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椎管内外肿瘤误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42例分析

覃松;王凯;李永生

关键词:椎管肿瘤, 腰椎间盘突出, 误诊
摘要:目的 回顾分析腰椎管内外肿瘤被误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原因.方法 2003年1月至2008年7月我院共收治42 例以腰椎间盘突出症入院确诊为椎管内外肿瘤的患者,对两者的临床表现、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进行综合分析归纳,找出其不同点.结果 腰、骶椎椎管内外肿瘤与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表现相似,极易误诊,应综合归纳分析,鉴别诊断以MRI有价值.结论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应详细进行体格检查,对疑似腰、骶椎椎管内外肿瘤者应行MRI检查,以防误诊.
实用骨科杂志相关文献
  • Bold螺钉治疗新鲜腕舟骨骨折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使用Bold螺钉内固定治疗新鲜腕舟骨骨折的疗效.方法 对本院2004年1月至2007年6月期间采用Bold螺钉内固定治疗的19 例新鲜腕舟骨骨折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骨折根据Herbert分型分为B2型骨折16 例,B4型骨折3 例.结果 19 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7~22个月,平均11个月.骨折均获骨性愈合.末次随访时用改良Mayo法对腕关节功能进行评估,优12 例,良5 例,可2 例,优良率为89.5%.结论 对于不稳定的新鲜腕舟骨骨折(Herbert分型B型),采用Bold螺钉内固定治疗可减少骨折不愈合率,促进腕关节功能恢复,改善预后.

    作者:莫建强;杨惠林;朱晓宇;陈康武;陈晓庆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钉棒系统治疗胸腰椎骨折23例体会

    目的 总结应用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脊椎后正中入路椎管减压后应用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胸腰段骨折23 例.结果 经6~16个月随访,椎体压缩高度由术前的前缘32%和后缘75%恢复到术后的前缘92%和后缘98%;Cobb角由术前平均22°,恢复为术后平均3°.脊髓神经功能明显改善,除1 例好转,其余12 例均获得良好效果.结论 钉棒系统是一种理想、安全、有效的脊柱骨折内固定方法,具有操作简单、创伤小、固定可靠等优点.

    作者:安彦军;赵连河;王世东;郑明;徐亮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改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

    目的 探讨改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 2005年3月至2006年5月,18 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接受改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即受压节段两端行部分椎板切除,中央行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A组),23 例患者接受传统C3~7单开门椎板成形术,作为对照组(B组),对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的JOA评分改善率、减压程度、颈椎曲度指数、颈椎活动度及轴性症状严重程度进行随访,并比较评估.结果 41 例全部获得随访,JOA评分恢复率A组为(62.0±26.4)%,B组为(62.7±19.8)%,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病例术后MRI均显示椎管减压充分,患者术后颈椎曲度指数丢失A组为(2.75±2.68)%,B组为(5.23±2.0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颈椎活动度丢失A组为(7.21±4.07)°,B组为(13.16±6.34)°,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有明显轴性症状者A组为22.2%,B组为56.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改良椎管扩大成形术获得了良好的神经减压效果,与传统C3~7单开门椎板成形术相比,在对颈椎曲度指数、颈椎活动度的影响以及轴性症状发生率等方面有明显改善.

    作者:许春雷;李正维;周伟;郑连杰;李靖年;南丰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胫骨平台骨折临床治疗分析

    目的 总结西藏高原胫骨平台骨折的治疗方法.方法 2002年5月至2007年5月收治56 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分别采用保守治疗及手术治疗.结果 56 例随访时间6~36个月,平均10.8个月.保守治疗35 例,手术治疗21 例.Hoh1法膝关节功能分析结果优良率达75%,其中术后感染1 例,创伤性关节炎9 例,关节僵直2 例.结论 保守治疗石膏外固定并发症相对较多,手术解剖复位、恰当内固定、适当的功能锻炼是预防术后并发症的有效措施.

