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可轩;李忠贤;唐会林
目的:探讨导乐分娩配合GT-4A导乐分娩镇痛仪在阴道分娩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足月妊娠拟阴道试产孕妇240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导乐组及硬膜外组,每组80例。导乐组给予全程导乐分娩配合GT-4A导乐分娩镇痛仪分娩,硬膜外组给予硬膜外麻醉镇痛分娩,对照组给予传统方式分娩。比较三组产妇产程时间、各产程疼痛程度、剖宫产率、新生儿评分及产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导乐组与硬膜组产程时间明显缩短,疼痛程度明显减轻,剖宫产率明显降低,新生儿Apgar评分明显提高,产后并发症明显降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导乐组干预效果优于硬膜组,两组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导乐分娩配合GT-4A导乐分娩镇痛仪能有效降低患者分娩疼痛,改善无痛分娩质量,减轻无痛分娩术后并发症,提高分娩质量,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任晓娅;刘艳云;田亚菊;张芳;牟岩涛;韩娜;贾艳君 刊期: 2015年第06期
肝脏超声造影是指将微气泡注入血管内,以提高血管内声压的反射系数,在造影剂到达部位产生明显高于组织回声的非线性谐波,从而获得明显对比效果的声像图。超声造影过程中护理配合如何可直接影响造影效果和超声诊断的准确性,本文旨在总结28例超声造影护理配合的体会。
作者:韩英;王东林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研究阿托伐他汀和葛根素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期间对其血清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1~12月我院神经内科收治的12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法分成A组与B组,每组各64例,A组口服阿托伐他汀治疗,B组使用葛根素注射液治疗,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血脂、血清炎症因子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等指标变化。结果 B组的治疗有效率为98.4%,显著优于A组的89.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治疗后的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及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水平均较A组降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治疗后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与斑块面积均低于A组治疗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阿托伐他汀疗效比较,葛根素注射液治疗效果更确切,抑制血清炎症因子效果更显著,可以明显降低血脂水平及有效逆转颈动脉粥硬化。
作者:王锋;张素雅;朱瑾;郭思思;周叶;朱静嫣;胡春梅;孙姬 刊期: 2015年第06期
乳糜胸是一种少见但重要的临床疾病,病因复杂,如治疗不当,可导致人体代谢功能紊乱,出现营养不良和免疫功能障碍,甚至导致死亡,进一步认识这种少见疾病对于临床工作者至关重要。本文就乳糜胸的病因、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的近研究做一综述。
作者:何彦侠;薛兵;赵淑敏;刘领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观察膝关节绒毛结节性滑膜炎应用关节镜下滑膜切除术,术后辅助中药治疗的疗效。方法我科在2008年1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确诊膝关节绒毛结节性关节炎患者24例,均给予关节镜下滑膜切除术,术后应用中药辅助治疗。术后定期随访3~54个月(平均24.2个月),以Lysholm膝关节评分标准评价患者术前及后一次随访时关节功能。结果24例患者术前Lysholm评分为(55.12±6.14)分,后一次随访Lysholm评分为(85.12±5.11)分,经配对t检验显示,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653,P<0.05)。结论应用关节镜彻底切除病变滑膜,术后辅助中药治疗是治疗膝关节绒毛结节性滑膜炎的有效方法。
