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鸿
目的对临床表现或肝胆系统B超检查可疑者进行实验室检测,探讨与血清学和形态学检测的相关联性. 方法韶关市(区)县各医院B超的可疑华枝睾吸虫病人进行ELISA血清学检测及阳性者作粪便检查的结果对照. 结果疑似华枝睾吸虫病者的ELISA阳性为53.34%,ELISA与粪检阳性对照符合率89.10%. 结论在可疑华枝睾吸虫病人中有50%以上为抗体阳性,表明对临床可疑患者进行华枝睾吸虫病人实验室检测是必要的.
作者:陈良贵;邹学华;何丽洁;罗金萍;潘登;陈蔚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评价131碘(131I)治疗25岁以下青少年甲状腺机能亢进症(甲亢)的效果. 方法对213例25岁以下青少年甲亢患者进行131I治疗,随访时间2~8年(平均4.8年),分别记录治疗后患者的疗效、突眼情况、生育能力、子女健康等情况,并作出综合评判. 结果 213例患者中临床治愈126例(59.1%),好转33例(15.5%),未愈8例(3.7%),亚临床甲低21例(9.8%),临床甲低25例(11.7%).98例131I治疗前未育的患者中有66例治疗后有生育,共生育婴儿81个,均健康. 结论 131I治疗青少年甲亢安全、有效,不影响生育能力,可作为二线药治疗青少年甲亢.
作者:黄斌豪;甄作武;陈彩莲;伍日照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支原体、衣原体感染与慢性宫颈炎物理治疗愈后的关系. 方法应用培养法和免疫层析法,对156例慢性宫颈炎物理治疗后愈合不良的妇女和 130例宫颈炎物理治疗后愈合正常妇女的宫颈分泌物进行解脲支原体和沙眼衣原体的检测. 结果愈合不良组156例宫颈分泌物中检测出解脲支原体64例,阳性率为41.0% ;沙眼衣原体51例 ,阳性率为32.7 % ;同时检测出解脲支原体和沙眼衣原体10例,阳性率为6.4 % .愈合正常组130例宫颈分泌物中检测出解脲支原体23例,阳性率为17.7 %,沙眼衣原体3例 ,阳性率为2.3 %;同时检测出解脲支原体和沙眼衣原体0例.两组阳性率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P<0.05) . 结论慢性宫颈炎物理治疗的愈合与宫颈支原体、衣原体感染有关, 物理治疗前应重视对病原体的检查,以提高治愈率.
作者:赵静;郭海燕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检测华枝睾吸虫患者血液Th1/Th2细胞因子水平,探讨华枝睾吸虫病患者细胞免疫功能的变化. 方法选择36例不同感染程度的华枝睾吸虫病患者,采用厚膜涂片法对粪便虫卵进行计数,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液中Th1型细胞因子IL-2和IFN-γ与Th2型细胞因子IL-4,分析细胞因子水平与感染程度的相关性. 结果华枝睾吸虫病患者血液Th1型细胞因子水平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且中度和重度感染患者IL-2显著低于轻度感染患者;Th2型细胞因子IL-4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且重度感染患者显著高于轻度感染者. 结论华枝睾吸虫病患者血液Th1/Th2型细胞因子水平失调,表现为Th1型细胞因子水平下降,Th2型细胞因子水平升高,提示华枝睾吸虫病患者细胞免疫功能低下.
作者:肖桂初;黄维加;刘键;李振华;莫凡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了解和评价揭阳市公共卫生实验室的现状,发现存在问题,研究未来发展新思路. 方法参照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认可准则,通过收集有关资料和走访对揭阳市公共卫生实验室现状进行分析和评价. 结果参照ISO/IEC17925:2005发现揭阳有4个公共卫生实验室各项目均为基本符合,1个实验室有3项不符合,3项基本符合.实验室环境条件存在较多问题;参照<省、地、县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实验室建设指导意见>发现揭阳市公共卫生实验基本上符合要求,但在病原微生物检测方面存在仪器设备落后、检测项目较少,检测速度较慢等情况. 结论揭阳市各公共卫生实验室基本上能满足计量认证所申报项目的检测要求,但普遍存在环境条件简陋、仪器设备落后、检测项目较少的不足.如何克服资金不足,提高检测能力,以应对新形势下疾病预防控制的要求是各公共卫生实验室发展的难点和要点.
作者:谢少斌;史煜曼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甲状腺切除时对相关神经损伤的原因及预防措施. 方法治疗甲状腺肿瘤156例,术中显露喉返神经,行甲状腺腺叶或腺叶加峡部切除治疗原发灶. 结果术后出现暂时性喉返神经损伤1例,喉返神经损伤发生率为0.6%(1/156). 结论熟悉喉返神经的解剖及变异,术中显露喉返神经,是甲状腺肿瘤手术中预防喉返神经损伤的有效方法.
