渠志昊;翟莉
临床资料:患者男,36岁.因油漆着火爆炸致全身火焰烧伤,伤后2 h收入笔者单位.查体:患者意识清楚,四肢冰冷,口渴明显,烦躁,体温36.9℃,脉搏120 次/min,呼吸26 次/min,血压90/60 mm Hg(1 mm Hg=0.133 kPa),声音嘶哑,鼻毛烧焦,有黑色炭末样痰,两肺可闻及哮鸣音.
作者:韩焱福 刊期: 2003年第06期
目的探讨烧伤患者接受异种/异体脱细胞真皮基质(xeno-/allo-ADM)移植后全身和局部多种细胞因子与移植物近期转归的关系. 方法在大面积烧伤患者的四肢切痂创面上,移植xeno-ADM(12例,19块)或allo-ADM(15例,18块),其上覆盖自体超薄断层皮片,并以6例单纯移植自体中厚断层皮片(auto-TTS)的烧伤患者为对照.移植物成活后4~8周,收集局部组织标本、血清和xeno-ADM排斥后的创面渗出液,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与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白细胞介素(IL)-1β、IL-4、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γ型干扰素(IFN-γ)的含量. 结果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移植物内IL-1β、IL-4、IL-6、TNF-α和IFN-γ的阳性细胞密度或着色强度相比较,xeno-ADM > allo-ADM > auto-TTS (P<0.05).ELISA检测结果显示,xeno-ADM被排斥后创面渗出液中IL-4、IL-6、TNF-α和IFN-γ水平明显高于自体血清,但其血清IL-4与IFN-γ水平分别低于和高于未排斥时.xeno-ADM移植后血清中IL-4、IFN-γ水平明显高于allo-ADM和auto-TTS(P<0.05~0.01). 结论 xeno-ADM移植后可在局部检测到高水平的IL-1β、IL-4、IL-6、IFN-γ,可能与细胞杀伤和细胞因子介导的免疫放大作用有关.这些细胞因子的动态变化,将有助于解释xeno-ADM移植的不良转归.
作者:姜笃银;陈璧 刊期: 2003年第06期
患者男,34岁,车祸致全身烧伤后4 d入院.查体:患者意识清楚,体温 39.5℃,心率120次/min,呼吸28次/min.烧伤总面积90%,其中Ⅲ度60%TBSA,伴中度吸入性损伤[1].
作者:宗光全;张茂红;章冠东;杜庆安 刊期: 2003年第06期
目的探讨深Ⅱ度烧伤患者伤后24 h内创面行削痂术的安全性和临床疗效. 方法12例有削痂手术指征并在伤后24 h内行削痂术的深Ⅱ度烧伤患者为A组;14例削痂条件相似并按常规在伤后4~6 d行削痂术的深Ⅱ度烧伤患者为B组.比较两组休克期补液量、休克征象发生率、回吸收期的生命体征、尿量及愈合时间. 结果两组患者在休克期补液量、休克征象发生率方面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A组休克期尿量明显增多,回吸收期的体温、心率与B组明显不同(P<0.05~0.01);A组创面平均愈合时间较B组短(P<0.01). 结论深Ⅱ度烧伤创面于伤后24 h内削痂是安全的,并能缩短创面愈合时间.
作者:陆树良;廖镇江;向军;王志勇;杨丽英;史济湘 刊期: 2003年第06期
患者男,32岁,因电石爆炸致全身多处烧伤.在当地医院用湿润烧伤膏(北京光明创疡研究所)包扎创面,伤后1 d开始呃逆、呕吐咖啡色胃内容物,并逐渐加重,伤后第4 天转入笔者单位治疗.
作者:白东海;冯晋斌;王增文 刊期: 2003年第06期
烧伤病房是发生医院内感染和产生各种耐药菌株的重点区域,笔者单位烧伤科2000年收治患者67例,对其烧伤创面感染的细菌及耐药性作了如下调查和分析.
作者:钱小毛;赵仲农;金恩美;宋金娥 刊期: 2003年第06期
目的寻找对烧伤后畸形伴自体皮源奇缺患者进行晚期修复的新方法. 方法 5例特重度、特大面积烧伤患者治愈后伴较严重畸形,且自体皮源奇缺.采用柔软成熟的瘢痕皮肤作为修复的皮源,用扩张器扩张瘢痕皮肤后,切取中厚瘢痕皮片进行修复;不宜行瘢痕皮肤扩张术时,切取刃厚瘢痕皮片与异体脱细胞真皮基质组成复合皮进行修复. 观察两种方法的疗效. 结果所移植的扩张瘢痕皮片和复合皮均成活,功能和外形恢复良好,远期疗效近似正常自体中厚皮移植. 结论采用不同厚度的瘢痕皮片修复烧伤畸形是可行的,可扩大自体皮源.此法对于皮源奇缺的瘢痕患者尤其适用.
作者:陈璧;贾赤宇;徐明达;朱雄翔;王波涛;姚庆君;刘亚玲 刊期: 2003年第06期
入性损伤死亡率高,是临床治疗的难题[1].笔者从切(削)痂+植皮手术进行创面修复中得到启示,试图采用清创+黏膜移植的方式修复早期气道创面,并通过动物实验探讨吸入性损伤时黏膜移植的可行性、黏膜来源、手术方式及效果,旨在为吸入性损伤的治疗寻找新方法.
