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DWI联合SWI诊断脑外伤后微病灶的临床价值

王强荣;邹莹;王小平;陈进;夏茜

关键词:脑外伤, 扩散加权成像, 磁敏感成像
摘要:目的:探讨弥散加权成像(DWI)联合磁敏感成像(SWI)诊断脑外伤后微病灶的价值。方法收集并分析经临床和影像证实的18例脑外伤后微病灶患者的MRI检查资料,所有患者均在常规扫描的基础上进行扩散加权及磁敏感成像检查。结果18例患者中微梗死5例,脑挫裂伤的微出血17例(其中弥漫性轴索损伤5例);微出血急性期病灶在DWI序列上呈高信号,在ADC图上呈低信号,随后DWI信号降低,ADC信号则相应由低信号转变为高信号,SWI系列上则一直为低信号;微脑梗死病灶在DWI序列上呈高信号,在ADC图上呈低信号, SWI呈稍高信号。结论脑外伤微病灶在DWI及SWI序列上有特征性表现,应作为脑外伤后患者的常规检查。
海南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成人与婴幼儿麻疹临床特点比较

    目的:总结成人与婴幼儿麻疹临床特点,为临床诊治麻疹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收集119例麻疹住院患者临床资料,其中成人66例,婴幼儿53例,分析其流行病学特征、临床特征、实验室结果等。结果与成人组比较,婴幼儿组抗生素使用率高(73.58%vs 19.70%,χ2=34.695,P=0.000),发热后出疹时间较晚[(3.04±1.95) d vs (2.24±1.51) d,P=0.014)],热程更长[(7.87±3.06) d vs (6.09±1.90) d,P=0.000)],肝损害较轻[ALT:(47.36±40.55) U/L vs (92.46±117.55) U/L,P=0.030],肺炎/支气管肺炎发生率更高(39.62%vs 7.58%,P=0.000)。两组患者均痊愈出院。结论成人及婴幼儿麻疹总体病情较轻,预后好,但临床特征有各自特点,尤其婴幼儿肺部感染发生率较高,应高度重视。

    作者:涂波;郭伟;聂为民;秦恩强;周志平;张昕;李丰衣;赵敏 刊期: 2014年第19期

  • 小鼠腹腔巨噬细胞的分离培养与鉴定

    目的:建立一种小鼠腹腔巨噬细胞体外分离培养的简便方法。方法以无血清的RPMI1640培养液灌洗小鼠腹腔,分离获取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在含有10%小牛血清的RPMI1640培养液中培养。通过细胞形态学观察,台盼蓝染色计数细胞活力,瑞氏染色计算纯度,细胞吞噬墨汁颗粒测定其吞噬率,鉴定这些细胞是巨噬细胞。结果本实验获得高纯度的巨噬细胞,具备巨噬细胞的形态特征。结论该方法是一种简便的巨噬细胞体外分离培养方法。

    作者:张淑莉;李素芬 刊期: 2014年第19期

  • 陈旧性心肌梗死合并室内传导阻滞B-型脑钠肽水平变化及对心功能的影响

    目的:探讨陈旧性心肌梗死合并室内传导阻滞BNP水平变化及对心功能的影响。方法连续入选2013年1~11月我院收治的陈旧性心肌梗死患者255例,根据心电图QRS波时限分为室内传导阻滞组57例,非室内传导阻滞组198例。住院24 h内测定BNP水平,两周测定患者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左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高血压、糖尿病、NYHA分级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非室内传导阻滞组比较,室内传导阻滞组BNP水平升高,LVEDD增大,LVEF降低,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陈旧性心肌梗死合并室内传导阻滞BNP过度分泌参与了左室重构,并影响左心功能。

