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立体定向大分割放射治疗胸腹部肿瘤的技术和质量保证探讨

陈宗友;温尊北;张坤强;林启富

关键词:立体定向, 放射治疗, 质量保证, 肺癌, 肝癌
摘要:目的 探讨立体定向大分割放射治疗胸腹部恶性肿瘤定位技术的精度、初步的临床疗效、质量控制和质量保证方法 .方法 利用体部框架定位系统和真空垫制模固定病人,采用三维放射治疗计划系统对患者CT影像进行三维重建和靶区的确定,进行三维方向的放射治疗肺癌46例,肝癌11例;分割方法 为3-12Cy/次,共4-20次,3-5次/周.利用重复的CT影像和X线模拟机进行靶区中心的重复验证,控制治疗中心的准确性.结果 经过两次或多次的CT重复扫描,X线模拟机靶中心正侧位摄片验证在3个方向的偏差:前后轴方向(AP)5-10 mm(mid.7mm);上下轴方向(VERT)6-14 mm(mid.9mm);左右方向(LAT)5-10 mm(mid.6mm).57例临床病例的初步临床结果 (经10-24个月随访),肿瘤消失13例,肿瘤缩小20例,不变15例,局部控制84.2%(48/57),增大9例.对于肺癌病例出现6例2-3级放射性肺炎,2例放射性肝功能损伤.结论 对于孤立的胸腹部小肿瘤,采用较大分割剂量并没有增加治疗毒副反应;保证治疗的精度对提高疗效和减小副反应有积极作用.
海南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动态血糖监测进展

    动态血糖监测是适合各种糖尿病患者使用的且能提供24 h连续血糖图谱的新型血糖检测手段.目前国际上动态血糖监测仪多种多样,主要分为微创型、无创型、无线型几种.且众多研究均在探索如何解读动态血糖图谱及建立其正常参考值,同时动态血糖监测已被应用于临床的各个方面.

    作者:赵嘉晶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胺碘酮与美托洛尔转复快室率房颤的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静脉注射胺碘酮或美托洛尔对快室率房颤治疗的有效性.方法 46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23例,分别给予胺碘酮或美托洛尔静脉注射,观察20 min.结果 20 min时胺碘酮组和美托洛尔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1.3%和78.2%,无严重不良反应;胺碘酮控制心室率下降幅度更大,起效更快.结论 胺碘酮和美托洛尔对快室率房颤治疗安全有效.

    作者:王志永;于磊;王雪艳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两种用药方案治疗宫颈糜烂的成本-效果分析

    目的 探讨两种药物治疗方案对宫颈糜烂的经济学效果.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研究方法 ,选择113例宫颈糜烂病例,分别给予保妇康栓(A组)、重组人干扰素a-2b凝胶(B组)治疗,观察2组临床疗效并进行成本-效果分析.结果 A、B组有效率分别为96.%、98.%,成本分别为288.0元、377.3元,成本-效果比分别为298.5、384.6.结论 A组方案较B组合理、经济.

    作者:廖竹君;戴承国;欧阳艳辉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高压氧治疗难治性消化道溃疡48例疗效观察

    目的 对比观察综合高压氧治疗方案与常规内科治疗方案治疗难治性消化道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我院2002年1月至2005年3月收治的78例难治性消化道溃疡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进行正规的常规内科治疗,治疗组48例在正规的常规内科治疗的基础上加以常规高压氧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疗效,并通过随访观察两组患者2年复发率.结果 治疗组48例总有效率为87.50%,2年复发率25.00%;对照组30例总有效率为66.67%,2年复发率53.33%,两组对比,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综合高压氧治疗方案治疗消化道难治性溃疡较单纯常规内科治疗方案具有溃疡愈合快和显著降低2年复发率等优点.

