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湖南省不同类型血吸虫病流行区流行状况横断面调查

杨建洲;文师吾;赵正元

关键词:血吸虫病, 类型, 流行状况, 横断面调查
摘要:目的 调查目前湖南省血吸虫病不同类型流行区的流行状况,为制定科学防治措施提供参考. 方法 于2005年4月份对全省16个不同类型区的流行村的家畜用塑料杯顶管孵化法粪检,11月份进行人群HIA血清学检查,阳性者用kato-katz法粪检. 结果 共调查10 245人,IHA阳性2457人,kato-katz法粪检阳性394人,感染率为3.85%,病人感染度为30.05,人群感染度为2.22;不同类型流行区人群感染率,以洲滩亚型高,山丘型低.男性均高于女性,洲垸亚型和垸内亚型差异有显著性;各亚型流行区30~50岁年龄段人群人群感染率和EPG较高;洲垸亚型人群感染率和EPG高的是渔民,垸内亚型是商业服务者和民工,洲滩亚型和山丘型是农民.家畜共查578头,粪检阳性101头,阳性率17.47%;家畜感染率洲垸亚型高,垸内亚型低. 结论 湖南省血吸虫病人群感染率近期较以往有所降低,但不同流行地区、性别、年龄、职业的人群感染率和EPG有很大差别.
中国热带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nm23-H1蛋白在鼻咽癌中的表达研究

    目的 研究nm23-H1蛋白在鼻咽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法对30例鼻咽癌患者和22例慢性鼻咽炎患者的鼻咽部组织nm23-H1蛋白表达进行分析. 结果 nm23-H1蛋白在鼻咽癌组中的阳性率为(53.30%)低于慢性鼻咽炎组(90.91%,P<0.05);在鼻咽癌患者中,转移组的阳性率为(40.91%)低于非转移组(87.50%,P<0.05);nm23-H1蛋白表达未显示与患者年龄、性别相关. 结论 nm23-H1蛋白表达可能与鼻咽癌的发生、转移有关;nm23-H1蛋白的表达在鼻咽癌的早期诊断和预后观察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作者:马志超;符生苗;蔡俊宏;邓立群;王一鸣;李冬娜;陈鑫苹;梁茱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3-硝基丙酸预处理对多巴胺神经元生存预后影响的研究

    目的 观察不同3-硝基丙酸(3-Nitropropionic acid,3NP)预处理方式对黑质多巴胺神经元(Dopaminergic neurons,DA)存活能力的影响,寻求3NP预处理保护黑质DA神经元的佳预处理方式. 方法 以6-OHDA为损毁剂建立大鼠在体及离体PD模型.在体3NP预处理组于造模前2h、1d、3d、5d、7d分别腹腔注射不同剂量3NP(10mg/kg、20mg/kg、40mg/kg),观察6-OHDA损毁2周后大鼠的行为学;黑质脑片体系在含0.01mM 6-OHDA的人工脑脊液Ⅱ(ACSFⅡ)中加入不同浓度3NP(0.1mM、0.3mM、0.6mM)共孵育脑片至不同时间点(0、5h、1h、2h、3h).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黑质酪氨酸羟化酶(Tyrosine hydroxylase,TH)蛋白表达. 结果 20mg/kg 3NP预处理的各个时间点均可以显著改善APO诱发PD大鼠的旋转行为;同时3NP可以抑制6-OHDA诱导的黑质TH样免疫反应阳性细胞数减少,其中在离体脑片体系中,0.3mM 3NP预处理1h、2h时间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或P<0.01);在体试验中20mg/kg3NP预处理的各个时间点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其中以3NP预处理3d显著性差异更加明显(P<0.01). 结论 适宜剂量3NP预处理对PD大鼠黑质DA神经元具有保护效应,3NP预处理可能成为延缓DA神经元变性的新策略.

    作者:钟建新;孙圣刚;曹学兵;钟森;陈克强;黄俊杰;黎冠东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159例肾综合征出血热死亡病例分析

    目的 探讨近年收治的肾综合征出血热的死亡原因. 方法 对本组死亡病例159例不同期的并发症及死亡原因进行了分析. 结果 发现休克期死亡3例,少尿期死亡83例,移行期死亡46例,多尿期死亡30例.159例死亡病例均合并有不同的并发症,包括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肺水肿、感染、心衰和水潴留.休克期死亡的3例主要死于消化道出血和顽固性休克.少尿期主要并发症是出血(90.36%)和多脏器功能衰竭(MOF 78.31%),而因此死亡的MOF占54.22%、出血占38.55%.多尿期的主要并发症是出血(60.00%)和感染(20.00%),主要死亡原因与少尿期相同.少尿期与多尿期死亡病例均存在尿毒症,而本组病例并发症的发生与尿毒症有关. 结论 要减少并发症、降低病死率关键问题是要缓解尿毒症,充分透析,以提高肾综合征出血热治愈率及抢救成功率.

