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Janus激酶-信号转导及转录活化因子通路对内毒素/脂多糖体外诱导大鼠腹腔巨噬细胞高迁移率族蛋白B1合成释放的调节作用

刘辉;姚咏明;董月青;于燕;盛志勇

关键词:脂多糖类, 高迁移率族蛋白类, 巨噬细胞, Janus激酶-信号转导及转录活化因子通路
摘要:目的探讨Janus激酶(JAK)-信号转导及转录活化因子(STAT)通路对内毒素/脂多糖(LPS)诱导大鼠腹腔巨噬细胞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合成释放的调节作用.方法取正常Wistar大鼠腹腔巨噬细胞,培养3 d后用LPS刺激,分别于刺激前及刺激10、30、60、120 min时观察JAK2、STAT1以及STAT3的活化情况,每时相点重复测定4次,以积分吸光度(IA)值表示;另取细胞分为正常组、LPS刺激组、JAK2抑制组、STAT1抑制组、STAT3抑制组,培养3 d后用LPS刺激后4组细胞,刺激前2 h,后3组分别加入AG490、氟达拉滨及雷帕霉素,观察各组HMGB1基因表达及蛋白释放情况,每组重复测定4次.结果LPS可诱导大鼠腹腔巨噬细胞JAK2、STAT1及STAT3在短时间(120 min)内活化,其中STAT3活化为迅速,10 min即可达到峰值(7.47±0.56).JAK2抑制组、STAT1抑制组、STAT3抑制组HMGB1基因表达均明显受抑制,其表达量均明显低于LPS刺激组(P<0.01),其中JAK2抑制组明显高于正常组(P<0.01),其余两个抑制组则与正常组相近(P>0.05);但3个抑制组HMGB1蛋白表达量与LPS刺激组基本相同,均明显高于正常组(P<0.01).结论 JAK-STAT通路可在LPS刺激下早期活化,部分参与了诱导HMGB1合成的信号调控过程.
中华烧伤杂志相关文献
  • 深Ⅱ度烧伤创面早期削痂并应用异体脱细胞真皮基质联合自体刃厚皮移植术后的外观和组织病理学观察

    深Ⅱ度烧伤创面的处理是烧伤治疗的一个难题,一直存在争议.笔者单位采用异体脱细胞真皮基质(ADM)+自体刃厚皮复合移植术修复15例患者的深Ⅱ度创面,观察皮片的组织病理学变化,以获取理论依据.

    作者:唐冰;朱家源;李新强;朱斌;钟展芳;李爽;陈东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氧化亚氮镇痛在烧伤清创换药中的应用

    创面换药是烧伤治疗的主要手段,但是对换药的恐惧和操作中的疼痛使患者难以接受.为给患者提供一种无痛的换药方法,笔者在患者换药时予以氧化亚氮吸入镇痛,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保继珍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电击后并发癔病一例

    患者女,30岁.在工作中不慎左手触及220 V交流电源插座,当时感觉左上肢麻木、胀痛,随着情绪变化,患者伤后第3天不能起立,强行搀扶站立时身体歪向右侧,左下肢不能负重或迈步.

    作者:张树林;葛军;生孟军;张歆媛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治疗Ⅳ度烧伤26例

    1997年10月-2004年12月,笔者单位共收治Ⅳ度烧伤[1,2]患者26例,经采用以移植组织瓣为主的方法修复创面,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陶白江;曾丁;杨军平;孙可;李桂水;田孝臣;胡小春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氯化钡熔浆烫伤致急性中毒死亡一例

    患者男,36岁,工作时不慎被500~600℃的氯化钡熔浆烫伤全身多处,伤后仅在当地医务室静脉推注200 g/L硫代硫酸钠20 ml,创面未行任何处理.患者感心悸,四肢无力,呕吐1次,于伤后3 h转入笔者单位时上述症状未减轻.查体:患者意识清楚,体温37.2℃,脉搏110次/min,呼吸24次/min,血压140/80 mm Hg(1 mm Hg=0.133 kPa),心律齐、无杂音.