    作者:宗文仓;孔令军;傅向华;曹庆艳;张华新;张立强;张金霞 刊期: 2014年第19期

  • 贺州市妇女人乳头瘤病毒感染疫情分析

    目的:分析贺州市妇女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基因型与年龄分布特点,为HPV预防性疫苗研发及引进提供数据备案。方法采用PCR体外扩增和DNA反向点杂交相结合的DNA芯片技术(PCR-RDB),对2092份宫颈分泌物样本的HPV基因亚型检测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了解本地的HPV感染疫情;同时将受检样本按年龄分为16~25岁、26~35岁、36~45岁、46~55岁、>55岁五组,分析比较不同组之间的感染特点。结果2092例样本中共检出阳性590例,阳性率为28.2%,感染的主要基因型前三位是HPV16、58、52。各年龄组感染阳性率依次为66.9%、23.0%、23.0%、30.0%、28.9%;大多数患者只感染单一基因亚型(75%),感染双重以上基因型的比率在各年龄组的依次是43.4%、19.9%、18.9%、22.1%、21.6%。结论贺州市的HPV流行亚型主要为16、58、52型,各年龄段HPV亚型分布有一定差别,青少年为我市的HPV感染高危人群,青少年人群有接受HPV预防疫苗的充分必要。

    作者:林永恩;任丽萍;蔡奎;刘燕群;冯明 刊期: 2014年第19期

  • 优质护理服务模式在骨科人工关节置换患者护理中应用

    目的:观察优质护理服务模式在骨科人工关节置换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期间我科收治的100例人工关节置换术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的护理,研究组患者则按优质护理服务模式实施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疼痛缓解时间、拆线时间、护理满意度、治疗依从性和并发症。结果研究组患者住院时间、疼痛缓解时间、拆线时间均低于对照组,而护理满意度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治疗依从性明显高于对照组,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科人工关节置换术患者实施优势护理服务模式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降低相关并发症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谢素文 刊期: 2014年第19期

  • 7~18岁超重肥胖人群IgG抗体检测情况分析

    目的:通过检测超重肥胖的儿童青少年人群中14种食物不耐受的IgG抗体的含量,分析食物不耐受与肥胖两者间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0-2013年在我院健康管理中心体检的418名7~18岁儿童青少年,按照身体和体重的测量结果分为体重正常组330例和体重异常组88例,检测其对14种食物不耐受的IgG抗体的含量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体重异常组中的食物不耐受阳性率高达61.4%,而体重正常组则为49.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女孩的食物不耐受阳性率为63.2%,高于男性的47.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重肥胖的儿童青少年人群中存在明显的食物不耐受现象。儿童青少年进行食物不耐受检测为预防和治疗肥胖而制定的饮食方案提供参考依据。

    作者:于海霞;王瑜;林小梅;许贤照 刊期: 2014年第19期

  • 肾移植排斥反应的生物学标志物

    尿毒症是各种肾病终末期的转归,肾移植术是目前治疗尿毒症的佳方案,但由于不同个体免疫组织相容性复合物不同,往往在移植术后发生各种类型的排斥反应,严重影响移植肾的功能和受者的生活质量,所以临床需要一种高特异性、高敏感性的生物学标志物早期预示排斥反应发生的高危性,从而让临床医生能够更改治疗方案,避免移植物的损害。近些年,越来越多的关于这类生物学标志物的研究已经开展。

    作者:吴奥;杨顺良 刊期: 2014年第19期

  • Curcumin联合放射对人结肠癌细胞株HT29的增殖抑制作用研究

    目的:探讨姜黄素(Curcumin, Cur)在放射线诱导的HT29细胞增殖及凋亡中的作用。方法常规培养HT29细胞,经6 Gy放射线照射和(或) Cur处理24 h后,通过MTT比色法分析空白对照组、6 Gy单独照射组及联合处理组(5μmol/L姜黄素+6 Gy组、10μmol/L姜黄素+6 Gy组、20μmol/L姜黄素+6 Gy组) HT29细胞增殖率,采用流式细胞术Annexin V-FITC/PI双染法分析细胞凋亡率,通过Elisa实验评价细胞中半胱氨酸蛋白酶Caspase-3、Caspase-6和Caspase-9活性。结果 Cur和6 Gy联合处理组的细胞增殖率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和6 Gy单独照射组(P<0.05),细胞凋亡率亦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和6 Gy单独照射组(P<0.01);同时,Cur和6 Gy联合处理组细胞中Caspase-3、Caspase-6和Caspase-9活性亦明显高于对照组和6 Gy单独照射组(P<0.05)。结论 Cur可通过促进细胞凋亡相关因子活性,进而诱导HT29细胞凋亡,抑制其增殖,发挥HT29细胞对放射线的增敏作用,此可为结肠癌放射治疗的临床研究提供新的思路。

