唑可有效地缓解Hp相关性DU症状,加速溃疡愈合,清除HP感染,是治疗DU的一种有效方法.

    作者:韩东 刊期: 2008年第09期

  • 茂名市托幼机构食品卫生状况调查

    目的 为掌握茂名市托幼机构食品卫生状况,为制定相应的管理对策,提供指导依据[1]. 方法 对市属92间托幼机构进行随机调查. 结果 卫生许可证持证率为95.65%,从业人员健康证持证率为73.93%.餐饮具消毒合格率为城中村及小型托幼机构较低,与城区及大中型托幼机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1.55,P<0.005;X2=247.2,P<0.005).托幼机构食品卫生状况总体欠佳,卫生设施配备不全,尤其是小型托幼机构;从业人员卫生知识及卫生状况合格率偏低,城区好于城中村,大型好于小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04,P<0.001;X2=19.96,P<0.005).存在食源性疾病和食物中毒发生的隐患. 结论 应全面加强对托幼机构的监管、培训、监测,加强从业人员的健康体检工作.

    作者:麦充志 刊期: 2008年第09期

  • 食管粘膜下肿瘤的内镜下切除术

    目的 探讨消化内镜下切除食管粘膜下肿瘤的方法,并依据临床病理及免疫组织化学表型确定其诊断.方法 自2003-2007年我们对38例食管粘膜下肿瘤进行了内镜下切除,对位于粘膜肌层的肿瘤进行圈套电切或电铲除的方法切除.对超声胃镜确定位于固有肌层的肿瘤做内镜下粘膜下层剥离术(ESD)切除,并对切下的标本进行临床病理学检查和免疫组织化学分析,通过连续切片进行CD34、CDll7、Vimentin、Desmin染色方法观察免疫组织化学表型,术后3个月随访胃镜检查.结果 位于粘膜肌层的26例肿瘤,平均直径为15mm(10~35mm),均一次性完整切除,平均手术时间7min(3~31min);位于固有肌层的12例肿瘤,平均直径为20mm(12~32mm),均一次性完整切除,平均手术时间110min(96~145min),其中1例术后3个月复发,进行第二次ESD手术.免疫组化结果:本组38例CD34为100%阴性,CDll7为100%阴性,Vimentin为81.6%阴性;Desmin为100%阳性(++~+++),均确定为平滑肌瘤.结论 消化内镜下可安全有效地进行食管粘膜下肿瘤切除术,包括源于固有肌层的平滑肌瘤.

    作者:苏鲁;王伟;潘洪珍;赖雪珍;陈晓莉;杨维忠;徐艺华;庞华兰;陈芳;洪梅燕 刊期: 2008年第09期

中国热带医学杂志

中国热带医学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海南疾病预防控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