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臻;赖少阳;汪丽;叶敏
目的了解新会区生产的粮食制品中甲醛含量本底值. 方法采用食品中甲醛次硫酸钠的测定方法测定新会区14间粮食制品生产厂生产的米、面制品甲醛含量. 结果 103份样品中有71份样品检出甲醛,检出率为69.9%,检出样品中甲醛含量为1.0~4.5 mg/kg. 结论新会区粮食制品中甲醛含量的本底值为低于4.5 mg/kg.
作者:徐灼均;陈国荣;赵伟良;林小葵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研究加味小柴胡汤对刀豆蛋白A所致肝损伤的保护作用. 方法以ConA致肝损伤动物为模型,观察小鼠ALT、AST、肿瘤坏死因子(TNF-α)、小鼠干扰素γ(IFN-γ)、肝组织病理学的变化,探讨加味小柴胡汤保护肝损伤的作用和机理. 结果加味小柴胡汤能降低小鼠ALT、AST及TNF-α、IFN-γ水平,改善肝组织病变. 结论加味小柴胡汤对ConA所致肝损伤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凋亡及免疫调节有关.
作者:谢斌;张奉学;杨子峰;刘妮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研究沙眼衣原体(Ct)和生殖道支原体(Mg)感染与盆腔炎症性疾病(PID)的关系. 方法收集162例PID患者和110例健康妇女的宫颈脱落细胞,用PCR法进行Ct和Mg检测. 结果 PID患者中Ct、Mg和Ct+Mg检出率分别为29.6%、15.4%、11.1%,而对照组分别为6.4%、5.5%、2.7%,两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1~0.05);在PID患者中,20~30岁年龄组者的CT和Mg检出率明显高于>30年龄组(38.2% vs 22.1%, 21.1% vs 10.5%;P<0.05),但Ct+Mg检出率在二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5.8% vs 9.1%,P>0.05). 结论 PID发病可能与Ct和(或)Mg感染有关,Ct和Mg诊治应引起高度重视.
作者:蔡昌金;梁连辉;吴昌辉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血浆同型半胱氨酸(tHcy)水平与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发生以及临床分期的相关性. 方法检测51例健康人(control,CON组)和76例2型糖尿病患者(按照24h尿白蛋白排泄率分组为无糖尿病并发症组和早期糖尿病肾病组和临床糖尿病肾病组)的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比较各组间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 结果糖尿病患者组的血浆tHcy水平为(11.85±7.79)μmol/L高于CON组(7.59±1.23) μmol/L,(P<0.01);无糖尿病并发症组血浆tHcy水平为(8.66±2.66)μmol/L;早期糖尿病肾病组血浆tHcy水平为(13.48±3.36)μmol/L;临床糖尿病肾病组组血浆tHcy水平为(25.50±12.41)μmol/L.各组间tHcy水平均有差异极为显著性(P<0.01). 结论糖尿病患者血浆tHcy水平高于CON组,而且随着病程的发展,血浆tHcy水平呈上升趋势,血浆 tHcy水平可以作为监测DN发生、发展的一个指标.
作者:李仲笑;李时英;温志刚;骆连妹;李健雄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了解在校大学生浅部真菌感染发病情况,制定适当的防治措施. 方法对在校大学生进行头癣、体癣、花斑癣、股癣、手足鲜、甲癣的专项检查. 结果 04级在校学生浅部真菌感染者占体检人数15.43%,其中男性感染者占体检人数13.81%,女性感染者占体检人数16.50%;05级在校学生浅部真菌感染者占体检人数10.59%,其中男性感染者占体检人数10.89%;女性感染者占体检人数10.42%. 结论在校大学生是浅部真菌感染的高发人群,浅部真菌感染与性别无关,主要与个人卫生习惯、环境条件和是否共用木盆、鞋袜、衣服等因素有关.