    作者:毛海姣;张小红;廖遇平;杨振;蒋艳君 刊期: 2014年第19期

  • 低出生体重早产儿宫外发育迟缓的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胎龄≤32周低出生体重早产儿宫外发育迟缓(EUGR)发生率及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纳入126例胎龄≤32周低出生体重早产儿,记录胎龄(超声或出生时成熟度分析数据)、出生时体重、身长、头围、性别、是否低于胎龄儿、是否存在呼吸窘迫综合征、大生理性体重减少率、恢复出生体重的天数、起始肠内喂养时间、完全肠内喂养时间(每天奶量>100 ml/kg·d),37~42周时测定早产儿体重、身长、头围,以体重、身长和头围计,分析EUGR发生率、其危险因素以及适于胎龄儿(AGA)和低于胎龄儿(SGA) EUGR发生率。结果 EUGR组胎龄、出生体重、出生身长、出生头围均低于非EUGR组(均P<0.01),而体重下降率(%)、恢复出生体重时间、起始肠内喂养时间以及完全肠内喂养时间均大于非EUGR组(均P<0.01),SGA比例明显大于非EUGR组(均P<0.05)。以体重、身长、头围计,所有新生儿EUGR发生率分别为47.6%、39.7%和4.8%。总体上SGA宫外发育迟缓率明显高于AGA (均P<0.01)。胎龄、恢复出生体重时间、完全肠内喂养时间与EUGR发生密切相关。结论胎龄、宫内发育迟缓、营养摄入差及呼吸窘迫综合症仍是胎龄≤32周早产儿EUGR发生的危险因素。

    作者:廖文君 刊期: 2014年第19期

  • 内窥镜下微型推刀跖腱膜切断术治疗顽固性跖腱膜炎20例

    目的:探讨顽固性跖腱膜炎(Plantar fasciitis,PF)的临床治疗方法。方法对15例20足顽固性跖腱膜炎患者应用内窥镜下微型推刀行跖腱膜切断术。术前20足均经保守治疗疗效不佳,术前VAS (Visual Analog Scale)评分6~10分,平均7.9分;术后20足均得到随访,随访时间2~6个月(平均4.4个月)。结果术后第3天VAS评分0~2分,平均0.3分。术后7 d内15足跟痛症消失,占75%,术后3个月19足跟痛症消失,占95%。剩余1例患者疼痛敏感性高,随访至术后6个月,跟痛症存在,VAS评分1分。所有术后切口甲级愈合,均无足底内、外侧血管、神经损伤;无明显切口瘢痕形成。结论内窥镜下微型推刀跖腱膜切断术是治疗顽固性跖腱膜炎安全方便有效的手术方法。

    作者:刘全;杨小辉;孔靖;芦慎;陈彬 刊期: 2014年第19期

  • 参麦注射液联合尿激酶溶栓治疗前壁急性心梗临床分析

    目的:观察参麦注射液联合尿激酶溶栓治疗急性前壁心肌梗死(AMI)患者的疗效,并探讨其对患者的心功能等相关指标的影响。方法将我院收治的6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西药(阿司匹林、吗啡、尿激酶、低分子肝素等)进行治疗,观察组则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静脉滴注参麦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溶栓效果、心功能、缺血修饰性蛋白(IMA)、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脑钠肽(BNP)、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及丙二醛(MDA)的水平变化。结果两组患者经溶栓治疗后,其胸痛缓解、ST段回降、心肌酶峰值提前、再通率提高,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心律失常发生率方面比较,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后各组内IMA、CK-MB、BNP、SOD、MDA进行比较,观察组的IMA、CK-MB、BNP、SOD、MDA均呈现不同程度的下降或者上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仅IMA、CK-MB、BNP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间BNP、SOD、MDA水平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的左室舒张末内径、射血分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的心力衰竭、休克、死亡发生率比较差异也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心绞痛发生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常规溶栓治疗基础上加用参麦注射液有利于减少溶栓治疗后的并发症,改善心肌酶指标,改善预后。

