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淑玲
在精神科临床中,经常遇到一些病例,在治疗中,疗效较好,病情稳定,在没有改变药物剂量的情况下,病情突然复发,进入精神病性状态,称治疗中发作.[1]对我院近来30例治疗中发作的病人作一下分析
作者:程尊军;杨秀成 刊期: 2003年第12期
利多卡因是目前国内基层医院应用普遍的一种局部麻醉药,已基本取代普鲁卡因在临床上的应用.
作者:庄广鹏;王志新;许康 刊期: 2003年第12期
目的:验证博乐欣治疗抑郁症的疗效与不良反应.方法:采用博乐欣与阿米替林随机双盲对照治疗抑郁症八周.结果:博乐欣与阿米替林疗效相当(P>0.05),对抑郁症有显著的疗效(P<0.01),但博乐欣见效快,多在一周内显效(P<0.01),且副反应少而轻微(P<0.01).结论:博乐欣治疗抑郁症安全、有效,作用迅速,可作为治疗抑郁症的首选药物,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王健;王希凤;孙红英;王娟 刊期: 2003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儿童少年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特点.方法:对1990年12月至2002年12月在我院住院的87例精神分裂症患儿(年龄<16岁)的病案资料进行分析.87例均符合CCMD-3精神分裂症的诊断标准.结果:发病例数有随年龄增大而增多的趋势.在87例中,65.52%(57例)为慢性起病,在疾病早期均存有非特征性症状.42.53%(37例)存在幻觉,47.13%(41例)存在妄想,68.97%(60例)有意志行为障碍.女性发病率≥12岁组高于<12岁组,存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儿童少年精神分裂症的发病例数随年龄增大而增多,疾病早期存有非特征性症状,≥12岁组的女孩发病率明显高于<12组,年龄越小幻觉妄想症状较少.
作者:李萍;李永国;朱孔香 刊期: 2003年第12期
作者: 刊期: 2003年第12期
为提高计划生育手术质量,减少受术者痛苦,从2002年1月开始我院妇产科与麻醉科合作,开展无痛人流术.采用静脉注射异丙酚以达到镇痛麻醉效果,使病人在全麻状态下渡过手术期,以减少受术者痛苦和预防人工流产综合征的发生,现总结报道如下:
作者:葛菊莲 刊期: 2003年第12期
引导式教育是以中枢神经系统受损导致活动机能失调者而设的一个有效的教育系统.活动机能失调和其它的感知障碍只是中枢神经系统受损后的表征.整体的功能紊乱,可能引致消极、被动的性格,才是其坏的后果.只有透过教育的过程,针对各功能互相影响的关键,让他们学习建立协调的整体功能,发展积极、主动的性格,才是帮助他们的根本方法,中枢神经受损儿童智能与身体的发展是不能切割的,从日常生活程序,从认知沟通的学习都同等重要及互为关联,引导式教育是建立在这套整体的概念指导下的一种训练方法.
作者:曾巧美 刊期: 2003年第12期
吞咽障碍是脑中风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由于患者在脑中风早期存在不同程度的吞咽障碍,进食困难,若不及时有效地进行早期吞咽功能训练,使患者容易引起营养缺乏,抵抗力下降,影响疾病早日康复.因此,我们自2000年以来对56例脑中风吞咽患者早期康复护理,收到良好效果.
作者:徐翠兰;鹿丽华 刊期: 2003年第12期
作者: 刊期: 2003年第12期
精神病患者自杀给家庭社会带来的诸多问题,已成为精神科临床工作关注的重点.我科自1999年12月至2002年11月对68例因自杀而入院的精神病患者进行了护理干预,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袁培云 刊期: 2003年第12期
目的:探讨不同年级男女小学生学习适应性之间的差异.方法:采用儿童学习适应性调查表对小学一至六年级389名学生进行学习适应性评定.结果:二至六年级小学生与一年级小学生学习适应性比较均较差,二年级学生身体适应因子、生活适应因子和学习适应因子均较一年级差;男生生活适应因子和学习适应因子较女生差.结论:小学生普遍存在学习适应性问题,且存在性别差异,应该创造良好环境,使小学生适应学习生活.
作者:郭楚如;吴泽敏;郭少玲;林勇强 刊期: 2003年第12期
我科于2002年6月16日安装了一台合肥恒星HX-7185电解质分析仪,现将日常操作时出现的典型故障及其排除方法介绍如下,以供同行在使用该型号或同档次的电解质分析仪时参考.
