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体外构建皮肤基底膜的组织学特征

鲁元刚;伍津津;张教扬;杨桂红;杨涛

关键词:壳多糖, 组织工程, 皮肤, 人工, 基底膜
摘要:目的 观察制备的组织工程皮肤基底膜的组织学特征.方法 取门诊正常儿童包皮环切术之包皮,采用胰蛋白酶胶原酶顺序消化得到角质形成细胞(KC)和成纤维细胞(Fb)悬液.制备复方壳多糖组织工程皮肤,浸没培养3 d后,继续行气液界面培养.将培养7、10、15 d的复方壳多糖组织工程皮肤用中性甲醛溶液固定后石蜡包埋、切片,行HE及高碘酸-雪夫(PAS)染色,并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观察基底膜的重要成分:Ⅳ型胶原、Ⅶ型胶原及层黏连蛋白(LN)的存在情况.结果 HE染色可见培养的组织工程皮肤表皮结构分化良好,大致可分为基底层、棘层和角质层,各层均有数量不等的扁平梭形细胞.PAS染色显示真皮表皮间有一均匀红染的条带.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Ⅳ型胶原、Ⅶ型胶原及LN呈阳性表达.结论 复方壳多糖组织工程皮肤基底膜构建良好.
中华烧伤杂志相关文献
  • 烧伤救治中值得关注的几个问题

    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努力,我国烧伤治疗水平逐步提高,已有一套完整有效的治疗方案.烧伤患者的治愈率已超过95%,半数致死烧伤面积(LD50)已达80%~90%TBSA.

    作者:杨宗城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依那普利拉对严重烫伤大鼠早期心肌损害的防治作用

    目的 了解依那普利拉对烧伤后早期心肌损害的防治效果.方法 将60只SD大鼠制成30%TBSA Ⅲ度烫伤模型,分为单纯烫伤组(30只,伤后常规补液)和依那普利拉组(30只,伤后立即一次性腹腔注射依那普利拉1 mg/kg并行常规补液).另取6只大鼠不致伤作为正常对照组.检测正常对照组及2组烫伤大鼠伤后1、3、6、12、24 h血清心肌肌钙蛋白Ⅰ(cTnI)的含量、心肌型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的活性,并观察心肌组织病理学变化.结果 (1)单纯烫伤组大鼠伤后各时相点cTnI、CK-MB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依那普利拉组伤后各时相点cTnI为(1.32±0.12)~(2.47±0.22)μg/L,均显著低于单纯烫伤组[(6.42 ±0.96)~(15.10±3.69)μg/L,P<0.01];其各时相点CK-MB活性为(438±68)~(5569±322)U/L,亦均低于单纯烫伤组[(2556±74)~(8047±574)U/L,P<0.05或P<0.01].(2)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单纯烫伤组伤后出现心肌细胞浊肿、间质血管扩张充血、炎性细胞浸润等病理改变;依那普利拉组病变程度较之减轻.结论 大鼠严重烫伤后早期心肌组织受损明显,依那普利拉能显著减轻这些损害.

    作者:张兵钱;黄跃生;张家平;张东霞;党永明;王广;胡炯宇;雷泽源;肖荣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次全厚定形皮修复面部小面积深度烧伤八例

    1 临床资料2004年8月-2006年8月,笔者单位收治面部小面积深Ⅱ一Ⅲ度烧伤患者8例,其中男2例、女6例,年龄1~40岁.热炉烫伤2例、热液烫伤3例、火焰烧伤3例,创面面积5 cm×4 cm~15 cm×10 cm,与正常皮肤界线明显.

    作者:孔祥红;张志华;李岩;周莉萍;孙萍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大鼠皮肤β射线损伤创面愈合过程中基质金属蛋白酶9的表达

    皮肤β射线损伤创面难以愈合,晚期易恶变,其具体机制不明[1].笔者采用直线加速器建立大鼠深Ⅱ度急性β射线皮肤损伤模型,检测创面愈合过程中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mRNA和蛋白表达的变化,探讨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FGF2)对该创面愈合的影响.