    作者:钱利;赵柏程;皮立;鲁青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大鼠严重烧伤后肠绒毛的改变

    目的观察大鼠烧伤后肠绒毛的改变,探讨其与发生肠源性感染的可能关系.方法选用Wistar大鼠50只,其中10只作为对照组,不作任何处理;余下40只作为烧伤组,造成30%TBSAⅢ度烫伤(以下称烧伤)后,经腹腔补充等渗盐水4 ml/100 g.观察对照组及烧伤组大鼠伤后8、12、24、48 h回肠末端肠黏膜形态、中央乳糜管管径、小肠含水量百分比的变化.结果对照组大鼠肠绒毛形态正常;烧伤组伤后各时相点肠绒毛肿胀,肠黏膜细胞间出现宽大裂隙,局部有绒毛缺损.烧伤组大鼠伤后各时相点中央乳糜管持续扩大,其管径均明显大于对照组(P<0.01),同时管中存有大量的淋巴液.烧伤组大鼠伤后8、12 h小肠含水量百分比分别为(70.5±2.2)%、(69.5±3.1)%,明显低于对照组(76.9±1.5)%(P<0.01),而伤后24、48 h则与对照组相近(P>0.05).结论严重烧伤后大鼠肠绒毛的变化可能会促进肠道毒素和细菌的侵入,肠淋巴通道可能是肠源性感染的重要途径.烧伤后早期肠黏膜对肠道水分的回吸收过程是短暂加强的.

    作者:荣新洲;张涛;杨荣华;黄晓桦;李庆辉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Janus激酶-信号转导及转录活化因子通路对内毒素/脂多糖体外诱导大鼠腹腔巨噬细胞高迁移率族蛋白B1合成释放的调节作用

    目的探讨Janus激酶(JAK)-信号转导及转录活化因子(STAT)通路对内毒素/脂多糖(LPS)诱导大鼠腹腔巨噬细胞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合成释放的调节作用.方法取正常Wistar大鼠腹腔巨噬细胞,培养3 d后用LPS刺激,分别于刺激前及刺激10、30、60、120 min时观察JAK2、STAT1以及STAT3的活化情况,每时相点重复测定4次,以积分吸光度(IA)值表示;另取细胞分为正常组、LPS刺激组、JAK2抑制组、STAT1抑制组、STAT3抑制组,培养3 d后用LPS刺激后4组细胞,刺激前2 h,后3组分别加入AG490、氟达拉滨及雷帕霉素,观察各组HMGB1基因表达及蛋白释放情况,每组重复测定4次.结果LPS可诱导大鼠腹腔巨噬细胞JAK2、STAT1及STAT3在短时间(120 min)内活化,其中STAT3活化为迅速,10 min即可达到峰值(7.47±0.56).JAK2抑制组、STAT1抑制组、STAT3抑制组HMGB1基因表达均明显受抑制,其表达量均明显低于LPS刺激组(P<0.01),其中JAK2抑制组明显高于正常组(P<0.01),其余两个抑制组则与正常组相近(P>0.05);但3个抑制组HMGB1蛋白表达量与LPS刺激组基本相同,均明显高于正常组(P<0.01).结论 JAK-STAT通路可在LPS刺激下早期活化,部分参与了诱导HMGB1合成的信号调控过程.

    作者:刘辉;姚咏明;董月青;于燕;盛志勇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高频振荡通气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防治吸入性损伤的研究

    严重烧伤合并吸入性损伤的发生率呈逐年增加趋势.吸入性损伤在住院烧伤患者中占30%左右,不仅发病率高,而且病死率一般为50%~60%,重度吸入性损伤高达80%[1].重度吸入性损伤基本病理变化是肺水肿,其次是肺萎陷,后者主要是由于伤后肺表面活性物质(PS)减少所致,使肺的通气与换气功能都发生障碍,加之肺泡血流灌注不足,使通气与血流比率失调,死腔通气量增加,生理分流量增多,进而发生急性呼吸功能衰竭.

