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膝关节前后应力X-片在膝交叉韧带损伤诊治中的应用

师玉谨

关键词:膝关节, 应力, 膝交叉韧带损伤, 诊治, 诊断和治疗, 结构, 病变
摘要:膝关节是全身中结构复杂,大的一个关节,而膝交叉韧带损伤不仅可造成膝的不稳定,甚至引起病变,早期诊断和治疗尤为重要.
实用骨科杂志相关文献
  • 自制小针刀治疗手指屈肌腱狭窄性腱鞘炎

    狭窄性腱鞘炎系指腱鞘因机械性磨擦而引起的慢性无菌性炎症,是骨科门诊常见病之一.早期主张保守治疗,但复发率较高.我院采用自制小针刀闭合挑割治疗屈肌腱狭窄性腱鞘炎43例,方法简单,复发率低,愈后效果满意.

    作者:宋焕瑾;雷文黎;杨雷刚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胸锁乳突肌成形术治疗先天性肌性斜颈

    我院自1996年6月~2001年7月,采用分别切断胸锁乳突肌胸、锁骨头,并将胸骨头近断端与锁骨头远断端吻合延长的胸锁乳突肌成形术治疗先天性肌性斜颈患儿42例,取得了满意的疗效.

    作者:路闯;叶应荣;袁宏伟;张建党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闭式冲洗引流在骨科应用

    闭式冲洗应用于骨科手术是近20年来骨科领域重大突破.尤其化浓性关节炎、急性骨髓炎、脊柱四肢手术后各种引流管的应用,简化了手术治疗程序,提高了手术效果,避免了许多手术并发症.现总结我科从1995~2001年各种引流管的应用,报告如下:

    作者:程纯耀;刘素花;郝迎春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短期疼痛原因分析(附2例报告)

    目的:分析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短期疼痛的原因.方法:自1999年5月~2001年2月.随访38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病人.手术方式:开窗20例,半椎板18例,有2例病人分别于术后2~3d出现剧烈的腰腿痛症状.结果:随访2月~21月,平均11.5月.腰腿痛症状完全消失29例,占76.4%,部分缓解7例,占18.4%.短期症状加重2例,占5.3%.1例病人经积极的抗炎、脱水、镇痛、理疗等治疗,2w后疼痛缓解,一月后疼痛完全消失.另1例病人采用大剂量青霉素治疗,1w后疼痛缓解.严格卧床休息,2月后疼痛完全消失,3月后复查X片:L4~5椎间隙已融合.半年后基本康复.结论: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短期疼痛的原因有:1.定位错误.2.神经根刺激或损伤.3.椎间隙感染.

    作者:董扬;曾炳芳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治疗股骨颈骨折内固定方法的选择

    目的:比较多针固定与单针固定治疗股骨颈骨折的疗效.方法:自1993~1998年共治疗股骨胫骨折89例,随访76例,其中多针固定47例,三刃钉固定29例.结果:随访4~8年,平均5年.单一三刃钉固定组治愈17例,骨不连与股骨头坏死12例;多针固定组治愈38例,骨不连与股骨头坏死9例.经统计学检验,二者骨不连与股骨头坏死发生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治疗股骨颈骨折采用多钉内固定,尤其松质骨加压螺纹固定疗效明显优于单一三刃钉固定.

    作者:周楚坤;孔翔飞;齐新生;吴小涛;茅祖斌;陈辉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髋关节后脱位伴股骨头骨折的治疗

    目的:探讨髋关节后脱位伴股骨头骨折的治疗方法及其效果.方法:用股骨髁上持续骨牵引复位髋关节,1w后在硬膜外麻醉下采用改良S-P切口,对股骨头骨折直视下复位,应用可吸收螺丝钉(SR-PGA)内固定治疗髋关节后脱位伴股骨头骨折6例.结果:本组6例股骨头手术,平均手术时间140min,术中平均失血360ml.术后X线片复查:骨折达到解剖复位.平均随访16个月,根据黄公怡关节功能评定标准,优良率为66.6%,其中1例出现股骨头部分吸收.结论:应用股骨髁上持续骨牵引复位髋关节,可吸收螺丝钉固定股骨头骨折治疗髋关节后脱位伴股骨头骨折的方法,疗效较为满意.SR-PGA可吸收螺丝钉可提供足够强度,且强度逐渐衰减,避免了应力遮挡,有利于骨折的早期愈合,同时可免除二次手术拆除之苦.不足之处为不能够在X线片上显影,术后难以观察其在骨内的确切位置.

    作者:吴国正;祝继明;徐达根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网状小切口减张在小腿闭合性骨折治疗中的运用

    小腿由双骨,骨间膜,肌间隔与筋膜组成的间隔区比较坚韧,无扩展余地,易于形成筋膜间区综合征[1](简称OCS).我科自1993年至2000年采用网状小切口减张治疗小腿闭合性骨折所致筋膜间区高压91例,疗效显著.

    作者:李立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56例胫腓骨骨折手术治疗分析

    临床上胫腓骨骨折是常见疾病,其治疗方法较多.现将我院自1998.1~2001. 1收治的56例胫腓骨骨折实施手术治疗、效果满意,报道如下.