    作者:陈佳;王玲;王敏;陈华芳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一起把BCG误作PPD皮试差错的分析

    目的 通过对一起将BCC(卡介苗)误作PPD(结核菌素)皮试的差错分析,查找原因,吸取教训,避免同类差错的发生.方法 采取回顾性分析方法 .结果 将冻干卡介苗误作PPD皮试的患儿资料统计,接受注射者为出生超过3个月-4岁幼儿共66人,均为皮内注射,剂量每人0.1 ml,并无超深和超量.经连续观察三个月,未发现腋下淋巴结强反应和全身反应.结论 工作人员一定要熟悉业务,以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严格遵守工作规程,避免差错事故的发生.

    作者:冯满雄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氯胺酮基础麻醉下臂丛神经阻滞用于小儿上肢手术的临床观察

    目的 比较氯胺酮基础麻醉下臂丛神经阻滞与单凭氯胺酮静脉麻醉用于小儿上肢手术的麻醉效果与安全性.方法 选择ASA Ⅰ-Ⅱ需行上肢手术的患儿60例,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30例.A组为氯胺酮基础麻醉下臂丛神经阻滞;B组为单凭氯胺酮静脉麻醉组.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从麻醉前到术后不同时间点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脉搏氧饱和度(SpO<,2>)、镇静程度,评价麻醉效果以及回访患者的满意度.结果 B组的MAP和HR值明显高于A组(P<0.05),B组的SpO<,2>和RR值明显低于A组(P<0.05).结论 氯胺酮基础麻醉下臂丛神经阻滞应用于小儿上肢手术麻醉效果好,不良反应少.

    作者:王永东;王白云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舒芬太尼与丙泊酚复合麻醉用于无痛人工流产术的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舒芬太尼与异丙酚复合麻醉用于无痛人工流产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门诊ASA Ⅰ级早期妊娠需人工流产者60例,随机分成3组,每组20例.A组:单纯静注丙泊酚2.5 mg/kg;B组:先静注舒芬太尼3 μg,后静注丙泊酚1 mg/kg;C组:方法 同B组,但舒芬太尼改为6μg.术中各组必要时追加丙泊酚0.5-1.0 mg/kg.结果 丙泊酚A组、B组和C组用药量分别为(148.3±23.5)mg,(67.2±18.3)mg和(56.3±15.8)mg;A组、B组和C组呼吸暂停分别为16例、3例和15例;A组MAP明显降低,而B组和C组无变化;B组和C组清醒时间明显缩短(P<0.01);A组注射痛和体动反应分别出现13例和9例.结论 舒芬太尼复合丙泊酚无痛人流手术麻醉效果满意,减少了麻醉用药和其并发症,而静注舒芬太尼3 μg复合丙泊酚麻醉的效果好.

    作者:李岳振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经尿道部分前列腺电切术治疗高危前列腺增生40例报告

    目的 探讨经尿道汽化电切术治疗高危前列腺增生症的疗效.方法 对40例高危前列腺增生症患者行经尿道电切术治疗,并观察疗效.结果 全部患者均安全度过围手术期,随访6-24个月;40例患者排尿功能均恢复良好,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由术前的(30.0±1.5)分降至(11.0±1.5)分,残余尿量由术前的(90±30)ml降至(25±10)ml,大尿流量提高14 ml.结论 经尿道部分前列腺电切术治疗高危前列腺增生症的疗效可靠.

    作者:杨俊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Mirizzi综合征28例诊治体会

    目的 探讨Mirizzi综合征的诊断及外科手术治疗术式.方法 回顾性分析28例Mirizzi综合征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 28例病人分别行胆囊切除或部分胆囊切除,直接瘘口修补或胆囊壁补片修补及Roux-en-Y式肝总管十二指肠吻合术或空肠吻合术;所有病人均痊愈出院.结论 术前明确诊断可减少Mirizzi综合征术中胆道损伤的发生率,手术方式依据病理分型而定;磁共振胰胆管造影术(MRCP)及B超是术前明确诊断的主要手段.