    作者:郭光华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极化液对严重烫伤伴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大鼠炎性细胞因子水平及预后的影响

    目的观察早期极化液治疗对烫伤伴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大鼠炎性细胞因子水平及预后的影响,探讨其防治机制.方法将120只SD大鼠造成30%TBSAⅢ度烫伤,伤后2h腹腔注射内毒素,制作烫伤伴MODS大鼠模型,随机分为极化液组、葡萄糖组和盐水组,每组40只.观察3组大鼠伤后1~7 d血浆中血糖、乳酸、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一氧化氮(NO)以及白细胞介素6(IL-6)含量的变化;并计算伤后7 d内各组大鼠的死亡率.结果极化液组大鼠伤后1~7 d血糖、乳酸、TNF-α、IL-6和NO含量均明显低于其他组(P<0.01),伤后6~7 d其TNF-α、IL-6和NO含量达到低值,分别为(2.37±0.54)μg/L、(0.28±0.17)μg/L及(29±9)μmol/L;葡萄糖组血糖、乳酸含量明显高于盐水组(P<0.01),而两组TNF-α、IL-6和NO含量相近(P>0.05).极化液·组伤后7 d内死亡率为20.0%,明显低于葡萄糖组与盐水组(分别为37.5%、47.5%,P<0.05).结论极化液通过改善烫伤引起的糖代谢障碍,降低机体炎性细胞因子水平,可作为防治烫伤伴MODS的辅助措施.

    作者:王占科;许霖水;汪仕良;刘龙燕;胡新勇;祝仲珍;张玉珍;熊晓平;余文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特重度烧伤伴多种并发症一例

    患者男,33岁,因热钢渣烧伤全身,伤后1 h送入当地医院.入院诊断:(1)烧伤总面积95%,其中深Ⅱ度10%、Ⅲ度85%TBSA.(2)休克.(3)重度吸入性损伤.

    作者:刘旭盛;戚华兵;郑霁;余继超;颜洪;罗奇志;陶莉菊;黄贤慧;彭毅志;黄跃生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成批烧冲复合伤的救治

    烧冲复合伤常因火药爆炸或密闭空间中某物质燃爆所致,伤员多为成批出现,是公共突发性事件的一部分,因此被临床所重视.根据笔者单位近5年的临床资料统计,其发生率有逐年增加的趋势.

    作者:张新力;黄国宝;李绪焜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烧伤后炎症反应的病因、分子机制及防治对策

    烧伤后的炎症反应本质上是机体对烧伤所致组织损伤的一种防御反应,有助于清除创面坏死组织,限制组织损伤扩大和加速组织的修复.受伤部位因微血管通透性增高而出现明显的局部水肿;当烧伤面积≥30%TBSA时,还可引起全身性的微血管通透性升高,并伴有不同程度的全身反应,如发热、血中白细胞增多、肝脏合成急性期反应蛋白等.这时大量炎症介质的释放可激活中性粒细胞(PMN)和血管内皮细胞(VEC),若抗炎介质产生相对不足则可造成组织和器官的损伤,引发多脏器功能不全甚至死亡[1].可见,严重烧伤是以全身性炎症反应为特征的全身性疾病,在宏观上仔细分析严重烧伤后全身性炎症反应的发病原因,在微观上深入探讨各发病原因的分子机制及其相互联系,再回到整体上制定相应的临床措施,将有利于进一步提高大面积烧伤的治愈率.

    作者:彭代智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妊娠期烧伤后用药致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原因分析

    临床资料:笔者单位1981年1月-2003年12月共收治44例妊娠期烧伤患者,年龄23~31[(26.0±1.1)]岁,烧伤面积为10%~62%,平均32.5%TBSA,浅Ⅱ~Ⅲ度.孕龄为5~9[(7.8±0.7)]个月.致伤原因:火焰烧伤15例、热水烫伤26例、热油烫伤3例,均无吸入性损伤,伤前无重大疾患.患者出院后随访,2例终止妊娠,10例发生新生儿病理性黄疸.

    作者:高华;张科验;周玲;孙堂卿;张磊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重度烧伤并发阻塞性黄疸三例

    例1男,45岁,火焰烧伤四肢、会阴、双侧臀部,烧伤总面积65%TBSA,均为Ⅲ度.患者入院后积极进行抗休克治疗,伤后第2天开始给予肠内营养混悬液[能全力,纽迪希亚制药(无锡)有限公司],每天1 500~2 000 ml,持续26 d.伤后4 d行双下肢切痂+微粒皮移植术,伤后6 d行双侧臀部切痂+自体网状皮(比例1.0:1.5)移植术,术后给予肠外营养,持续3周.

