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水根
目的:对掌指骨骨折应用铁丝夹板牵引治疗方法进行探讨.方法:对372例468个掌指骨骨折选择性地应用铁丝夹板的牵引整复固定治疗.结果:所有患指无一例感染坏死、骨折延迟愈合或不愈合,功能恢复良好,疗效满意,总优良率92.5%.结论:铁丝夹板牵引、固定治疗掌指骨骨折是一种较好的方法,操作简便,创伤小,对严重粉碎性骨折、斜形骨折及开放性骨折手术后的患者进行牵引、外固定,有良好的维持复位作用.
作者:吴午;马保安;袁存华;屈小鹏;尹艳 刊期: 2002年第03期
目的:探讨手术治疗复杂性胫骨平台骨折,即SehatzkerⅣ、Ⅴ和Ⅵ型骨折的疗效.方法:收集1997年~2000年在我院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的复杂胫骨平台骨折36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全部病例术前进行详细的手术设计,螺旋CT平扫及三维图像重建,制订手术方案,术中T或L型钢板固定.结果:随访10个月~5年,平均26个月,按Mer-chant评分标准,优良率83.3%.结论:(一)切开复位支撑钢板固定治疗复杂性胫骨平台骨折疗效满意;(二)术前结合螺旋CT检查制定详细手术计划,术中力争解剖复位,足量植骨,坚强固定,术后完备的康复计划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作者:严建军;朱新辉;刘巍;李卫东;杨建 刊期: 2002年第03期
目的:带锁髓内钉治疗股骨、胫骨、肱骨骨折临床应用研究.方法:共实施手术106例,随访7个月以上90例.结果:1例骨折不愈合,其余89例骨折均愈合.关节功能恢复良好.并发症:主钉断裂1例,近端锁钉断裂1例,远端锁钉断裂1例,术中再骨折1例,伤口感染2例.均未影响骨折愈合及功能恢复.结论:带锁髓内钉固定牢固,防止骨折端旋转,分离移位,术后不需外固定支持,早期负重,骨折愈合率高,手术失败率低,是一种比较理想的内固定方法.
作者:赵科;杨东岳 刊期: 2002年第03期
目的:评价手术治疗髋臼移位骨折的效果.方法:总结对38例有移位髋臼骨折手术治疗的经验.根据骨折类型选用髂腹股沟入路、Kocher-Langenbeck入路、延长髂股入路,复位后用骨盆钢板和可吸收钉固定.结果:38例中22例(57.9%),完全复位,8例(21.05%)满意复位,8例(21.05%)复位不满意.30例获得随访,平均随访时间2.5年.根据Matta评分标准:优9例(30%),良13例(37%),一般6例(20%),差4例(13%).结论:对于髋臼骨折,联合应用三个方向的X片和CT扫描,准确诊断,尽早予以解剖复位,牢固固定,骨折愈合后负重运动.
作者:王万明;周忠;徐皓;陈学明 刊期: 2002年第03期
目的:介绍丝线环形缝扎治疗移位的髌骨骨折的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1981年~2001年丝线环扎治疗160例移位的髌骨骨折的经验.结果:用陆裕朴的评定标准评价手术疗效,优136例,良19例,可3例,差2例.结论:丝线环扎单独的使用或者与其它方法联合使用,是治疗髌骨骨折特别是粉碎骨折的有效的方法.
作者:刘铁战;党熙亮;张苏斌;李玉民 刊期: 2002年第03期
肌腱损伤后,常因不正确的缝合方法和术后不及时的功能锻炼.造成不同程度的肌腱粘连及手部功能丧失.自1998年4月~2000年5月,我们对伸、屈指肌腱损伤,采用合理的缝合方法及术后早期康复治疗,共收治伸、屈指肌腱损伤82例病人,随访48例,取得较为满意的疗效.
