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广东省2001~2005年动物鼠疫监测分析

胡杰;梁练;戴广祥

关键词:动物鼠疫, 监测, 广东省
摘要:目的分析广东省2001~2005年动物鼠疫监测结果,评估省内可能发生动物鼠疫的危险因素. 方法对广东省2001~2005年鼠疫疫源地内、外的动物鼠疫监测资料整理统计并进行分析. 结果家栖宿主动物平均总密度6.46%,其中黄胸鼠平均密度3.49%,黄胸鼠是优势种,占总捕获动物的54.42%;野栖宿主动物平均总密度6.30%,黄毛鼠是优势种,占总捕获动物的57.09%;家栖黄胸鼠鼠体蚤平均指数2.26,印鼠客蚤平均指数2.21;野栖鼠鼠体蚤平均指数0.98,伍氏病蚤是优势种,占鼠体蚤的82.37%;病原学和血清学监测均未发现有阳性检材. 结论广东省未发现有鼠疫流行的信息,但宿主和媒介动态存在着不容乐观的因素.
中国热带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生长抑素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效果分析(附52例报告)

    目的观察生长抑素(善宁)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的临床疗效. 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对1997年8月~2005年6月收治的52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在常规禁食、胃肠减压及胰管减压等基础上,使用善得定0.1mg皮下注射,Q6h或Q8h,连续5~10d,观察症状,腹部体症消失时间及血、尿淀粉酶,肝功能恢复正常时间. 结果 52例SAP患者中痊愈8例,显效23例,有效13例,总有效率为82.7%. 结论生长抑素综合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疗效好,无明显不良反应.

    作者:邝子良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球形肺炎的临床X线诊断与鉴别

    目的探讨球形肺炎的X线表现及鉴别诊断. 方法回顾性分析13例经临床治疗、实验室等检查确诊为球形肺炎的X线表现. 结果病变呈球形块状阴影13例,其中8例为椭圆形,5例为圆形;病灶位于右下肺野5例,位于左中肺野4例,位于右上肺野2例,位于左下肺野2例;病变大小在2~8cm之间;球形病变部分边缘模糊,部分边缘清楚;病灶周缘呈充血征;抗炎治疗2~4周,病灶多数有吸收缩小. 结论 X线检查能为球形肺炎患者的病变部位、累及范围、定性诊断提供帮助.

    作者:王辉勇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肾小球肾炎患者血小板参数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肾小球肾炎患者血小板参数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方法分别检测正常健康者、肾小球肾炎患者血小板数(PL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PDW)、血小板压积(PCT). 结果检测组与对照组比较PLT、MPV、PCT具有差异显著性(P<0.01),PDW无明显差异(P>0.05). 结论血小板参数的变化在肾小球肾炎病变的发生、发展中有重要作用,对临床研究肾小球肾炎并发症有较大参考价值.

    作者:罗俊生;黄龙;郑定容;周伟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急性黄疸型肝炎合并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1例

    1 病例资料患者,女,21岁,在校大学生,因乏力食欲不振1周,目黄、皮肤黄4d,于2004年6月16日入院.既往身体健康.入院查:生命体征平稳,一般状态可,精神萎靡,神志清,皮肤巩膜重度黄染,睑结膜无苍白,球结膜无水肿,心肺未见异常.腹平软,肝右肋下未触及,脾左肋下边质软,全腹无压痛,双下肢无浮肿,未见肝掌及蜘蛛痣,病理反射未引出.

    作者:蒋立会;杨霞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晚期妊娠血液流变学相关指标的测定与研究

    目的研究妊娠晚期妇女的血液流变学相关指标变化,预期通过血液流变学来帮助预防早期孕妇发生DIC的可能性. 方法采用LBY-N6K旋转式粘度仪检测66例妊娠晚期妇女及30例非妊娠妇女血液流变学指标. 结果妊娠晚期妇女的红细胞压积、全血粘度、纤维蛋白原与非妊娠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妊娠晚期妇女血浆粘度与非妊娠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红细胞压积是影响全血粘度(150/S、60/S、10/S)主要的因素之一,随红细胞压积的增加而迅速增加,反之则降低.纤维蛋白原是影响血浆粘度的主要因素,但明显升高时才对全血粘度有影响.

    作者:陈斌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对劳教人员应用现代结核病控制策略效果评价

    目的评价在琼山监狱的劳教人员中实施DOTS策略开展结核病防治工作成效. 方法在2002~2004年琼山监狱劳教人员中采取普查和因症就诊相结合的病人发现方式,并对确诊的96例肺结核病人,实行直接面视下的短程督导化疗管理,并分析治疗效果. 结果 2002~2004年监狱劳教人员中初治涂阳肺结核病人治愈率为93.9%,复治涂阳治愈率为83.3%;涂阳病人规律服药率96.7%,涂阴病人规律服药率94.3%. 结论对琼山监狱劳教人员中的肺结核病人实施DOTS管理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作者:陈奕君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梅县2000~2005年农村饮用水质卫生状况分析

    目的查清梅县2000~2005年农村生活饮用水源水质卫生状况,为农村改水防病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采用定期监测与随机抽样相结合的方法,水源水质按<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GB5750-85),依<农村实施<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准则>评价. 结果 3年共抽查1 202例水样,其水源以井水、泉水、河水为主,水质总合格率为62.73%.其中,井水合格率为52.81%,泉水合格率为63.51%,自来水合格率为94.87%,河水合格率为44.12%. 结论梅县水源水质自然本底较好,但农村生活饮用水源水质受到不同程度的自然和人为污染,水源选择、卫生防护等方面还有缺陷.建议加强水源防护及水质净化消毒.