    作者:严江;古松钢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颅内血肿微创穿刺清除术治疗脑出血的护理

    目的 探讨脑出血微创穿刺清除术的护理,以提高手术的成功率,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病人的生存质量.方法 对14例脑出血患者采用北京万特福医疗器械公司生产的YL-I型一次性颅内血肿微创穿刺针行颅内血肿清除.结果 14例脑出血患者行颅内血肿微创穿刺清除术后,例治疗护理效果满意,例转院治疗,例放弃治疗.结论 微创穿刺清除术治疗脑出血后合理的护理,有助于预防并发症和病情的恢复,降低患者死亡率及致残率,提高治愈率及生存质量,缩短病程,减少医疗费用.

    作者:华琴;郭桂莲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隐匿性肝硬化患者的预测及处理

    目的 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中隐匿性肝硬化患者的预测及处理方法 .方法 对自1994年9月-2007年9月行胆囊切除术的术中发现肝硬化患者73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LC成功73例,无一例中转.术前确诊慢性乙肝患者14例,HBsAb(+)患者57例,HCV Ab(+)1例,酗酒史者3例.肝功能检查ALB平均为(38.7±3.2)g/L.术中发现明显肝硬化患者13例,轻度肝硬化者60例.术后引流液>500 ml/d,为漏出液,肝功能检查第3 d ALB平均为(30.2±12.4)g/L,第7 d ALB平均为(37.5±2.4)g/L.全组无肝功能衰竭等严重并发症,均痊愈出院,术后平均住院(4.7±2.2)d.结论 术前重视肝炎或曾经患过肝炎患者,术中注意观察肝脏硬化程度,术后加强肝功能检测及引流液的观察,积极保守治疗即可痊愈.

    作者:万建华;余少鸿;陈先锋;周亚东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吉西他滨加顺铂联合吉非替尼治疗50例晚期肺腺癌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目的 观察吉西他滨加顺铂(GP)联合吉非替尼治疗晚期肺腺癌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分析.方法 50例Ⅲ-Ⅳ期肺腺癌(23例初治,27例复治),采用吉西他滨1000 mg/m<'2>,静注,第1、5天;顺铂35mg/m2,静注,第1-3天;吉非替尼口服250 mg/每天,早餐后1 h,持续服用,直至治疗结束或肿瘤进展.结果 初治23例中CR+PR 17例,有效率73.9%,复治27例中CR+PR 14例,有效率51.8%,总有效率62%.中位缓解期7.5个月,中位生存期15个月.主要毒副反应为骨髓抑制及皮疹等.结论 吉西他滨加顺铂联合吉非替尼治疗晚期肺癌疗效较高,副反应可耐受,值得临床进一步观察.

    作者:罗在彬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无创正压通气治疗AECOPD合并重度呼吸衰竭32例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无创正压通气(NIPPV)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并重度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住院的64例合并重度呼吸衰竭的AECOPD患者随机分为通气组和对照组各32例.通气组在对照组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加用NIPPV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血气分析、呼吸频率、心率及神志转清率.结果 通气组患者血气分析、呼吸频率、心率及神志转清率的改善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NIPPV对AECOPD并重度呼吸衰竭患者疗效显著.

    作者:杨锦旺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博利康尼、盐酸氨溴索和普米克令舒气泵联合吸入佐治小儿毛细支气管炎30例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博利康尼、盐酸氨溴索、普米克令舒三种药物气泵联合吸入佐治小儿毛细支气管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2例毛细支气管炎患儿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32人,对照组30人,观察组除常规治疗外加用博利康尼及盐酸氨溴索、普米克令用舒气泵吸入治疗.结果 观察组及对照组患儿一周内的治愈率分别为87.00%、63.33%,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经x<'2>检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症状缓解方面,观察组较对照组在24 h内、24-48 h内缓解率明显提高,经x<'2>检验,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博利康尼、盐酸氮溴索、普米克令舒三种药物气泵吸入治疗小儿毛细支气管炎疗效确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尤其适合婴幼儿使用.