作者:吴文其;蔡葵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研究妊娠晚期妇女的血液流变学相关指标变化,预期通过血液流变学来帮助预防早期孕妇发生DIC的可能性. 方法采用LBY-N6K旋转式粘度仪检测66例妊娠晚期妇女及30例非妊娠妇女血液流变学指标. 结果妊娠晚期妇女的红细胞压积、全血粘度、纤维蛋白原与非妊娠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妊娠晚期妇女血浆粘度与非妊娠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红细胞压积是影响全血粘度(150/S、60/S、10/S)主要的因素之一,随红细胞压积的增加而迅速增加,反之则降低.纤维蛋白原是影响血浆粘度的主要因素,但明显升高时才对全血粘度有影响.
作者:陈斌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研究蜂胶对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作用. 方法依据卫生部2003年版<保健食品检验与评价>方法进行检测. 结果蜂胶能促进小鼠的脾淋巴细胞增殖和转化作用、提高小鼠抗体生成细胞数和血清溶血素水平、促进小鼠单核-巨噬细胞的碳廓清和腹腔巨噬细胞的吞噬能力、能促进小鼠的迟发型变态反应、具有增强免疫力功能作用. 结论蜂胶具有增强免疫力功能的作用.
作者:谭宗艳;李彬;王彦武;刘荣珍;李凤文;梁慧莉;马宇燕;黄超培 刊期: 2006年第04期
临床上对重症呼吸衰竭常用的治疗措施是机械通气.机械通气在改善肺通气功能、纠正缺氧的同时,可减少呼吸肌的功耗,但对于感染严重、气道分泌物多且粘稠的患者,虽经呼吸机的雾化、湿化,仍难达到理想效果.以纤维支气管镜对13例机械通气的重症呼吸衰竭患者进行支气管肺灌洗术,达到了较好的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石慧芳;吴少芳;何海武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观察腹腔镜手术麻醉中行过度通气时血流动力学及血气变化. 方法 30例胆石症及妇科病人随机分为过度通气组(Ⅰ组)和常规通气组(Ⅱ组).分别于人工气腹前、气腹后10min、30min、1h和术毕测定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心率(HR)、收缩压(SBP)、动脉血氧分压(PaO2). 结果Ⅰ组气腹后PaCO2逐渐升高,但仍在正常生理范围内,HR、SBP无明显变化(P>0.05);Ⅱ组气腹后PaCO2升高超出正常范围,HR、SBP升高明显(P<0.05). 结论腹腔镜手术麻醉时,气腹前行过度通气,有利于病人血流动力学稳定.
作者:吴坤后;周德华;陈太卫;严兴福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心肺复苏自主循环恢复后影响存活率的相关因素,寻找治疗对策. 方法对2001年3月~2005年12月心跳呼吸骤停,经心肺复苏成功,自主循环恢复,维持6h以上收入病房继续治疗,年龄大于16岁患者的抢救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共59例,存活出院13例,存活率22.03%;心跳呼吸骤停发生地点、开始复苏时间、开始复苏时心律、基础疾病、低血压、复苏后综合征、APACHE Ⅱ评分与心肺复苏自主循环恢复后的预后有着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瞳孔情况、自主循环恢复间期与心肺复苏自主循环恢复后的预后有着极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性别与心肺复苏自主循环恢复后的预后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心肺复苏自主循环恢复后患者的病死率仍高,影响预后的因素包括心跳呼吸骤停发生地点、开始复苏时间、开始复苏时心律、基础疾病、瞳孔情况、自主循环恢复间期、低血压、复苏后综合征、APACHE Ⅱ评分.
作者:曾琦;李诗阳;谭世峰;劳之勇;麦志惠;邢柏;王日兴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了解重症监护病房爆发流行的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谱特征及其同源性,为临床防治提供依据. 方法 4株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分离自外科重症监护病房(SICU)的感染患者,采用E-TEST检测药物的MIC值,肠杆菌科基因组内重复一致序列聚合酶链反应(ERIC-PCR)进行克隆株的DNA分型. 结果 4株菌除对头孢哌酮/舒巴坦复合制剂的MIC值较低外,对头孢菌素类、氨基糖甙类和氟喹喏酮类等抗菌素均显示出了较高水平的多重耐药性;DNA分型证实为同一克隆株. 结论本组鲍曼不动杆菌为多重耐药株,同一克隆株在不同感染个体间的相互传播导致了本次医院内感染的流行.
