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利多卡因凝胶对豚鼠的长期毒性试验研究

吴虓飞;高晓欣;胡宇驰;曹春然;高阳;吕晶

关键词:利多卡因凝胶, 长期毒性, 皮肤给药, 豚鼠, 血清生化, 脏器系数, 病理组织学
摘要:目的 研究30 d重复皮肤涂抹利多卡因凝胶对豚鼠产生的毒性反应.方法 利多卡因凝胶高、中、低剂量(40、20、10 g/ kg)连续皮肤涂抹给药30 d,整个试验期间观察动物的临床症状,测定体质量和摄食量,分别于给药30 d及停药后14 d取部分豚鼠进行血液学、血清生化学、脏器系数和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 豚鼠未出现因给药而引起的异常症状,各给药组豚鼠体质量增长和摄食正常;利多卡因凝胶在10、20g/kg剂量下,豚鼠血液学、血清生化学、脏器系数和病理组织学等均未见毒理学意义的异常改变;40 g/kg利多卡因凝胶导致豚鼠血清K+水平,肾上腺质量及系数明显增高(P<0.05),但脏器未出现毒性病理改变;停药14 d后,上述异常指标恢复正常,也未见其他延迟毒性.结论 在本试验条件下,皮肤涂抹利多卡因凝胶对豚鼠无明显毒性,无毒反应剂量为20 g/kg.
药物评价研究杂志相关文献
  • 新型树状大分子-多烯紫杉醇纳米粒的制备、表征及体外细胞毒作用

    目的 新型树状大分子(PAMAM-co-0.25OEG,PGD)作稳定剂制备多烯紫杉醇(Docetaxel,DTX)纳米粒,以提高多烯紫杉醇的溶解度和生物利用度.方法 将多烯紫杉醇(DTX)、PGD按药载比8∶1,采用超声沉淀联合高压均质法制备DTX-PGD纳米粒,动态光散射测定载药纳米粒粒径及电位;考察37℃条件下,DTX-PGD纳米粒在生理盐水、5%葡萄糖、PBS及血浆中的稳定性及DTX-PGD纳米粒的溶血性.X射线粉末衍射法测定DTX在纳米粒中的晶型形式.透析法测定DTX-PGD纳米粒的体外释放度,MTT法检测DTX-PGD纳米粒对4T1细胞的杀伤作用.结果 多烯紫杉醇在水中的溶解度提高到1.6 mg/mL(原药在水中几乎不溶),纳米粒载药量达65.7%.DTX-PGD纳米粒粒径270.7 nm,PDI值为0.112,电位28.6 mV.DTX-PGD纳米粒在5%葡萄糖及血浆中稳定存在.扫描电镜观察纳米粒为片状,XRD图谱显示,多烯紫杉醇在纳米粒中以晶体形式存在.DTX-PGD纳米粒在PBS缓冲液中释放缓慢,有较好的缓释效果.溶血实验得知,DTX-PGD纳米粒无溶血现象,可采用静脉注射法给药.MTT结果表明,DTX-PGD纳米粒对4T1细胞较多烯紫杉醇溶液具有更强的杀伤作用.结论 PGD树状大分子可以作为一种有效的稳定剂应用到多烯紫杉醇纳米粒的制备中,DTX-PGD纳米粒有望作为一种新型的药物输送系统应用到癌症的临床治疗中.

    作者:王婷;赵燕娜;王向涛;王艳宏;郭一飞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乌灵胶囊联合米氮平治疗更年期抑郁症的临床评价

    目的 探讨乌灵胶囊联合米氮平治疗更年期抑郁症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采用数字随机法将新乡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196例更年期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n=98),对照组给予米氮平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乌灵胶囊治疗,均治疗8周.于基线、2、4、6、8周末进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和改良Kupperman指数(KMI)评分,评估两组的疗效;采用不良反应量表(TESS)评价药物的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8周后,对照组和治疗组的有效率分别为80.61%和92.86%,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对照组第2、4、6、8周末的HADM总分分别为21.52±4.19、14.94±2.72、11.36±2.27、8.89±3.11,KMI评分分别为29.52±7.16、25.49±6.45、21.07±6.81、15.89±5.74;治疗组同期的HADM总分分别为16.17±3.28、11.93±2.52、8.13±2.18、5.08±2.16,KMI评分分别为25.17±3.28、19.23±6.27、12.13±5.95、9.54±3.28.从治疗第2周末起,治疗组的HADM总分、KMI评分均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0.05、0.01).对照组的不良反应率18.37%,TESS值为5.89±0.41;治疗组的不良反应率8.16%,TESS评分(3.14±0.28)分.治疗组的不良反应率及TESS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0.01).结论 乌灵胶囊联合米氮平治疗更年期抑郁症临床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少,依从性好,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蒋立新;陈永新;杨世昌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过敏原特异性IgE抗体检测试剂主要原材料及性能评估的基本要求