    作者:韩文静;许荣放;姚向波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慈溪市沿海居民高血压患病及危险因素调查

    目的 了解慈溪市沿海居民高血压患病情况及其危险因素. 方法 随机抽取了3个沿海乡镇6个自然村(居委会),对15岁以上常住居民1 800人进行询问调查,测量血压、身高、体重和调查盐消耗量. 结果 调查人群高血压标化患病率为25.69%,患病率随年龄增高而升高,35~44岁组递增幅度大;高血压知晓率、治疗率、控制率分别为68.41%、47.49%、27.45%;年龄、体重指数(BMI)、高血压家庭史、日均食盐消耗量、体力活动等是高血压发病的主要危险因素. 结论 慈溪市沿海地区是高血压防治的重点地区,降低BMI、减少日均食盐消耗量是预防高血压发病的重要环节.

    作者:蔡立春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三种药物对体外人芽囊原虫的作用效果观察

    目的 了解甲硝唑、替硝唑和阿奇霉素对人芽囊原虫的作用效果. 方法 从门诊病人阳性粪便中分离出人芽囊原虫,接种到96孔无菌培养板中,实验组加入不同药物浓度的甲硝唑、替硝唑和阿奇霉素,对照组加入无菌生理盐水,应用细胞增殖实验方法检测三种药物对人芽囊原虫的抑制和杀灭作用. 结果 药物作用72h后,甲硝唑、替硝唑和阿奇霉素药物浓度为5μg/ml时相对抑制率分别为5.45%、16.13%和11.23%,光镜下原虫形态发生了改变. 结论 甲硝唑、替硝唑和阿奇霉素对体外人芽囊原虫的生长具有抑制和杀灭作用,替硝唑的作用效果好.

    作者:田春林;万孝玲;刘晓泉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MINE方案治疗难治性侵袭性非霍奇金淋巴瘤的临床研究

    目的 观察MINE方案作为解救化疗方案治疗复发或难治性侵袭性非霍奇金淋巴瘤(NHL)的疗效和安全性. 方法 选取46例复发或难治性侵袭性NHL患者,使用MINE作为解救方案进行化疗. 结果 46例患者各接受了2~6个周期该方案化疗,总的客观有效率为54.4%,完全缓解率17.4%;主要不良反应为骨髓抑制伴感染,均可耐受. 结论 MINE方案是治疗复发或难治性侵袭性NHL安全有效的解救方案之一.

    作者:罗盛;陈怡;俞康;胡旭东;孙岚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164株念珠菌培养与药敏分析

    目的 分析念珠菌感染患者的菌种分离鉴定和药敏试验结果,为临床提供病原学诊断和合理运用抗真菌药物作依据. 方法 采集164例患者的分泌物、排泄物标本分离真菌,疑为酵母样真菌者均采用YBC卡进行鉴定,并对分离出的念珠菌做抗真菌药敏试验. 结果 164株念珠菌共有8个种株,以白色念珠菌为主,占67.1%.各种念珠菌对制霉菌素等9种抗真菌药物均有不同程度的耐药性. 结论 各种念殊菌对临床常用抗真菌药物的敏感性程度明显不同,为合理使用抗菌药物以减少真菌感染,特别是耐药菌株感染的发生提供重要依据.

    作者:卢春生;郑定容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入境东南亚及周边地区人群登革热IgG、IgM检测结果分析

    目的 对入境东南亚人群登革热IgG、IgM检测,以评估入境东南亚人群带来输入性登革热的危险性. 方法 采用ELISA法对2 860名入境东南亚人员检测登革热IgG、IgM抗体. 结果 在2 860名入境人员中发现613名呈IgG阳性,阳性率为21.4%;486名呈IgM阳性,阳性率为17.0%. 结论 入境东南亚人群登革热IgG、IgM抗体阳性率较高,应当加强口岸地区登革热的监测和防控.

