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机制微粒皮对皮肤细胞的影响

陈建设;陈劲松;刘贤志;张宗仁;沈光浴;段红杰;苏踊跃;刘月明;吕根法

关键词:微粒皮机, 微粒皮, 细胞损伤, 烧伤
摘要:目的观察微粒皮机制作微粒皮对皮肤细胞的损伤情况. 方法将微粒皮机与人工剪制的微粒皮分成A、B两组,以透射电镜分别对两组微粒皮边缘细胞进行观察;用酶法试剂盒测定两组微粒皮上清液中琥珀酸脱氢酶的活性;以3H-TdR掺入法观察微粒皮细胞增殖情况.同时选择20例烧伤患者进行两组微粒皮移植,观察创面愈合时间. 结果透射电镜观察显示:A组微粒皮边缘细胞损伤较轻;其细胞培养上清液中琥珀酸脱氢酶的活性明显低于B组;3H-TdR掺入率明显高于B组.A组创面愈合时间明显短于B组(P<0.05). 结论机制微粒皮对微粒皮边缘细胞的损伤轻,创面愈合时间短.
中华烧伤杂志相关文献
  • 细胞因子对异种脱细胞真皮基质免疫调节作用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烧伤患者接受异种/异体脱细胞真皮基质(xeno-/allo-ADM)移植后全身和局部多种细胞因子与移植物近期转归的关系. 方法在大面积烧伤患者的四肢切痂创面上,移植xeno-ADM(12例,19块)或allo-ADM(15例,18块),其上覆盖自体超薄断层皮片,并以6例单纯移植自体中厚断层皮片(auto-TTS)的烧伤患者为对照.移植物成活后4~8周,收集局部组织标本、血清和xeno-ADM排斥后的创面渗出液,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与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白细胞介素(IL)-1β、IL-4、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γ型干扰素(IFN-γ)的含量. 结果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移植物内IL-1β、IL-4、IL-6、TNF-α和IFN-γ的阳性细胞密度或着色强度相比较,xeno-ADM > allo-ADM > auto-TTS (P<0.05).ELISA检测结果显示,xeno-ADM被排斥后创面渗出液中IL-4、IL-6、TNF-α和IFN-γ水平明显高于自体血清,但其血清IL-4与IFN-γ水平分别低于和高于未排斥时.xeno-ADM移植后血清中IL-4、IFN-γ水平明显高于allo-ADM和auto-TTS(P<0.05~0.01). 结论 xeno-ADM移植后可在局部检测到高水平的IL-1β、IL-4、IL-6、IFN-γ,可能与细胞杀伤和细胞因子介导的免疫放大作用有关.这些细胞因子的动态变化,将有助于解释xeno-ADM移植的不良转归.

    作者:姜笃银;陈璧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酒精中毒致大面积烧伤患者术后低温休克一例

    患者男,32岁.因汽油火焰烧伤,伤后1 d收入笔者单位.入院诊断:烧伤总面积80%,其中Ⅲ度50%,深Ⅱ度20%,浅Ⅱ度10% TBSA.伤后76 h在全身麻醉下行双下肢切削痂、生物敷料覆盖术.

    作者:渠志昊;翟莉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缅怀方之扬同志

    作者: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18例多次烧伤患者的救治体会

    烧伤在临床中较为常见,但同一患者多次被烧伤少见报道.笔者单位1990~2001年共收治此类患者18例,占烧伤患者总数的0.46 %.本文就其致伤原因、特点进行总结,并提出预防措施.

    作者:李岩;陈存富;张志华;吴庆云;孔祥红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救治特重度烧伤面积100%TBSA患者一例

    临床资料:患者男,36岁.因油漆着火爆炸致全身火焰烧伤,伤后2 h收入笔者单位.查体:患者意识清楚,四肢冰冷,口渴明显,烦躁,体温36.9℃,脉搏120 次/min,呼吸26 次/min,血压90/60 mm Hg(1 mm Hg=0.133 kPa),声音嘶哑,鼻毛烧焦,有黑色炭末样痰,两肺可闻及哮鸣音.

    作者:韩焱福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腹部真皮下血管网皮瓣修复多手指环形热压伤一例

    患者女,26岁,工作时不慎被热机器压伤左手食、中、环指,伤后2 d入院.查体:体温37.2 ℃,脉搏88次/min,呼吸20次/min,血压105/75 mm Hg(1 mm Hg=0.133 kPa).左手食、中、环指皮肤全层环形损伤,食指和中指第2指节、环指末节指腹侧皮肤破裂,部分屈指肌腱外露,手指末端感觉减弱,末梢循环充盈延迟(图1).诊断:左手食、中、环指热压伤,Ⅲ度.

    作者:王波涛;扬新蕾;赵玲珑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小儿烧伤惊厥原因的分析

    本组46例患儿,其中男31例、女15例,年龄8个月~5岁.烧伤总面积4%~62%[(20.6±11.2)%],Ⅲ度创面均小于24%TBSA.患儿惊厥发作时间为伤后2 h~8 d,其中发生于伤后48 h内43例,均为大发作,表现为全身肌张力增高并抽搐,双眼向上凝视,意识丧失.2例死于惊厥时误吸所致的呼吸功能衰竭,4例死于败血症,其余治愈出院.