    阐述了过敏原检测试剂主要原材料如过敏原等在注册申报时需提供的基本资料以及评价的内容,对于不同来源的过敏原需验证的内容也进行了阐述.同时还对过敏原检测产品的性能评价项目、评价方法的基本要求也进行说明,以更好的指导申请者评价自己的产品以及准备申报资料.

    作者:董劲春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阿德福韦酯和拉米夫定初始联合与优化治疗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的临床对照研究

    目的 对比分析阿德福韦酯和拉米夫定初始联合与优化治疗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10年10月~2013年10月在延安大学附属医院进行诊治的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300例,随机分为联合组和优化组,两组均连续治疗1年.联合组采用阿德福韦酯和拉米夫定初始联合治疗,优化组先给予拉米夫定治疗6个月,对患者的血清HBV DNA水平进行检测,如果HBV DNA水平大于1×103拷贝/mL,加用阿德福韦酯,继续治疗6个月.观察和比较两组的HBVDNA复常率、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复常率、HBe Ag转阴率,ALT、总胆汁酸(TBIL)、白蛋白水平和腹水消退情况.结果 联合组的HBV DNA复常率、ALT复常率和HBe Ag转阴率均明显高于优化组(P<0.05);两组治疗后的ALT、TBIL、白蛋白好转情况和腹水消退情况均明显优于治疗前(P<0.05),联合组的改善情况明显优于优化组(P<0.05);两组治疗前后的肌酸激酶水平和肾功能均无明显差异.结论 阿德福韦酯和拉米夫定初始联合治疗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的临床疗效优于优化治疗.

    作者:刘志刚;李春艳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不同剂量阿替普酶联合瑞舒伐他汀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疗效及安全性比较

    目的 探讨不同剂量阿替普酶联合瑞舒伐他汀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收取2010年1月至2015年12月于西电集团医院就诊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82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1例,观察组给予标准剂量阿替普酶(0.9 mg/kg)联合瑞舒伐他汀治疗,对照组给予低剂量阿替普酶(0.6 mg/kg)联合瑞舒伐他汀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系统功能损伤、血脂变化情况、临床疗效、患者恢复情况及不良反应进行考察.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NIHSS评分及CSS评分均有所下降,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间点两组间差异不显著;治疗后两组患者总胆固醇(TC)及低密度脂蛋白(LDL)明显下降,差异较治疗前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治疗后两组MRS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且随时间逐渐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MRS评分低于对照组,自治疗后14d开始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标准剂量阿替普酶联合瑞舒伐他汀与小剂量阿替普酶相比疗效及安全性相当,但对于改善患者血脂水平及恢复情况更具优势,因此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苏航;康晓刚;何剑波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前列地尔注射液联合缬沙坦分散片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缬沙坦分散片联合前列地尔注射液治疗糖尿病肾病的疗效.方法 选取延安市人民医院肾脏内科2012年3月-2015年12月收治的糖尿病肾病230例,随机分为两组.缬沙坦组(109例)口服缬沙坦分散片治疗,联合用药组(121例)口服缬沙坦分散片加静脉滴注前列地尔注射液治疗,观察并记录治疗前后尿素氮(BUN)、血肌酐(Cr)、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血浆黏度、红细胞比容、血沉方程K值、血浆纤维蛋白原等指标的变化,评价前列地尔注射液联合缬沙坦分散片治疗糖尿病肾病的疗效.结果 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两组BUN、Cr、UAER等各项指标均明显下降(P<0.05),且联合用药组这些指标明显低于缬沙坦组(P<0.05).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两组血浆黏度、红细胞比容、血沉方程K值、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均明显下降(P<0.05),且联合用药组在上述指标的水平均明显低于缬沙坦组(P<0.05).随访1个月期间,缬沙坦组不良反应6例,联合用药组3例,两组均无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前列地尔注射液联合缬沙坦分散片对糖尿病肾病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能减少尿蛋白排出,改善肾功能和肾脏血液流变学指标,不良反应轻微,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赵筱娟;周淑娟;李红莉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利多卡因凝胶对豚鼠的长期毒性试验研究

