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黎鳌烧伤医学基金第二次颁奖

关键词:烧伤, 医学
摘要:
中华烧伤杂志相关文献
  • 内毒素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形态和功能-的影响

    目的研究内毒素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形态和功能的影响,探讨内毒素对血管内皮细胞的激活全身性炎症反应、脓毒症、多器官功能衰竭中的作用.方法以体外培养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为模型,应用倒置显微镜观察内毒素对HUVEC形态的影响;ELISA双抗夹心法测定IL-6的含量;应用免疫荧光染色法,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观察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1)的表达.结果内毒素可明显改变HUVEC的形态,使其发生长梭状变形.刺激HUVEC分泌IL-6的小剂量为1ng/ml,呈剂量依赖性增加,8 h达高峰.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观察结果显示,LPS 10ng/ml与HUVEC作用24 h后,ICAM-1在核膜及细胞膜的表达都明显增强.结论内毒素可明显改变HUVEC的形态和功能,对增加血管通透性,促进白细胞粘附,在炎症瀑布反应的触发过程中可能起着重要的始动作用.

    作者:程君涛;袁建成;郑江;肖光夏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治愈特重烧伤合并全身性毛霉菌感染一例

    笔者医院烧伤科1999年10月30日收治一例特重度烧伤合并全身性毛霉菌感染患者,治疗成功,报道如下.临床资料患者女,17岁,伤后28 d转入我院.查体:肛温40.3℃,心率136~160次/min,呼吸24~28次/min.神志淡漠,右肺底呼吸音粗,有干性啰音,心前区Ⅲ级收缩期杂音,腹膨隆,叩之鼓音,腰骶及双足水肿,四肢移植异体皮大部分色黑、质硬,四肢变黑的异体皮表面可见大片的灰白色毛样菌斑.四肢异体皮表面及痂下分泌物细菌及真菌培养均为毛霉菌生长(2日后回报),血培养阴性.

    作者:张飙;王景华;于红;王洪刚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左-精氨酸治疗吸入性损伤犬的肺功能改变

    健康杂种犬16条,体重9.05~11.05 kg.腹腔注射质量浓度3%戊巴比妥1 ml/kg,气管插管,接呼吸机(Bird8400型,美国),右股动、静脉插入套管针以采血.行呼吸机通气测定基础值后,按参考文献[1]方法致伤3 s,伤后1 h调整吸氧浓度.伤后4 h犬随机分为对照组及左-精氨酸治疗组(左-精氨酸300mg/kg,静脉滴注).

    作者:熊龙;李国辉;郭光华;曹勇;王年云;王文;刘德伍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腹膜透析治疗小儿重度烧伤早期并发急性肾功能衰竭六例

    重度烧伤早期并发急性肾功能衰竭,是威胁生命的并发症之一,死亡率较高.97年以来笔者应用腹膜透析(PD)疗法,治疗6例烧伤早期并发急性肾功能衰竭的儿童,效果满意.

    作者:邢继平;高国珍;甄怀蒙;温建廷;周玉海;李静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严重烧伤患者厌氧菌脓毒症危险因素分析

    1.对象:1989年1月~1998年12月,烧伤面积50%~100%,Ⅲ度30%~76%TBSA的患者,男222例,女175例,年龄6个月~82岁.2.方法:观察伤后休克持续时间,创面植皮手术时间,抗厌氧菌药物的应用及病区环境,抽血进行细菌培养.将所得数据进行x2检验.

    作者:胡永才;欧才生;李晋红;黄泽春;罗兰英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治愈特重烧伤伴多个并发症一例

    患者男,36岁.因液化气泄漏起火烧伤1 h入院.查体:体温3 5.8℃,脉搏118次/min,呼吸24次/min,血压80/50 mmHg(1mmHg=0.1 33KPa).神志清楚,寒颤,全身除头顶、会阴、足底部外均被严重烧伤,咽部和声带黏膜充血、水肿.诊断:(1)特重度火焰烧伤,总面积91%,Ⅲ度53%,深Ⅱ度38%TBSA;(2)休克;(3)吸入性损伤.

    作者:肖调立;艾长安;曾麦秋;周阳五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以混合度烧伤皮肤作皮瓣修复Ⅲ度创面一例

    患者男,50岁,不慎被一直径20 mm、温度800℃的长钢筋插入左腘窝,创面活动性出血,就近加压包扎,伤后2 h入院.查体:Hb 106g/L,Bp 90/60 mmHg(1 mmHg=0.133kPa),R23次/min,P92次/min,左腘窝烧伤面积2.5%TBSA,外周创面红白相间;中央皮肤有10 cm×18 cm大小损毁,其边缘有约1 cm宽干性坏死焦痂,腘窝部大小腿部分屈肌烧毁离断,断端回缩.