    作者:董俊成;刘勇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关节镜下治疗臀肌挛缩症的应用体会

    目的 探讨关节镜下治疗臀肌挛缩症的疗效.方法 自2002年6月开始我院采用关节镜下治疗臀肌挛缩症15 例患者29侧病变.术前进行临床分型以判断挛缩组织范围;手术在组织腔室内操作,对挛缩组织行逐层切割松解;术后尽早行功能锻炼.结果 所有病人均获得了随访6~32个月,优良率100%.术后无伤口血肿、感染、神经损伤等合并症.结论 关节镜技术应用对软组织松解治疗臀肌挛缩症,是一种安全、有效、美观、经济的手术方法.

    作者:田向东;陈宇明;林顺福;王正义;黄沪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软组织缺损感染的护理

    目的 探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软组织缺损感染患者的相关护理.方法 对30 例不同类型软组织缺损感染患者行VSD/VAC治疗,术前术后规范细致的护理.结果 28 例患者创面干燥、清洁,为二期植皮手术提供了良好的基础,2 例Ⅲ度褥疮患者分别经2~3次VSD治疗,创面达完全愈合.结论 术前加强心理护理,术后密切观察病情,预防感染,给予必要的营养支持,尤其是对VSD进行局部观察和正确处理,是治疗成功的关键.

    作者:张伟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腰椎间盘突出症翻修患者的MRI表现

    目的 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再手术患者的MRI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8年1月至2007年12月174 例腰椎间盘突出症翻修患者的MRI资料.结果 本组174 例,男102 例,女72 例;年龄28~81 岁,平均46.8 岁.距初次手术时间7 d~6年.所有患者均在手术前行MRI检查,其中61 例同时行Gd增强扫描.结论 MRI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翻修的原因大多能很好的做出诊断,但对椎弓根螺钉位置不当引起的神经根刺激却不如CT.

    作者:贺宝荣;郝定均;吴起宁;宋宗让;刘团江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青年型腰椎椎弓崩裂的手术治疗进展

    随着积极参与体育运动者的增加,在青年人群中,因腰椎弓崩裂引发症状性下腰痛的发病率也逐渐增加,在年青运动员中达到15%~47%[1,2].对正规保守治疗无效的青年患者需手术治疗,脊柱跨节段融合、固定是传统的有效手术方式.

    作者:樊健;俞光荣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关节镜下人工韧带移植重建膝前后交叉韧带

    目的 回顾性研究关节镜下应用人工韧带重建膝交叉韧带的疗效.方法 应用LARS人工韧带对16 例交叉韧带损伤行关节镜下重建,术后予以早期康复锻练,对临床疗效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手术时间55~96 min,平均65 min.16 例均随访3~30个月,平均16个月.术后无滑膜炎、韧带断裂、活动受限等并发症.按照IKDC评分标准及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进行评估,术后膝关节功能均得到良好恢复.结论 LARS人工韧带的应用能避免取材部位的并发症,操作简便,可早期康复锻炼,极好的恢复关节屈伸度,获得满意疗效.

    作者:徐友高;李百川;胡居正;王勇;朱成明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逆行旋入式自锁髓内钉治疗肱骨骨折

    2002~2008年采用逆行旋入式自锁髓内钉治疗肱骨干骨折38 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 料本组38 例,男性26 例,女性12 例;年龄20~68 岁,平均40 岁.新鲜骨折32 例,陈旧性骨折及骨不连6 例.

    作者:李春青;洪云峰;杨荣华;解永林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颈骨折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2004年1月至2008年12月对67 例70 岁以上股骨颈骨折患者行全髋关节置换术(42 例)或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25 例),观察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所有患者均在术后2~4周恢复行走能力,经过3~26个月(9.5±0.5)的随访,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优23 例,良38 例,可4 例,差2 例,优良率91%.结论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能早期重建髋关节功能,术后早期活动,减少并发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韦良臣;谢笑宸;叶海明;辛凤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单侧小关节分级切除对腰椎稳定性影响的三维有限元分析

    目的 研究单侧小关节分级切除对腰椎稳定性的影响.方法 采用三维有限元法建立腰椎活动节段(L4~5)的数学力学模型.结果 a)在前屈和后伸状态下,各实验切除组与正常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b)在左/右侧弯和左/右轴向旋转状态下,小关节切除1/2以上的各组均与正常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结论 a)单侧小关节分级切除对腰椎节段的前屈、后伸稳定性无显著性影响;b)当腰椎小关节切除范围超过1/2,对腰椎节段侧弯运动有显著性影响,尤其以向对侧侧屈为甚;c)当一侧小关节切除超过1/2后,由于失去了小关节和关节囊的限制,导致腰椎活动节段轴向旋转范围增加显著.