作者:刘清萍;陈莹 刊期: 2003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影响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依从性的有关因素,提出相应干预措施,以改善患者的依从性.方法:随机抽取100例缓解期或残留期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采用自拟调查问卷及N-BPRS对患者有关临床资料进行调查.结果:影响缓解期或残留期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依从性的主要因素有:年龄、文化程度、婚姻、病人病情、药物剂量、药物副反应、护士服务质量、护患关系、健康教育方式等.结论:控制病情、减少药物副反应、提高服务质量、改善护患关系、采用有效的健康教育方式是提高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依从性的有效手段.
作者:邢改书;关恒永;张跃兰;马起民;张景彦 刊期: 2003年第12期
缺铁性贫血是体内铁的储存不能满足正常红细胞生成的需要而发生的贫血,消化道肿瘤是其病因之一,但常易被忽略以致漏诊.本文总结了以缺铁性贫血为首发症状的消化道肿瘤65例,现报道如下.
作者:范文闯 刊期: 2003年第12期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暴力伤人的原因和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因暴力伤人而住院的23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临床资料.结果:23例患者造成25人严重后果,其中死亡14人,致残5人,抢救脱险6人.被伤害人中,女性16例(64%),男性9例(36%).与患者密切接触的家庭成员21例(84%),其中母亲7人(28%),妻子5人(20%).所有患者施暴前均处于发病状态,其中20例由妄想、3例由幻觉直接激发.在案发前一周病人出现情绪不稳、紧张不安,烦躁恐惧等不同症状.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在发病期出现的暴力伤人后果十分严重,施暴对象通常为女性家庭成员,尤其是母亲、妻子.患者的暴力伤人多数由幻觉妄想引发,尤其是被害妄想、嫉忌妄想和被控制妄想所引发.病人在施暴前一周同时可出现情绪不稳、紧张不安、烦躁恐惧等不同症状,此时应及时送病人到精神病医院诊治或住院治疗.家庭和社会要密切配合,大限度地防止病人暴力伤人.
作者:陶建荣 刊期: 2003年第12期
阿尔采末氏病(ALZHEIMERS DISEASE、A D)是一种损坏神经元和大脑信息传递系统的慢性,渐进性的疾病,主要临床相为痴呆综合征.现将在本院收治的一列AD兼多种临床表现病案报导于下,以求温旧知新,通过分析性讨论,进一步提高我们基层医务工作者的理论水平.
作者:张伟雄 刊期: 2003年第12期
目的:研究影响首发精神分裂症的复发因素.方法:对163例首发精神分裂症出院3年内,每年随访,分析复发原因.结果:发现导致分裂症复发的主要危险因素与起病形式、家族史、个性、社会支持、服药依从性等有关.结论:精神分裂症复发因素很多,应及早预测和干预.
作者:丛小兵 刊期: 2003年第12期
引导式教育是匈牙利Peto教授融汇他个人对神经学、心理学、教育及康复等广泛知识,加上他对艺术的浓厚兴趣,为中枢神经系统受损的成人及儿童在1945年创立的一种综合治疗法.1960年引导式教育由治疗师Cotton夫人介绍到英国.
作者:范篆玲;陈瑛;弓月娥 刊期: 2003年第12期
目的:比较奎硫平和氯氮平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将符合入组标准的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62例随机分为奎硫平组和氯氮平组,分别进行8周系统治疗,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韦氏成人智力量表(WAIS-RC)和临床记忆量表(CMS)进行检查,评估其疗效和对认知功能的影响.结果:脱落3例,59例患者在8周治疗后PANSS总分明显下降(P<0.01),两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奎硫平组的WAIS-RC、CMS总分均明显高于氯氮平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奎硫平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明显好于氯氮平.
作者:李丛梅;郭立 刊期: 2003年第12期
精神科暴力行为,是指精神病人在精神因素或精神症状的影响下,突然发生的针对自己和他人的暴力行为.暴力行为一旦发生,就给病房管理带来困难,同时也严重影响着病人及护理人员的安全.为此进行有效的护理干预,减少或防止暴力行为的发生,是精神科护理工作中的重要任务.为了进一步探讨暴力行为的相关因素,对36例发生暴力行为的病人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护理干预对策.
作者:孙淑玲 刊期: 2003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