    作者:宗秀兰;杜爱芬;赵良梅 刊期: 2014年第19期

  • 牵舌法在帝视内窥镜引导气管插管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探讨牵舌法在帝视内窥镜引导气管插管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择期全麻患者100例,随机分A、B两组各50例。两组均用帝视内窥镜引导气管插管。A组为对照组,用提下颌法插管,B组为实验组,用提下颌加牵舌法插管。结果 A组插管成功42例,插管成功率为84%,用时(31.3±19.8) s,8例失败;B组插管成功48例,插管成功率为96%,用时(19.8±7.8) s;B组插管成功率优于A组(P<0.05),B组插管用时明显小于A组(P<0.01)。A组C-L分级声门显露容易者42例,困难者8例;B组C-L分级声门显露容易者48例,困难者2例。B组声门显露比较容易(P<0.05)。两组并发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牵舌法在帝视内窥镜插管时的应用能够明显减少寻找声门所用时间,提高气管插管成功率,减少插管损伤。

    作者:朱晓军;钱梅花;朱海蓉;陆磊;王兵 刊期: 2014年第19期

  • 两台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检测同型半胱氨酸的比对分析

    目的:探讨同一个实验室内不同的仪器检测同一个项目的结果之间有无可比性。方法依据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NCCLS)EP9-A文件,分别使用ABBOTT I2000和ABBOTT Axsym全自动化学发光仪同时检测40例血清HCY浓度水平,对两种不同检验仪器测定的两组结果进行回归分析和偏倚分析。结果两台仪器测定血清同型半胱氨酸的相关系数(r)为0.9998,回归方程为y=0.9846x-0.0443,在医学决定水平处得预期相对偏差为1.7%、1.6%,两台仪器检测结果之间具有很好的相关性。结论当同一个实验室内有两台仪器检测同一项目时,必须对两种方法检测的结果进行相关性分析和偏倚评估,以确保两台仪器测定同一项目时的结果具有可比性和一致性。

    作者:陆敏 刊期: 2014年第19期

  • 急诊低钠血症176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急诊患者低钠血症发生的病因、诱因及其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76例急诊低钠血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年龄、病因、血清钠浓度、治疗及转归等。结果急诊低钠血症患者死亡12例,死亡率为6.82%。所有患者根据血清钠浓度分为轻度、中度、重度三个低钠组,分别为83例(47.16%)、77例(43.75%)和16例(9.09%),不同程度低钠组平均年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轻度低钠组病死率为0.57%,分别与中度(3.98%)和重度低钠组(2.27%)病死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诊低钠的原发疾病以心脏病并心力衰竭比例大,占36.36%。结论急诊低钠血症中老年患者多见,心脏病并心衰合并低钠血症常见,低钠血症程度与预后相关。

    作者:赵浩淼 刊期: 2014年第19期

  • 老年患者血浆肾素-血管紧张素Ⅱ-醛固酮水平变化与抑郁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探讨老年抑郁患者的血浆肾素、血管紧张素Ⅱ、醛固酮(RAAS)含量的变化与抑郁的相关性。方法从2011年开始来我院进行治疗的确诊老年抑郁患者中抽取34例抑郁患者并应用黛力新对其治疗。分别于治疗前、后采用放射免疫法及化学发光法对其进行血浆肾素、血管紧张素Ⅱ及醛固酮含量的测定。从开始治疗到治疗结束每隔2周对患者的抑郁程度进行1次评定,评定量表选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结果治疗后患者的血管紧张素Ⅱ含量为(174.01±131.19) pg/ml,明显低于治疗前的(435.82±232.80) pg/ml,两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前后的血浆肾素分别为(1.64±0.89) ng/ml与(1.20±0.81) ng/ml,治疗前后的血浆醛固酮分别为(0.22±0.07) mmol/L与(0.22±0.08) mmol/L,两者治疗前后的含量变化不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患者血管紧张素Ⅱ水平的变化与HAMA和HAMD的减分率间的相关系数分别的-0.429与-0.465,其相关关系为负相关,但血浆肾素与血浆醛固酮水平的变化却与HAMA和HAMD减分率间无明显的相关性。结论老年抑郁患者的血浆肾素、血管紧张素Ⅱ以及醛固酮水平之间存在着一定相关关系,且其血管紧张素Ⅱ水平变化与抑郁密切相关。