    作者:刘思强;巫卓英;白团兴;熊杏茹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广东信宜市中小学生肺结核病现况调查

    目的掌握中小学生肺结核患病情况,以制定有效的防治措施. 方法对信宜市学校的中学生及中心小学的高年级学生进行胸部χ线透视,发现肺结核可疑者再进行胸部摄片、痰涂片检查,结合临床表现进行诊断. 结果全市共检查137 872人,发现肺结核可疑者68人,确诊活动性肺结核36人,痰涂片阳性14人;肺结核患病率26.11/10万,涂阳患病率10.15/10万.患病规律为年级越高患病率越高,其依次为高中>初中>小学;农村籍学生>城镇籍学生. 结论农村传染源正在逐步向城镇流入,中小学生结核病防治工作不容忽视,加强中小学生结核病防治工作势在必行.

    作者:苏锋;练曰南;叶青;古利雅;杨继东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深圳宝安区托幼机构消毒效果评价

    目的了解宝安区新安街道托幼机构消毒效果质量,促进托幼机构消毒工作规范化. 方法对室内空气(教室、睡房)、物体表面(餐具、水龙头、门把手、课桌、玩具)、工作人员手、紫外线灯、灭菌棉签、使用中消毒剂采样检测,后作检测分析. 结果空气、物体表面、手、紫外线、灭菌棉签、使用中消毒剂检测合格率分别为100.0%、86.6%、70.5%、88.8%、100.0%、98.2%. 结论宝安区托幼机构消毒质量存在一定的差距,需要加强管理,规范托幼机构消毒工作.

    作者:马智超;张震文;张新东;余家麟;叶少辉;周小峰;魏祖光;黄振宇;吴泰顺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NSE和MBP的变化

    目的通过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和髓鞘碱性蛋白(MBP)的测定,了解神经分裂症患者是否存在神经系统损伤. 方法选择79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和29例健康自愿者对照,采用双抗体夹心酶标免疫分析法分别测定其血清中的NSE和MBP.并分别评定入组第1d及第7周后的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 结果患者组NSE和MBP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与PANSS总分减分率呈负相关. 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有可能存在神经系统损伤,且损伤程度可能与疗效有关.

    作者:潘明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冠心病介入检查及治疗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冠心病介入检查的可行性,以评价临床治疗效果. 方法穿刺周围血管,将造影导管送入心脏进行有关检查及治疗. 结果心脏造影能显示病变性质,狭窄程度、畸形解剖部位及病变范围大小,能作出明确诊断及治疗. 结论冠脉造影检查及支架植入术治疗对观察冠状动脉狭窄的部位、病变形态学、血流及冠脉侧支循环有明显优势.

    作者:马生山;丁雪峰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食品中黄曲霉毒素

    目的建立HPLC测定食品中黄曲霉毒素B1、B2、G1、G2含量的方法. 方法采用ALLSPHERE ODS LENGTH 250×4.6mm色谱柱,分析时间18min左右,流动相为乙腈/水(梯度洗脱),流速:1.2ml/min,荧光检测器:激发波长360nm,发射波长440nm. 结果线性关系良好,4种黄曲霉毒素B1、B2、G1、G2的回收率在87.8%~102.1%之间,变异系数2.33%~3.48%, 低检出浓度B1、B2、G1、G2分别为0.20μg/kg,0.05μg/kg,0.20μg/kg,0.05μg/kg. 结论应用高效液相色谱仪检测食品中黄曲霉毒素B1、B2、G1、G2,操作安全、快速、准确度高、精密度好.

    作者:林裕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雨花区村卫生室和个体诊所消毒质量监测分析

    目的掌握长沙市雨花区村卫生室及个体诊所消毒质量情况,查找消毒薄弱环节,为加强医院感染控制工作提供依据. 方法按<消毒技术规范>和<医院消毒卫生标准>对雨花区村卫生室及个体诊所消毒质量进行监测. 结果两种医疗机构消毒总合格率为76.8%,其中村卫生室为68.1%,个体诊所为85.6%,经卡方检验,差异有显著性. 结论雨花区村卫生室和个体诊所消毒工作存在着相当大的问题,尤其是村卫生室消毒效果更差,应切实引起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加强管理、监督和基层医务人员的培训工作.