作者:蔡用清;周志焱;汤鹏 刊期: 2006年第04期
2005年3月10日,信宜市怀乡镇大仁村一农民家庭发生严重食物中毒事件,共有10人中毒,其中4人死亡.经流行病学调查、实验室检查,结合临床表现,判定为误食钩吻引起的食物中毒.
作者:刘鸿毅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了解类鼻疽假单胞菌肺炎的临床特点,探讨早期诊断及其治疗. 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1996年1月~2005年12月住院32例类鼻疽假单胞菌肺炎的发病、胸部X线表现、细菌的耐药性及其治疗. 结果患者多见于男性,以农民发病多,临床表现为寒战、发热、咳嗽、咳痰.胸部X线发现肺部病变32例,其中被误诊为肺结核的10例;类鼻疽假单胞菌对抗生素具有多重耐药性,但未发现对亚胺培南的耐药菌株. 结论类鼻疽假单胞菌肺炎临床表现无特殊性,误诊率高,X线可早期发现肺野病变,该病确诊依靠细菌学检测.亚胺培南对类鼻疽假单胞菌敏感,应作为治疗类鼻疽假单胞菌肺炎首选用药.
作者:蔡笃运;贾杰;吴涛;苏林光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保证三效热原灭活剂在使用中的有效氯浓度. 方法配置两组不同有效氯浓度的溶液.一组单独放置,另一组浸泡物品存放,观察有效氯浓度的变化及其影响因素. 结果二组溶液中的有效氯浓度在不同季节、不同存放条件、室温与水温的高低均有明显差异,浸泡物品存放的一组氯浓度变化大于单独放置一组. 结论正确掌握三效热原灭活剂有效浓度的合理配制、变化时间及其影响因素是杀菌去热原的关键.
作者:吴玲;巫凤娇;陈喜珊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建立一种分析河豚鱼中EPA与DHA含量的方法. 方法采用宽口径毛细管色谱柱的气相色谱测定. 结果在0.05~1.0mg/ml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方法回收率EPA为 96.2 %,DHA为92.5%,RSD分别为1.0%和2.2%. 结论本方法操作简单,重现性较好,具有简便、快速、准确的特点.
作者:王臻;赖少阳;汪丽;叶敏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了解宝安区新安街道托幼机构消毒效果质量,促进托幼机构消毒工作规范化. 方法对室内空气(教室、睡房)、物体表面(餐具、水龙头、门把手、课桌、玩具)、工作人员手、紫外线灯、灭菌棉签、使用中消毒剂采样检测,后作检测分析. 结果空气、物体表面、手、紫外线、灭菌棉签、使用中消毒剂检测合格率分别为100.0%、86.6%、70.5%、88.8%、100.0%、98.2%. 结论宝安区托幼机构消毒质量存在一定的差距,需要加强管理,规范托幼机构消毒工作.
作者:马智超;张震文;张新东;余家麟;叶少辉;周小峰;魏祖光;黄振宇;吴泰顺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心肺复苏自主循环恢复后影响存活率的相关因素,寻找治疗对策. 方法对2001年3月~2005年12月心跳呼吸骤停,经心肺复苏成功,自主循环恢复,维持6h以上收入病房继续治疗,年龄大于16岁患者的抢救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共59例,存活出院13例,存活率22.03%;心跳呼吸骤停发生地点、开始复苏时间、开始复苏时心律、基础疾病、低血压、复苏后综合征、APACHE Ⅱ评分与心肺复苏自主循环恢复后的预后有着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瞳孔情况、自主循环恢复间期与心肺复苏自主循环恢复后的预后有着极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性别与心肺复苏自主循环恢复后的预后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心肺复苏自主循环恢复后患者的病死率仍高,影响预后的因素包括心跳呼吸骤停发生地点、开始复苏时间、开始复苏时心律、基础疾病、瞳孔情况、自主循环恢复间期、低血压、复苏后综合征、APACHE Ⅱ评分.
作者:曾琦;李诗阳;谭世峰;劳之勇;麦志惠;邢柏;王日兴 刊期: 2006年第04期
阴道加德纳菌(Gardnerella vaginalis. GV)与女性细菌性阴道病的发病相关.而临床上许多男性非淋菌性尿道炎(NGU)患者排除常见病原体感染患者后,仍有尿道口红肿、有分泌物、尿道刺痒、尿痛等症状而病因不明的患者.为此,通过对男性NGU患者尿道中GV的检测.了解三亚地区男性NGU患者中GV检出率及其相关性.