作者:刘小涛;龚泰芳;孙景东;谢易;邰云燕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分析下颌第二磨牙远中邻面龋的状况,进一步了解其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2年12月1日至2014年3月1日来我院口腔科治疗的246例(468颗牙)患者,观察所有患者出现下颌第二磨牙远中邻面龋的情况,根据年龄进行分组,>31岁者为A组123例,共234颗牙,≤31岁者为B组123例,共234颗牙。A组中男性145颗,女性89颗,左侧119颗,右侧115颗。B组中男性134颗,女性90颗,左侧123颗,右侧111颗。观察两组患者导致龋坏的因素。结果 A组234颗牙中患龋数175颗(74.79%),阻生齿数目135颗,B组234颗牙中患龋数115颗(47.01%),阻生齿数目79颗,两组患者第二磨牙远中邻面龋比较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A组234颗牙中年龄31~41岁者115颗,患龋数34颗,患龋率为29.57%,≥41岁者的119颗牙中患龋数57颗,患龋率为47.90%,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B组21~31岁者的118颗牙中患龋数38颗,患龋率为32.20%,<21岁者116颗牙中患龋数38颗,患龋率为32.76%,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46例患者中108例对口腔卫生要求高,发生下颌第二磨牙中邻面龋的概率为11.11%(12/108),138例对卫生要求不高者发生下颌第二磨牙中邻面龋的概率为31.88%(44/138),两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下颌第二磨牙远中邻面龋与第三磨牙的位置有关,下颌第二磨牙远中邻面龋与年龄有关,且男女比例略有差异。
作者:许晓虎;蒲昀;谢雨辰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比较双钢缆缝扎固定和AO钢丝张力带固定治疗髌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探讨更加有效、可靠的治疗方案。方法 AO钢丝张力带组54例,双钢缆缝扎组40例,平均随访28.6个月。比较两组病例手术时间、出血量、骨折临床愈合时间,根据Bostman髌骨骨折评价标准评判治疗效果。结果双钢缆缝扎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钢丝张力带治疗组(P<0.05),两组患者的骨折愈合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Bostman髌骨骨折疗效评价标准双钢缆缝扎组明显优于钢丝张力带治疗组(P<0.05)。结论双钢缆缝扎治疗髌骨骨折具有操作简单、固定牢靠、适用性广、关节功能恢复满意等优点,是值得推广的治疗方法。
作者:范磊;袁同洲;黄野;魏新程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分析重症手足口病致心功能不全的超声心动图结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月至2014年9月收治的46例重症手足口病患儿,将其作为研究组,另选取我院同期收治的30例一过性发热患儿作为对照组,运用GE Vivid 7彩色超声仪对两组患儿进行心脏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检查,然后对两组患儿的年龄、心率、血糖、高血糖发生情况及三维超声心动图测量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研究组中心功能Ⅲ期患儿的心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Ⅱ期和Ⅲ期患儿的高血糖发生率分别为30.0%(3/10)、50.0%(4/8),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中心功能Ⅱ期患儿的室壁运动积分(WMSI)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Ⅲ期患儿的脉搏输出量(SV)、心排出量(CO)、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舒张期早期峰值速度/晚期峰值速度(Ve/Va)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 WMSI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Ⅳ期患儿的SV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重症手足口病致心功能不全的超声心动图结果能够将有效的依据提供给临床对患儿预后的评价,值得临床充分重视。
作者:宁浩杰;韦德湛;陈洁莹;张吧凤;何凌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比较后路短节段与长节段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82例胸腰椎爆裂性骨折分为Ⅰ组(40例)与Ⅱ组(42例),两组患者分别行后路短节段与长节段椎弓根螺钉固定。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前后Cobb角、椎体前缘高度、Cobb角矫正丢失度、椎体前缘矫正丢失度、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的差异。结果Ⅱ组患者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显著多于Ⅰ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1周Cobb角及椎体前缘高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Ⅱ组患者的Cobb角矫正丢失度及椎体前缘矫正丢失度显著优于Ⅰ组(P<0.05);两组术后1周及1年VAS评分显著减少,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后路短节段与长节段椎弓根螺钉固定均为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有效手段,但后者在后期椎体恢复及矫正丢失方面更为理想。