    作者:李华;吴洪涛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脑卒中合并抑郁的护理进展

    脑卒中后抑郁是指脑卒中后引发的抑郁症,它属于继发性抑郁症的一种,病人的临床表现为言语减少、情绪抑郁、睡眠障碍、兴趣缺乏、食欲缺乏、精力减退、主动性差、不配合康复治疗等.抑郁的长期存在会对患者的生活、社会功能等产生不利影响.认识脑卒中合并抑郁的特点,加强对脑卒中患者的护理干预:脑卒中病人的心理护理;脑卒中病人的社会和家庭支持;脑卒中病人的娱乐疗法;脑卒中病人的康复训练,以避免或减少脑卒中后并发焦虑和抑郁的情况,改善脑卒中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王培霞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老年患者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护理

    目的 探讨老年患者腹腔镜胆囊切除的护理,提高治愈率.方法 选择2000年1月至2007年12月在我院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的80例老年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总结护理要点.结果 本组80例老年患者,无中转开腹.均经精心护理和积极治疗而痊愈,无护理并发症.结论 有效的心理护理,细心缜密的术前准备,术后严密的生命体征监测,做好心理护理,健康教育及出院指导是安全实施老年患者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护理重点.

    作者:黄瑜芳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环孢素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类天疱疮24例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环孢素合并皮质激素在治疗类天疱疮中的作用.方法 将类天疱疮皮肤病患者分为采用环孢素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A组,24例)组与纯糖皮质激素治疗(B组,20例)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皮损控制时间、皮损控制时激素的累积用量.结果 两组患者的皮疹控制时间、皮疹控制时激素的累积用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环孢素在合并糖皮质激素治疗类天疱疮中能部分替代或减少皮质激素的用量.

    作者:何国华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立体定向大分割放射治疗胸腹部肿瘤的技术和质量保证探讨

    目的 探讨立体定向大分割放射治疗胸腹部恶性肿瘤定位技术的精度、初步的临床疗效、质量控制和质量保证方法 .方法 利用体部框架定位系统和真空垫制模固定病人,采用三维放射治疗计划系统对患者CT影像进行三维重建和靶区的确定,进行三维方向的放射治疗肺癌46例,肝癌11例;分割方法 为3-12Cy/次,共4-20次,3-5次/周.利用重复的CT影像和X线模拟机进行靶区中心的重复验证,控制治疗中心的准确性.结果 经过两次或多次的CT重复扫描,X线模拟机靶中心正侧位摄片验证在3个方向的偏差:前后轴方向(AP)5-10 mm(mid.7mm);上下轴方向(VERT)6-14 mm(mid.9mm);左右方向(LAT)5-10 mm(mid.6mm).57例临床病例的初步临床结果 (经10-24个月随访),肿瘤消失13例,肿瘤缩小20例,不变15例,局部控制84.2%(48/57),增大9例.对于肺癌病例出现6例2-3级放射性肺炎,2例放射性肝功能损伤.结论 对于孤立的胸腹部小肿瘤,采用较大分割剂量并没有增加治疗毒副反应;保证治疗的精度对提高疗效和减小副反应有积极作用.

    作者:陈宗友;温尊北;张坤强;林启富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蓝光照射联合茵栀黄注射液治疗新生儿病理性黄疸48例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蓝光照射联合茵栀黄注射液治疗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疗效.方法 利用经皮测胆仪监测胆红素的变化,将88例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蓝光照射联合菌栀黄,n=48)和对照组(单纯给予光疗,n=40)进行疗效比较.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8%,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7.5%,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蓝光照射联合茵栀黄注射液治疗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疗效满意.

    作者:周红侠;谭延红;许戈琳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肝纤维化与血清学指标的相关性

    慢性病毒性肝炎的长期迁延及肝硬化的形成与肝纤维化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以肝组织中细胞外基质(ECM)成分异常过度沉积为特征的肝纤维化是临床多种急、慢性肝病的常见病理转归,由于早期肝纤维化具有可逆转性,因此在这一阶段的诊断对整个疾病的进程和疗效至关重要.

    作者:韦仕高 刊期: 2009年第07期

海南医学杂志

海南医学杂志

主管:海南省卫生厅

主办:海南省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