作者:郑志昂;谢志杰;李毓阳;陈海富 刊期: 2006年第04期
本文分析了医学统计学在医学科研中的重要作用,探讨了在医学统计学教学中,加强对医学生统计思维的培养;采用案例教学;结合科研课题进行应用能力训练,对于培养和提高医学生科研素质和科研实践能力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作者:纪卫东;胡大林;吕嘉春;周志衡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分析普宁市法定传染病疫情网络直报系统运转情况. 方法采用问卷调查和抽查核对的方法,对网络直报的管理和报告质量进行分析. 结果普宁市30家医疗卫生单位均已实现传染病疫情网络直报,抽查570 例传染病个案,报告及时率为78.5%,报告合格率为81.07%,漏报率为4.78%,乡镇卫生院漏报率为7.50%,市直属医院漏报率为0.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47,P<0.005). 结论普宁市法定传染病疫情网络直报系统运转基本正常,市直属医院基本能做到按时限及要求进行传染病网络直报,乡镇卫生院在传染病网络直报工作中存在不少问题,建议进一步建立健全管理体系,加强培训,增加资金投入,确保全市疫情报告系统高效、稳定、持续发展.
作者:林建斌;陈娆饶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研究青少年脑梗死的临床特征及病因学特点. 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对青少年脑梗死的病因、临床表现、病灶等特点予以分析. 结果动态发病47.8%,平均血流速度增快(Vm)达39.4%,动脉粥样硬化及高血压者45.1%,血管炎15.5%,单发性病灶71.8%,大面积病灶18.3%,发生在大脑中动脉者54.9%,存活率91.5%. 结论青少年脑梗死病人多动态发病,单发性病灶多见,常见的病因是动脉粥样硬化及高血压,其次为血管炎,预后好.
作者:郑国俊;宋志彬;朱沛宇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肺癌患者癌组织及血浆中血栓调节蛋白(TM)、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u-PA)和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含量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方法用ELISA法检测42例肺癌患者癌组织及其邻近正常组织浸液和手术前后血浆中TM、u-PA和t-PA浓度. 结果肺癌患者癌组织浸液中的TM和t-PA水平分别为(41.21±17.64)μg/L和(419.7±206.7)IU/L,显著低于癌旁非癌组织的(65.34±23.67)μg/L和(648.5±233.8)IU/L(P<0.01),而u-PA水平则为(387.3±145.5)μg/L,明显高于癌旁非癌组织(136.5±56.7)μg/L(P<0.01);患者术前血浆的TM、t-PA和u-PA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而术后它们浓度则比术前水平明显回落(P<0.01),恢复到接近正常人水平. 结论肺癌症患者体内存在不同程度的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及凝血和纤溶系统的激活,TM、t-PA和u-PA的水平可作为判断病情进展和预后的一个参考指标.
作者:黄伟英;欧超伟;王小梅;吴冬梅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研究部队人员肺结核发病的危险因素. 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设计,通过问卷调查获得相关环境因素的信息,采用SPSS软件进行非条件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计算OR值及95%CI. 结果共152名病例和259名对照纳入分析,单因素分析发现卡介苗接种史及与结核病人密切接触史在病例和对照组中的分布有显著性差异,前者是肺结核发病的保护因素,OR值(95% CI)为0.44(0.29~0.68),后者是肺结核发病的危险因素,OR值(95% CI)为2.12(1.04~4.32).而抽烟、饮酒情况、肉类摄入量、蔬菜摄入量、健身状况等其他因素在两组中分布差异无显著性. 结论卡介苗接种对部队人员结核病发生有显著保护作用,而肺结核病例接触史是一个潜在的危险因素.
作者:刘玮;张芳;赵秋敏;吴晓明;张翠英;田磊;李春芝;张泮河;杨红;曹务春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观察经过围手术期处理对甲亢心患者手术治疗的疗效. 方法通过术前系统的抗甲状腺药物、强心、利尿及术前强化治疗,术前使病人甲亢症状被控制,T3、T4正常,心功能改善. 结果本组25例病人顺利通过手术治疗,术后甲亢无复发,心功能比术前明显好转. 结论良好的围手术期处理提高了甲亢心患者甲亢手术的安全性,提高手术治疗甲亢心的治愈率.
作者:林森;刘霏;李秀南;黄永善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了解重症监护病房爆发流行的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谱特征及其同源性,为临床防治提供依据. 方法 4株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分离自外科重症监护病房(SICU)的感染患者,采用E-TEST检测药物的MIC值,肠杆菌科基因组内重复一致序列聚合酶链反应(ERIC-PCR)进行克隆株的DNA分型. 结果 4株菌除对头孢哌酮/舒巴坦复合制剂的MIC值较低外,对头孢菌素类、氨基糖甙类和氟喹喏酮类等抗菌素均显示出了较高水平的多重耐药性;DNA分型证实为同一克隆株. 结论本组鲍曼不动杆菌为多重耐药株,同一克隆株在不同感染个体间的相互传播导致了本次医院内感染的流行.
作者:陈求刚;罗兰;廖康 刊期: 2006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