作者:陈求刚;罗兰;廖康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东莨菪碱佐治小儿支气管肺炎的临床疗效. 方法将125例小儿支气管肺炎病人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72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东莨菪碱0.01~0.03mg/kg/次,qd;对照组(53例)给予常规治疗. 结果治疗组在症状消失、肺部罗音消失、住院天数减少几方面均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东莨菪碱佐治小儿支气管肺炎疗效显著,疗程短,无明显副作用.
作者:温鸿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了解大亚湾区个体诊所的消毒情况,为制定诊所消毒措施提供依据. 方法采集辖区内12间诊所使用中消毒剂、物体表面样本并送实验室检测. 结果使用中消毒剂合格率较高,达到95.45%,而物体表面污染状况比较严重,且布局不够合理,个别诊所没有使用高压消毒装置. 结论加强对该地区个体诊所的消毒管理工作是非常必要的.
作者:管辉岳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冠心病介入检查的可行性,以评价临床治疗效果. 方法穿刺周围血管,将造影导管送入心脏进行有关检查及治疗. 结果心脏造影能显示病变性质,狭窄程度、畸形解剖部位及病变范围大小,能作出明确诊断及治疗. 结论冠脉造影检查及支架植入术治疗对观察冠状动脉狭窄的部位、病变形态学、血流及冠脉侧支循环有明显优势.
作者:马生山;丁雪峰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肾小球肾炎患者血小板参数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方法分别检测正常健康者、肾小球肾炎患者血小板数(PL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PDW)、血小板压积(PCT). 结果检测组与对照组比较PLT、MPV、PCT具有差异显著性(P<0.01),PDW无明显差异(P>0.05). 结论血小板参数的变化在肾小球肾炎病变的发生、发展中有重要作用,对临床研究肾小球肾炎并发症有较大参考价值.
作者:罗俊生;黄龙;郑定容;周伟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观察小剂量甘露醇对肾功能的影响与患者年龄的关系. 方法回顾性调查了不同年龄颅内高压患者1 177例使用小剂量甘露醇后,肾功能的损害情况. 结果共有130例患者发生肾功能受损,随年龄增长,肾功能受损发生率明显上升(P<0.01),肾功能受损程度明显加重(P<0.01),肾功能受损时甘露醇所用剂量明显减少(P<0.01). 结论小剂量甘露醇可致肾功能受损,其发生及对肾功能损害的程度与年龄明显相关.
作者:罗巍;方长庚;陈俊东;曾小茹;姚伟平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分析近9年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药物敏感度的变化,以指导临床合理用药. 方法对海南省人民医院1996~2004年临床分离的272株MRSA进行了9种抗菌药物的 MIC测定. 结果 MRSA对常用9种抗菌药敏感度,除万古霉素外,均逐年下降,达60%以上的敏感度的药物仅有阿米卡星. 结论监测MRSA对抗菌药物敏感度的动态,不仅可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而且可减少耐药株的产生.
作者:贾杰;苏林光;莫成锦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血脂在不同人群中的表现. 方法对高血脂、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及动脉硬化患者和健康者进行脂类多项指标的测定分析. 结果冠心病及动脉硬化组apoA和HDL明显低于其他组,而apoB及TG、CH明显高于其他各组(P<0.01). 结论血脂多项指标测定有助于以上疾病的诊断及预防急性心脑血管疾病.
作者:孟宪玲;马琳琳;代文辉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观察麦滋林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 方法将47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用麦滋林-S和地塞米松保留灌肠4周,对照组用甲硝唑和地塞米松保留灌肠4周,比较两组的总有效率. 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 92.6%和55.0%,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结论麦滋林-S保留灌肠对溃疡性结肠炎具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作者:曾仕平;蔡笃雄;庄桂凤 刊期: 2006年第04期
近年来,玉溪工业,特别是乡镇企业得到快速发展,工业企业主要以建材、冶金、化工、印刷及五金加工为主,作业工人在生产过程中接触有毒有害的化学物质日益增多,由此引起的急性职业中毒时有发生,且有逐年增多的趋势.
作者:李旭东;尹怡璇;罗玉田;王艳芳 刊期: 2006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