    作者:王佃鹏;朱玉兰;黄宗炎;金玉娟;徐云庆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一起饮用水污染引起的感染性腹泻病暴发的流行病学调查

    2006年9月18日~10月8日,海口市秀英区玉喜村发生一起群体性腹泻病事件,经流行病学调查和病原检测,确诊为嗜水气单胞菌污染饮用水引起的其它感染性腹泻病暴发.通过采取消毒饮用水和治疗现症病人、密切接触者预防性服药等措施,有效地控制了疫情,现将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朱庆;林志文;冯福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微柱凝胶技术用于新生儿溶血病诊断的效果评价

    目的 探讨微柱凝胶技术(MGCT)在新生儿溶血病(HDN)中的诊断效果. 方法 采用MGCT对105例HDN患儿进行检测试验:直接抗球蛋白试验;游离IgG抗体试验;放散试验.同时用传统的试管法抗球蛋白试验(代T)作比较. 结果 统计学上两种方法对HDN检出率无显著性差别,但MGCT能检出TCT所不能检出的阴性血样,比代T检测凝集强度高1+~2+. 结论 MGCT能快速准确检测出HDN,具有更高的灵敏度,操作简便,结果可保存.

    作者:廖长征;黄衍锋;许瑞环;叶有玩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深圳松岗2003~2006年劳务工携带HBsAg情况分析

    目的 了解2003~2006年深圳松岗街道劳务工HBsAg检出阳性率,为制定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利用每年的健康检查资料,运用描述性统计分析方法对该人群HBsAg携带情况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2003~2006年对劳务工体检共662 368人,HBsAg阳性54 971人,阳性率8.30%;其中男性受检329 117人,阳性32 722人,阳性率9.94%;女性受检333 251人,阳性22 249人,阳性率6.68%.男性以41~50岁年龄组HBsAg阳性率高(11.32%);女性以31~40岁年龄组HBsAg阳性率高(8.05%).男女性别间HBsAg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 结论 本调查结果松岗街道外来劳务工HBsAg阳性率低于1992年全国乙型肝炎调查的广东省和全国的平均水平.在以后的防制工作中,要继续积极推行以接种乙肝疫苗为主的综合性防制措施.

    作者:唐国成;陈夏明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调节T细胞与感染

    近年来调节T细胞(Treg细胞)成为免疫学研究的热点问题.这些研究大部分集中于自身免疫病、移植免疫及抗肿瘤免疫领域,对于调节T细胞在针对抗感染免疫反应中作用的认识仍然有限.本文总结了目前在各种类型感染性疾病研究中对Treg的认识,并讨论了其在感染过程中可能发挥的作用.

    作者:詹东昂;杨超;何生松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鼠疫耶尔森氏菌基因分型的研究进展

    鼠疫是一种典型的自然疫源性疾病,鼠疫菌、宿主、媒介之间保持相对的生态平衡,鼠疫菌的生存繁殖依赖于宿主动物,蚤类寄生于宿主动物,并作为传播媒介使鼠疫菌传播循环于宿主动物之间,从而形成稳定的鼠疫自然疫源性.

    作者:周树武;杨进业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平顶山市不同育龄妇女STD相关知识知晓率调查

    性传播疾病(STD)已被认为是危害人类健康的一组传染病,成为当今世界严重的社会问题和公共卫生问题.近几年我国育龄妇女STD患者数量也呈增长趋势,而育龄妇女感染STD可能将疾病传播给胎儿和(或)新生儿,严重危害了妇女的身心健康[1].为了解育龄妇女对STD相关知识掌握现状及态度,为进一步做好相关的健康教育打下良好的基础,我们于2005年9月对目标人群进行问卷调查.考虑到尊重个人隐私,调查未涉及到有关行为方面的问题.

    作者:王国安;赵晓芳;杜秋艳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海口市小学生体格发育现状分析

    目的 了解海口市小学生体格发育现状,分析造成海口市小学生体格发育不良的发生原因,为学校卫生工作提供科学指导依据. 方法 采用整群分层抽样的方法,共抽取海口市2 569名小学生,用统一的测量工具对身高、体重进行测量;用2000年全国城市儿童年龄身高、年龄体重的平均值加减2个标准差(即(-x)±2s)为评价参数. 结果 被调查的2 569名小学生中,下等身高总检出率为3.65%,其中男童检出率为3.03%,女童检出率为4.47%;男、女童间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下等体重总检出率为4.75%,男童为4.75%,女童为4.74%;男、女童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调查结果表明小学生下等身高及下等体重检出率有随年龄增长而增高趋势. 结论 海口市小学生体格发育水平与全国城市儿童相比,身高和体重仍有一定的差距.需加强学校卫生及儿童保健工作以促进儿童少年健康成长.

