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年云;郭光华;史南玫
患者男,30岁,全身多处被热水泥烫伤,伤后在外院曾行清创包扎及抗休克处理,伤后3 d转入笔者单位.入院查体:体温37.7℃、脉搏128次/min、呼吸20次/min、血压160/105 mm Hg(1 mm Hg=0.133 kPa),患者意识清楚,无呼吸困难.诊断:(1)烫伤总面积75%,其中深Ⅱ度15%、Ⅲ度60%TBSA.(2)双眼烧伤.(3)高血压.
作者:汤培;谢加水;黄道强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前已有几种较常用的胶原蛋白测定方法,但仅为定性或半定量分析,结果有失精确,操作较复杂,对实验设备要求较高.笔者将羟脯氨酸法和免疫组织化学法相结合(以下简称结合法)测定正常人皮肤Ⅰ、Ⅲ型胶原蛋白的含量,并校正相对粗略的盐析法结果,以期建立一种操作简便、精确度高、重复性好的Ⅰ、Ⅲ型胶原蛋白测定法.
作者:王成;张国安;荣艳华 刊期: 2007年第06期
1 临床资料2000年2月-2007年3月,笔者单位收治侧颈部、小腿部高压电击伤患者12例,其中男11例、女1例,年龄(39±12)岁.烧伤总面积(5.2±2.2)%,其中Ⅲ度面积为(1.5±0.9)%、Ⅳ度(4.7±1.9)%TBSA.损伤部位为颈部4例、小腿部8例.
作者:李传吉;李俊;吴少军;高华;张龙 刊期: 2007年第06期
例1 女,1岁6个月.热面汤烫伤后5 d(无尿33 h)收入笔者单位.查体:体温37.5℃,脉搏149次/min,呼吸40次/min,血压96/61 mm Hg(1 mm Hg=0.133 kPa);创面分布于会阴、臀部及双下肢;血钾3.31 mmol/L,血钠130.0mmol/L,血氯105.0 mmol/L,尿素氮19.8 mmol/L,肌酐390μmol/L.人院当天患儿尿量为10 ml,静脉输入呋塞米10mg后尿量未增加.
作者:丁楠;齐鸿燕 刊期: 2007年第06期
1 对象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笔者单位收治的胸、背部开水烫伤患者男6例、女3例,年龄20~55岁,烫伤总面积(24±16)%TBSA,深Ⅱ度.LH080Y型氧化电位水生成设备购自江西林河实业有限公司.用无菌等渗盐水与氧化电位水作为清洗液,均选用传统的徒手清洗及喷吸组合盘清洗患者创面.以喷吸组合盘盘口面积(16 cm2)为每次清洗的样本面积.
作者:王年云;郭光华;史南玫 刊期: 2007年第06期
1 细菌来源2001年1月-2006年11月,笔者单位2110例住院烧伤患者创面分泌物、血液、痰等标本共检出细菌652株,其中创面分泌物标本587个占90.0%,痰标本52个占8.0%,血液标本11个占1.7%,尿标本2个占0.3%.
作者:王凌峰;张丽华;孟昭彦;于庆萍;高柏青;巴特;王晓冬;马文慧;李跃宇;张军 刊期: 2007年第06期
1 临床资料本组患者共14例,其中男10例、女4例,年龄16~57岁.患者中火焰烧伤6例,总面积42%~60%,其中Ⅲ度10%~15%TBSA,共移植10块复合皮片.余下8例为瘢痕切除患者,共移植8块复合皮片,其中关节瘢痕切除者5例.
作者:首家保;杨小辉;毛庆龙;唐哲明 刊期: 2007年第06期
脓毒症是烧(创)伤后的严重并发症之一.欧洲一组临床流行病学资料显示,2527例全身炎性反应患者中,脓毒症发生率为26.0%,病死率16.0%.笔者曾回顾性分析了1970-1999年烧伤面积>30%TBSA的657例患者,并发脓毒症者占36.4%.
作者:于燕;杨红明;姚咏明 刊期: 2007年第06期
自由基增多在动脉粥样硬化、肝纤维化、慢性间质性肺炎和肺肉芽肿等多种纤维化疾病的发病中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李伟人;岑瑛;于蓉;廖殿英 刊期: 2007年第06期
1 材料与方法1.1 主要试剂鼠抗人Ⅰ、Ⅲ型胶原蛋白抗体,鼠抗人波形蛋白抗体,鼠抗人结蛋白抗体均购自北京中杉金桥生物技术有限公司;dispaseⅡ、Ⅰ型胶原酶、噻唑蓝(MTT)购自美国sigma公司.