作者:涂英俊;李立群;王金洲;程翔;肖克来提 刊期: 2002年第03期
目的:探讨臀肌挛缩症并发的骨盆倾斜的诊断特点及临床治疗效果.方法:24例单侧臀肌挛缩症均采用挛缩带切断术,术后立即用宽绷带绑扎双下肢于并膝位,回病房后膝下垫软枕于屈髋45.~60°,屈膝30°左右.拆线后2~3d下地进行并膝下蹲活动及大腿交叉架腿锻炼,维持2~3个月.结果:随访24例,22例痊愈;步态正常,骨盆倾斜消失.2例好转,步态正常,骨盆倾斜减轻,双下肢脐踝距不等长,相差1cm左右.结论:单侧臀肌挛缩症伴骨盆倾斜,多由于臀中、小肌挛缩带引起髋关节外展畸形导致负重力线的改变所致.24例患者均采用挛缩带切断术,具有手术操作简便,手术范围小,术中出血少,术后效果良好等优点.
作者:孙永建;王前 刊期: 2002年第03期
目的:探讨成人骨盆骨骨髓炎的临床特点、X线特点及手术治疗.方法:回顾总结10年间手术治疗的9例成人骨盆骨骨髓炎病例的临床资料.结果:除1例术后残留流脓窦道外其余均切口一期愈合并治愈,残留窦道病例再次手术后治愈.结论:本组成人骨盆骨骨髓炎病例均为原发性慢性骨髓炎.X线主要表现为骨破坏,而少有骨坏死或新生骨,主张行局部骨髓炎病灶清除术.
作者:陈建;沈宁江;林明侠 刊期: 2002年第03期
儿童股骨干骨折较常见,一般以牵引和小夹板固定为主.我院从1993年10月~2000年10月间,采用切开复位、多根克氏针内固定治疗3~13岁儿童股骨干骨折52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郑明伟 刊期: 2002年第03期
跟骨压缩性粉碎性骨折是困扰骨科临床的难题之一,目前尚缺乏统一的、有效的治疗方法.自1994年以来,我科收治82例,共86个足,均利用改进的经皮钢针撬拨复位加石膏外固定法进行治疗,效果肯定.
作者:黎喆;余锡明;李家胜;施超 刊期: 2002年第03期
目的:评价桡骨小头未复位的儿童陈旧孟氏骨折的手术疗效.方法:对尺骨畸形进行截骨矫形,1/3弧形钢板固定;桡骨小头切开复位,肱桡关节短期克氏针固定.结果:本组21例,术后随访时间8月至2年,平均1.2年,手术疗效优,1 7例(82%);良,2例(9%)差,2例(9%).结论:对桡骨小头未复位的儿童陈旧孟氏骨折应积极手术,术后4w开始功能锻炼,可获得较好的疗效.
作者:尹芸生;郝晋梁;孙降英 刊期: 2002年第03期
臀肌挛缩症手术治疗效果已被公认,但是对重症患者手术疗效不佳的原因分析报道较少.我院1989年2月~1998年2月共手术治疗臀肌挛缩症274例,其中重型28例.
作者:谢松卿;周来贺;郭涛;梁向坚 刊期: 2002年第03期
患者男,18岁.因被制革车间热压板挤压右前臂致肿胀、疼痛1h入院.查体:体温37.3℃,神智清楚.右前臂肿胀,中段掌侧皮肤见大约5cm×10cm之斜行皮肤烧伤,呈暗红色,表面有凝血.背侧皮肤见烧伤约2cm×6cm大.
作者:白建鹏 刊期: 2002年第03期
闭合性动脉伤因无开放性创口,病情隐蔽,伤情复杂,易于延误诊治,造成严重后果.其中(月国)动脉闭合性损伤占据较大比例.本文对95年至今我院收治并经手术证实的(月国)动脉闭合性损伤8例总结和分析,以实现早期诊断和治疗,减少肢体伤残.
