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盼杰;赵耀华;王松涛;张伟;王新茂;袁野
作者: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 了解大鼠严重烧伤后早期迅即发生的心功能和脏器血流量变化规律及关系.方法 将36只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伤组(6只)和烧伤组(30只).烧伤组大鼠制成30%TBSA Ⅲ度烧伤模型,并设伤后10、30 min及1、3、6 h共5个时相点(每时相点6只);假伤组用37℃温水致假伤.检测2组大鼠心率、平均动脉压(MAP)、左心室收缩压(LVSP)、左心室舒张末期压(LVEDP)、左心室压力大上升/下降速率(LV±dp/dt max),并以荧光微球法检测大鼠心脏、大脑、肾、脾、胃、回肠血流量.对LV±dp/dt max与心肌血流量进行相关性分析. 结果 (1)与假伤组比较,烧伤组大鼠伤后心率逐渐下降;伤后10 min,MAP、LVSP、LV+dp/dt max、LV-dp/dt max及心肌血流量均明显降低(F值分别为12.062、12.629、11.066、18.374、9.468,P值均小于0.01),其中心肌血流量由(6.8±0.8)mL·min~(-1)·g~(-1)降至(2.6±0.5)mL·min~(-1)·g~(-1).而后随着时间的推移,上述各指标逐渐回升,伤后1 h达高值(LV-dp/dt max除外),此后再次降低,伤后3、6 h均显著低于假伤组(各指标F值同前,P值均小于0.01).烧伤组各时相点LVEDP与假伤组接近(F=1.205,P值均大于0.05).(2)与假伤组比较,烧伤组大鼠伤后10 min肾、脾、胃、回肠血流量亦明显下降(F值分别为22.694、20.856、12.653、7.293,P<0.05或P<0.01),但下降幅度不如心脏;伤后1 h或3 h达到低值.烧伤组大鼠各时相点的大脑血流量与假伤组接近(F=1.812,P值均大于0.05).(3)Lv+dp/dt max和LV-dp/dt max与心肌血流量均呈显著正相关(r值分别为0.651和0.617,t值分别为4.456、4.222,P值均小于0.01). 结论 严重烧伤后极短时间内(伤后10 min)即可发生心肌缺血和心功能下降,心脏血流量迅即减少是心功能变化的重要原因,心肌损害和心功能下降可能是导致其他脏器血流量降低的重要因素之一.
作者:尹泽钢;黄跃生;李百姓 刊期: 2010年第01期
新疆伊犁地区地处我国西北边陲,交通不发达,当地居民外出时多驾乘拖拉机,因拖拉机翻车致伤的患者较多.为此笔者对本单位2001年1月-2008年12月收治的小型拖拉机翻车后致烫伤的327例患者进行分析,拟了解其流行病学特征,以助于减少和预防该类烫伤的发生.
作者:周玉新;徐立伟;刘兴盛;庞书琴;唐小艳 刊期: 2010年第01期
脓毒症是烧(创)伤后一种严重的并发症,其病死率居高不下,可达30%~70%.脓毒症的发病机制非常复杂,但目前认为主要由过度炎性反应、微血管栓塞和内皮细胞功能失调这三方面因素造成.活化或凋亡的内皮细胞能释放带有来源于该细胞标记的内皮细胞微粒(EMP),这种微粒具有一系列生物学和病理生理学作用.