    作者:彭正进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肠缺血再灌流时肠内给予葡萄糖能增加肠黏膜血流量

    目的探讨肠缺血再灌流损伤时肠内营养与肠黏膜血流改变的关系.方法 SD大鼠随机分为丙氨酸组(12只)、葡萄糖组(14只)和甘露醇对照组(10只).先制作空肠袋,将激光多谱勒探头和肠黏膜张力计放置在空肠袋两端,分别向袋内注入丙氨酸、葡萄糖和甘露醇.用动脉夹阻断肠系膜上动脉血流60 min后,再恢复灌流60 min.每30 min分别测定肠黏膜血流量和局部PCO2张力(PrCO2).结果缺血再灌流过程中,与甘露醇组比较,葡萄糖组肠黏膜血流量显著增加,PrCO2降低,P<0.01.结论缺血再灌流过程中,肠内给予葡萄糖能增加肠黏膜血流量,对缺血再灌流损伤的肠道提供保护作用.

    作者:胡森;Rosemary A.Kozar;Frederick A.Moore;盛志勇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浅度烧伤应用湿润烧伤膏后皮肤坏死七例

    我院从1993年4月~1999年9月,收治了7例因院外应用湿润烧伤膏治疗浅度烧伤造成创面皮肤环死的患者。

    作者:宋知仁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金磊赛增成为获得烧伤适应症的重组人生长激素

    作者: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治愈静脉导管感染导致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一例

    患者男,31岁.因液化气泄漏燃烧致烧伤91%TBSA,深Ⅱ度为主.持续高热,腹胀,少尿,排稀便3 d,于伤后7 d转入我院.查体:体温39.6~40.5℃,脉搏144~160次/min,呼吸36~48次/min,腹胀,少尿,白细胞3.3×109/L,创面恶臭、肿胀、糜烂.右腹股沟处经创面留置一中心静脉插管,拔除后经培养鉴定为嗜麦芽假单孢菌.

    作者:吴伯瑜;黄逢元;杨际慧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严重烧伤后的肠源性感染

    1962年,肖光夏等[1]提出了肠源性感染的概念,1965年,Markley等在实验中观察到,无菌烧伤动物的生存率高于普通烧伤动物.无菌动物在烧伤前服用大肠杆菌组的生存率明显低于未服菌组.说明在严重烧伤后,肠道内细菌可能参与整个病程的发展.1983年,马利等[2]以异硫氰荧光素标记肠道菌,进行烧伤动物的体内示踪,证明了严重烧伤后的肠道菌能移位到血液与肝、脾、肺、肾.随后,彭毅志等[3]以直接荧光标菌法,在荧光显微镜下,直接观察到组织匀浆中存在游动的示踪活菌.府伟灵等[4]用丫啶橙荧光素标菌,发现少量肠道菌还可布散至烧伤创面痂下组织,并加用PUC载体菌示踪,限制性内切酶图谱证明其同源性.1990年,郭力[5]等也报道了厌氧菌、真菌也可由肠道移位.1994年,刘友生等[6]以125Ⅰ标记肠道内毒素,进行了动物体内示踪,放射自显影显示,烧伤后3 h所示踪的内毒素颗粒已出现肝脏库普弗细胞与邻近肝窦的肝细胞,伤后6~12 h可达峰值.

    作者:郑中柱;吴荣宗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烧伤后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及其在早期脏器损害中的作用

    烧伤后早期脏器损害的发病机制非常复杂,但缺血缺氧应是其基本损害,由伤后立即血液灌流不足和失控性炎症反应导致的微循环障碍所引起.血管内皮细胞在维持微循环的结构与功能中,具有关键作用.

    作者:杨宗城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烧伤合并双眼短暂性失明一例

    患儿女,4岁,双上肢、前胸热水烫伤8%TBSA,Ⅱ度3%TBSA,Ⅲ度5%TBSA.伤后6 h送入当地医院治疗,补液抗休克治疗,创面应用湿润烧伤膏.治疗过程中曾出现体温40℃,抽搐,持续时间约5 min,经对症治疗后恢复正常.伤后第3天因视物不清,并有头部发胀的感觉,约2~3 h后双眼视力丧失,但有光感,转入我院.

    作者:王玉山;于振邦;王国才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吸入性损伤致气管狭窄并发窒息一例

    患者男,34岁,火焰烧伤伴重度吸入性损伤,烧伤面积53%TBSA,Ⅱ度33%TBSA,Ⅲ度20%TBSA.3 h后入院,即行气管切开术.给予常规抗休克、抗感染及切削痂植皮手术等治疗.气管切开持续25 d,期间并发肺炎,经抗感染治疗后缓解.住院55 d烧伤创面基本愈合出院.出院后7 d(伤后62 d),因受凉出现咳嗽、咯痰、喘息等症状,4 d后病情加重再次入院.