    作者:李毅;邓小援;胡云南;王文天;许建玲 刊期: 2014年第19期

  • 内外侧肌群-韧带复合体彻底剥离松解术治疗创伤后异位骨化所致肘关节僵硬13例

    目的:评价内外侧肌群-韧带复合体彻底剥离松解治疗创伤后异位骨化所致肘关节僵硬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13例创伤后异位骨化所致肘关节僵硬患者,均采用肱骨内外髁附着肌群-韧带复合体彻底剥离松解术治疗,采用Mayo评分评价患者手术前后的肘关节功能。结果13例患者通过手术治疗后未出现明显疼痛、关节不稳等不良反应,伤口均为Ⅰ期愈合,其中优9例,良2例,中1例,差1例,优良率为84.62%。术后患者的肘关节疼痛、稳定性、日常生活能力、肘关节功能、主动屈伸活动度和功能均优于术前(P<0.05)。而手术前后的外旋活动范围和内旋活动范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创伤后异位骨化所致肘关节僵硬患者实施内外侧肌群-韧带复合体彻底剥离治疗效果显著。

    作者:姜武;李文利;姜亮 刊期: 2014年第19期

  • 基于政府主导的公立医院外部监管模式研究

    本文从医疗服务的特殊性出发,指出公立医院外部监管中政府应当处于主导作用,针对目前政府监管现状及存在问题,提出基于政府主导的公立医院外部监管模式相关建议。

    作者:黄亚新;王长青 刊期: 2014年第19期

  • 海口市老年人口腔健康状况调查分析

    目的:了解海口市老年人的口腔健康状况,为促进口腔健康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海口市三个区767名60~100岁老年人进行口腔卫生知识问卷调查及口腔健康检查。结果海口市60~100岁767名老年人中653人有龋齿,患病率为85.14%,其中男性407例,女性246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704,P<0.001)。牙结石患病率为60.89%(467/767)。竖式刷牙方式及刷牙时间约5 min知晓率为56.19%(431/767),牙病患者及时就医知晓率为42.50%(326/767)。广义线性模型分析,结果表明进入回归方程的因素有年龄、文化程度、个人月收入、牙龈退缩、牙齿疼痛、牙齿松动和口臭。结论老年人口腔健康状况不容乐观,须加强口腔卫生服务及口腔健康宣教。

    作者:刘晓晶;王小丹;余喻连;许晶 刊期: 2014年第19期

  • 苯丙酮尿症患儿智能发育水平研究

    目的:探讨苯丙酮尿症(PKU)患儿早发现、早治疗及治疗依从性对患儿智能发育的影响。方法选取邢台市2002-2012年经新生儿筛查确诊的苯丙酮尿症患儿41例,门诊就诊PKU患儿3例,选用Gesell发育量评估患儿智能发育情况。结果通过新生儿疾病筛查、确诊并早期治疗的37例PKU患儿多数智能发育达到正常水平,但平均发育年龄与实际年龄相比,适应性、语言能区均较落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3个能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虽早期发现但未及时治疗的4例和门诊就诊的3例PKU患儿因治疗较晚,智力发育水平均较差,与早期治疗患儿比较智能发育各个能区均较落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7例早期治疗的PKU患儿中不配合组智能发育各个能区均落后于完全配合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上,PKU患儿病情影响因素较多,医护人员要根据患儿实际情况采取有效方法治疗,治疗时家长的配合能够有效地降低患儿智能水平发生率。

    作者:杨丽珍;李荣 刊期: 2014年第19期

  • 全髋置换与髋关节表面置换治疗老年低龄髋关节疾病近期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全髋置换与髋关节表面置换治疗低龄髋关节疾病患者的近期疗效。方法选择本院收治的低龄髋关节疾病患者70例,其中31例行髋关节表面置换术(表面置换组),39例行全髋关节置换术(全髋置换组),观察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输血情况及术后并发症情况,术前及术后6个月采用Harris评分评价患者髋关节功能改善情况。结果全髋置换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明显短于髋关节表面置换组(P<0.05),两组术中出血量、输血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髋关节功能评分均较术前明显升高(P<0.05),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调查结果显示,髋关节表面置换组屈曲、外展活动度明显高于全髋关节置换组,内收、外旋活动度明显低于全髋关节置换组(P<0.05);两组后伸、外旋活动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髋置换与髋关节表面置换治疗低龄髋关节疾病患者短期疗效相似,两者均能有效改善髋关节功能,而髋关节表面置换在保留骨量及恢复患者运动功能方面有一定优势,可在相对低龄患者中推广。

    作者:姜新海 刊期: 2014年第19期

海南医学杂志

海南医学杂志

主管:海南省卫生厅

主办:海南省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