作者:韩晓鹏;刘敏;田树文 刊期: 2002年第03期
目的:观察和评价Orion及Zephir两种锁定型钢板在颈椎外科的应用价值和作用.方法:对13例颈椎疾病与损伤患者行颈前路减压、植骨融合,采用Orion或Zephir内固定.结果:13例中1例颈椎骨折脱位术后第10d死于呼吸衰竭,余12例获半年以上平均8.6个月随访.除3例Frankel A级脊髓损伤患者截瘫无恢复外,余病人术后神经功能有不同程度恢复,植骨块在3个月时获骨性愈合.无一例发生钢板断裂,螺钉松动等并发症.结论:Orion及Zephir钢板操作简便,能提供固定节段的有效稳定,利于植骨块愈合.对颈椎外伤,退行性变及椎体肿瘤的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作者:林明侠;符波;戴晓华;王广积;陈科;林庆彪;王书成 刊期: 2002年第03期
1998年8月~2001年10月,我们处理下肢截肢并发症29例,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病例男23例,女6例,年龄20~55岁.截肢原因:车祸伤6例,机械性压轧伤11例,骨肿瘤3例,慢性骨髓炎3例,烫伤后肢体挛缩畸形2例,血管性疾病2例,其他2例.
作者:王洋;熊小江;关群 刊期: 2002年第03期
股骨干骨折为骨科常见损伤,且多采用手术治疗,其内固定方式有钢板类及髓内针类,为比较两者的治疗效果,作者对我院l988年5月~2001年5月资料完整的股骨干骨折病人125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告如下.
作者:邹正凯;孙伟;雷文学 刊期: 2002年第03期
目的:研究老年T3至L5椎体骨矿物含量,骨密度,椎体横断面面积及皮质骨厚度.方法:用外周骨定量CT(pQCT)仪测量40具老年尸体600个椎体的总骨矿物含量,总骨密度,松质骨矿物含量,松质骨密度,皮质下骨矿物含量,皮质下骨密度,椎体横断面总面积,松质骨面积,皮质下骨面积,皮质骨面积及皮质骨厚度.结果:T3至L5椎体总骨密度男性199.93mg/cm3~206.03mg/cm3,女性为178.38mg/cm3~182.52mg/cm3,男性高于女性,有显著性差异(P<0.01);松质骨密度男性为129.01mg/cm3~132.24mg/cm3,女性为126.64mg/cm3~129.62mg/cm3,两性别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皮质下骨密度男性为452.32mg/cm3~461.94mg/cm3,女性为455.00mg/cm3~463.72mg/cm3,两性别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皮质骨密度男性为744.28mg/cm3~755.59mg/cm3,女性为774.04mg/cm3~783.59mg/cm3,女性高于男性,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结论:并非老年女性骨密度都低于男性,其骨密度还取决于骨面积和体积.为国内开展脊柱骨质疏松症研究及椎体pQCT测量提供参考数据.
作者:沈宁江;V.Kuhn;F.Eckstein;R.Putz 刊期: 2002年第03期
我院自1997~2000年共收治青壮年腰椎间盘突出症50例,均采用小切口开窗术,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本组50例,男性40例,女性10例,年龄小19岁,大46岁.病程长9年,短2d.
作者:钟昌戎 刊期: 2002年第03期
目的:分析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短期疼痛的原因.方法:自1999年5月~2001年2月.随访38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病人.手术方式:开窗20例,半椎板18例,有2例病人分别于术后2~3d出现剧烈的腰腿痛症状.结果:随访2月~21月,平均11.5月.腰腿痛症状完全消失29例,占76.4%,部分缓解7例,占18.4%.短期症状加重2例,占5.3%.1例病人经积极的抗炎、脱水、镇痛、理疗等治疗,2w后疼痛缓解,一月后疼痛完全消失.另1例病人采用大剂量青霉素治疗,1w后疼痛缓解.严格卧床休息,2月后疼痛完全消失,3月后复查X片:L4~5椎间隙已融合.半年后基本康复.结论: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短期疼痛的原因有:1.定位错误.2.神经根刺激或损伤.3.椎间隙感染.
作者:董扬;曾炳芳 刊期: 2002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