作者:唐佳俊;郇京宁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 了解成体大鼠心肌细胞微管解聚对线粒体分布、线粒体活性及细胞能量代谢的影响. 方法 分离培养成体SD大鼠及SD大鼠乳鼠心肌细胞,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大(乳)鼠对照组(常规培养,不加任何刺激因素)、大(乳)鼠微管解聚剂组(用含终浓度8μmol/L秋水仙碱的培养液培养,作用30 min).(1)用蛋白质印迹法检测各组大鼠和乳鼠心肌细胞聚合态β微管蛋白表达量.(2)取2组大鼠心肌细胞,用蛋白质印迹法检测细胞色素c表达量;免疫荧光染色法观察细胞聚合态β微管蛋白、电压依赖型阴离子通道(VDAC)分布情况;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细胞线粒体内膜电位;噻唑蓝法测量细胞活性;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细胞ATP、腺苷二磷酸(ADP)、腺苷一磷酸(AMP)含量及能荷. 结果 (1)聚合态β微管蛋白表达量:大鼠微管解聚剂组为0.52±0.07,较大鼠对照组1.25±0.12明显减少(F=31.002,P=0.000);乳鼠微管解聚剂组为0.76±0.12,较乳鼠对照组1.11±0.24显著减少(F=31.002,P=0.000),但明显高于大鼠微管解聚剂组(F=31.002,P=0.009).(2)细胞色素c表达量:大鼠对照组为0.26±0.03,明显低于大鼠微管解聚剂组(1.55±0.13,t=-24.056,P=0.000).(3)免疫荧光染色:大鼠对照组心肌细胞微管多呈线性管状、与心肌纤维平行分布;VDAC着色显示线粒体呈颗粒状与微管同向分布.大鼠微管解聚剂组微管正常排列规律被破坏,表现为免疫荧光强度减弱,微管结构不清晰、连续性丧失、粗糙;线粒体分布散乱.(4)线粒体内膜电位:大鼠对照组荧光强度为1288±84,明显高于大鼠微管解聚剂组(331±27,t=26.508,P=0.000).(5)细胞活性:大鼠对照组吸光度值为1.75±0.11;大鼠微管解聚剂组为0.81±0.07,较前者明显降低(t=17.348,P=0.000).(6)能量代谢:与大鼠对照组比较,大鼠微管解聚剂组心肌细胞ATP含量下降,ADP、AMP含量上升,ATP/ADP值与能荷均降低. 结论 在正常成体大鼠心肌细胞内,微管与线粒体分布方向一致.微管解聚后心肌细胞线粒体排列紊乱,细胞色素c从线粒体漏出,线粒体内膜电位下降、能量供应降低,细胞活性下降.
作者:党永明;房亚东;胡炯宇;张家平;宋华培;张一鸣;张琼;黄跃生 刊期: 2010年第01期
作者: 刊期: 2010年第01期
患者男,19岁,工作时不慎跌人蓄有80℃、体积分数40%硫酸的电镀液池中30 s,致全身多处烧伤,伤后1 h入院.查体:体温36.8℃.呼吸25次/min,脉搏102次/min,血压100/70 mm Hg(1 mm Hg=0.133 kPa),口唇微青紫,球结膜充血.双下肢肿胀发冷、足背动脉不能触及,尿少呈酱油色.
作者:夏俊星;向军;孙珍;徐正鹏;廖镇江;郇京宁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端粒酶不仅在肿瘤组织中高表达,在多种干细胞中亦有表达,该酶活性与干细胞维持自我更新的潜能密切相关.表皮干细胞(ESC)具有自我复制能力和多向分化潜能.是皮肤组织工程理想的种子细胞~([1-3]).目前有关端粒酶在人ESC中的表达特性尚不十分清楚.
作者:王联群;蓝蔚;黄培信;林尊文;刘德伍 刊期: 2010年第01期
转眼间,<中华烧伤杂志>创刊已经10年了!回想1998年国家为了整合学科优势,以与国外一流大学相媲美,首先在浙江大学进行四校合一的创举.学科的合并涉及许多问题,在磨合中前进,又在前进中磨合.
作者:韩春茂 刊期: 2010年第01期
2000年,<中华烧伤杂志>从<中华整形烧伤外科杂志>分刊,至今它刊载了许多烧伤专业的新技术、新经验,内容丰富多彩.我从中汲取知识营养,深受启迪.杂志伴随并引领着我在烧伤整形临床一线工作和成长……望着书橱中那透着诱人的紫玫瑰色,仿佛散发着紫罗兰芳香的一本本<中华烧伤杂志>,我不由得升起感激之情.