    作者:唐家训;倪福生;方德刚;王笃权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用含活性细胞的胶原支架复合皮修复小鼠全层皮肤缺损的研究

    目的构建具有活性细胞成分的复合皮,观察其在修复小鼠全层皮肤缺损中的作用.方法将异种成纤维细胞种植于脱软骨细胞胶原支架上培养3 d,形成真皮替代物.再将其放置于培养的上皮细胞膜上共同培养10 d,组成含活性细胞成分的复合皮.将复合皮移植于小鼠的全层皮肤缺损处,记录其生长情况并于术后定期活检,进行组织学观察. 结果胶原支架中可见生长良好的成纤维细胞和复层表皮细胞.移植术后1周,复合皮与小鼠缺损创面粘连紧密,可见明显的血管化.术后6周,创面愈合良好,移植物与创缘融合,未见明显排斥反应. 结论以脱软骨细胞胶原为支架构建的复合皮,可作为皮肤替代物修复全层皮肤组织缺损.

    作者:苏青和;杨敏杰;周红梅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轻度烧伤后继发白癜风二例

    例1 男,42岁, 2年前双手被热水烫伤,在当地换药20余天创面愈合,无增生性瘢痕出现,局部仅有轻度色素脱失.1年前双小腿出现大片白斑,部位对称.既往体健,无家族白癜风史.

    作者:陈秦吉;王淑琴;马春芬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16例重度烧伤患者并发丙型肝炎的救治体会

    临床资料:1991年1月~2002年1月笔者单位收治住院的烧伤患者1 850例,其中16例重度烧伤患者在治疗期间检测丙型肝炎病毒(HCV)抗体为阳性,确诊为烧伤后并发丙型肝炎.16例患者中男10例、女6例,年龄20~45岁,烧伤总面积50%~90%TBSA.

    作者:文爱克;韩树森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利用毁损下肢未失活肌皮瓣修复巨大电烧伤创面一例

    患者男,22岁,因高空作业时触及10 kV高压电线,致项背、右髂股等部位多处电烧伤5 h后入院.

    作者:汪涌;姜会庆;解伟光;汪军;胡心宝;陈一飞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特殊部位复合皮移植与自体全厚皮移植的比较

    烧伤患者面颈部和功能部位的创面采用断层皮片修复后,常常出现色素沉着和挛缩,影响修复效果;采用全厚皮片或皮瓣修复,功能和外观较满意,但常因供区不足难以施行;异体真皮加自体皮片复合移植可以弥补上述不足,但因手术方法不一,效果各异[1-3].

    作者:肖添有;高国珍;肖能坎;刘洪;石胜军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烧伤后脑功能异常患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的变化

    目的探讨烧伤患者伤后血浆中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含量与脑功能异常的关系. 方法采用放射性免疫测定法,测定11例出现精神、神经系统症状烧伤患者的NSE含量,分析全身炎症反应状态与NSE的相关性. 结果烧伤后出现精神、神经系统症状的患者,血浆中NSE含量明显升高(P<0.01),并且NSE含量升高与全身炎症反应状态显著相关(r=0.899,P<0.01). 结论测定NSE的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中枢神经系统受损害的程度.

    作者:王广庆;王振国;肖仕初;夏照帆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烧伤并发食道多发性溃疡出血一例

    患者男,32岁,因电石爆炸致全身多处烧伤.在当地医院用湿润烧伤膏(北京光明创疡研究所)包扎创面,伤后1 d开始呃逆、呕吐咖啡色胃内容物,并逐渐加重,伤后第4 天转入笔者单位治疗.

    作者:白东海;冯晋斌;王增文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烧伤治疗中应用吲哚美辛致粒细胞缺乏一例

    患者烧伤后由于创面吸收毒素,常有反复持久的发热症状,一般应用吲哚美辛(栓剂,下同)纳肛进行治疗,其使用方便,退热效果也较为明显.然而应用吲哚美辛导致粒细胞严重缺乏,鲜有报道.笔者单位救治1例特重烧伤后应用吲哚美辛导致粒细胞严重缺乏的患者,现报告如下.

    作者:黄国雨;宋志军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重视创面愈合研究提高烧伤救治水平

    创面愈合是机体通过自身的再生能力,为恢复其表面的连续性和完整性、维持内环境稳定所进行的一系列修复活动[1].在这个复杂的生物学过程中,有多种组织和修复细胞、细胞外基质(ECM)以及各种调控因素参与[2].

    作者:贾赤宇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气管内黏膜移植治疗早期吸入性损伤的初步观察

    入性损伤死亡率高,是临床治疗的难题[1].笔者从切(削)痂+植皮手术进行创面修复中得到启示,试图采用清创+黏膜移植的方式修复早期气道创面,并通过动物实验探讨吸入性损伤时黏膜移植的可行性、黏膜来源、手术方式及效果,旨在为吸入性损伤的治疗寻找新方法.

    作者:徐盈斌;利天增;祁少海;沈锐;谢举临;胡晓庚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大面积烫伤合并脱髓鞘脑病一例

    患者男,44岁,因不慎跌入热水池中致全身烫伤,于伤后1 h入院.查体:除双手、双足、左侧躯干外,其余部位均被烫伤,总面积84%,其中Ⅲ度34%TBSA,无其他复合伤.

    作者:郝迎学;赵新生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应用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重度吸入性损伤六例

    笔者单位1998~2003年治疗重度吸入性损伤患者6例,其中治愈4例,死亡2例,现将治疗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杨波;罗奇志;闫乔生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成批氯磺酸吸入性损伤的救治体会

    临床资料:笔者单位收治一批因爆炸逃离现场时吸入氯磺酸致吸入性损伤的患者49例,其中男44例、女5例,年龄5~56岁;伴中度吸入性损伤的患者有32例,重度17例.

    作者:颉黄峰;裴仁模;邬春虎;孙晓奇 刊期: 2003年第06期

中华烧伤杂志

中华烧伤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华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