作者:孙红;车鹏程;戚孟春;闫博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 了解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IGF-I)对缺血缺氧致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探讨其调控机制.方法 分离培养SD乳鼠的心肌细胞.于制备缺血缺氧心肌细胞模型(缺血缺氧组)前1 h,用IGF-I(200μg/L)进行干预(干预组),以缺血缺氧组致伤前测定结果为正常对照(对照组).观察不同时相点心肌细胞凋亡的吸光度(A)值、线粒体膜电位变化及磷酸化Akt蛋白表达变化.结果 对照组心肌细胞凋亡A值为0.18±0.03;缺血缺氧后1、3、6、12 h分别为0.33±0.05、0.61 ±0.06、1.17±0.08、2.25±0.11,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干预组上述时相点的A值分别为0.26±0.04、0.49±0.05、0.84±0.06、1.63±0.09,与缺血缺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缺血缺氧6、12 h,心肌细胞线粒体膜电位荧光强度较对照组40.2±10.1下降,分别为18.7±5.1、6.3±1.9(P<0.01),干预组较缺血缺氧组相对增高,分别为28.8±6.2、12.5±3.1(P<0.05).与对照组比较,其余各组缺血缺氧后6 h磷酸化Akt蛋白表达量增加.结论 IGF-I对缺血缺氧心肌细胞具有抗凋亡作用,其机制可能与IGF-I激活磷脂酰肌醇3-激酶/Akt、增加磷酸化Akt表达、减少细胞色素c的释放有关.
作者:宋华培;颜洪;张东霞;褚志刚;张琼;黄跃生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 了解携带供者抗原的第三方树突状细胞(DC)是否具有与供者源未成熟DC相似的免疫功能.方法 雌性C57BL/6小鼠、BALB/c小鼠和昆明小鼠分别为皮肤移植的供者、受者和第三方.将40只BALB/c小鼠分为对照组、环磷酰胺组、供者源未成熟DC组、第三方未成熟DC组、携带供者抗原第三方DC组,每组8只.后4组大鼠皮肤移植术前4 d用环磷酰胺(200 mg/kg)预处理,对照组同法给予等量等渗盐水.后3组术前2 d用1 ml相应DC悬液(1×107个/ml)预处理,并在术后12 d重复给予1 ml DC悬液(1×107个/ml)1次;前2组于上述2个时相点同法给予等量等渗盐水.记录各组皮片平均成活时间(MST)并于术后5 d对皮片进行组织学观察.结果 与对照组(16.1±3.5)d比较,供者源未成熟DC组和携带供者抗原第三方DC组小鼠移植皮片的MST明显延长,分别为(38.3±7.7)、(34.9±7.7)d(P<0.01);携带供者抗原第三方DC组与供者源未成熟DC组皮片的MST相近(P>0.05),但与第三方未成熟DC组(23.7±2.7)d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镜下见携带供者抗原第三方DC组移植皮片结构较清楚、排列有序,与供者源未成熟DC组情况相近.结论 携带供者抗原的第三方DC与供者源未成熟DC,均可在一定程度上建立抗原特异性免疫耐受.
作者:王强;彭毅志;王逸涛;王永权;游波;王元元;赵晓辉 刊期: 2007年第06期
1 临床资料1958-2004年笔者单位共收治烧伤患者25 780例,符合脓毒症诊断标准[1].且血培养阳性者共937例占3.63%,其中男674例(71.93%)、女263例(28.07%),年龄1个月~81.0岁,平均21.4岁.
作者:杨晓东;赵广贺;焦秋云;林国安 刊期: 2007年第06期
1 临床资料本组5例男性患者为笔者单位2000-2005年收治,年龄28~36岁[(31.4±2.4)岁],均为天然气火焰烧伤,伤后2 h内人院.人院时查体:体温36.4~37.1℃、心率110~130次/min、呼吸20~24次/min、血压(110~130)/(75~90)mm Hg(1 mm Hg=0.133 kPa),均无休克征象.烧伤总面积60%~95%,其中深Ⅱ度50%~90%、Ⅲ度5%~10%TBSA.各患者伤前健康状况良好,无合并伤或中毒等情况.
作者:王忠新;李庆镇;于海龙;杜峰;赵峰;张红旗;戴承旺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 研究从胎儿附属物中分离培养及冻存细胞的较佳方法,以期为组织工程、细胞治疗和基因治疗提供种子细胞.方法 取足月产胎儿脐带和胎盘,用酶消化法获得细胞,用相应培养液进行培养传代.将胎盘、脐带组织块冻存,检测加入不同浓度抗冻剂二甲亚砜的组织复苏后的活细胞率,透射电镜下观察其超微结构,并与新鲜组织进行比较;冻存培养所得人脐带血管周细胞和胎膜贴壁细胞的原代细胞,用免疫化学法检测冻存前后各自免疫表型的表达.结果 新鲜脐带组织活细胞率为67.0%,抗冻剂体积分数为5%、10%、15%、20%时,冻存复苏脐带组织的活细胞率分别为23.4%、55.5%、48.8%、31.8%.抗冻剂体积分数为10%时,冻存复苏组织与新鲜组织活细胞率接近(P>0.05),体积分数为5%和20%时与新鲜组织该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透射电镜观察结果与之吻合.胎盘组织与脐带组织的情况类同.细胞冻存后免疫表型无明显变化.结论 本方法可以从胎儿附属物中分离培养出大量种子细胞,冻存复苏后细胞免疫表型未发生改变,抗冻剂体积分数为10%时效果好.