    目的 研究30 d重复皮肤涂抹利多卡因凝胶对豚鼠产生的毒性反应.方法 利多卡因凝胶高、中、低剂量(40、20、10 g/ kg)连续皮肤涂抹给药30 d,整个试验期间观察动物的临床症状,测定体质量和摄食量,分别于给药30 d及停药后14 d取部分豚鼠进行血液学、血清生化学、脏器系数和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 豚鼠未出现因给药而引起的异常症状,各给药组豚鼠体质量增长和摄食正常;利多卡因凝胶在10、20g/kg剂量下,豚鼠血液学、血清生化学、脏器系数和病理组织学等均未见毒理学意义的异常改变;40 g/kg利多卡因凝胶导致豚鼠血清K+水平,肾上腺质量及系数明显增高(P<0.05),但脏器未出现毒性病理改变;停药14 d后,上述异常指标恢复正常,也未见其他延迟毒性.结论 在本试验条件下,皮肤涂抹利多卡因凝胶对豚鼠无明显毒性,无毒反应剂量为20 g/kg.

    作者:吴虓飞;高晓欣;胡宇驰;曹春然;高阳;吕晶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金丝桃苷对急性炎症疼痛模型小鼠的抗炎镇痛作用研究

    目的 研究金丝桃苷(Hyp)对急性炎症疼痛模型小鼠的抗炎镇痛作用.方法 昆明种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Hyp低、中、高剂量(50、100、200 mg/kg)组及氢化可的松(阳性药,20 mg/kg)组,sc给药,每天给药1次,连续给药5d后,建立二甲苯所致小鼠耳廓肿胀和醋酸所致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的急性炎症模型,观察Hyp对小鼠急性炎症的抗炎作用;阳性药设置为吗啡(1 mg/kg),其余分组及给药方式同急性炎症实验,连续给药5d后,建立小鼠醋酸扭体法和热甩尾法模型,观察Hyp对急性疼痛的镇痛作用.结果 100、200 mg/kg的Hyp能够抑制二甲苯所致小鼠耳廓肿胀、降低急性炎症引起的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减少醋酸扭体次数、提高小鼠热刺激痛阈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0.01).结论 Hyp对小鼠急性炎症疼痛具有抑制作用.

    作者:史宁;郭宏举;王欢;张毓敏;潘敏翔;朱友智;常李荣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毛酸浆果乙醇提取物抗炎作用及其机制研究

    目的 观察毛酸浆果乙醇提取物(AEFPP)的抗炎作用,并探索其作用机制.方法 取二甲苯涂于小鼠耳廓制备耳廓肿胀急性炎症模型,将棉花植入大鼠皮下构建棉球肉芽肿慢性炎症模型,观察AEFPP的在体抗炎作用;采用MTT法检测质量浓度为0.25 ~20.00 mg/mL的AEFPP对RAW 264.7细胞的细胞毒性;质量浓度为0.625、1.250、2.500 mg/mL的AEFPP预处理3h后,脂多糖(LPS)作用于RAW 264.7细胞制备炎症模型,ELISA法检测上清中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白细胞介素-6(IL-6)的水平;实时定量PCR (qRT-PCR)法检测NF-κB p65 mRNA表达;western blotting法测定NF-KB p65蛋白表达.结果 0.8 g/kg AEFPP可显著抑制小鼠耳廓肿胀率;0.1、0.2、0.4 g/kg剂量组对大鼠棉球肉芽肿具显著的抑制作用,且表现出剂量依赖性;AEFPP在0~3 mg/mL范围内对细胞无明显毒性;另外,0.625、1.250、2.500 mg/mL AEFPP均可显著抑制RAW 264.7细胞上清液中的TNF-α和IL-6的水平;0.625、1.250 mg/mL AEFPP显著抑制NF-κB p65 mRNA及其蛋白的表达.结论 AEFPP具良好的抗炎活性,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下调p65蛋白的表达和抑制炎症因子TNF-α和IL-6的释放有关.