    作者:刘良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的血清学检测

    目的 通过对308例呼吸道感染患儿血清肺炎支原体(mp)特异性抗体IgM及冷凝集试验(CAT)的检测,协助临床早期诊断mp感染及早治疗,缩短病程. 方法 对308例呼吸道感染患儿作血清冷凝集试验及用ELISA方法检测其肺炎支原体特异性抗体IgM. 结果 308例受检样品中抗mp-IgM阳性检测结果42例(占13.64%).在42例临床诊断为mp的病例中,血清抗-mp-IgM和CAT均阳性18例;抗-mp-IgM阳性36例,CAT阳性23例.抗-mp-IgM的敏感性为85.7%,冷凝集试验的敏感性为54.8%,抗mp-IgM的敏感性较冷凝集试验高(P<0.05). 结论 临床上同时检测抗-mp-IgM和冷凝集试验可提高mp感染的早期诊断率.

    作者:李盛初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93例手足口病流行病学调查与临床分析

    目的 了解手足口病的流行病学和临床特征,提高对该病的认识,防止爆发流行. 方法 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 结果 6~7月份为该病的高发季节,发病人群主要为1~5岁的散居儿童和幼托儿童.临床表现主要为发热和皮疹,皮疹部位以手、足、口、臀、膝等为主. 结论 除对患儿进行积极的隔离治疗和疫点处理外,有效的健康教育对该病的预防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作者:于雪静;闫静;王皓;宋山英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重症疟疾的分子生物学及其发病机理

    疟疾是由蚊子传播的一种常见和威胁生命的寄生虫病.据2005年世界疟疾报告,全球约有3.5~5亿人口感染疟疾,每年导致100万人死亡,大多数居住在非洲[1].疟疾是我国法定乙类传染病之一,恶性疟疾是疟疾致死的主要原因.

    作者:王丰莲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抗生素在结核病番茄疫苗研究中的应用

    目的 探索卡那霉素(Km)、羧苄青霉素(Carb)和头孢霉素(Cef)在结核病番茄疫苗研究中的应用. 方法 取未转化番茄子叶进行卡那霉素和羧苄青霉素敏感性实验,未转化不定芽进行羧苄青霉素和头孢霉素敏感性实验.转化后的子叶经10.0mg/L卡那霉素筛选后再生的抗性芽,经过第二次筛选再生根. 结果 卡那霉素抑制番茄子叶再生,随着培养基中卡那霉素浓度升高,子叶再生愈伤组织和芽的时间延长,数量减少.当卡那霉素达到10.0mg/L完全抑制子叶再生.以10.0mg/L卡那霉素筛选转化后的子叶,30%形成愈伤组织,13%分化出不定芽.不定芽在10.0mg/L卡那霉素培养基中进行生根筛选,只有少数不定芽萌发出根,生根时间延长,根数减少.两次筛选需要大约2月时间.0~500.0mg/L羧苄青霉素对子叶再生没有影响,可素促进生根,但根粗、短.500.0mg/L头孢霉素促进根生长,根长、细. 结论 卡那霉素选择压以10.0mg/L为宜.不定芽分化阶段宜用500.0mg/L羧苄青霉素,生根阶段宜用500.0mg/L头孢霉素.针对子叶再生愈伤组织和不对芽再生根两次筛选,敏感、快速,节约筛选时间.

    作者:刘凤娟;陈清;俞守义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广东阳江市2001和2006年两次登革热流行特征分析

    目的 分析阳江市2001和2006年两次登革热流行特征,为今后防制工作提供参考. 方法 收集临床个案和疫点流行病学调查资料;病人采血检测登革病毒IgM抗体,用C6/36细胞分离登革病毒,并用单克隆抗体鉴定型别. 结果 阳江市2001年8月初至11月初发生登革热流行流行102d,高峰8上旬~10月中旬,确诊136例,发病率为5.31/10万;2006年6月下旬至9月上旬发生疫情,共流行67d,高峰8月中下旬,确诊22例,发病率0.84/10万;病例的消长情况与当地的蚊媒消长情况一致;8~11月份布雷图指数为0.00~111.00;实验诊断150例,临床确诊8例,从13例病人血标本中分离到11株病毒,均为登革病毒Ⅰ型. 结论 Q阳江市两次流行的登革热病例病情以轻型居多,发病人群以青壮年为主,人群在流行后经过5~6年普遍易感,流行高峰在8~10月,皆发现白纹伊蚊是当地的传播媒介.

    作者:范子凡;李文杰;杨流苗;李诺鸣 刊期: 2007年第03期

中国热带医学杂志

中国热带医学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海南疾病预防控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