作者:余旭明;薛志刚;戴国胜;徐旭;陈万安;范锟铻;梁德生;夏家辉 刊期: 2007年第06期
1临床资料2003年3月~2007年5月,笔者单位采用皮肤扩张技术[1]获得大张全厚皮片移植修复瘢痕挛缩畸形患者5例,其中男2例、女3例,烧伤面积68%~87%TBSA.瘢痕部位:2例为双膝关节,1例为双髋关节,2例为双手.扩张部位:双侧胸壁3例、腰臀部1例、右大腿1例.
作者:孟杰;张维鹏;张义民;夏双印 刊期: 2007年第06期
1 临床资料本组患者5例,均为男性,年龄29~44岁.4例因硝基氯苯爆炸致伤,1例被硝基氯苯粉剂喷中致伤.患者均于伤后2 h收入笔者单位,其中1例已在当地医院行气管切开.入院时患者均意识不清、烦躁不安、呼吸困难、口唇青紫、肢端发绀.
作者:何祥辉;范友芬;张淳;陈维亚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 观察局部应用鼠神经生长因子(NGF)对大张移植皮片感觉神经末梢再生过程的影响.方法 选择中小面积烧伤和需行瘢痕整形术的成年患者48例共60处创面,随机分为NGF组、对照组(各30处).NGF组术前采用含鼠NGF的等渗盐水(9000 AU/100 ml)纱布包裹皮片,术后用100 ml该盐水行皮片下冲洗;术后20 d起,于移植皮片下多点微量注射NGF,隔日1次,持续1个月.对照组单纯用等量等渗盐水作相同处理.检测术后12个月内移植皮片的两点辨别比并行皮片感觉功能评级.采集再次行整形术患者的术区组织标本行组织病理学检查,观察神经末梢再生和分布情况.结果 术后12个月,NGF组17处皮片达S4级、两点辨别比为1.11±0.14,而对照组仅5处皮片达S4级、两点辨别比为1.56±0.73(P<0.05或P<0.01);其余各时相点2项指标组间差异与之相似.术后6个月,NGF组可在皮片移植区的微血管床、瘢痕结节旁的疏松组织间隙和移植皮片下的瘢痕组织中,见到丰富的感觉神经末梢,附件结构也较为完整;对照组上述组织中神经末梢纤细,稀少.结论 局部应用NGF可加速感觉神经末梢的再生,促进移植皮片的感觉恢复.
作者:吴志宏;黄静;高微虹;王爱丽;贾卿;陈波;徐顺;顾耀辉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 了解琥珀酸对人外周血中性粒细胞(PMN)凋亡的影响,探讨其致病机制.方法 体外孵育PMN,将PMN浓度调至5×106个/ml.在细胞中加入琥珀酸刺激,根据所加琥珀酸浓度分为5、10、20、30 mmol/L琥珀酸组;对照组加入常规培养液.取各组细胞培养上清液,检测其活性氧含量.5、20 mmol/L琥珀酸组细胞于处理前及处理后2、4、6、8、10 h分别取细胞悬液1 ml,行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caspase-3)活性及细胞凋亡率检测.结果 5、10、20、30 mmol/L琥珀酸组活性氧含量(0.437±0.056、0.432±0.024、0.395±0.049、0.386±0.010)均低于对照组(0.505±0.028,P<0.05).随着孵育时间延长,各组细胞caspase-3活性均逐渐增加,但与对照组比较,5 mmol/L琥珀酸组caspase-3活性降低,20 mmol/L琥珀酸组则升高(P<0.05).对照组细胞处理前凋亡率为(6.1±1.1)%,处理后2 h为(13.2±2.0)%,10 h达(27.7±3.7)%;5 mmol/L琥珀酸组细胞凋亡率除处理后4 h外其余时相点均低于对照组(P<0.05);20 mmol/L琥珀酸组细胞处理后4~10 h凋亡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低浓度琥珀酸抑制PMN凋亡,而高浓度琥珀酸可促进PMN凋亡.细菌感染时,通过代谢产物琥珀酸抑制PMN免疫功能.
作者:任利成;黄晓元;张丕红;龙剑虹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烧伤后疼痛与伤后治疗会给患者造成严重的身心负担,疼痛在严重烧伤治愈后还可以持续1年以上.很多大面积严重烧伤患者由于创面换药疼痛而对换药产生恐惧心理,甚至拒绝换药治疗.烧伤患者迫切需要有效的镇痛措施.
作者:周湘桂;辛国华 刊期: 2007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