作者:徐盈斌;利天增;祁少海;沈锐;谢举临;胡晓庚 刊期: 2003年第06期
创面愈合是机体通过自身的再生能力,为恢复其表面的连续性和完整性、维持内环境稳定所进行的一系列修复活动[1].在这个复杂的生物学过程中,有多种组织和修复细胞、细胞外基质(ECM)以及各种调控因素参与[2].
作者:贾赤宇 刊期: 2003年第06期
笔者单位1991~2001年共收治烧伤残余创面患者83例,其中男55例、女28例.烧伤面积25%~92%,残余创面1%~24%[(14.3±8.6)%]TBSA,残余创面时间为伤后2~10个月[(96.0±16.5)d].创面细菌混合感染59例,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36例次,铜绿假单胞菌25例次,阴沟肠杆菌23例次,粪肠球菌19例次,表皮葡萄球菌15例次.
作者:宋知仁 刊期: 2003年第06期
烧伤后继发感染是威胁患者生命的因素之一.据报道,外科感染中厌氧菌与需氧菌检出比为1.1∶ 1[1].笔者单位1996~2000年对97例烧伤患者进行了血培养,其中20例有厌氧菌生长,检测阳性率为20.6%.现报告如下.
作者:陈伯怀;徐明;车舟;王贤普;杨书林 刊期: 2003年第06期
烧伤患者面颈部和功能部位的创面采用断层皮片修复后,常常出现色素沉着和挛缩,影响修复效果;采用全厚皮片或皮瓣修复,功能和外观较满意,但常因供区不足难以施行;异体真皮加自体皮片复合移植可以弥补上述不足,但因手术方法不一,效果各异[1-3].
作者:肖添有;高国珍;肖能坎;刘洪;石胜军 刊期: 2003年第06期
1996年5月~2000年8月笔者单位共收治电烧伤患者38例,烧伤面积为8%~10%TBSA,深Ⅱ度.其中21例患者清创后用生物敷料A(威海华特保健品有限公司,批号:960301、980906)包扎创面(A组),17例用洗必泰纱布包扎(B组).两组患者全身情况及局部伤情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
作者:王忠新 刊期: 2003年第06期
笔者单位1998~2003年治疗重度吸入性损伤患者6例,其中治愈4例,死亡2例,现将治疗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杨波;罗奇志;闫乔生 刊期: 2003年第06期
目前认为,诱导对供者特异性免疫耐受,控制器官移植后的排斥反应,是终克服异体(种)排斥的有效途径[1].起源于骨髓造血干细胞的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 DC)是激活特异性免疫反应的专职抗原递呈细胞(antigen-presenting cell, APC),数量甚少,但分布广泛、迁徙力强,加之树突状所赋予的巨大表面积,有利于接触并递呈抗原,是能力强的APC,同时由于其在移植排斥与移植耐受平衡中的双向调节作用,在移植免疫研究中备受瞩目[2,3].
作者:郑峻松;吴军;肖光夏 刊期: 2003年第06期
笔者单位收治1例烧伤面积为90%TBSA、合并冲击伤和吸入性损伤的患者,伤后相继并发脑、肺、心、肾、肝脏、血液、胃肠道及代谢系统等8个器官系统功能障碍,经治疗痊愈出院.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志强;蔡宝仁;孔繁英;肖杰;田玮 刊期: 2003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化学烧伤导致患者眼睑全层缺损后早期修复的时机和方法. 方法化学烧伤致眼睑全层缺损患者18例(19只眼).4周内进行游离鼻中膈黏膜软骨瓣+肌皮瓣植皮或皮瓣转移修复,其中4例眼睑再造与角膜移植同时完成. 结果再造眼睑及移植角膜全部成活,减少了暴露性角膜炎、角膜溃疡、眼球穿孔等严重并发症的发生. 结论化学烧伤致全层眼睑缺损应早期修复,包括为保护视力、减轻炎症进行的眼睑及时再造,和角膜有穿孔危险情况下与角膜移植同期进行的眼睑再造;鼻中膈黏膜软骨是再造眼睑较为理想的材料.
作者:刘道功;牛希华;秦伟;李林;翟弘峰;王丽娅 刊期: 2003年第06期
青藏高原气候寒冷、干燥缺氧,该地区的重度烧伤患者救治难度较大,除一般的综合治疗措施外,还有其特殊性.笔者单位1990年1月~2000年1月收治成人重度烧伤患者共341例,治愈率为93.84%,现将治疗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保继珍;王庆明 刊期: 2003年第06期
患者男,22岁,因高空作业时触及10 kV高压电线,致项背、右髂股等部位多处电烧伤5 h后入院.
作者:汪涌;姜会庆;解伟光;汪军;胡心宝;陈一飞 刊期: 2003年第06期
临床资料:1991年1月~2002年1月笔者单位收治住院的烧伤患者1 850例,其中16例重度烧伤患者在治疗期间检测丙型肝炎病毒(HCV)抗体为阳性,确诊为烧伤后并发丙型肝炎.16例患者中男10例、女6例,年龄20~45岁,烧伤总面积50%~90%TBSA.
作者:文爱克;韩树森 刊期: 2003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