作者:雷晋 刊期: 2010年第01期
1 临床资料男性患者3例.烧伤总面积96%~98%,其中Ⅲ度75%~85%TBSA.致伤原因:火焰烧伤2例、化学烧伤1例.均为头部深度烧伤合并吸入性损伤,患者仅在阴囊、下腹部阴毛区、足底(足心及足跟)和脚趾部存有正常皮肤.
作者:李志清;王甲汉;邱学文;黄磊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直到走进会议室坐定,我才明白议题是组建<中华烧伤杂志>编辑部.就这样,1999年底,我开始面对新的专业和新的挑战.感动,从那时起延至今日.通常一本刊物正式发行前都有试刊期,长则数年.
作者:王旭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 了解严重烧伤家兔在休克期与高代谢期丙泊酚的药代动力学特征和差异.方法 将20只新西兰大白兔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烧伤组和假伤组,每组10只.将烧伤组家兔造成30%TBSA的Ⅲ度烫伤(以下称烧伤),伤后即刻复苏;6 h后静脉注射5.1 mg/kg丙泊酚,分别于注药后1、3、 5、 10、15、20、30、45、60、90 min于左侧颈外静脉取血1.5 mL;1周后重复上述注药及标本采集过程.假伤组家兔除致假伤外,其他处理同烧伤组.用高效液相色谱仪集中检测2组家兔血浆丙泊酚浓度,采用3P97实用药代动力学计算程序处理血浆药物浓度-时间数据,拟合药代动力学模型并求算参数. 结果 烧伤组家兔药物浓度-时间数据符合二房室模型,假伤组符合三房室模型.休克期,与假伤组家兔中央室分布容积[Vc,(3.1±1.5)L/kg]、曲线下面积[AUG,(25±7)mg·min·L~(-1)]、消除相半衰期[tl/2β,(113.4±93)min]、总清除率[CLs,(110±50)mL·kg~(-1)·min~(-1)]比较,烧伤组Vc[(8.8±4.2)L/kg]与AUC[(44±10)mg·min·L~(-1)]增大(t值分别为3.191与3.668,P值均小于0.01),tl/2β[(339±258)min]延长(t=2.932,P<0.05),CLs[(40±30)mL·kg~(-1)·min~(-1)]降低(t=-3.013,P<0.05).高代谢期,烧伤组家兔CLs[(180±40)mL·kg~(-1)·min~(-1)]显著高于假伤组[(90±30)mL·kg~(-1)·min~(-1),t=-3.013,P<0.05].与本组休克期比较,烧伤组家兔高代谢期Vc[(4.1±1.3)L/kg]与AUC[(24±5)mg·min·L~(-1)]显著减小(t值分别为2.979与3.766,P值均小于0.01),分布相半衰期[t1/2α,休克期为(16.1±13.1)min、高代谢期为(8.3±2.5)min]、t1/2β[(55±19)min]明显缩短(t值分别为9.065与8.795,P值均小于0.01),而CLs则显著增加(t=4.238,P<0.01). 结论 严重烧伤家兔休克期与高代谢期丙泊酚药代动力学差异较大,休克期以Vc、AUC增大,t1/2α、t1/2β延长,CLs降低为特点;高代谢期以CLs显著增加为特点.
作者:胡清刚;郝建华;柴家科;杨红明;孙雪峰;李平;李萌萌;刘甦 刊期: 2010年第01期
手部热压伤是由热力和机械力所致的复合伤,具有组织损伤重、功能恢复差、疗程长、截指率高等特点.2008年10月-2009年5月,笔者单位对8例手部热压伤患者施行急诊切痂后负压封闭引流治疗,取得较好效果.