    作者:曾勇;张文奎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重组人生长激素对烫伤小鼠巨噬细胞的影响

    目的探讨重组人生长激素(rhGH)、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对烧伤小鼠巨噬细胞(Mφ)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酶联免疫反应方法(ELISA),观察在体和离体应用rhGH、IGF-1对Mφ表达CD14和分泌细胞因子的影响. 结果烧伤后应用rhGH及IGF-1均能增加小鼠腹腔MφCD14 mRNA的转录和细胞因子的分泌,但两因素之间没有叠加作用.rhGH(40μg/ml)和IGF-1各浓度均可促使培养的小鼠Mφ分泌TNF、IL-6增加. 结论rhGH可能由IGF-1介导,通过增加MφCD14的表达激活Mφ,使其更多的分泌细胞因子,有利于增强免疫功能.烧伤后应用0.2 mg@kg-1@d-1剂量的rhGH,无过度激活Mφ的作用.

    作者:贲道锋;郇京宁;杨苓山;杨勇;陈玉林;夏照帆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微粒皮回植修复供皮区创面60例

    一般资料:男42例,女18例,其中烧伤患者32例,整形患者28例,年龄6~48岁.供皮区部位:下肢46例次,躯干14例次.供皮区面积为1%~12%.治疗:(1)烧伤或整形手术时,切取大张中厚或厚中厚皮片后,另取少量自体表皮或切除瘢痕的表皮,将其制成约0.1cm×0.1 cm的微粒皮,均匀地涂布于经过紫外线辐照的小猪皮上,再将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0.2 ml/cm2(2 g/L)均匀喷洒于创面和小猪皮上,然后将小猪皮覆盖于供皮区创面.同时选择同体等大的供皮区创面作为对照,仅以小猪皮覆盖创面,术后抗生素纱布及无菌纱布加压包扎.

    作者:刘建春;陈峰山;张广泰;谷有来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痂下水肿液诱导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的实验研究

    目的观察痂下水肿液(subeschar tissue fluid, STF)对大鼠机体及体外腹腔巨噬细胞的作用,探讨其与炎症介质的关系.方法将Wister大鼠18只随机分为3组,即STF组、正常人血清对照组及空白对照组,每组6只.通过二道生理记录仪记录各组大鼠呼吸心率的变化,取血标本测定肝肾功能指标,留取肝、肺、肾、心组织作常规病理检查,并测定大鼠腹腔巨噬细胞活性及其分泌TNFα、IL-l能力的变化.结果 STF可使大鼠心率呼吸加快,作用6 h时,分别为(399.7±35.6)次/min和(86.7±12.1)次/min;白细胞增多,12 h时为(10.9±2.4)×109/L;肺、肝、肾出现不同程度的损伤;体外实验证实STF可提高巨噬细胞活性及分泌TNFα、IL-1的能力. 结论 STF可诱导大鼠发生SIRS,并可进一步发展为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作者:陈静;周一平;任加良;荣新洲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严重烧伤早期大鼠中性粒细胞、巨噬细胞凋亡实验研究

    目的探讨严重烧伤后中性粒细胞(PMN)凋亡及烧伤血清刺激后PMN、巨噬细胞(Mφ)凋亡,以及巨噬细胞吞噬凋亡PMN的变化.方法选用Ⅲ度30%TBSA烧伤大鼠模型,收集伤后0、6、12、24 hPMN,分离伤后24h烧伤血清,应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PMN凋亡百分率;同时收集大鼠腹腔巨噬细胞,检测烧伤血清对Mφ凋亡变化的影响及烧伤后24 h大鼠腹腔Mφ对凋亡PMN吞噬能力.结果伤后大鼠PMN凋亡百分率明显降低,伤后6、12、24 h各时相点无显著差异.烧伤大鼠血清刺激24 h后,PMN凋亡百分率为(15.4±1.2)%,较正常大鼠血清刺激后(50.6±3.9)%显著降低;而Mφ凋亡百分率为(23.2±2.1)%,较正常大鼠血清刺激后(¨.5±1.6)%增多;严重烧伤后大鼠腹腔Mφ对凋亡PMN吞噬能力由(35.0±2.6)%降至(21.8±2.1)%.结论严重烧伤后及在烧伤血清刺激下大鼠PMN凋亡延迟,Mφ吞噬凋亡PMN能力降低,可能凋亡的PMN被Mφ吞噬不完全,终坏死,释放毒性内容物,是引发SIRS的重要因素之一.

    作者:李志清;黄跃生;杨宗城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黎鳌烧伤医学基金第二次颁奖

    作者: 刊期: 2001年第03期

中华烧伤杂志

中华烧伤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华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