    作者:李中华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口服心律平与慢心律治疗室性早搏的比较

    目的比较心律平、慢心律治疗高危室性早搏的效果及安全性. 方法将81例室性早搏患者随机分为心律平治疗组42例及慢心律治疗组39例,比较两组疗效及心电图、心脏泵血功能变化. 结果心律平组有效率为59.5%,慢心律组为56.4%,两者无差异显著性(P>0.05).治疗后两组间P-R间期、QRS间期、HR差异有显著性(P<0.05),Q-Tc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均未发生致心律失常作用及死亡事件.不良反应发生率两组对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 结论口服心律平300~600mg/d、慢心律450~600mg/d治疗高危室性早搏均有效、安全,对比差异无显著性.

    作者:王岳屏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雷州市二起甲型流感暴发的流行病学调查

    目的查明雷州市流感暴发流行的原因和传播特征,以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 方法通过流行病学调查,结合临床症状和实验室诊断等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二个疫点甲型流感暴发流行共发生588例,流行时间分别为20d和12d,罹患率为47.7%、48.2%.流行高峰在4月,共发病474例,占发病总数80.6%,以学龄前儿童0~4岁组高,达69.7%,所有病例均无免疫接种史. 结论提高疫情报告及时率和积极推广流感疫苗预防接种是防止流感暴发流行有效手段.

    作者:陈和盛;谢光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咸宁市综合医院老年肺结核误诊原因分析

    目的分析综合医院老年肺结核的误诊原因,提高老年肺结核的诊断水平. 方法运用临床分析方法,对110例误诊的老年肺结核患者进行分析. 结果临床表现以咳嗽、咳痰及消瘦、乏力为主,分别占81.8%和58.2%.X线胸片示病灶表现不典型.大多有合并症和并发症.结核菌素试验阴性率高,占54.6%.痰结核菌检出率明显高于青壮年组. 结论应加强对综合医院医生老年肺结核病诊断知识的培训.

    作者:雷鸣;余奕;周伶俐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心肺复苏预后因素分析及对策

    目的探讨心肺复苏自主循环恢复后影响存活率的相关因素,寻找治疗对策. 方法对2001年3月~2005年12月心跳呼吸骤停,经心肺复苏成功,自主循环恢复,维持6h以上收入病房继续治疗,年龄大于16岁患者的抢救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共59例,存活出院13例,存活率22.03%;心跳呼吸骤停发生地点、开始复苏时间、开始复苏时心律、基础疾病、低血压、复苏后综合征、APACHE Ⅱ评分与心肺复苏自主循环恢复后的预后有着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瞳孔情况、自主循环恢复间期与心肺复苏自主循环恢复后的预后有着极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性别与心肺复苏自主循环恢复后的预后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心肺复苏自主循环恢复后患者的病死率仍高,影响预后的因素包括心跳呼吸骤停发生地点、开始复苏时间、开始复苏时心律、基础疾病、瞳孔情况、自主循环恢复间期、低血压、复苏后综合征、APACHE Ⅱ评分.

    作者:曾琦;李诗阳;谭世峰;劳之勇;麦志惠;邢柏;王日兴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冻干甲肝减毒活疫苗人群接种安全性观察

    目的评价冻干甲肝减毒活疫苗在人群接种的安全性. 方法采用现场实验之流行病学研究方法. 结果 46 039名接种对象中,接种反应率为149.87/10万,症状主要有发热、乏力、皮疹、食欲不振,所有病例出现的身体不适均迅速消失. 结论冻干甲肝减毒活疫苗是一种安全性较高的疫苗,适于人群大规模接种.

    作者:林少杰;张茂棠;陈海玲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杀虫剂复配对淡色库蚊毒力的测定

    目的了解杀虫剂复配对不同抗性品系淡色库蚊的杀灭效果. 方法采用WHO生物测试法,测定了五种杀虫剂两两复配对三种抗性品系蚊虫的增效效果. 结果残杀威+三氯杀虫酯、残杀威+氯氰菊酯、DDVP+三氯杀虫酯三种复配形式对抗残杀威品系蚊虫增效效果较明显.DDVP+三氯杀虫酯、DDVP+氯氰菊酷、残杀威+三氯杀虫酯、残杀威+氯氰菊酯四种复配形式对抗DDVP品系蚊虫增效效果较明显.氯氰菊酯+残杀威、氯氰菊酯+DDVP、DDVP+三氯杀虫酯、残杀威+三氯杀虫酯四种复配形式对抗氯氰菊酯品系蚊虫增效效果较明显. 结论当淡色库蚊产生抗药性后,应用有机磷类或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与拟除虫菊酯类或有机氯类杀虫剂混用,能取得较好的杀虫效果.

    作者:李静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布加氏综合征9例误诊分析

    布加氏综合征是一种血管性疾病,主要是由于肝静脉和/或其出口以上的下腔静脉膜性狭窄或血栓形成引起的一种肝后性的门脉高压症.临床表现主要为腹水、肝大、脾大、静脉曲张、下肢水肿.海南省人民医院自1996年1月~2005年7月共收治布加氏综合征患者20 例,其中首诊误诊9 例,分别诊断为肝炎后肝硬化6例,癌性腹水1例,结核性腹膜炎2例.

    作者:吴晓华;贾杰;吴涛;邱平 刊期: 2006年第04期

中国热带医学杂志

中国热带医学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海南疾病预防控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