作者:盛雷;莫臣强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休克患者血清乳酸及乳酸清除率的变化,并评估其对患者预后及转归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本院2012年1月至2014年6月收治的80例休克患者,分为乳酸正常组(<2.0 mmol/L)46例和乳酸组(≥2.0 mmol/L)34例;低乳酸清除率组(<10%)35例和高乳酸清除率组(≥10%)45例;生存组65例和死亡组15例。检测血清乳酸和乳酸清除率,并对各组患者进行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APACHEⅡ评分),记录机械通气及病死例数。结果乳酸组、低乳酸清除率组及死亡组患者的APACHEⅡ评分分别为(24.45±4.71)分、(25.44±6.02)分和(25.04±6.17)分,均高于乳酸正常组、高乳酸清除率组和生存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乳酸组和低乳酸清除率组患者机械通气和死亡率分别为23.53%(8/34)、14.71%(5/34)和25.71%(9/35)、14.29%(5/35),均高于乳酸正常组和高乳酸清除率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死亡组患者24 h、48 h乳酸浓度分别为(11.62±4.05) mmol/L和(14.62±2.88) mmol/L,均高于生存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死亡组患者乳酸清除率为(9.68±3.91)%,低于生存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乳酸及乳酸清除率与休克患者的病情发展和预后密切相关,血清乳酸越高、血清乳酸清除率越低,休克患者病情发展较重且预后较差。动态监测血清乳酸和乳酸清除率对休克患者的治疗和预后的判断及临床治疗指导具有一定价值。
作者:刘可轩;李忠贤;唐会林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观察自拟润便汤治疗少女初潮前后便秘的疗效。方法将42例符合诊断标准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22例,对照组20例,观察组给予口服自拟润便汤治疗,对照组给予口服麻仁润肠丸治疗,疗程均为6周,随访3个月后评定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达81.8%,而对照组仅5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拟润便汤治疗少女便秘有显著的疗效。
作者:冯德魁 刊期: 2015年第06期
肝内胆道结石是临床中常见的多发病,传统肝内胆管结石的治疗多选择开腹行胆总管切开探查取石或合并切肝治疗。近年来,随着电子工程和先进光学设备的的全面发展,加上手术医师经验和操作技术的进步,微创办法治疗肝内胆管结石的手段日趋成熟。经皮肝胆道造瘘(Percutaneous hepato-cholangiostomy,PCH)硬质胆道镜联合碎石设备治疗肝内胆管结石,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术后恢复快的效果[1],但微创并不代表无创,术后胆道出血是经皮肝胆道造瘘碎石取石常见的也是临床医师比较棘手的并发症。本文总结本科室近年来行经皮肝胆道造瘘碎石取石术后出现胆道渗血患者的护理经验,以供临床参考。
作者:王云;陈家诚;陈小菁;邢贻雷;周开伦;李灼日 刊期: 2015年第06期
近年来,干细胞移植技术在心肌梗死的治疗中应用越来越广泛。实验研究发现,靶向超声微泡技术能够有效增强心肌梗死区域局部血管的通透性、提高该区域内相关细胞因子的表达效率、增加梗死区新生血管的形成,从而促进干细胞靶向归巢、改善心功能,提高干细胞移植的成功率。因此,本文通过整理总结相关资料,对将超声联合微泡技术应用于干细胞移植治疗急性心肌梗死过程中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作者:香丽萍;穆玉明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Juxtapapillary duodenal diverticulum,JPDD)合并胆总管结石的诊断及治疗。方法回顾分析近12年来我院收治的17例JPDD合并胆总管结石临床资料。结果17例JPDD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腹痛、发热、黄疸或者胆道感染的病史,其中9例复发胆总管结石在第一次手术后0.5~3年(平均为1.2年)即再次出现胆道结石或胆道感染的症状。所有病例均行手术治疗,治愈出院。术后随访率为76.47%(13/17)。中位随访时间为26个月(3~78个月)。胆总管切开取石的4例随访患者中2例恢复良好,2例患者偶有胆管感染症状发作,经消炎、利胆等治疗后缓解。行胆管空肠Roux-en-Y吻合8例随访患者中2例患者偶感上腹部不适,经对症治疗后缓解,其余患者随访情况良好。结论胆总管结石形成、复发与JPDD有密切联系。胆总管结石的诊治过程中应考虑合并存在JPDD的可能,切忌只顾取石而忽视胆管末端狭窄和畸形的处理。对合并存在JPDD的胆总管结石患者行胆囊切除、胆总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可获得较好疗效。
作者:付文广;黎靖;温剑;莫利峰;叶明新;李秋;淦宇;蒋禹;雷正明 刊期: 2015年第06期
当前肺移植手术面临的主要问题是供体肺的严重缺乏及供体肺的保存技术有限等。本文就供体肺在冷缺血保存期间所遭受的冷缺血再灌注损伤机理及相应的供体肺保存措施进行阐述。