    作者:赵勇;李玉茂;李平生;谢晓勇;方国芳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先天性脊柱形成障碍椎体后部形态结构分析

    目的 采用X线和CT三维重建观察先天性脊柱形成障碍患者的椎体后部形态,探讨先天性脊柱形成障碍的结构与分型.方法 对89 例先天性椎体形成障碍患者进行脊柱正侧位X线和CT三维重建检查,观察椎体、椎弓根、椎板、关节突、横突和棘突的形态结构.结果 89 例患者共有184个椎体形成障碍畸形,其中104个半椎体畸形表现为脊柱侧后凸畸形,有单侧椎弓根、单侧关节突、单侧横突、单侧或者双侧椎板,并且与临近椎板完全分节或者融合.47个楔形椎体表现为脊柱侧后凸畸形,有双侧不对称的椎弓根、关节突和完全分节的椎板.33个蝶形椎体表现为脊柱后凸畸形,有双侧对称的椎弓根、关节突和独立的椎板.结论 先天性脊柱形成障碍畸形的分型和治疗应该同时考虑椎体后部形态结构.

    作者:毛克亚;王岩;张永刚;刘郑生;肖嵩华;刘保卫;朱守荣;王征;张西峰;陆宁;张雪松;崔庚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椎管内外肿瘤误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42例分析

    目的 回顾分析腰椎管内外肿瘤被误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原因.方法 2003年1月至2008年7月我院共收治42 例以腰椎间盘突出症入院确诊为椎管内外肿瘤的患者,对两者的临床表现、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进行综合分析归纳,找出其不同点.结果 腰、骶椎椎管内外肿瘤与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表现相似,极易误诊,应综合归纳分析,鉴别诊断以MRI有价值.结论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应详细进行体格检查,对疑似腰、骶椎椎管内外肿瘤者应行MRI检查,以防误诊.

    作者:覃松;王凯;李永生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可膨胀髓内钉治疗多发伤合并肱骨干骨折

    目的 探讨可膨胀髓内钉治疗多发伤合并肱骨干骨折的方法和疗效.方法 采用可膨胀髓内钉治疗多发伤合并肱骨干骨折患者共17 例,记录并发症、骨折愈合时间和肩关节功能.结果 17 例均获得了随访,时间12~24个月,骨折均愈合,愈合时间12~28周.根据Neer肩关节功能评定标准进行评价,优12 例,良4 例,可1 例,优良率94.12%.无感染及神经损伤等并发症.结论 可膨胀髓内钉无需锁钉,而是通过膨胀稳定骨折端,固定牢靠,手术时间短,出血少,是治疗多发伤合并肱骨干骨折较为理想的方法.

    作者:唐剑飞;曾炳芳;李晓林;王赤宇;章(日韦);罗从风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带旋髂深血管蒂髂骨转位移植治疗股骨头坏死

    目的 探讨采用改进后手术器械带血管蒂髂骨移植治疗股骨头坏死的长期随访效果,为股骨头坏死治疗提供一种有效的手术方法.方法 自1983年11月至2006年5月,采用沿股骨颈纵轴开窗减压,带旋髂深血管蒂髂骨转位移植治疗股骨头坏死.术后仍有部分病例股骨头出现二次塌陷.因此,特殊设计了手术器械,沿股骨颈前下方向股骨头外上方开窗减压植骨.结果 患者髋关节疼痛均明显缓解或消失,术后股骨头未出现二次塌陷,关节功能恢复.平均随访13.6年(10~18年).手术前与随访时髋关节功能评价,采用髋关节创伤后的功能评分(Sanders),手术前平均35.6分,手术后增加到末次随访时的52.8分,总分明显增加,优良率94.1%.结论 手术器械及术式改进后,移植骨支撑股骨头负重区,更加符合生物力学要求,能有效防止股骨头塌陷.