    作者:陈芳;王宇晨;关雪娃;庞志强;路艳娇;王国强;郑敬彤;朱海林;王放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抑制剂量的甲状腺激素对40例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骨生化和骨密度的影响

    目的 探究不同剂量促甲状腺激素(TSH)对分化型甲状腺癌术后患者骨生化和骨密度的影响.方法 选取上海市普陀区利群医院2013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分化型甲状腺癌术后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常规剂量)组和治疗(抑制剂量)组各40例,所有患者术后1个月行131I清除残余甲状腺组织,随后给予对照组左旋甲状腺素钠片2.0μg/ kg口服,治疗组2.5μg/kg.另取同期参加体检的健康志愿者40例为正常对照组.治疗1年后比较3组甲状腺功能、骨生化和骨密度情况.结果 治疗后,正常对照组的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血清游离甲状腺素(FT4)和TSH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治疗组FT3和FT4高于对照组,TSH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血清中钙、磷和碱性磷酸酶(ALP)含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3组L2-4椎体、Ward三角、股骨大转子和股骨干4个部位的骨密度(BMD)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分化型甲状腺癌术后给予常规剂量左旋甲状腺素可维持正常生理需求,而抑制剂量可将甲状腺功能维持在亚临床甲亢状态.不同剂量左旋甲状腺素对骨代谢和BMD的影响较小.

    作者:唐润薇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益血生胶囊联合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治疗妇科肿瘤化疗后白细胞下降的临床研究

    目的 观察益血生胶囊联合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对妇科肿瘤化疗后白细胞下降的临床疗效,并探讨了其临床使用安全性.方法 收集2013年4月-2015年8月周口市中医院治疗的妇科肿瘤化疗后白细胞下降患者124例,使用数字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2例.对照组给予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150 μg/d,皮下注射,1次/d,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益血生胶囊,4粒/次,口服,3次/d,4周为1疗程.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细胞计数、Spitzer生存质量指数评分量表(Spitzer评分)和癌症康复评价简表(Cares-SF评分)以及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差异.结果 两组治疗前白细胞、红细胞和血小板计数均无显著性差异,治疗后两组白细胞、红细胞和血小板计数均出现显著升高(P<0.05、0.01),但观察组对白细胞、红细胞和血小板的升高作用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前Spitzer和Cares-SF评分均无显著性差异,治疗后两组Spitzer评分均出现显著升高和Cares-SF评分均出现显著减低(P<0.05、0.01),但观察组对Spitzer评分的升高作用以及Cares-SF评分的减低作用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感染发生率为22.6%(14/62)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8.7%(24/62)(P<0.05).对照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使用(17.24±3.52)支,显著高于观察组的(12.14±2.73)支(P<0.05).观察组临床治疗不良反应率为8.1% (5/62),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1.0% (13/62) (P<0.05).结论 益血生胶囊联合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可显著升高妇科肿瘤化疗后白细胞下降患者的血细胞,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临床使用安全.

    作者:曾祥学;张跃强;刘安家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FDA对注射药品包装类型术语的新要求

    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于2015年12月发布了“多剂量、单剂量和单一患者用容器包装的人用注射药品的合适包装类型术语的选择和标识建议行业指导原则(草案)”,该指导原则明确了人用注射药品的包装类型术语的定义,并对药品说明书和包装标签上 如何进行标识提供了相应建议,以保证使用者很容易识别包装类型,进而保障用药安全.我国目前尚无这类指导原则,介绍该指导原则的主要内容,以期对我国制药企业严谨而合理使用注射药品的包装类型术语和药品监管部门加强这疗面的管理有所帮助.

    作者:黄芳华;萧惠来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吸入胰岛素粉雾剂Afrezza:新型抗糖尿病药

    人胰岛素Afrezza粉雾剂是由MannKind公司研发上市的速效吸入型胰岛素,即Technosphere胰岛素(TI),是药物和第二代吸入器的组合产品.人胰岛素粉雾剂是一种有效及耐受良好的降糖药物,用于1型糖尿病(T1DM)和2型糖尿病(T2DM)患者餐前给药降糖,提供了一种解决胰岛素初始治疗时诸如注射恐惧症、担忧体质量增加和低血糖风险的替代疗法.吸入TI的降糖疗效虽然低于皮下注射,但是低血糖和体质量增加的发生率更低,其长期疗效和安全性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探讨了吸入TI粉雾剂的原理、药理作用、治疗T1DM和T2DM的临床疗效、安全性和耐受性等内容.