    作者:仇佩庆;王震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谷氨酰胺治疗严重烧伤后小肠黏膜损害26例

    临床资料:选择笔者单位1999年12月-2001年2月收治的26例严重烧伤患者,患者均未合并胸、腹部损伤;伤前无胃肠道炎症、溃疡和(或)代谢性疾病;未长期应用糖皮质激素;无恶性肿瘤病史;非妊娠期.将其随机分为:谷氨酰胺组14例,对照组12例.另选20例符合上述标准的健康成年查体者作为正常对照组.3组受试对象一般情况相似(P>0.05),见表1.

    作者:王玉莲;何世满;高志刚;张宏伟;陈蕾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凝血酶敏感蛋白2在小鼠角膜碱烧伤后修复过程中的表达

    目的观察小鼠角膜碱烧伤后修复过程中凝血酶敏感蛋白2(TSP2)的表达情况.方法制作小鼠角膜碱烧伤模型(实验组,35只).采用HE染色、免疫组织化学和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等方法,观察对照组(正常小鼠5只)及实验组小鼠碱烧伤后3、6、12、24、48、96、192 h(每时相点5只)角膜组织的形态学改变和TSP2、tsp2的表达情况.结果HE染色显示,实验组小鼠伤后24 h起角膜内有明显的血管生成.免疫组织化学和RT-PCR检测结果一致显示,TSP2及tsp2在对照组及实验组小鼠角膜组织中均有表达,多见于上皮层的基底层.与对照组的TSP2表达水平(0.48±0.15)比较,实验组小鼠伤后3 h TSP2的表达水平即上升(P<0.05),即6 h达第1个峰值1.54±0.45,24 h降至低谷0.73±0.19,随后又回升,96 h时达第2个峰值1.79±0.63,此后下调,至伤后192 h降至对照组水平(P>0.05).tsp2的表达趋势与之相似.结论小鼠角膜碱烧伤后TSP2的表达量随时相点的变化呈波动的趋势,这一变化可能属于应激条件下的代偿性增高.

    作者:严军;王正国;朱佩芳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211例深度烧伤切削痂植皮术后发生皮下囊肿及赘皮原因分析

    目前对于深Ⅱ度以上烧伤,通常采用早期切削痂+自体薄皮片移植术治疗,该方法修复速度快,但术后易出现皮下囊肿及赘皮,导致修复部位凹凸不平,影响外观.笔者回顾性分析了本单位1993年1月-2004年6月211例患者植皮术后出现皮下囊肿及赘皮的原因,现总结如下.

    作者:肖调立;龙剑虹;林曼若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治疗氢氟酸烧伤38例

    本组患者38例,年龄18~57岁,烧伤面积≤1%TBSA 27例、>1%且≤2%TBSA 7例、3%TBSA 3例、7%TBSA 1例.

    作者:李云青;汤建平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银屑病患者烫伤二例

    例1男,53岁,患银屑病10年,病灶集中于双下肢,以角化不全病变为主.左足被热水烫伤1.0%,其中浅Ⅱ度0.5%、深Ⅱ度0.5%TBSA,足部多处散在的银屑病皮损亦被烫伤,伤后1 h来笔者单位就诊.

    作者:张军;王凌峰;王宏;路玮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新鲜猪皮覆盖微粒皮治疗大面积烧伤13例

    尽早切痂移植微粒皮是近年来成功救治大面积深度烧伤的重要措施,但微粒皮的覆盖物一直是困扰基层医院的难题.异体皮覆盖效果好,但需要专门的存储设备,且来源困难.新鲜猪皮与人皮结构相似,来源广泛,价格低廉,无需特殊存储设备.其不足是易感染,排异反应发生早.笔者对新鲜猪皮的制作及使用过程进行改进后应用于13例患者,疗效较好,现报告如下.

    作者:蔡兴东;曾社平;韩金安;陈文山;张平;徐昕;王鹏;李丹 刊期: 2005年第06期

中华烧伤杂志

中华烧伤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华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