    作者:沈国良;陆兴安;唐俊;王修珍;吴士良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双侧矩形瘢痕皮瓣修复虎口瘢痕挛缩

    1 临床资料与手术方法本组患者30例,其中男19例、女11例.烧伤总面积8%~90%TBSA,年龄3~54岁.双手虎口瘢痕挛缩畸形者12例,总计42只手.烧伤至整形修复间隔时间长8年,短4个月,平均1.6年.

    作者:周忠志;陈丽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P物质在创面愈合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创面愈合是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细胞生物学过程,根据其时相特征,可分为炎性反应、细胞增殖、组织重建3个交叉阶段,许多肽类物质包括细胞因子和生长因子参与其调控.

    作者:倪涛;方勇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重度吸入性损伤后气管支气管狭窄一例

    患者男,31岁,不慎掉入煤窑炉内烧伤,伤后2 h送人笔者单位.查体:生命体征平稳,无明显声音嘶哑,口腔内有大量煤灰,头、面、颈、躯干、四肢、臀部、外阴烧伤92%,其中浅Ⅱ度22%、深Ⅱ度33%、Ⅲ度37%TBSA,合并重度吸入性损伤、口腔黏膜烧伤.

    作者:田晓东;何友德;肖晓兰;阳宏;李登伦;陈向光;鲁正鲜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119例烧伤患者各阶段心理状况分析

    1 临床资料患者中男85例、女34例,年龄(35±10)岁.烧伤面积1%~58%TBSA,浅Ⅱ~Ⅲ度.致伤原因:热液烫伤42例、火焰烧伤39例、化学烧伤8例、电击伤22例、热压伤8例.

    作者:付京;程秀华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复合移植术后局部注射激素治疗瘢痕疙瘩12例

    瘢痕疙瘩由于手术切除后容易复发,其治疗一直是整形外科的一个难题.2003-2006年,笔者应用脱细胞异体真皮加自体表皮复合移植治疗瘢痕疙瘩患者12例,术后注射皮质类固醇激素辅助治疗,效果满意.

    作者:夏成德;赵耀华;牛希华;狄海萍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体外构建皮肤基底膜的组织学特征

    目的 观察制备的组织工程皮肤基底膜的组织学特征.方法 取门诊正常儿童包皮环切术之包皮,采用胰蛋白酶胶原酶顺序消化得到角质形成细胞(KC)和成纤维细胞(Fb)悬液.制备复方壳多糖组织工程皮肤,浸没培养3 d后,继续行气液界面培养.将培养7、10、15 d的复方壳多糖组织工程皮肤用中性甲醛溶液固定后石蜡包埋、切片,行HE及高碘酸-雪夫(PAS)染色,并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观察基底膜的重要成分:Ⅳ型胶原、Ⅶ型胶原及层黏连蛋白(LN)的存在情况.结果 HE染色可见培养的组织工程皮肤表皮结构分化良好,大致可分为基底层、棘层和角质层,各层均有数量不等的扁平梭形细胞.PAS染色显示真皮表皮间有一均匀红染的条带.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Ⅳ型胶原、Ⅶ型胶原及LN呈阳性表达.结论 复方壳多糖组织工程皮肤基底膜构建良好.

    作者:鲁元刚;伍津津;张教扬;杨桂红;杨涛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重度烧伤合并肺栓塞11例

    1 临床资料2004年1月-2006年12月,笔者单位收治重度烧伤患者181例,其中11例于伤后6~20 d并发肺栓塞,发病率为6.08%,均为男性,年龄19~52岁,烧伤面积31%~85%、Ⅲ度面积5%~52%TBSA,发病前均无血管栓塞性疾病.

    作者:刘静;徐刚;刘冬梅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烧伤并发腹腔间隙综合征延误诊断三例

    例1 男,32岁,2000年8月因氧气爆炸致烧伤,总面积97%、其中Ⅲ度94%TBSA,合并重度吸人性损伤.患者伤后30 min入院,意识清楚,体温37.5 ℃,脉搏132次/min,呼吸38次/min,血压85/50 mm Hg(1 mm Hg:0.133 kPa).