作者:赵耀华;魏莹;邓海涛;牛希华;徐丽红;沈耀明;黄伟琪 刊期: 2010年第01期
2009年<中华烧伤杂志>已走过10周年的漫漫长路.回顾这段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发展历程,我们每位从事烧伤专业的医务人员都心情激动、思绪万千.<中华烧伤杂志>的10年,是我国几代烧伤专业人士辛勤努力、日夜耕耘的结果.它凝聚着我国烧伤专业的巨大成就,不但在国内,而且在国际上也产生了重大的影响.这不仅是我国烧伤专业的成就,也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骄傲.
作者:张林清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 总结用皮瓣修复手部电烧伤创面的经验与不足,以期不断完善. 方法 收集整理2000年1月-2006年12月武汉市第三医院暨武汉大学同仁医院烧伤研究所收治的425例手部电烧伤患者资料,统计分析其治疗概况及结果,归纳总结行皮瓣移植术患者的皮瓣类型、术后并发症及存在的问题.根据皮瓣修复手术时机,将患者分为受伤7 d内手术组和受伤7 d后手术组,比较2组患者皮瓣成活率及并发症发生率. 结果 425例患者中,348例行手术治疗占90.2%,其中209例行不同类型皮瓣移植共248例次,包括远位带蒂皮瓣202例次占81.5%、局部皮瓣19例次占7.7%、游离皮瓣12例次占4.8%、其他类型组织瓣15例次占6.0%.5例因皮瓣撕脱或坏死改用其他方法治疗.8例皮瓣远端少许坏死,经换药或补植小皮片后愈合.其余皮瓣均完全成活,创面一次修复,功能及外观较满意.受伤7 d内手术组(170例次)和受伤7 d后手术组(78例次)患者,皮瓣成活率分别为98.8%(168/170)及96.2%(75/78),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0.6%(18/170)及12.8%(10/78),两指标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0.81、0.27,P值均大于0.05). 结论 可用于修复手部电烧伤创面的皮瓣类型较多.合理选择和设计皮瓣、提高操作的熟练程度及术后正确观察与处理,是取得良好疗效的重要环节.
作者:谢卫国;王德运;刘杰峰;龙忠恒;李进;蒋梅君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烧伤并发症的防治贯穿于烧伤治疗始终.我国烧伤医学在几十年的发展中,非常重视并发症的预防和治疗,对并发症的发生发展进行了大量基础和临床研究.
作者:张国安 刊期: 2010年第01期
严重烧伤并发急性肾功能不全患者,通常病情复杂、救治难度大,由于原发病伤势严重,病死率较高,一直是国内外烧伤专业重点研究的课题之一.笔者对本科室1989年1月-2008年12月收治的37例烧伤并发急性肾功能不全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以期提高该病的救治水平.
作者:黎明;宓惠茹;荣艳华;胡骁骅;张国安 刊期: 2010年第01期
1 临床资料与治疗方法2001年10月-2009年1月,笔者单位收治全头皮撕脱伤在外院首次处理失败后转入的肉芽创面患者5例,均为女性,年龄18~35(24±3)岁.其中2例颅骨外露,面积分别为6 cm×3 cm、2 cm×2 cm.术前肉芽创面使用含1 g/L庆大霉素的生理盐水纱布湿敷,术中切除坏死头皮,刮除肉芽创面至有新鲜出血创基,使用5 g/L碘伏冲洗,电凝彻底止血,采用自体刃厚皮+猪ADM支架(启东市东方医学研究所有限公司)复合移植.
作者:苏士杰;陈炯;郑一双;苏国良;施剑武 刊期: 2010年第01期
高钠血症是大面积烧伤后的严重并发症之一.2006年1月-2009年1月,笔者单位收治了5例由其他医院转入的烧伤并发高钠血症危重患者,我们对其临床特点、高钠血症相关危险因素以及治疗情况进行了回顾性分析,以期为高钠血症的预防和诊治提供参考.
作者:宁方刚;荣艳华;杜伟力;王成;温春泉;赵筱卓;张国安 刊期: 2010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