作者:卓帅;刘斌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现场调查在临床病因研究中经常用到,要使结果准确可靠,调查前的科研设计是关键,好的设计方案不但可以达到研究目的,还可以事半功倍。文章较全面地阐述了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方法,调查问卷的设计思路、提问技巧、细则把握,现场调查的质量控制、实施过程中突发情况的处置办法及主持者的体会等,可供类似研究者参考。
作者:周家仍;欧阳范献;周期;欧阳芸;王喜存;王海英;卜平凤;林少芳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结肠癌患者血清中miRNA分子的表达差异,寻找潜在的结肠癌诊断分子标记物。方法以12例正常人血清样本为对照组,采用miRNA芯片技术对12例结肠癌患者血清样本的miRNA表达谱进行分析;随后,扩大患者样本量至40例,扩大对照组样本量至45例,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 (Real-time PCR)技术对差异表达的miRNA分子进行验证分析。结果芯片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结肠癌患者血清miRNA表达谱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其中3条miRNA表达水平上调,21条miRNA表达水平下调;Real-time PCR验证实验结果表明,与对照组比较,结肠癌患者血清中miR-508和miR-502-5p的表达水平明显下调。结论 miR-508和miR-502-5p可作为结肠癌诊断的潜在分子标记物进行开发。
作者:荣维;宋丽芳;朱旭;宋丽萍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通过研究N1~3期乳腺癌患者上肢淋巴结转移情况,为腋窝淋巴结阳性患者在行腋窝淋巴结清扫术(ALND)中的上肢淋巴结保留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45例初诊伴有腋窝淋巴结转移的乳腺癌患者,以纳米碳混悬液行逆行腋窝淋巴结示踪术(ARM),成功显影上肢淋巴结42例,对42例患者均行ALND (包括上肢淋巴结),每例患者检出黑染的上肢淋巴结1~3粒,平均(2±0.9)粒;未黑染的腋窝淋巴结15~37粒,平均(26±6.9)粒。将所有检出淋巴结均送病检以了解上肢淋巴结转移情况及腋窝淋巴结分期情况。结果 N1期患者有26例,其中1例患者上肢淋巴结检出转移癌,N2期患者10例,其中2例上肢淋巴结检出转移癌,N3期患者有6例,其中5例上肢淋巴结检出转移癌。结论 N1~3期乳腺癌患者以纳米碳混悬液行ARM术是可行的,腋窝淋巴结转移癌可以同时合并上肢淋巴结转移,证明两者互有交通,因此N1~3期乳腺癌患者ALND时仅以腋窝淋巴结的病理分期来决定上肢淋巴结保留与否不严谨,需要寻找更加可靠的方法来评估上肢淋巴结保留术。
作者:欧林洋;雷睿文;黄湛;杨传盛;李敏;张凯;陈卓荣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数字化断层融合(TOMOS)技术在口腔有固定金属假牙的颌骨病变中的应用价值,并与多层螺旋CT (MSCT)进行对照。方法回顾分析口腔有固定金属假牙患者的TOMOS及MSCT的影像资料,每组各25例,观察曝光时间、患者受辐射剂量及对病灶的显示情况,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TOMOS组的曝光时间为(0.700±0.050) s,明显少于CT组的(6.267±0.709) s,两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t=7.912,P<0.01);TOMOS组患者受辐射有效剂量为(0.033±0.004) mSv,明显低于CT组的(1.667±0.537) mSv,两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t=11.812,P<0.01);对下颌角及升支病变显示,TOMOS明显优于MSCT。结论 TOMOS检查方法实用、便捷,其辐射剂量不到CT的2%,在有金属假牙者的下颌角及升支病变的检查优势明显,可部分代替CT检查。
作者:梁昌富;李建军;陈旺生;刘富金;王鸿;赵应满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联合缺血修饰蛋白水平(IMA)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68例,根据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将患者分为冠状动脉病变1支组15例、2支组23例及3支组30例,另选取同期在我院体检中心体检的健康人群30例作为健康对照组。检测各组受试者的血浆Hcy联合IMA水平,并分析其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关系。结果四组受试者的血浆Hcy和IMA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Hcy和IMA水平比较中,冠状动脉病变3支组高于2支组,2支组高于1支组,1支组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血浆Hcy联合IMA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密切相关,随着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加重,血浆Hcy联合IMA水平逐渐升高。
作者:王紫监;程光慧;刘雅丽;许小伟;苏维芳 刊期: 2015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