    作者:张科军;张建锋;杨刚三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治疗新生儿烫伤九例

    1 临床资料2000-2006年笔者单位收治烫伤新生儿9例,其中男5例、女4例,年龄:出生即刻~出生后23 d.入院时间:3例<伤后2 h,4例为伤后2~6 h,2例>伤后6 h.

    作者:聂学;王曌华;邢金霞;王国平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严重烧伤后阻塞性窒息七例

    本组资料来源于1987-2005年笔者工作过的3家三甲医院烧伤科,共7例患者,其中男4例、女3例,年龄(30±8)岁,烧伤面积(48±24)%TBSA.致伤原因:蒸气烫伤1例、开水烫伤1例、汽油火焰烧伤5例.

    作者:李孝建;霍丽贞;梁达荣;张志;梁蓉;钟棉;黄粤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马钱子治疗烧伤后并发化脓性耳软骨炎18例

    耳廓烧伤临床较常见,8.1%的患者并发耳软骨炎[1],治疗较棘手.1994-2006年,笔者单位采用脓肿切开辅以中药马钱子治疗,获得较好疗效.

    作者:何友德;肖晓兰;田晓东;李登伦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特布他林对去甲肾上腺素和烧伤血清诱导大鼠神经胶质细胞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基因表达的影响

    目的 了解β2肾上腺素能受体激动剂特布他林对烧伤血清和去甲肾上腺素(NE)诱导神经胶质细胞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 制备烧伤大鼠及正常大鼠血清.取出生1~3 d乳鼠脑组织行原代神经胶质细胞培养,并在培养液中加入不同的刺激物,分为:(1)对照组:加人体积分数10%的正常大鼠血清;(2)NE1、NE2、NE3组:分别加入体积分数10%烧伤血清+10、20、50 μmol/L NE;(3)TBN1、TBN2、TBN3组:分别加入10、20、50 μmol/L特布他林+体积分数10%烧伤血清+10、20、50 μmol/L NE.采用蛋白质印迹法检测各组VEGF蛋白的表达;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VEGF mRNA的表达.结果 对照组VEGF蛋白的表达处于较低水平,NE1、NE2、NE3组其表达随NE浓度的增大逐渐增加,而TBN1、TBN2、TBN3组的表达明显增加.对照组神经胶质细胞VEGF mRNA表达量[(5.72±0.12)拷贝数/g]较低,NE1、NE2、NE3组VEGF mRNA的表达[(13.26±0.03)、(10.37±0.04)、(14.87±0.55)拷贝数/g]均高于对照组(P<0.01).而TBN1、TBN2、TBN3组VEGF mRNA表达量[(13.39±0.19)、(15.77±0.11)、(16.00±0.07)拷贝数/g]也逐渐增加,除TBN1组外其余2组与各NE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特布他林可增强烧伤血清和NE诱导神经胶质细胞VEGF基因的表达.

    作者:王艺明;杨宗城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少年儿童皮肤厚度的超声学测量

    目的 用无创的方法获得少年儿童皮肤厚度资料.方法 选择221例1~18岁皮肤健康的少年儿童,按年龄分为幼儿组(1~2岁)、学龄前期组(3~6岁)、学龄期组(男7~12岁、女7~11岁)、青春期组(男13~18岁、女12~18岁),各年龄组下分男、女2个性别组.应用13 MHz高频超声,检测上述人员面部、胸部、腹部、背部、前臂、臀部、大腿7个部位的皮肤表皮、真皮与全层皮肤厚度.结果 221例少年儿童的皮肤以面部较薄,背部及臀部较厚.(1)各年龄组的同一部位以及同一年龄组中男、女同一部位的表皮厚度相近(P>0.05).(2)幼儿组、学龄前期组与学龄期组同一部位组间比较,以及组内不同性别同一部位比较,真皮和皮肤全层厚度相近(P>0.05).与其余3组比较,青春期组此2项指标均明显偏高(P<0.05),男性真皮厚度为(1.16 ±0.04)~(1.98±0.47)mm、皮肤全层厚度为(1.27 ±0.12)~(2.20±0.45)mm,女性真皮厚度为(1.00 ±0.18)~(1.60 ±0.30)mm、皮肤全层厚度为(1.10±0.17)~(1.83 ±0.29)mm.结论 13 MHz高频超声是无创测量少年儿童皮肤厚度的有效方法.青春期少年全层皮肤厚度增加的主要因素系真皮厚度明显增加,且男性较女性更为显著.面部与背部、臀部皮肤厚度的明显差异,对皮肤移植术具有指导意义.