    作者:何光杰;李宏;李静;韩英;马红霞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坤泰胶囊改善卵巢早衰的毒理及临床研究进展

    卵巢早衰是由多种致病因素引起的卵巢功能衰竭性疾病,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严重影响了女性的正常生活.坤泰胶囊由《伤寒论》中的古方化裁而来,能够有效调节女性内分泌水平、改善卵巢功能、治疗卵巢功能衰退,可单用或与性激素联合用于卵巢早衰的治疗.大鼠毒理学研究证实坤泰胶囊无明显生殖毒性,大量临床研究也表明其安全性较好.对坤泰胶囊改善卵巢早衰的动物毒理和临床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其在临床上推广应用提供依据.

    作者:梁策;高慧;刘玉兰;李杨;徐文君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风疹病毒减毒活疫苗猴体神经毒力试验

    目的 评价风疹病毒减毒活疫苗的潜在神经毒力.方法 普通级恒河猴随机分为2组,风疹病毒减毒活疫苗组10只,对照组2只,采用猴脑定位的方法将风疹病毒减毒活疫苗接种于猴两侧丘脑,对照组接种等体积生理盐水;检测血清抗体效价;并观察动物是否产生抽搐、癫痫、共济失调、震颤等神经毒力症状,以及风疹病毒减毒活疫苗对一般体征、饮食、体温的影响;风疹病毒减毒活疫苗组疫苗接种后20 d、对照组接种后31 d进行脑部及脊髓火体解剖和组织病理学检查,以评价该疫苗的神经毒力.结果 猴丘脑注射疫苗后,风疹病毒减毒活疫苗组动物血清抗体效价呈阳性,免疫应答较好,对照组均呈阴性;动物未出现情绪激怒、呕吐、颈强直、抽风惊厥等神经毒力症状;动物外观、行为活动、饮食情况、体温等各方面均未见明显异常;组织病理学检查未见药物引起脑及脊髓的明显病理学改变.结论 风疹病毒减毒活疫苗在猴体中不具有神 经毒力.

    作者:葛鹏;兰天龙;石慧颖;李小唤;胡雷;周博宇;徐德璐;刘艳菊;任红梅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益气消癥法方含药血清干预EA.hy926细胞MAPK信号转导通路ERK1/2表达的研究

    目的 研究益气消癥法方含药血清对EA.hy926细胞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信号通路上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2 (ERK1/2)表达的影响,探索其抑制子宫肌瘤血管新生的作用机制.方法 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益气消癥法方高、中、低剂量(生药剂量24、12、6 g/kg)组,ig给药,每天给药1次,连续给药5d,腹主动脉取血,分离血清,灭活、过滤除菌;体外培养EA.hy926细胞,随机分为6组:对照血清组、模型组及益气消癞法方高、中、低剂量血清组和氟维司群(ICI,阳性药)组,除对照血清组外,其余组别给予雌二醇(E2),诱导细胞增殖,制备子宫肌瘤血管模型;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 (qRT-PCR)及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MEK2和ERK1/2基因与蛋白的表达.结果 模型组MEK2和ERK1/2基因与蛋白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对照血清组(P<0.01);与模型组比较,ICI和益气消癥法方高剂量血清组MEK2和ERK1/2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1).结论 益气消癥法方含药血清通过降调ERK1/2表达,阻断MAPK/ERK1/2信号转导,抑制雌激素诱导的血管内皮细胞增殖,减少子宫肌瘤血液供应.

    作者:李爽;刘丽丽;夏天;邓高丕;宋卓敏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尿激酶与阿替普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对比

    目的 评价阿替普酶与尿激酶治疗急性脑梗死(ACI)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5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阿替普酶组75例,尿激酶组75例.两组分别给予阿替普酶和尿激酶进行治疗,应用NIHSS评分系统进行评分,监控2周,观察比较两组的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阿替普酶组基本痊愈20例,显著进步31例,进步18例,总有效率92%;尿激酶组基本痊愈16例,显著进步21例,进步17例,总有效率72%,阿替普酶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尿激酶组,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前两组NIHS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24 h、1周、2周,两组NIHSS评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4 h、1周、2周阿替普酶组NIHSS评分均低于尿激酶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及不良反应率比较,阿替普酶组为4%,尿激酶组为17.3%,阿替普酶组明显低于尿激酶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阿替普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薛桦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不同培养基对蝉花培养物核苷类成分的影响