    作者:杨朝栋;吕德学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CPM在骨科临床康复中的应用(附233例报告)

    良好的功能是骨科医师追求的目标,是用好的方法,使肢体、关节获得好的功能,也是判断手术成功的标志.我科自l999年~2001年5月,我们在各种的肢体关节损伤及术后病人的康复治疗中使用CPM,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廖宏喜;鲍悦年;刘强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取内固定钢丝技巧

    临床工作中,有许多骨折手术或矫形手术中须用钢丝作为内固定物,如四肢管状骨长斜行骨折、尺骨鹰嘴骨折张力带、鲁格氏捧治疗中,钢丝的作用是其他内固定器械所代替不了的.

    作者:殷升贤;刘蜀彬;鞠学教;庄树江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复杂性胫骨平台骨折的手术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手术治疗复杂性胫骨平台骨折,即SehatzkerⅣ、Ⅴ和Ⅵ型骨折的疗效.方法:收集1997年~2000年在我院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的复杂胫骨平台骨折36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全部病例术前进行详细的手术设计,螺旋CT平扫及三维图像重建,制订手术方案,术中T或L型钢板固定.结果:随访10个月~5年,平均26个月,按Mer-chant评分标准,优良率83.3%.结论:(一)切开复位支撑钢板固定治疗复杂性胫骨平台骨折疗效满意;(二)术前结合螺旋CT检查制定详细手术计划,术中力争解剖复位,足量植骨,坚强固定,术后完备的康复计划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作者:严建军;朱新辉;刘巍;李卫东;杨建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不同内固定方法治疗踝关节骨折的探讨

    踝关节骨折在创伤外科中非常多见,尤其在工农业现代化及交通事业飞速发展的今天,发生率及骨折的复杂性在增加,治疗方法的及时正确与否,对病人的预后至关重要,除少数位置好且稳定的简单骨折外,大部分病人需行手术复位内固定,内固定的方法及材料根据骨折类型来确定,现将64例不同手术内固定病例,结合围手术期前后的治疗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张振清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重建腰椎后部结构椎管减压术治疗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

    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为临床常见病.传统的减压方法为半椎板或全椎板切除.而广泛地切除腰椎后结构可能导致腰椎失稳.近年来,倾向避免传统的椎板切除减压,而行有限减压、尽量保留脊柱后部结构.

    作者:张海强;狄欧;宋国庆;谢宝刚;杨吉祥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尺骨干骨折术后不愈合原因分析及探讨

    尺骨干骨折是一种较常见的损伤,临床工作中,常出现延迟愈合或不愈合.从1994年1月~2000年1月7年间我院共收治前臂骨折86例,含尺骨干骨折58例,其中手术治疗53例,失访3例.我们对所有随访病例的手术方法及结果进行了总结和分析.

    作者:于振鸿;史仲初;罗齐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组织工程软骨构建的研究现状

    关节软骨由透明软骨组成,具有润滑、缓冲等作用,是关节内极其重要的结构.关节软骨缺损常见于关节运动伤、剥脱性骨软骨炎及骨性关节炎等疾病,关节软骨再生能力非常有限,缺损后愈合情况主要取决于治疗[1].

    作者:荆鑫;史宝明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拇指缺损再造

    在工农业生产中,拇指因损伤缺失,即使其余四指健全,亦严重影响手的功能和手外观美容.再造拇指是主客观需要,临床上开展此项工作多年,方法较多,但从功能及整形美容学上看,非常满意的情况少.

    作者:刘学胜;唐胜建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腘动脉闭合性损伤(附8例报告)

    闭合性动脉伤因无开放性创口,病情隐蔽,伤情复杂,易于延误诊治,造成严重后果.其中(月国)动脉闭合性损伤占据较大比例.本文对95年至今我院收治并经手术证实的(月国)动脉闭合性损伤8例总结和分析,以实现早期诊断和治疗,减少肢体伤残.

    作者:韩晓鹏;刘敏;田树文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丝线环扎治疗移位的髌骨骨折

    目的:介绍丝线环形缝扎治疗移位的髌骨骨折的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1981年~2001年丝线环扎治疗160例移位的髌骨骨折的经验.结果:用陆裕朴的评定标准评价手术疗效,优136例,良19例,可3例,差2例.结论:丝线环扎单独的使用或者与其它方法联合使用,是治疗髌骨骨折特别是粉碎骨折的有效的方法.

    作者:刘铁战;党熙亮;张苏斌;李玉民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肌腱损伤的修复与早期康复治疗

    肌腱损伤后,常因不正确的缝合方法和术后不及时的功能锻炼.造成不同程度的肌腱粘连及手部功能丧失.自1998年4月~2000年5月,我们对伸、屈指肌腱损伤,采用合理的缝合方法及术后早期康复治疗,共收治伸、屈指肌腱损伤82例病人,随访48例,取得较为满意的疗效.

    作者:涂英俊;李立群;王金洲;程翔;肖克来提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骨盆骨折并发性功能障碍13例分析

    目的:探讨骨盆骨折并发性功能障碍的原因及对策.方法:将骨盆骨折716例进行分析,发现有13例并发性功能障碍或不全;对其进行治疗并随访总结:总结:骨盆骨折全部愈合,性功能恢复尚好.结论:骨盆骨折合并性功能障碍或不全主要原因与盆丛神经损伤、医源性因素和精神因素有关,治疗上应以精神疗法和中西医结合治疗为主.

    作者:徐生根 刊期: 2002年第03期

实用骨科杂志

实用骨科杂志

主管:山西省卫生厅

主办:中华医学会山西分会,北京大学第三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