    作者:傅跃先;章跃滨;唐毅;全学模;邱林;田晓菲;刘燕;甘立强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大鼠微粒皮移植创面中角蛋白19及整合素β1的异位表达

    目的 了解大鼠微粒皮移植后创面角蛋白19、整合素β1表达特征的变化,初步探讨微粒皮移植创面的愈合机制.方法 取20只大鼠制成全层皮肤缺损创面模型,分为自体皮组:创面移植占缺损皮肤表皮质量10%的自体微粒皮;混合皮组:创面混合移植自、异体微粒皮,其用量分别为缺损皮肤表皮质量的10%、40%.比较移植后2、3、4周2组大鼠创面的愈合率、收缩率,观察2、4周时角蛋白19、整合素β1的表达与分布特征.结果 移植后2、3周,混合皮组大鼠创面愈合率分别为(85±5)%、(84±8)%,明显高于自体皮组的(53±10)%、(65±9)%(P<0.01).2组创面收缩率在移植后各时相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移植后2、4周,2组大鼠创面新生表皮的颗粒层和棘层均可见角蛋白19、整合素β1阳性细胞;此期间未见角蛋白19在基底层有所表达.移植后2周,2组创面基底层未见整合素β1阳性细胞;4周时,部分创面标本中有整合素β1阳性细胞在基底层间断出现.结论 自、异体微粒皮混合移植有助于创面愈合.自体微粒皮和自、异体微粒皮混合移植创面中,均存在角蛋白19和整合素β1阳性细胞的异位表达.

    作者:杨燕妮;彭代智;伍素华;周新;刘敬;董征学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烧伤创面与糖尿病溃疡创面的比较

    目的 比较烧伤创面与糖尿病溃疡创面的差异,初步分析糖尿病患者溃疡创面难愈的机制.方法 分别切取非糖尿病烧伤患者的足部创面(对照组)和糖尿病患者的足部溃疡创面(试验组)组织,行组织块培养.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反转录-PCR法分别检测创面组织释放的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FGF2)、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蛋白质及其mRNA水平;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创面微血管密度(MVD)的变化.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分别在含5 mmol/L葡萄糖的培养液(正常培养液组)、含30 mmol/L葡萄糖的培养液(高糖组)、含30 mmol/L甘露醇的培养液(甘露醇组)中培养7 d,以ELISA法测定VEGF蛋白质水平.结果 对照组患者FGF2、VEGF蛋白质水平分别为(59±3)ng/ml、(56±7)pg/ml,试验组2种蛋白质水平分别为(89±6)ng/ml、(108±5)pg/ml,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mRNA比较结果与蛋白质相似;2组的MVD水平,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体外细胞培养时当培养液含FGF2,高糖组与正常培养液组的VEGF蛋白质水平相近(P>0.05);移去FGF2后2、5 d,正常培养液组该指标明显高于高糖组(P<0.05或P<0.01).结论 糖尿病患者溃疡创面难愈与血管化受到抑制以及调控血管生长的因子低表达密切相关.

    作者:林才;乔亮;张鹏;陈更新;徐建军;杨宁;陆树良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896例烧伤住院患者院前急救情况的调查及分析

    1 临床资料收集遂宁市2003年1月-2006年1月896例烧伤住院患者的资料,对院前救治措施如去除致伤源、冷疗、创面处理、补液等情况进行调查分析.

    作者:唐祖国;廖家盛;李卫东 刊期: 2007年第05期

中华烧伤杂志

中华烧伤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华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