    目的 建立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同时检测蝉花培养物4种核苷类成分,分析不同斜面培养基及固体培养基对4种核苷类成分的影响.方法 建立4种核酸类成分——尿苷、鸟苷、腺苷、N6-(2-羟乙基)腺苷的HPLC检测方法,应用Waters Symmetry shield TMRP C18 (250 mm×4.6mm,5μm)色谱柱;流动相为水-甲醇,梯度洗脱;体积流量1.0 mL/min;柱温30℃;进样量10 μL;检测波长260 nm;外标法测定4种核苷类成分水甲.对包括假单胞菌选择培养基(PSA)、沙氏葡萄糖琼脂培养基(SDAY,1 000 mL中含葡萄糖量分别为20、30、40 g)在内的斜面培养基和包括江苏农垦(SCM)、烟农24 (YN-24)、烟农15 (YN-15)、济麦22 (JM-22)在内的固体培养基培养的蝉花培养物中4种核酸类成分水平进行测定,利用SPSS16.0统计软件对测定结果进行多重统计分析,验证并找出引起差异的原因.结果 建立的HPLC法,4种核苷类成分分离度良好,精密度、稳定性、重复性、加样回收率、耐用性均符合要求;4种不同的斜面培养基对尿苷成分基本无影响(P>0.05),PSA对腺苷、鸟苷、N6-(2-羟乙基)腺苷的水平有明显促进作用(P<0.05);固体培养基SCM的4种核苷类成分的水平较高.结论 培养基种类对蝉花培养物核苷类成分变化有直接的影响,确定蝉花虫草的生产工艺时,应充分考虑培养基的选择,同时结合产品成分和生产成本等因素进行综合评价.

    作者:张忠亮;陈桃宝;尹彬;崔俏俏;张霜霜;王玉芹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少腹逐瘀汤治疗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的Meta分析

    目的 系统评价少腹逐瘀汤治疗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PD)的疗效和安全性,比较其与化学药或其他中成药的优势,为临床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计算机辅以手工检索1997年3月-2015年7月在PubMed、Cochrane图书馆、EMbase、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VIP)、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发表的以少腹逐瘀汤治疗PD的随机对照试验,按照Cochrane系统评价方法,应用RevMan 5.2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终纳入17篇文献计1 591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少腹逐瘀汤改善PD症状及体征的总有效率优于芬必得布洛芬缓释胶囊、月月舒痛经宝颗粒、消炎痛片、吲哚美辛;缺乏对少腹逐瘀汤不良反应及长期副作用的报告;3组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吲哚美辛亚组没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少腹逐瘀汤治疗PD的疗效优于芬必得布洛芬缓释胶囊、月月舒痛经宝颗粒、消炎痛片、吲哚美辛等药物,但由于纳入文献质量不高且存在较大的偏倚风险,以后需要开展全球范围内高质量的临床研究,以评价少腹逐瘀汤的远期疗效和安全性.

    作者:周鹿安;陆政日;刘姝娆;姜得悦;郭云凯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异甘草酸镁治疗难治性肾病综合征患者药物所致肝损伤的临床疗效

    目的 研究异甘草酸镁对难治性肾病综合征患者药物所致肝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14年3月-2015年12月在内蒙古林业总医院进行诊治的因治疗药物引起肝损伤的难治性肾病综合征患者86例,按数字法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复方甘草酸单胺,观察组给予异甘草酸镁,均治疗2周.分别于治疗前后检测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谷氨酰转肽酶(y-GT)、总胆汁酸(TBA)等肝功能指标;并记录患者临床症状和体征的复常情况,临床疗效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前两组AST、ALT、y-GT、TBA比较,差异无显著性;两组治疗后的AST、ALT、y-GT、TBA均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的降低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临床症状和体征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组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复常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有效率为95.35%,明显高于对照组79.07% (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相比无明显差异.结论 异甘草酸镁能明显改善难治性肾病综合征患者药物所致肝损伤,安全有效,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孙丽霞;徐国民 刊期: 2016年第05期

药物评价研究杂志

药物评价研究杂志

主管:天津市科技厅

主办:天津药物研究院 中国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