    作者:咸宝山;孙渊;咸如良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髋关节骨折脱位合并坐骨神经损伤的治疗分析

    髋臼骨折、髋关节脱位,特别是合并坐骨神经损伤是严重的骨与关节损伤,临床比较常见,如处理不当则会严重影响功能,早期诊断治疗有助于髋关节功能恢复.自1998~2007年收治髋臼骨折脱位合并坐骨神经损伤18 例,本文就髋臼骨折脱位合并坐骨神经损伤的诊治进行讨论分析.

    作者:季明华;许刚;郭树章;张鹏;王鑫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原位复发的微创治疗

    目的 探讨原位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复发的微创治疗方法.方法 使用显微内镜椎间盘手术系统从后路对19 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原位复发的患者进行微创治疗.结果 19 例平均随访36个月,优13 例,良4 例,可2 例.结论 使用椎间盘镜治疗原位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复发的方法有诸多优点,不经原切口,不直接剥离硬膜表面的瘢痕组织,减少损伤硬脊膜、神经根的风险,并且大限度维持脊柱的稳定性.

    作者:罗绍坚;钟诚凡;张琛海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晚发型脊柱骨骺发育不良伴进行性骨关节病2例并文献复习

    目的 提高对晚发型脊柱骨骺发育不良伴进行性骨关节病的认识.方法 报道2 例晚发型脊柱骨骺发育不良伴进行性骨关节病的病例,并通过文献复习对本病的临床表现及影像学改变进行分析总结,同时与幼年特发性关节炎加以鉴别.结果 例1,患者女,12 岁,以步态蹒跚、行走困难为主要表现就诊,髋关节MRI示双侧股骨头骨骺变扁、碎裂、信号异常.腰椎MRI示各椎体和椎间盘形态异常,椎体上下角不整齐,诊断为晚发型脊柱骨骼发育不良伴进行性骨关节病.例2,患者女,8 岁,以双手近端指间关节肿痛为首发表现就诊,X线表现:脊柱和四肢骨普遍骨质疏松,骨化延迟,骨骺发育不良,尤以双手关节为著.椎体普遍变扁且终板不规则,诊断为晚发型脊柱骨骺发育不良伴进行性骨关节病.结论 晚发型脊柱骨骺发育不良伴进行性骨关节病是一种主要累及关节软骨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疾病,易引起双手小关节和下肢关节受累,故临床上应结合病史、体征、辅助检查与幼年特发性关节炎鉴别,避免因误诊而导致不恰当地使用免疫抑制剂.

    作者:张利霞;张莉芸;段锐峰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高位颈段椎管内肿瘤的手术治疗

    目的 总结治疗高位颈段椎管内肿瘤的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16 例经手术治疗的高位颈段椎管内肿瘤的临床症状和体征、病理类型及手术治疗的方法和疗效.结果 本组病例髓外硬膜下肿瘤占75%,髓内肿瘤占25%.肿瘤全切除率87.5%,其中髓外肿瘤全切除率达100%,髓内肿瘤全切除率50%.术后症状改善、恢复满意14 例,Frankel分级提升1~2级,1 例症状无变化,1 例症状加重,本组无死亡病例.结论 高位颈段椎管内肿瘤手术全切除后预后良好,MRI检查是椎管内肿瘤的首选检查方法,枕颈结合部内固定器有效地重建脊柱稳定性,显微外科技术的应用提高了高位颈段椎管内肿瘤的全切除率,减少了神经损伤并发症.

    作者:张力;靳安民;舒小秋;于博 刊期: 2009年第10期

实用骨科杂志

实用骨科杂志

主管:山西省卫生厅

主办:中华医学会山西分会,北京大学第三医院